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文档大全 >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正文:
第一篇:《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右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宣传画又名招贴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为目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下列宣传画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4.(2012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9题)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
(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
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决议草案”主要反映了美日()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 B.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列子说符5.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语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尼克松敬仰中国的传统文化 B.尼克松渴望了解新中国的变化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渴望中国的市场对外开放
7.下图为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外长副署的“国字第一号”国书,它的递交者是()。 A.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 B.首任驻民主德国大使姬鹏飞 C.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 D. 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飚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9.到2006年底,有184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进行过维和行动,这是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的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0.(2011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28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A.①②④
B.②③④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①④
D.②③
11.(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33题)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
12.(201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9题)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3.(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7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 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
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 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
14.(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13题)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存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5.(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1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新中国称呼重要外国友人的外交用语。下图是该词在历年《人民日报》出现频次的示意图。与M-N段频次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1月新疆会考26题)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据图1,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立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的确立有什么意义?(4分)
(2)据图2,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2分)
(3)据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据图4,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综合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7.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7 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2分)
(2)请将图7 照片加以分类,并填写在下表中。(2分)
第二篇:《必修一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规定的相关考点基本知识、概念。
2、提高阅读、提炼、理解、概括历史材料信息以及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基本能力。
3、通过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学习,认识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其国际地位的根本因素。
学习重点
1、建国初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学习难点
过去的时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区别
2、全面认识建国后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学习过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补充: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外交方针、政策: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特出的特点)
情感故事短篇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采取敌视、孤立、和封锁的政策。
③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结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
国家的综合国力
国际环境的变化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国家利益的需要
【典例1】(2010高考广东文综)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
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典例2】(2010大纲版全国卷)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
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①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
② 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开展,我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以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注: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是苏联;条约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目的: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3)提出: 年,周恩来会见 代表团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P50
(6)意义:
①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什么说是“成熟”?)
原因: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②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典例】(2009年肇庆二模)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
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
A.“一边倒”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日关系正常化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或成就)
1、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
(3)结果:推动会议达成《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公约 》
(4)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
【典例1】(2009·江苏模拟)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
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
A. 亚非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布雷顿森林会议 D. 第26届联大
【典例2】(2009·深圳模拟)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我不期望回报C. 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1)背景:在亚洲、非洲 民族解放 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亚非29国举行国际会议。
(2)时间、地点: 年 印尼的万隆
(3)议题(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4)特点: 。
(5)中国提出的方针:
“同”指的是: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侵略;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
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指的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不同
(6)结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的原因:
直接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
客观原因:美国综合国力相对下降。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会员创始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2)时间、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意味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的力量;
启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 综合国力 决定的;
【典例1】(2009·济宁模拟)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
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
A. 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B. 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 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D. 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
(1) 从美国角度分析:①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③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国企图利用中苏矛盾,在亚洲收缩力量,确
保欧洲重点)
(2) 从中国角度分析:①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有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
⑶ 根本原因: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
过程:
(1)1971年4月,美国 乒乓球队 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基辛格 秘密访问中国。两国同时发表公告,美国
总统将访问中国,震惊整个世界;
(3) 年2月,总统尼克松 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