关于对新形势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4-12-26 15:21: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质量,提高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已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确立科学的质量观,抓住根本途径,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人才在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日益显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认清形势,ท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当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18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实力进一步提升,缩小了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进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持续保持稳定。

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如今既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处在—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要始终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内涵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最终通过其所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数量和素质反映出来。新时期对人才选拔的标准有三个方面的规定,其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创造潜力首先来自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的知识结构,而并不是首先来自某种方法,因此愈是信息多元和创新要求高的时代,愈是要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其二,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ษ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上。这实际上是信息时代和创新型人才观对人才标准的核心要求。其三,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是学习潜质和创造力的主要体现,应是人才选拔标准的重要内容。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毕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上的大胆创新,也需要实践上的锐意改革,它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如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型环境的营造、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在这些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学术一流的师资队伍。

三、抓住根本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要认真改进质量评价制度,这是政府职能部门引导改革的指挥棒。评价制度要在确定质量标准上下工夫。要对各级各类学校确定不同标准,☿要从政策上把握,改变大学趋同的倾向,突出质量,以学科质量与发展水平强化特点、特色、特长。

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现在很多大学都定位在大而全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上,这个趋势应该引起重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积累,软硬件不一样,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定位,确保各自的质量。

大学管理体制要有所创新。大学是学术单位,不是一个政府部门的延伸,现在高教领域中行政权力过大。在学术单位里面,学术权力是基础性的,行政权力应该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治学的权力应该主要交给教授。目前在教授治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应该逐步增加学术权力。

要弘扬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将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凝聚在一起,支撑着大学的发展,抵制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和浮躁作风对大学校园的侵入,这种精神是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立校之本。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过程管理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已进人大学但学习基础较差的新生实施“治疗教育”,为他们补习有关基础课程,80年代又提出“全力以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重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并使高校鉴定、评估制度法制化。韩国通过兴办实验大学,推行“中期淘汰“毕业定额制”,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英国成立了“质量保证署”,通过加强评估与监督、全面提高课程设置及其内容的学术标准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深入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中适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方法和手段,尤其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有效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