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①所示溶液中PH

时间:2024-11-10 17:48:0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点①所示溶液中PH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点①所示溶液中PH的正文:

第一篇:《2015年湖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湖南省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古代五金八石,五金指金、银、铜、铁、锡:八石,一般指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黄、戎盐、硝石、雌黄等八种矿物。卤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菜都与卤水有关,根据能腐蚀五金,显然只有硝酸符合答案。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 C

解析: D、H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8gD2O中含有质子数18÷20×10NA=9NA,18gH2O中含有质子数18÷18×10NA=10NA,A错;亚硫酸是弱酸,H+不可能完全电离,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小于2NA,所以B错;2molNO与1molO2恰好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能转化为N2O4,存在化学平衡2 NO2。

小学生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 2:1 答案: C

解析: 根据乌洛托品的结构简式,可知它的分子式为C6H12N3,甲醛分子式为CH2O,氨的分子式为NH3,题干已说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根据C元素与N元素守恒,可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N2O4,所以D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做氧

化剂又做还原剂,2mol过氧化钠参加反应,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C对

N

解析:将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而KSCN溶液遇Fe3+,溶液成血红色,所以A错;铜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 + Fe2(SO4)

3 = 2FeSO4 + CuSO4,没有黑色固体出现,所以B错;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在表面生成一层熔点很高的氧化铝薄膜,薄膜里面已熔化的单质铝不会滴落下来,所以C错;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生成Mg(OH)2沉淀,再滴加CuSO4溶液,生成Cu(OH)2沉淀,符合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 +6O2=6CO2+6H2O 答案: A

解析:氧气通正极,介质环境为酸性(质子交换膜),所以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所以A错;微生物存在,装置原理为原电池原理,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B正确;原电池中,带正电荷的离子移向正极,C正确;电池总反应相当于C6H12O6燃烧,所以D 正确。

12.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答案: B

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所以W为H,X为N, 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所以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根据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所以Y、Z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和7,所Y为S,Z为Cl。H2和N2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所以A错;单质的氧化性H2和Cl2,或H的非金属性比Cl的非金属性弱,所以阴离子还原性H->Cl-,所以B正确;S和Cl都不止一种含氧酸,题目没有说最高价态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是弱酸,H2SO4是强酸,所以C错;铵盐为离子化合物,H与N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所以D错误。

13.浓度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V0

A. 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c(M)V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

V0c(R)

答案:D

解析: 0.10 mol﹒L-1的MOH和ROH溶液,看其图像上起点

V

0,MOH的pH值为13,MOH完全电离,为强碱,ROH的pH值小

于13,ROH没有完全电离,为弱碱,所以A正确;弱电解质越稀释越电离,b点稀释100倍大于a点稀释10倍 ,所以B正确;碱性溶液无限稀释,溶液pH值无限接近于7,所以C正确;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电离,当lg

V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V0

c(M)

c(M)没有变化,c(R)增大,减小,所以D错。

c(R)

26.(14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

入团申请书范文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 ②草酸为二元酸 。

参考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和升华的乙二酸蒸气(甲酸蒸气)。

(2)①F、D、G、H、D、I;氧化铜或氧化铁,写化学式也可以。

② 前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H中黑色粉末渐渐变成红色,后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红棕色粉末渐渐变成黑色。

(3)①在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或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0.10mol﹒L-1NaOH溶液来滴定10mL0.10 mol﹒L-1草酸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

或在滴有酚酞的10mL0.10 mol﹒L-1草酸溶液中,滴加10mLNaOH溶液后,再滴加10mL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方案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澄清石灰水,可知考察CO2相关知识,根据题干,草酸晶体受热脱水、升华,装置B作用是冷凝水蒸气和草酸蒸气。

励志的作文

(2)①考察CO2、CO混合气体相关性质,检验CO时,用CO的还原性将CuO还原,先要将CO2除去,并确保除去,再干燥。还要注意尾气处理。

②前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H中黑色粉末渐渐变成红色,后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 根据草酸能制取碳酸设计方案

② 二元酸与一元碱进行滴定实验,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是二元酸的2倍。

27.(14分)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两条)。

(2)利用 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要加H2O2溶液,作用是 。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 。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名称)。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4),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式为 。

(6)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的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 。 参考答案:

(1)Mg2B2O5·H2O+H2SO4=2MgSO4+2 H3BO3,提高反应温度,将铁硼矿粉颗粒半径变小,使用催化剂。

(2)Fe3O4;SiO2和CaSO4

(3)将Fe2+转化为Fe3+,使Fe3+和Al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4)硫酸镁(七水硫酸镁)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5)(6)2H3BO3:

B2O3+ 3H2O;B2O3+ 3Mg

2B+3MgO

27.(15分)碘及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

(2)上述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

c(I)-10

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 。已知KSP(AgCl)=1.8×10

c(Cl)

,KSP(AgI)=8.5×10-17。

(3)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H=+11kJ·mol-1,1mol H2(g)、1mol I2(g

第二篇:《全国一卷试题及解析word版(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说说心里话作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可区别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有毒的稠环芳香烃,B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流感病毒,C正确;医用酒精的浓度约为75%,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与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涉及蛋白质的性质、油脂的使用、消毒剂的使用等。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14g解析:烯烃的通式为(CH2)n,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中含n(CH2)=,故含有的氢原子14g·mol为2NA,A正确;合成氨反应: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是可逆反应,加入1molN2不能完全转化,得到NH3的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铁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Fe(NO3)3, 1molFe参加反应转移3mol电子,C错误;在标况下CCl4是液体, 2.24LCCl4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大于

0.4NA,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2-甲基丁烷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俗名为异戊烷,A错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正确;主链为4个碳原子时一氯代物2种,主链为三个碳原子连一个甲基的一氯代物也有2种, C4H9Cl共有4种,C错误;油脂分子量小于1万,属于小分子,D错误。(丁基有四种结构,C4H9Cl有4中同分异构体。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直接分离,A错误;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为了抑制FeCl3的水解,一般将三氯化铁溶解在浓盐酸中,再稀释成所需浓度,C正确;饱和食盐水可以吸收HCl,经过食盐水除杂的氯气中仍含有水蒸气,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物质的分离、除杂、气体的收集,溶液的配制等。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

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

2

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

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

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

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正极反应为:4OH-4e=2H2O+O2↑,正极区呈酸性,pH减小,

-A错误;溶液中的Na+移向负极区生成NaOH,溶液中的SO42移向正极区产生H2SO4,B正确;负极

+-反应为:2H+2e=H2↑,负极区呈碱性,pH增大,C错误;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

0.25molO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双模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有关计算。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 = c(Cl)=c(H) +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

解析:恰好反应生成NH4Cl溶液呈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应用甲基橙,A错误;若M点V(HCl)=20mL,则HCl和NH3·H2O恰好反应溶液呈酸性, M点对应盐酸的体积小于20mL,

++--+-B错误;在M点溶液中:c(NH4)+ c (H)= c (Cl)+ c (OH),因pH=7,则c (H)= c (OH),得:

+-+-+-c (NH4)= c (Cl),但c (NH4)= c (Cl)>c (H)= c (OH),C错误;在0.1mol·L-1的NH3·H2O中,

-c(OH)=0.1mol·L-1×1.32%=1.32×10-3mol·L-1,pH约为11, pH<12,D正确。

点①所示溶液中PH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