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品断代史
小品,最初原本是戏剧学院的学生进行表演训练的戏剧小段,后来被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多以喜剧为主。20多年来,小品逐渐成为了各种晚会的常客和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样式。
经过20多年,中国小品已逐渐经历了由最初的摸索到后来的不断发展,再到今天的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如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一大批优秀的小品演员。
在这里,本文将以各个阶段的小品领军人物为依据,给20余年的中国小品划分一个断代史。€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看法,适当与否还请大家指正。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也可被称作史前阶段)。时间:1984年以前。
领军人物:无。代表作品:《卖花生豆的小姑娘》(1983年) 表演者:岳红、从珊等;《虎妞、阿q逛厂甸》(1983年) 表演者:斯琴高娃、严顺开;哑剧小品《吃鸡》(1983年) 表演者:王景愚。
之所以说这个阶段是萌芽时期、史前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文艺样式。同时,由于在起步阶段,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作品的结构,都是十分不规范的、不成熟的,给人一种非常青涩的感觉。
但是,当上面提到的几部作品出现时,小品就已经注定了它将在未来的中国文艺舞台上所占据的显赫地位。《卖花生米的小姑娘》应当算是第一个登上电视荧屏的小品作品。
这原本只是岳红等人在大学时表演课上的一段生活观察训练,并没有经过多少的加工,但由于其本身浓郁的生活气息,仍然让这部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卖花生米》不同,《虎妞、阿q逛厂甸》则显得十分后现代,它不仅借用了鲁迅、老舍两位文学大家的两个经典人物,更是作了一番颠覆,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和意义。
所以,当它出现在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虎妞、阿q逛厂甸》一样引起巨大反响的是由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吃鸡》,两个作品一前一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甚至是相互照应(晚会中有虎妞在台下拦住王景愚要买他的鸡的情节)。
这个作品的影响之大是王景愚本人没有意料到的,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他都生活在《吃鸡》的阴影里。 第二阶段:诞生时期。
时间:1984年至1990年领军人物:陈佩斯、朱时茂。代表作品:《吃面条》(1984年)、《拍电影》(1985年)、《羊肉串》(1986年)、《胡椒面》(1989年)、《主角与配角》(1990年) 表演者:陈佩斯、朱时茂。
《吃面条》剧照。 1984年央视春晚由陈佩斯、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正式宣布了小品的诞生。
陈佩斯作为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的儿子在电影方面已崭露头角,而朱时茂ผ更是凭借谢晋导演的《牧马人》得到了许多的电影奖项,也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两位在电影界都小有成就✪的演员开始涉足小品,并且取得了不逊于在电影界的成就。
尽管这一时期人才辈出,但是由于其里程碑式的作用,使得二位的领军地位始终无法撼动。这一时期的小品创作虽比萌芽时期有所进步,但是依然不够成熟,剧本创作还有很多问题。
这一时期的小品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戏中戏的形式较为多见,《吃面条》、《拍电影》、《主角与配角》都是如此,这也是剧本结构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借力电影、话剧等其他文艺形式的表现之一。然而可 ﭢ喜的是通过春晚的带动,小品开始在全国风迷,众多的小品演员出现,其中有电影演员转行的,如陈佩斯、朱时茂;有相声演员转行的,如巩汉林;有话剧演员转行的,如杨蕾、宋丹丹;有戏曲,尤其是地方戏演员转行的,如赵本山;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东北二人转(尤其是拉场戏)具有许多与小品相似的特征,如诙谐幽默、故事情节性强、表演夸张等,使得小品在东北迅速发展起来,日后在中国小品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赵本山、潘长江、巩汉林、句号、高秀敏等都已经在这个阶段在东北红极一时。这也为后来东北小品一家独大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这一阶段以及之前的萌芽阶段,由于小品刚刚起步,所以人们没有苛求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多的只是为了逗乐。但是有些多品也开始关注现实,如《产房门前》、《招聘》等。
同时期其它优秀作品:《产房门前》(1987年) 表演者:郭达、杨蕾、高兰村等;《芙蓉树下》(1987年) 表演者:刘劲、壮丽;戏曲小品《狗娃与黑妞》(1988年) 表演者:陈佩斯、小香玉;《懒汉相亲》(1989年) 表演者:宋丹丹、雷恪生、赵连甲;《英雄母亲的一天》(1989年) 表演者:赵丽蓉、侯耀文;《招聘》(1989年) 表演者:笑林、师胜杰、方青卓、黄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