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中医诊治的初步探讨

时间:2024-12-26 16:00: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 目的 该文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临床诊治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 方法 结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病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研究分析具体疗效。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有效率达95%。结论 规范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诊治,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医诊治;临床疗效

在中医临床中,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同时存在神经及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产生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而发展为严重溃疡或对组织产生严重损害。脱疽主要是指由于先天不足,受侵袭的寒湿之邪,脉络瘀阻,难以使气血保持通畅,严重患者还造成痹阻不通。在临床中疾病初期患者具有肢冷麻木,后期患者具有坏死趾节产生脱落,进而溃烂,疮口一直无法愈合等症状表现属于一种脉管疾病[1]。

1 糖尿病足的中医临床诊断

按照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病程、体征及有关彩超、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分析进行诊断。患者应具有糖尿病史,在临床中具有糖尿病表现,同时伴随双足具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严重患者将失去感觉或感觉迟钝。少部分患者患处存在针刺、烧灼或刀割状疼痛,夜间或遇热时病情更为严重[2]。一般情况下存在不便行走、疼痛等表现,患处皮肤具有瘙痒感,肢端同时存在凉感。患者皮肤粗糙、无汗、颜色变黑并同时存在沉着色素,肢端浮肿,进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泡、溃疡及坏死等症状表现。肢端肌肉不具有较强的肌张力,易损伤韧带,破坏骨质而导致病理性骨折,产生跖骨头下陷,弯曲跖趾关节等畸形,进而发展为弓形足、鸡爪趾等。患足发凉或发热,或趾端皮肤改变为空壳样,肢端动脉消失或减弱搏动,双足呈现青紫皮色,有时患者血管狭窄部位存在血管杂音,深浅反射消失或迟钝。足部感染的征象包括具有触痛、疼痛及红肿等症状,具有捻发音、渗出等脓性分泌物等。

中医临床中对糖尿病足病情的分期划分标准为:糖尿病足初期患者患肢沉重、麻木、行走不便,需进行一段时间休息方能继续行走。患足呈苍白皮色,皮肤降温,足背动脉减弱搏动,与西医临床中的局部缺血期具有相似症状。

糖尿病足中期患者ღ患肢加重痛感,在夜间更加严重,日夜只能抱膝而坐。患肢怕冷,一般都需要对患处覆盖物品以免着凉,一般情况下患者静息痛感较为严重就是将溃烂的重要先兆表现。患足下垂的暗红色皮 ツ肤抬高后就向苍白色转变,症状表现比较严重时将能看到紫斑及瘀点,足背动脉不会产生任何搏动。皮肤十分干燥也没有汗液,患者趾甲将日趋变厚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薄白舌苔,与西医中营养障碍期具有相似症状[3]。

糖尿病足末期患者患足呈暗红色向青紫色转变,筋萎肉枯,具有干性坏疽表现。如果受到病毒侵入,就会产生肿胀溃烂,并蔓延至周围,五趾或足背都会相继产生。同时存在全身发热,便结尿黄等症状。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后,如果减弱肿痛,正常皮肤与坏死组织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界限,表明恢复状态良好。相反,患部肿痛感更加明显,坏疽将发展至附近及深部组织,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同时存在寒颤发热等症状。

糖尿病足坏疽在中医临床中也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等级:一级坏疽只是产生在患者手指或足趾;二级坏疽只是产生在患者足跖;三级坏疽将在患者患处逐渐向足背、足跟等部位发展。三级坏疽与西医临床中的坏死溃疡期患者症状是一致的。

糖尿病足应与中医临床“肢厥”中的雷诺氏征相结合而甄别,在临床中雷诺氏征属末梢动脉功能性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患者肢端小动脉产生的一些痉挛性疾病而导致。只产生该症状的患者,动脉搏动比较正常。女性患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在临床中患者遇寒或精神紧张时其手足指趾皮肤颜色具有“苍白-潮红-正常”颜色变化的表现,同时伴随麻木、疼痛、寒冷等表现,升温或活动后患者表现出的上述症状将不复存在,患者疾病长期发作时在将在肢端产生不同程度的浅表溃疡。很多患者都由于多种疾病而逐渐加重病情,主要是结缔组织疾病[4]。

2 中医治疗方法

通常在中医临床中可采取基础干预治疗方法,也可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在各阶段糖尿病患者中都容易产生糖尿病足,与热、湿、阳虚、阴虚、气血凝滞等具有一定关系。因此在临床辨证治疗过程中应将标本彻底分清,加强整体结合局部辨证,结合内外治,基本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具体应用时应结合主次及正邪程度,主要是祛邪或扶正。

内治法关键在于全身辨证,一是气阴两虚、瘀阻脉络患者患肢具有疼痛、麻木症状表现,在夜晚更加严重,痛的部位比较固定,患者足部皮肤呈现暗红色或显示紫斑,行走不便;或患足肉芽进行缓慢生长,患处附近组织已彻底消除红肿;舌质呈现紫暗色或存在一些瘀斑,薄白色舌苔,局部皮肤温凉。可采用活血通气、止痛化瘀的治疗方法,方药采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五味子、红花等中药材。患者足部皮肤在临床中具有暗红色表现,患肢皮肤凉感比较明显,可适量添加桂枝等药材;患者足部如果具有比较严重的疼痛感,可适量添加没药、乳香;患者足部瘀重可添加水蛭、全蝎。

二是毒盛湿热患者,患足具有局部灼热、漫肿、患处皮肤呈潮红或紫红色症状表现,患足接触后具有较高温度或存在皮下积液并产生波动感,将其切开污秽臭味脓液可由其溢出,附近组织具有实性漫肿,迅速产生病变,严重患者将扩大到全足及小腿,舌质具有红绛色,黄腻舌苔。局部患处皮肤具有偏高温度,可采用利湿清热,解毒活血治疗方法。方药采用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当归、金银花、紫花地丁等中药材。具有较高体温患者可适量添加冬青等中药材,湿重患者可适量添加薏苡仁等药材,肢痛患者可适量添加白芍等中药材。

三是气血不足、存在一定湿毒的患者,患者乏力,具有苍黄面色,气短不愿说话,喝水较多,舌苔微大呈薄白状态等症状表现。患肢存在麻木、明显疼痛感等症状表现,在夜晚症状表现更为严重,患者足部皮肤无知觉或知觉较为迟钝,局部患处存在红肿症状表现,无法正常行走,或在患者疮口产生较多脓汁或将患处足创面腐肉完全去除,肉芽生长速度不快,一直不能彻底治愈,脉搏消失或减弱。可采用养血益气,湿毒清化治疗方法,方药采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土茯苓、党参、当归、皂角刺、生黄芪、贝母、薏苡仁、黄柏、天花粉,具有比较显著的湿热症状患者可适量添加牛膝等中药材;严重肢麻患者可适量添加丹参等中药材用于对患者通络进行活血;疼痛感比较严重的患者可适量添加乳香等中药材[5]。

四是肝肾阴虚、互阻痰瘀患,具有双眼比较干涩,耳聋耳鸣,腰膝酸痛,手足或五心烦热等症状表现,口唇舌颜色暗淡或存在瘀斑。患足局部病变对骨质、筋脉已产生伤害,溃口具有暗淡颜色,患处皮肤呈暗红色,一直无法愈合。可采用肝肾调补,通络化痰的治疗方法,方药采用六味地黄丸、丹皮、熟地、三七等中药材,具有肋部不舒适并伴有隐痛患者可添加白芍、生地、沙参;苔少舌红、腰膝酸软患者可添加女贞子、怀牛膝、墨旱莲。

五是经脉不通、脾肾阳虚患者,具有肢体寒冷、腰膝酸软、怕冷、耳聋耳鸣,舌苔颜色暗淡等症状表现,患足有寒冷感,皮肤降低温度,皮肤呈现暗紫或苍白色,行走不便或疼痛比较严重等症状表现,在夜晚更加严重,症状严重患者趾端具有干黑色并日益扩大表现,溃口呈暗色,一直无法愈合。可采用脾肾温补,通脉活血治疗方法,方药采用金匮肾气丸、山萸肉、熟地、黄精、水蛭粉、枸杞、三七粉、山药、地龙、制附子、桂枝、穿山甲,具有肢端冰冷,并严重痛感患者,可添加制草乌、川乌、木瓜;明显乏力患者可多添加黄芪;便秘患者可添加火麻仁及肉苁蓉[6]。

比较上述治疗方法的效果,据统计100例患者的有关治疗情况,有9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95%。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糖尿病足患者确定为“脱疽”范畴,对于发ณ挥糖尿病族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优势具有重要作用。规范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诊治,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文华.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8(11):99-102.

[2] 奚九一.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3(10):77-80.

[3] 朱章志,熊曼琪.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15,2(8):63-67.

[4] 章士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12例报告[J].江苏中医,2013,4(9):57-61.

[5] 仇湘中,蒋益兰,胡亚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9例临床小结[J].中国中医骨伤科,2013,8(13):79-83.

[6] 郑人和.补阳还五汤ง加味治疗糖尿病坏疽体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5(16):89-9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