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

时间:2024-12-26 15:08: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的正文:

第一篇:《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

不应当

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①医生治病 ②法官办案 ③文艺演出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全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 )

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 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

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D.真理第一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不知足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 质的提高

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 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回答14~15题。

14.下列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有了人类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安排,造机器、盖房屋先有设计或图纸,侦破案件先有方案;我国搞建设有“五

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些都体现了实践活动的 ( ) A.有意识性和目的性 B.客观物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16.实践的基本特征( )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几年间,全国100多家科研院所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

身于这一规模宏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赤子之心和顽强拼博精神共铸中华“神舟”。这表明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创造性的活动

18.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 ) A.获得真理 B.指导实践 C.认识本质 D.探索规律

1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具有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2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违背的哲理 ( )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多方面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2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

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 A.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答案:1-------5BACDA 6------10ACDAA 11--------15CACCA 16-----21DCBDCC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学生学习文化 B.教师授课 C.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0江西上高二中月考)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

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取代“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英语作文网的来源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对物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2010福建厦门理工学院附中阶段性测试)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强调(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能力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0.(2010江苏南通通州联考)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

11.(201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2009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其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防治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有效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作出积极努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自觉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能力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末)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0浙江衢州一中期末)“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A 2.A 3.B 4.B 5.D 6.C 7.C 8.B 10.C 11.B 12.B

13.B 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①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④的说法错误。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B项。

14.D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采用更为先进的测年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考古研究,却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论,这体现了①④;②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③的说法错在“必然”上。故本题选D项。

15.B 题意旨在说明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如果不能回到实践中去,不为实践服务,这种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故选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材料一 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从“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此次“嫦娥二号”拍摄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与“嫦娥一号”相比,掀起了月亮的红盖头.看得见石头看得见坑。“飞得更快,离月球更近,‘看’得更精细”的“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作为因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嫦娥系列卫星探月工程将更好地满足国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

结合材料一,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分)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嫦娥二号作为科学实验验证一部分未来的“嫦娥三号”的技术。(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探月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2分)

中秋节

2、 “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近年来,伴随着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浪潮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束缚人们精神的枷锁被不断打破,我们党逐渐形成了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等理念为核心内容的科学人才观。

结合科学人才观的形成,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9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科学人才观的形成,是不断打破束缚、解放思想的过程。(3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人才观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深化对人才观的认识。(3分)

(只答观点,不分析,最多得3分。)

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观点的?(16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6分)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5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5分)

4、材料:从全世界来看,全球气温上升、能源枯竭,又使得新能源汽车受到追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中国比亚迪汽车打破常规,经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成功研发出高能高容量的高铁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但如何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减少电池体积,则仍需有新的技术突破。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述求索真理的历程。(13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全球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和发展;比亚迪高铁电池的科研成功,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夺得先机,充分说明坚持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和真理。(3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科技人员的奋斗与告诫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分)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

(注:若学生答“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也可酌情给分。)

联系观:

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吨水泥的要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3、“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事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医生治病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吗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