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的正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10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用口诀求商习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跪求除法的初步认识习题50道,
1÷1=?2÷2=?3÷3=?4÷4=?5÷5=?6÷6=?7÷7=?8÷8=?9÷9=?
2÷1=?4÷2=?6÷3=?8÷4=?10÷5=?12÷6=?14÷7=?16÷8=?18÷9=?
3÷1=?6÷2=?9÷3=?12÷4=?15÷5=?18÷6=?21÷7=?24÷8=?27÷9=?
4÷1=?8÷2=?12÷3=?16÷4=?20÷5=?24÷6=?28÷7=?32÷8=?36÷9=?
5÷1=?10÷2=?15÷3=?20÷4=?25÷5=?30÷6=?35÷7=?40÷8=?45÷9=?
6÷1=?12÷2=?18÷3=?24÷4=?30÷5=?36÷6=?42÷7=?48÷8=?54÷9=?
7÷1=?14÷2=?21÷3=?28÷4=?35÷5=?42÷6=?49÷7=?56÷8=?63÷9=?
8÷1=?16÷2=?24÷3=?32÷4=?40÷5=?48÷6=?56÷7=?64÷8=?72÷9=?
9÷1=?18÷2=?27÷3=?36÷4=?45÷5=?54÷6=?63÷7=?72÷8=?81÷9=?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说一说怎样分?
把20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份是几块?
有15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能分几份?
16只蜜蜂,飞走一半后,还剩一半,求还剩多少只?
有18个松果.每个篮子装6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就分得几块?
18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24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骨头?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1~82页例1(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比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确定商的位置.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探讨,初步感知试商的方法,理解写商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体会生活的乐趣.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可真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首都北京旅游观光,高兴吗?
[教师亲切的话语和甜甜的微笑,加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形式,能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体会学习的乐趣.
1、旅游第一站——故宫.
例(1)想去故宫的同学可真多,有92人,把他们分成30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多少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教师将学生尝试的几种不同竖式用投影仪打出来.
让学生来评一评,并说说理由.
[这一设计注重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便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竖式,采用边扶边放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故宫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这一设计打破了老师滔滔不绝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感染美,并获取知识]
2、旅游第二站——颐和园.
想去参观,得解决问题:例(2)去颐和园的学生更多有140人,把他们分成30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互相评一评.
小组汇报结果.
[这一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主动对话、交流,学生与数学本质的对话、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比较例(1)和例(2)两个式子的异同.结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得出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重视养成学生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本验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总结并编成歌谣.
除数两位看两位,
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哪位,
除数当姐,余数当妹.
[歌谣精简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
出示颐和园图片,配上音乐和解说词.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体会应用的乐趣.
1、20分题——谁是最佳小老师
2、30分题——谁是最佳售货员
王老师带460元去商场买篮球,每个80元,可以买几个?
[教师采用练习比赛,激励竞争的形式进行教学,追求课堂中动的氛围和动态平衡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
3、50分题——谁是最佳组织者
去故宫和颐和园的学生都想去长城玩,中途得坐汽车,每辆限载70人,需要乘坐几辆车?
[50分题的设计体现课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紧密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
出示万里长城的确图片.
四、自我认识,体验总结.
今天你的丰收园里又增添了什么?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尝试探究等多种习方学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确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力求做到先扶后放,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堂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形式寓教于乐,融练习于比赛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这样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感染美、享受生活,尝试探究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而使课堂教学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
的完整的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学习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 【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 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 (略)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 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平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数角游戏数角游戏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四)
浙教版数学二下:《除法竖式计算》教案·数学三上:《除法竖式的认识》教案
数学三上:《除法竖式的认识》教案 一、复习 12÷2= 24÷8= 18÷9=师:(指18÷9=)你用哪句口诀计算?两个学生分别回答前两题,第三题集体回答.师: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很好!二、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引入)师...·
教学要求:1.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方法.2.规范地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教材重点难点: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方法.教具: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2.学具准备:学生尺.1.复习铺垫.(1)口算卡片:9...·浙教版数学二下:《乘法竖式计算》教案
浙教版数学二下:《乘法竖式计算》教案 教学要求:1.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方法.2.规范地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教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解题思路的掌握.教具:实物投影仪、投影片,1.复习铺垫.(1)口...·第八单元第3课时: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案
第八单元第3课时: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相应的计算.2、能解决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等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第八单元第4课时: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案
第八单元第4课时:除法的竖式计算 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相应的计算.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商的书写位置.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五)
谁有简易方程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简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含义,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概念能力的培养.
4、范例讲解
讲解例1解方程时,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我爱夏季的关系来求解,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可以加深对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运动作文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次巩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完成第97页“做一做”,目的是通过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教学例1后,我让学生分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好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6、小结
小结的目的是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六)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七)
有人教版四年级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111
《简便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 [四年数学说课]
一,说教材:《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
http://www.isud.com.cn/showdown.asp?soft_id=22402
『小学数学说课』《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章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八)
> 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_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整理复习》教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案\x0d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案\x0d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苏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有没有..\x0d苏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有没有区别?1、从乘法的意义看 乘法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经历了三个不同认识过程:初步认识阶段(整数阶段或本意义阶段)----拓展阶段(推广到小(分)数乘以.·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设计\x0d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设计 1、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九)
教科版二上:《熊说什么了》教学设计1、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检查、评价自读情况. 3、让学生点名自己邀请几个好朋友按自然...
相关:◇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详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详细◇ 《番茄太阳》评析 >>详细◇ 沪教:《珍贵的教科书》教 >>详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真正的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2、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认识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兴”.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看一看(播放多媒体课件),一只熊走到一个躺在地上的人面前,然后又转身走了…… 2、熊走之前到底对那人说了些什么? 3、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看一看吧.(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造奇迹1、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检查、评价自读情况. 3、让学生点名自己邀请几个好朋友按自然段展示自读情况.注意难读字的正音和长句子的停顿.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卡中的填空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一个()的日春天作文子里,()和()走进了深山,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忽然,一只熊走过来了,()丢下了(),爬上了大树.()只好躺在石板上(),熊走过来,以为是个(),就(). 三、自主阅读,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是看课文标题和课文的提示提问题;二是找文中重点词句提问题;三是选自然段提问题. 2、小组交流,梳理问题. 自读质疑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各小组代表将讨论后筛选出来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并粘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评选出“最佳问题”. 四、深入读书,合作释疑.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读书研讨等方法找到答案. 2、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五、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谈谈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 2、联系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成为他人的真朋友. 六、检查识字,提高自主识字的意识. 1、出示词卡,开火车认读. 2、出示爱心字卡,全班同学抢读,并把字卡奖给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七、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自由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狮子大王照镜子》一文.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思考:狐狸为什么得到了奖赏? 3、说一说,你赞同狐狸的这各做法吗? 4、搜集关于“朋友”“友谊”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制作成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十)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纪实与评析·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 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4)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3)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案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介绍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介绍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计划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