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传统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对单一化的瓶颈,通过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创新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机制,应建立德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信息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实训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应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多主体参与模式,加强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高层次师资建设,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管理层监控体系,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保障激励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学科教育;融合机制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难用工荒、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中,我国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产业工人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输送合格的产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等都是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传统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对单一化的瓶颈,通过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创新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德育与学科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事物之g存在普遍联系。协同的概念来自德国著名科学家哈肯的协同学思想,协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的表征,且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间相互协同的程度可以通过定量化模型进行有效测度。具有协同关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间能够达到相互配合、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的目标;反之,不具有协同关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则相互抑制、降低系统整体输出。
德育与学科教育存在协同促进关系。从学科教育促进德育的功能角度分析,学科教育丰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形式,使得德育不再单纯拘泥于课堂教育形式;学科教育的发展使得各种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应用于德育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课程教育的吸引力;学科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德育的受众面,丰富了教育的素材。从德育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教育分析,德育的有效性保障了学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德育为学科教育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学科教育的发展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交互影响、协同促进。
二、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机制
(1)德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万众创新的总体背景下,鼓励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缓解社会就业难题、体现教育工作价值的重要形式。在创业的过程中本身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遵守社会基本诚信原则等,这些品质都是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可以推动德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宣讲实现德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2)德育与技能教育有机融合。中等职业教育以技能教育为主,技能教育本身相对辛苦,工况条件相对较差,更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本职领域中做出成绩。因此,应将德育与技能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许振超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案例的教育力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对象更加热爱、更加认可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和工作。
(3)德育与信息教育有机融合。网络化与信息化不仅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对象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介质的发展使得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实现离散化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课堂时间和地点。因 ッ此,学校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进行德育,实现德育与信息教育有机融合。
(4)德育与实训教育有机融合。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在于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对象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需要在实训岗位上度过。在接受实训教育期间,德育应坚持“学生走到哪儿,德育跟到哪儿的”的教育思路。学校和企业要结合实习实训的特点和内容,共同制订实习实训方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三、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应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多主体参与模式,加强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高层次师资建设,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管理层监控体系,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保障激励模式:
(1)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多主体参与模式。通过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方式进行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该坚持以高校为主体,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协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整合多方面人才培养资源,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形式,将各方对人才的需求转化为教育目标,进而驱动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创新。
(2)加强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高层次师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和学科教育绩效的重要基础,对于校内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设置“教育研究基金”“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等形式资助教师进行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部级相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建立优秀教学管理改革研究成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大家研究的积极性。对于校外兼职教师而言,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争做学生的技术师傅和德育师傅。
(3)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管理层监控体系。应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质量与评估办公室,统一对学科建设、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估与管理。同时,组建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督导体系,负责监督指导本单位的教育工作。督导组成员由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师和科学教育教师组成,从培养经验丰富且已退休的高级职称教师中选聘,督导组的主要工作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教育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做好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4)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保障激励模式。人才培养工作中经费保障是关键,例如,深圳华为技术公司在《华为基本法》中明文规定:公司要将其销售收入总额的4%用于青年教师培训费用支出。因此,在推动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建立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政府财政和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