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提要]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多次改革,目的是促进预算会计制度能够与时代相接轨。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完全应对现在的经济态势,必须做出改革,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管理对象必然受到影响。我们从预算改革的角度对事业单位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经济态势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与时代有所脱节。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进而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已经一改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原来的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主要是员工工资的结算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购买与维护费用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导致财政动向变得较为复杂,原有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在体制方面具有灵活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ม经济形势。
(二)公共事业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我国社会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构建和参与者是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那么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对这些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以及推进公共服务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制度,并且要保证这项制度与我国的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相适应。预算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财政状况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需求。
我国的财政预算参与部门主要包括国家财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财务机构,这些机构的良好合作是保证我国财政状况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国家对国内的财政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才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在我国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中,公共事业单位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因为公共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公民权益得到保障,会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进一步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财政预算的根本目的,所以需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来调整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具体作用。
(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程度会受限于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国家财务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财政资源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的状况进行了解,做好财政预算,确保不出现财务浪费的情况。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国家对公共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导致在财政状况的了解上存在误差,这会给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阻碍。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
长久以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国家财政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但是具体的财务信息只是作为相关财务部门制定某项措施的依据,并且这样的财务信息只能在财务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或者储存。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会计人员有义务将财务信息的传递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如此,还会要求公开财务使用方向和政策依据,以进一步地对财政机构进行监督,预防腐败的发生。这样的改革是我国推进社会民主化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二)改进财政预算中的核算方法。
以前财政预算的核算方法是基本的“收付☠实现”,这种核算方式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无论是收款还是付款,都是现时结清,不存在后续的财务纠纷。经过这种方式核算出的财务状况不会有“虚账”出现,能够真实反映目前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各种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收付实现的核算方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有些财务行为发生后,但资金没有现时到账,如果等待资金到账再进行核算,就可能造成财务统计的积压,降低核算效率。所以,在改革中对财政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加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同时并行,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财务状况。
(三)扩大财政核算范围。
原先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财政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状况,而对于国家财政的其他财务行为不进行核算,这样就会导致国家财务部门对财务状况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财政决策。当时,国家在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时可能是受到当时会计核算水平影响,在核算范围上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方法和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大量的财务核算要求。通过改革后扩大财政核算范围,我国的财务状况会更加明了,这将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分配。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促进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方面的进步。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原先收付实现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权责发生的核算方式。这样的改变会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进行核算时要对具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因为事业单位在向国家财务部门提交财务预算时,需要对预算数目进行准确的统计,否则就会出现财政紧张或者财务浪费的情况。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会逐渐向企业的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一般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但是企业财政是“自负盈亏”,可能会在一些状况下缩减财政支出,而事业单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还需要对现时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来要求国家财政支持。
(二)推动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进行分离。
在事业单位中,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会计业务则加入到主要业务中,为主要业务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但是会计机构在人事关系方面属于事业单位所调配,这会造成财政信息的不透明进而滋生出腐败现象。在改革后,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之间进行了分离。事业单位在进行某项业务时所涉及的财务状况会被会计机构如实记录,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财务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能够使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事业单位更加趋向于服务单位。
我们知道,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属性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承担着购买公共设施、营造公共服务环境的责任,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成为相关企业单位的消费对象,就可能出现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关系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还会损伤公共的利益。在改革后,国家引进了政府采购制度,隔开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科目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
在改革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发生了改变,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与支出,进一步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相呼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内容,将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排除在核算范围之内,比如预借差旅费、拨付备用金、代管现金等。在进行具体核算时,应该以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为基础,将财务会计账目与预算会计账目具有关联关系的账目进行转移,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按照规定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在改革后的制度中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纳入了财务会计账目中,为了与之对应,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加入了“资金结存”科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将财务变动、资产变动等内容在预算会计核算报表中体☒现出来,更符合财政管理和改革的要求。
四、结语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改革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及时、充分地领会改革措施的内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内部的会计制度,达到与国家新型预算会计制度的统一。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对财务状况良好控制,还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1).
[2]姜青梅.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