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
文档大全 > :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的正文:
第一篇:《如何提出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由于这种设想目前还未获得充分的证据,因此研究假设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加以证明。在研究“升学意愿”时,其中的一个课题是:“对升学意愿有影响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可提出“家长如何看待大学将会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假设。
研究假设概括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它是对现象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假设必须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性的理论解释,它不同于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解释。(2)研究假设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3)研究假设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4)研究假设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
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实地初步探索而得出的假设。(2)由理论文献中得出假设。
二、研究假设的作用
1.指导调查研究。有了研究假设,就可以明确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使调查任务具体化,并明确是针对什么问题去收集资料、要收
集哪些资料,这样就能避免资料收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研究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主要依据,有了假设,就能明确要在哪些地区调查、要调查哪些人、如何抽取样本、采用体积方法和程序去调查等等。
2.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联系起来。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来概括同类事物,研究假设就是对这些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作的尝试性说明。抽象概念表明事物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福州动物园好玩吗性,它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之间有很大距离;但是由于假设中的概念是清晰定义的,并且通史精确地观测,因此通过逻辑推演,就能从抽象的理论演到具体的现象上。
3.探求新的理论知识。研究假设或者是由某一理论推演而出,或者是由经验观察中得出,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探求新的理论知识。
三、研究假设的构成与形成
假设是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它是“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述,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这种特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几个重要概念或术语:
(一)概念与变量
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人们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大量观察,从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可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概
念就是综合概括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如阶级、民主、社会地位、政治觉悟等等。概念都是抽象的,很难直接观测到。但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序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如“民主”、“自由”、“幸福”)抽象程序较高,有的概念(如“职业”、“收入”、“性别”)抽象程序较低。一般说来,抽象程序低的概念比较容易操作化。
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例如“阶级”既可指一群不同的人(如工人、农民、资本家),也可指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人(如上层、下屋、统治者、被统治者)。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也可以说,它是对概念的具体化,它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性。例如,净阶级定义为在收入上不同的几类人,从而将阶级的具体形态规定为高收入阶级、中等收入阶级和低收入阶级,这就把对阶级的这种理解与其他理解区分开来。经过这一定义和界说的概念就是变量,它与概念虽然都使用同一名词,但“阶级”变量的内涵是清晰的、不会误解的。变量有具体的量值或差别,它在经验层次上表明现象在程度、等级、数量或类别上的变动状态。例如,说“某人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模糊的、含义不清的,但经过界定的“文化程度”则是清晰的。
研究假设都要以变量的语三年级日记大全言说明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但在一般的社会调查中,人们都不一定采用"变量"这一术语,而只是用"明确定义的概念"来与日常概念相区别。
(二)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研究假设实际是一种命题形式。命题是“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或变量)的陈述”,如“吸烟导致肺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假设一般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
1.相关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 ,反过来也同样,那么就可以说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写为:X←→Y)。例如:“企业效益与职工积极性成正比”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无法区分出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2.因果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则不然,那么就可以说X与Y有因果关系(X→Y)。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例如,"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等。因果关系的条件是:(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发生在前的变量(X)称为自变量,它是使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Y)称为因变量,它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是由X导致的结果,反过来,它不会影响X。
3.虚无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则称它们不相关(X Y)。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
(三)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
主要有以下两种:
1.条件式陈述。
“如果A,则B”或“只要有A,才会有B”
在这种形式中,A表示先决条件,B表示后果。例如"如果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等等。上述陈述也称为充分条件陈述,它说明,A是B产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陈述则说明A是B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交往频繁,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密切”。
2.差异式陈述。
“A与B在变量Y上有(或无)显著差异”
A与B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组。例如,“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在家庭规模上有显著差异”等等。差异式陈述主要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或没有)相关关系,因为A与B是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变动状态,如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如果A与B在变量Y上有显著差异的话,那就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某一变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宋昭公 √ ) 第 1 页 共 20 页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菌 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 C )。
A、有益 B、有害 C、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 B )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5、霉有( C )种颜色。
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 A )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细胞
微生物
青霉素
五、问答题。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第 2 页 共 20 页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太阳晒;(3)低温保鲜;(4)放干燥剂。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 3 页 共 20 页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二、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
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
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 )
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 )
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二、选择题。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C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A )圈。
A、14 B、15 C、16
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 B )照片。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 B )年。 第 4 页 共 20 页
A、1967 B、1976 C、1980
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三、问答题。
1、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2、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
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小白兔的作文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第 5 页 共 20 页
第三篇:《3-4-5辩证法考试》
三、以《一个难以掩盖的真相》为例,谈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戈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坚定的信念告诉世人;珍视未来,保护环境。这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谋而合的,这不影片告诉我们,保护环境,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全世界的人们应该共同做出自己可以做的所有努力来解决的。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意识到了全球变暖。可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因为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含量会以指数形式的不断增大,与其一同增长的会是我们地球的温度,想起影片中那条径直伸长的曲线,不禁令人不寒而栗。如果我们真的还不有所行动的话,放任这条曲线由科学家的预测发展下去,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如戈尔所说的: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就是极端不道德的行为!当我们的后代来质问我们在还能改变的时候无所作为,我们该如何回应他们,我们该如何还给他们一个崭新的地球。 其次,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飞快的发展,在全球变暖问题真正影响到我们的之前,我们一定能找出解决的方案。但事实是,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开始,而且很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首先: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飓风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严重。根本不用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这几年的台风已经证明了这一切。此外洪水和干旱也会更加严重,中国这两年的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并且之后我们会习以为常,因为它们可能频繁到年年可见。另外生态环境随着温度升高被破坏,大量的动植物会应来不及适应飞速改变的生态坏境而灭绝。更多疾病会蔓延开来,更多的威胁会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期中最严重应该是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后海平面会上升,这个已经众所周知了,许多海拔过低的国家或者城市会被海水所淹没。而这并不仅仅似乎冰川融化所会带来的所有后果。北极的冰川消失后,太阳光会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变暖的速度可能会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环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部分地方会进入冰河时代。还有很多的影响是我们所未知的,而现在已知的这些每一个都是相当致命的,任何其中一个发展到极致,都会使我们人类灭亡,更不用说它们现在在一起发展着。
最后,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保护自然,至关重要。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说:“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无数的纲、目、科、属、种的动物,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椎动物的形态,而最后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
一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设并被证实的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