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生活水平
文档大全 > :伊春市生活水平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伊春市生活水平的正文:
第一篇:《2014年1-6月黑龙江省伊春市工业生产情况》
2014年1-6月黑龙江省伊春市工业生产情况
二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平稳,继续运行在相对景气区间。但随着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下滑,企业对下一季度发展前景持谨慎预期。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
(1)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
二季度,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和预期走势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0.0%(100%为景气临界点,110-120%为相对景气区间),显示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基本良好。
分行业看,全市被调查的规模以上11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景气指数均超过了“100%”的“景气”临界值,2个行业在景气临界值以下。其中,医药制造(200%)、农副食品加工(150%)、有色金属矿采选(150)等行业的景气指数超过了150%的“较强景气”线。与此同时,钢铁(40%)、家具制造(60%)两个行业景气指数较低,显示这2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二季度,反映企业家对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和预期走势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5.9%,表明企业家对本行业较为乐观的态度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分行业看,医药制造(140%)、酒、饮料制造(133.3%)、有色金属(130%)、农副食品加工(130%)等行业的景气指数超过了120%的“较为景气”线。纺织(100%)、木材加工(100%)、家具制造(100%)、有色金属(100%)等行业处于100%的“景气”临界点,黑色金初中材料作文属冶炼业(40%)低于100%的临界线,显示企业家对这些行业的形势和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
(二)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
从盈利情况看,71.4%的企业盈利状况处于正常水平,比一季度提高5.9个百分点。从规模看,50%的大型企业、80.9%的中型企业和40%的小型企业盈利状况处于正常水平。
(3)用工短缺现象略有缓解
被调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计划招工2751人,实际招工2389人,用工缺口362人,占全部招工计划的13.2%,用工缺口比一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用工缺口较大的是纺织业(150人)和木材加工业(105人),分别占本行业招工计划的75%和14.5%,占全部用工缺口的41.4%和29%。
(四)九成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处于或低于正常水平
二季度,全市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92.9%,高于一季度3.2个百分点。分规模看,100%的大型工业企业,90.5%中型工业企业和100%的小型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均处于正常水平。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处于正常水平或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90%。分规模看,被调查的工业企业中,100%大型工业企业、85.8%中型工业企业和100%小型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处于正常水平或低于正常水平。
(5)产品订货情况未有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企业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状况依然延续。有32.2%的企业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其中,50%的大型工业企业、33.3%的中型工业企业和20%的小型工业企业产品订货量不足。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100%)、家具制造(50%)、农副食品加工(50%)、木材加工(40%)、非金属制品(33.3%)等行业。
二、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三方面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今年以来,受产品订单不足、原料短缺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持续下降,由上年四季度的71.9%,下降到一季度的67.2%和二季度的65.5%,远低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79%-82%的产能利用率合理区间。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70%)、家具制造(68.7%)、木材加工(59%)、非金属制品(5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3.7%)等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产能利用率的过低,造成人员、生产设备的闲置及成本的浪费。
从企业生产能力发挥程度看,有28.6%的企业低于正常水平。影响工业企业产能正常发挥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35.7%)、原材料供应不足(32.1%)、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17.9%)。
(2)成本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
从原材料成本看,46.4%的企业选择“原材料价格上涨”,比一季度提高8.5个百分点,成为本季度生产经营中的首要问题。分行业看,木材加工业(80%)、家具制造(75%),医药制造(50%)等行业选择“原材料价格上涨”比例较大。
从用工成本看,25%的企业选择“用工成本上升”作为本季度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分行业看,纺织(100.0%)、有色金属(100%)、农副食品加工(50%)、木材加工(40%)等行业选择“用工成本上升”比例较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更加困难。
(3)资金紧张问题加剧
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问题日益突显。调查显示,42.9%的企业表示融资困难,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42.9%的企业表示资金紧张,比一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成为本季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第二大问题。其中,100%的大型企业、42.9%的中型企业和20%的小型企业均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的问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限,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三季度工业经济形势预判
从对工业生产增速和企业用工的调查情况看,预计下季度生产增速将放缓和用工将减少的企业增加。32.1%的企业预计下季度生产增速将放缓,比一季度预测增加了18.3个百分点。10.7%的企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用工计划将减少,比一季度预测增加了3.8个百分点。
从对三季度研判情况看,反映三季度工业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企业家预期信心指数为117.8,高于即期信心指数3.5点;反映三季度工业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预期指数为114.3,低于即期指数14.2点。表明全市工业企业三季度总体运行预期继续处于相对景气区间,企业家对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状况预期谨慎乐观。
第二篇:《黑龙江省伊春市青少年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伊春市青少年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和转化工作,黑龙江省日前组织了公、检、法有关部门的调研人员,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对全市在押的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形成以下调查报告。 为了多角度、尽可能翔实地对青少年犯罪情况和相关性事实进行调查,调研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问卷分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身份、年龄、押前职业、住所地、婚姻状况、学历、家庭出身)、犯罪情况(罪名、初犯、累犯、多次犯罪、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犯罪地点、对后果认识、悔改表现、犯罪动机、心理)、在押人员与犯罪的事项调查(农村青年在城里有无住所、父母感情及上网情况、有无烟酒嗜好、是否有过犯罪史、是否受过处罚,是否在校生犯罪,是否辍学及辍学原因)等。为更真实掌握犯罪的原因及便于分析,我们最后借鉴外国的犯罪学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个多选项,内容为:家庭的其他成员是罪犯,或者行为品德不端以及酒精中毒;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死亡、离婚或者被遗弃;父母愚昧无知或者是知觉上有缺陷以及因病不能管教;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或者是严厉、放任、嫉妒,家庭居住条件过紧张并与同居亲友不和者;失业、工资收 入低,以及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等,以期能了解犯罪的深层次原因,为犯罪预防提供有效依据。这次问卷内容分别征求了公安、检察、法院及部分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意见,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从各方面反映来看,普遍认为这次调查是可行的。伊春市生活水平
对青少年犯罪,国内权威观点认为:青少年犯罪率高,犯罪性质日趋严重,犯罪类型复杂性和犯罪动机恶劣性;团伙犯罪突发;中小学生流失犯罪不断增多,犯罪向低龄化发展;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上升;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等。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特点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地呈现。2012年至2013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640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76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716人的10.6%。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11%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1、犯罪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已提前至十六、七周岁,而且低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另外青少年犯罪初始犯罪年龄已由过去的十六、七岁提前到十四、五岁,
2、侵财和暴力性犯罪倾向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青少年由于尚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从小就迷上了吸烟、酗酒、上网吧、打游戏机、上娱乐厅蹦迪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贪图物质利益和享受到精神刺激的生活方式,而以抢劫、盗窃、抢夺、敲诈等方式敛取钱财。
3、犯罪类型多样化。在以往的青少年犯罪所涉罪名中,主要是抢劫、盗窃和故意伤害的犯罪。而在近二年以来,尽管这几类犯罪仍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但是也新增了其他不同类型的各种犯罪案件,强奸、猥亵、失火和交通肇事等各类新型案件也层出不穷。
4、团伙性犯罪日趋严重。尤其在抢劫案件中青少年共同犯罪案件居多,
5、犯罪主观恶性不深、临时犯意的居多。青少年处于心理未成熟阶段,因心态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犯罪时往往事前没有经过缜密地预谋和计划,常常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下而为之。从审结的案件来看,大多是青少年为了满足一时的吃喝玩乐或为了一时的刺激而临时起犯意,在同伙的哄闹煸动中或教唆下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这在青少年抢劫案件中表现尤为明显。
6、犯罪大多表现为模仿性、盲从性。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自身素质不完善,致使他们遇到事情不够冷静,许多人表现出一时冲动、不顾后果。有的只是为了追求享受、快乐、刺激和哥们义气而去偷、去抢,并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更有甚者,因无知而轻信他人,自己跟在别人后面干了犯罪之事却还不知后果。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自身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易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不能客观理智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从生理因素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占优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部分家庭管束与少数学校教育存在弊端
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少年父母离异或父母监护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了青少年信心和自尊心,导致青少年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做出不良行为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青少年父母将其托付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自己外出务工,造成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监护不力。(3)、一些父母因为文化程度、生活观念、法制意识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不知道如何引导教育子女,甚至对子女有一些误导。他们有时对子女的严重不良现象(比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不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加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反而在别人面前护短迁就,一味溺爱。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一味迁就、溺爱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同时,学校的教育失当,管理不利,也是青少年犯罪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学校的教育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当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法制的教育,造成部分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畸形发展,思想薄弱,道德品质滑坡。有的学校人为的把学生分成优、劣区别对待,对学习成绩差或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放松管理,疏于教育,甚至歧视,动辄训斥、体罚,使其挫伤自尊心,引起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动辄劝差生退学或将其开除,使其过早流入社会、放任自流,成为了违法犯罪的重大隐患。
3、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观念,势必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1)、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更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体系正遭受具大的冲击,而新的社会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尚未形成。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标准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消极、坠落和污秽的观念。这些观念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导致一些青少年思想、行为的错位和偏差;(2)、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现代传媒各尽所能地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以最大的刺激,可以说今天的人们的视听完全被各种传媒包裹着。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有些人不惜以身试法,大肆出版销售不良书刊,拍摄、播放渲染暴力、色情、污秽、赌博等内容的电影、电视、录像等,非法向青少年经营游戏、色情网吧、营业性哥舞厅。这些精神垃圾不断地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诱了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青少年文化娱乐设施不健全,业余生活单调、乏味,使一些少儿不宜的书刊、音像作品以及娱乐场所对青少年有更大的吸引力,使青少年接触不良现象的机会增多。
三、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建议和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各种措施多管齐下。既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以司法手段矫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又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一致,各尽其职,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1、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矫正。青少年的心智本来就不成熟,其走向犯罪多半是误入歧途。因此需要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通过对不良心理因素的消除,以扭曲心理的矫正,对创伤心理的修复,以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削弱或者排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2、构建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平台,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纠正一些青少年父母重养轻教的认识偏差和溺爱青少年的不良做法,提高家长素质。
3、加强对文化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治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青少年较之成年人,外在社会环境对其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应把净化社会环境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务。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社会环境要由公安等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顿,以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要积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法制宣传,适时兴建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
设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虚心使人进步4、建立适合于青少年身心特点的青少年矫正机制。即考虑青少年的特点,从保护青少年、减少对青少年今后生活的负面影响出发,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作为审判机关,首先应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青少年司法与一般刑事司法不同,并非单纯裁判案件,更有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青少年的重要职责。因此,青少年法庭的工作并非止于审判的完成,而要在矫治失足青少年的工作中做好“接力棒”,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刚刚展开的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促进建立和完善适合于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制度。对青少年的矫正应考虑不影响其重新完成社会化进程。其次应建立专门的场所,将青少年矫正对象集中起来,远离其生活的居住地、学习的学校,在一个相对保密的地方对其进行矫正,尽一切可能减小因公开矫正而给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有效避免与成年人共同参加社区矫正产生的交叉感染。另外,还要进行回访考察,把教育工作进一步延伸到法庭之外,鼓励他们重新做人,尽快回到社会,回报社会。第三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让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犯罪对其人生的不利影响的深度,让其从理念上树立不能犯罪也不敢犯罪。
第三篇:《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
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 邱松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特征明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诸多共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类型进行整体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在城市主体资源濒临枯竭时,这些问题集中爆发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该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密集,发展时间长、发展规律相似、对地区经济影响大。对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进展进行研究,既是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顺利实现的要求。 2001年12月,辽宁省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从此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了摸索城市经济转型方式的探索之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就是要在支柱性产业资源枯竭后,保持城市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措施通常为发展接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或者发展替代产业形成新的城市支柱产业。就近年来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效果而言,大多数城市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效果,城市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往往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容纳着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在资源濒临枯竭后,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均采取了转型措施,但采矿业依然在城市中担当重要角色,依然容纳着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地处偏远,城市缘矿而建,城市布局缺乏总体规划,城梦想演讲稿市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从近几年转型效果看,各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注重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生活更便捷、城市布局更合理是下一步转型工作中的重点。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源濒临枯竭的时候,这些环境生态问题往往已经积重难返。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措施的逐步实施,各项环境治理技术也得到发展,转型成果的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循环经济得到发展,废弃物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在未来的城市转型工作中环境治理任务依然很重。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通常城市规模较大,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对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举足轻重。东北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森工、石油和煤炭类城市为主,其他矿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分布上较为接近,资源型城市之间往往在生产环节上有合作。区域内移民文化特征明显,人口密度相对较低,1995-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除辽宁省盘锦市人口密度高于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外,其他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均低于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人口密度最低的城市为黑龙江省伊春市。 东北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我国第一批兴建的资源型城市,开发早、开发期长,特殊的发展历程造成资源枯竭问题更为严重,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集中和明显。经过多年开发开采,这批资源型城市也第一批进入枯竭期,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作为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转型,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一切转型措施都要靠
自身试探摸索,在转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此转型困难更多,转型成本更高。也正因为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这一特点,国务院确立的首批试点城市大多数在东北地区,因此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更大。 相对于国内其他区域而言,东北地区的交通干线尚待进一步完善。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很多需要户外作业的行业发展受限,保温、耐寒的建筑要求提高了厂区建设成本,采暖供热提高了厂区的运行维护成本,而成本预算的提高阻碍了外资的注入和新行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密集,中小企业较少,第二产业一枝独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金融业一直不够发达,存在着如金融业总体规模偏小、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效率低下、区域金融深化程度相对较低、金融对区域经济总量的直接贡献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结构与金融环境不利于转型的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分析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本文采取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东北三省各选择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实践分析,城市转型的效果评价也应该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赋予评价指标基础性,是构建评价指标的根本;经济、社会系统的社会属性赋予评价指标发展性,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可能。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实际调研。通过建立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辽宁省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基础、经济转型重点,并通过模型运算评价阜新市经济转型效果。定量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认为辽宁省阜新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对外经贸方面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较好,人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建设等各项指标增长较快。环境质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向好,而资源条件波动并下降明显。阜新市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尚不够协调,部分指标有所波动,阜新市经济近几年发展相对较慢,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外向度、环境质量和资源条件等诸多分指标,在一些年份中有所波动,在以后发展过程中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用同样的方式对吉林省辽源市进行研究,分析辽源市的经济转型基础、经济转型重点,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运算评价辽源市经济转型效果,认为吉林省辽源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对较差,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发展经济同时,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其他城市建设。近年来,辽源市环境指标下降较为明显,环境指标中的环境质量一项,相对较好,但资源条件指标,下降较为明显。从总体趋势来看,辽源市经济转型效果较好,尤其在近几年城市整体发展较快。应该注意的是,辽源市局部指标出现回落,从指标层看,经济金工实习报告结构、城市建设、社会稳定、资源条件等诸多分指标,在一些年份中有所波动,需要关注薄弱环节的发展。 用同样的方式对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研究,认为伊春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对外经贸方面相对较差。伊春市社会基础建设较好,人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建设等各项指标增长较快。环境指标进步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尽管从局部来看,伊春市有些年份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尚不够协调,但从总体趋势来看,整体是逐步提高的。伊春市转型后总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即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系统相对比较协调。从指标层看,经济外向度、生活质量、社会稳定等诸多分指标,在一些年份中有所波动,这说明伊春市转型后的发展尚处于不稳定阶段,其主体发展还是有潜力的。 在一系列定性、定量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下一步转型工作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东北地伊春市生活水平
伊春市生活水平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