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
文档大全 > :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的正文:
第一篇:《八下语文第21课学生案》
班级 第
小组 姓名 家签
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学生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展示学习目标
⑴.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⑵.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预习
⑴、熟读课文。(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⑵、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横柯上蔽( ) 互相轩邈( ) ( ...
鸢飞戾天者( ) ( ) ..
3、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
水皆缥碧( ) .
家
。
)
1、翻译课文第一段。
(1)解释重点词语:
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2)翻译课文。
1、翻译课文第二段。 (1)解释重点词语:
理想生活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2)翻译课文
1、翻译课文第三段。 (1)解释重点词语:
寒树 轩邈 相鸣 息心 忘反 交映 (2)翻译课文
负势竞上 关于树的议论文泠泠 戾天 经纶
横柯上蔽 见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展示学习目标
⑴.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⑵.朗读背诵。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回答。 1、分析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试列出结构提纲。 从奇山、异水两个方面来写的
全文共三段, 是第一层,为总写,以“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 ”,以“
”写水流舒缓处,以“ ”写水流湍急处。再写“ ”,以“ ”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
再以“
”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
2、本文在行文上使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
3、本文作者在描写山光水色的时候,还特别注意了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请从两方面加以分析。 答:
4、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加以说明。
5、理解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鉴赏
教师:作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请同学们谈谈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对于这篇文章的鉴赏,我们不妨温故而知新。根据已学过的课文例如《三峡》、《答谢中书书》等文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学生边说边整理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
1) 通假字 窥谷忘反 ( ) 2) 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绝
千转不穷( )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百叫无绝
3) 翻译句子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丽生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令人悠然神往,给人以“神超形越”之感。
全篇以景抒情,因情写景,不仅突出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特征,而且深刻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独特的艺术感受,这就使全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另外,作者在谋篇上,采用先总说,后分述的结构方式,使叙述和描写层次井然。
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古文背诵可借鉴的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背诵 二、结
合句子特点背诵 三、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四、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
授课教师 永城市薛湖镇三中 祝捷 联系方式:13409402118
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
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步骤:
初二作文600字一、课堂导入
(一)导入课题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
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写景特点。
2.熟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3.整体把握全文,感悟自然的秀丽与清幽美。
二、进入循环教学阶段
(一)第一循环
1、听范读录音,明确读音和句读
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课件展示并板书))
2、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3、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出示课件,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4、讨论:小组内讨论,在学生展示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5、展示评价:(参考答案详见课件)
(二)第二循环
1、(设身处地,“心”临其境)利用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声音,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 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出示自学指导2
读课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哪句话不是写景?
2),指出本段文字中出现的两个通假字。
3),本段写“山之奇”“奇”在哪里?
3、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课文,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点拨。
4、展示评价:(参考答案详见课件)对于表现积极,表达准确的小组给以激励。
(三)第三循环(拓展与提高)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2、划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3、请写出古诗文中有关“山”、“水”描写的句子
写“山”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总结好准备展示讨论结果:
(注)小组各派一名学生代表到展示区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评价过程中 随时出示课件参考答案,这部分涉及到许多不固定的答案,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 文知识的储备情况
(第四)第四循环(巩固与提高)课堂总结。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1、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课文: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歌颂祖国的文章景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
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
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之内,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
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 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 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 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2、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缚同时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轻松自如。
3、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作业
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板书板书
总(天下独绝)
水异分 山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美 结构 意境 志趣 语言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词赏析题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
8年级下册语文2全解21课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