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调控策略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ღ学课程标准》倡导“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合作学习是这一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中生物合作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及课上的调控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调控策略;课前调控;课上调控
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切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合作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前调控――小组分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
1.确定合作小组规模及分工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以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作为组建学习小组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并确定好学习小组的规模,再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以3~6人为佳,不宜过多,这样可以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事先选派一位组织能力较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
2.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选择的内容要符合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生物课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可能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盲目开展合作研讨,反而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即给出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必须是在其“最近发展区”以内的一个新的情景,让学生能跳起来够得着。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碳循环的图解进行讨论,归纳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主要形式、CO2的三个产生途径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二、课上调控――教师的角色定位
1.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
讲ฆ述的目的主要有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诉学生他♚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步骤是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可以启发学生与化学学科中熟知的甲烷结构式相比较。
2.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合作的状态
3.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不曾考虑到的问题,发表不同于教师认定的标准答案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调控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在研究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了生态系统信息的划分依据之后,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列举出教材之外的很多实例。
4.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作为合作伙伴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时,要尽量先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顺藤摸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被掩盖起来,这样教师就不容易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
参考文献:
唐跃.浅谈高中生物中的合作学习[J].教师,2009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