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1)-传播学论文(1)

时间:2024-12-26 15:55: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南开管理评论》今年第二期的主题文章是潘承烈教授的“以 科学 态度对待管理科学”,读后颇有收获。潘教授撰写本文的核心立意,是呼吁加强对管理 理论 的 研究 ,提高我国的管理ฉ水平并 发展 根植于我国实践的管理科学。

而之所以有此立意,是因为潘教授深感当前我国管理的落后,提出“以科学态度对待管理科学”。 在 中国 ,以往是将管理更多地当成“一种职能”,因而对于从事管理的人,并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专业训练,以致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此潘教授说:“我们的管理之所以落后,水平总也提不高、上不去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管理在认识上存在的片面性,即只承认其职能作用,而不认识、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 对潘教授的立意以及几层推论,笔者大致赞同,若能依此理由层层解决 问题 ,定能引出比现实状况为好的结果来。

但是说到管理是一门科学,似乎不很科学。在这个概念上多发几句议论绝不是打概念仗,而是设想到,要真是以科学来对待管理,则会引起各种非预想的后果来。

既然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科学,那么对待管理科学的研究则更应当先树立科学的态度,从这个角度看,笔者所论就不显多余了。 依学界多数人的意见(笔者也表赞同),“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做所要做的事情。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总策划,美国约瑟夫·M·普蒂等著《管 理学 精要》,机械 工业 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如果严格按数学的交换 ϡ律来置换一下,其最终表达就多少显示出其非科学性了。科学是展示客观世界 规律 的一门学问,与“支配他人”怎么也不应当搭上界。

科学的结论不因地点时间场合的不同而有所更改,但管理就没有这个特性。在美国实施泰罗制(the Taylor System)就可以成功,放到撒哈拉以南就绝无成功可能。

原因是管理的对象是人,把人当成科学研究的对象时只能研究所有人的共性那部分,如心理、生理、体能等等,而当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和 社会 属性成为研究对象时,则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了,出于对人(human)和民族的尊重,研究者只能是个观察者、描述者,对对象的 历史 、现状及其演变规律进行考察、 分析 和推断,而¡不能像对待元素和物体那样任意加个什么外界条件看其发生怎样的反应或形变。说到这就比较明显了,我们如果把管理与科学混为一谈,也就是把管理对象(显然是若干个人)当成了无生命体。

显然,这里已经由一个可能是描述上的失误推导出某种非人道的判断来了。“要把人当成目的来对待”(康德语),不要把人当成试验品。

为此,笔者想谈谈“管理”到底有怎样的属性,并进一步试着论述一下它的学科定位,以就教于潘教授与学界同仁。想必这种想法与潘教授所提倡的“加强对管理的研究”的主张是并行不悖的。

一、管理中的管理原理属于科学范畴,我们应当以对待科学的态度对待之 首先,应当把管理分解为“管理原理”和管理过程。 管理ซ原理用 英文 应当表述为Principle of Management,而管理过程应当表述为Managing。

“管理原理”与Principle of Management含意比较贴切,但是“管理过程”与Managing的意义有些偏差,在中文中没有动名词之说,只能加上个“过程”,这样“管理过程”又像是一个偏正词组,像是“管理”在给“过程”做定语,如果♫把过程与管理换个位置,也有不妥,表述为管理(过程)或就用管理两个汉字也不十分恰当,好在用Managing给它当注解也就表达了笔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管理原理应当被视为科学。

科学做为一种特殊种类的文明的属性,应当被判断为“用理智和实用的知识控制 自然 的技术手段”(阿尔弗莱德·韦伯(1868~1958)《文化历史与文化社会学》),因此人们可以用其他各种手段将它“克隆”和复制,例如用技术工艺把科学技术的成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