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
教案 >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的正文:
第一篇:《死海不死 阅读题及答案》
1.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2.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3.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4.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5.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6.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7.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8.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阅读题目 1、阅读一至四段,回答:死海有什么特点?水中没有生物,连海边也寸草不生;人在死海中不会被淹死;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钙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2、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下边加点的“死”的不同含义A、死海不死B、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第一个“死”字指死海动植物不能生存;第二个“死”指死亡(“不死”是说死海的浮力大,人不会被淹死。)第三个“死”是指死海最终将消失、干涸。3、文中第三段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既说明了死海不死,即死海的浮力大,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4、文中第四段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分类、举例、作比较 5、文中第四段的说明对象是(死海海水的浮力)特征是(海水的咸度高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6、文中第五段引用传说的作用?不仅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还说明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寻它的奥秘。7、文中第六段中心句是(死海陆空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说明死海的成因)
8、文中第六段从哪几方面说明死海的成因深而狭长的大裂谷的出现;注入了很多矿物质的水;湖水不断蒸发、沉积的矿物质越积越多9、文章第一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分别说明其作用第一段举死海中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死海的得名;第二段举人
不会淹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死海不死即死海的浮力大。10、文章第三五段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引用传说、神话故事丰富了死海不死和死海形成的内容,既形象神奇、又浪漫多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能引人入胜。1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
第二篇:《[死海不死] 同步练习及答案1》
语文试卷
说明:
l.全卷分为第一、二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一卷100 分,第二卷50分)。 2.答选择题时,将选项的编号填进括号里;答简答题和填空题时,将答案写在指定位置上。 3.只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可只答第一卷。
第一卷 一积累I6分)
1.默写或根据要求填空。(共5小题,任选3题作答,每小题2分)
(1)__ __ __ __ __,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__ __ 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4)但愿人长久,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长篇小说___书中除了鲁智深,还描写了__ __、等英雄人物。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6题。(16分)
①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2)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伏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3)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吨氯化钠;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海水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 ④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个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⑤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2.选出加点字往昔错误的一项。(2分)()
A游弋(yi4)B下降(jiang4)C.漂(piao1)起来D.干涸(gu4)
3.“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中的“生气”,在文段中具体是指什么样的景象?(3分) 答_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句中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用文段中的语句回答)(4分) 答:(1)“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中的“这”指代__
(2)“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中的“这样”指代__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
5.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3分) 答:_____
6.根据文段内容,回答了面问题。
(1)“死海不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
(2)“死海真的要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答:_______
(一)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7-15题。(28分)
[甲]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流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莱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线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往穿还穿不烂。 ④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精,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权、妯娌相处都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一一一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乙]①在经济困难时期,每每在全家围桌吃饭时,母亲总是把某一碗野菜摆在自己的面前,说;“我爱吃这个。”后来生活稍好一些,饭桌上能见到肉了,虽然买肉还要凭“肉票”,母亲又“喜欢”上了吃肥肉。小时候的我,每每惊叹于母亲那瘦瘦的身体能消化那么肥腻腻的东西,也常常把自己碗中的肥肉挑出来给妈妈吃。[现在一想起这个我就心痛.] ②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是母亲的又一个爱好。在我的记忆中,她几乎从没有穿过成衣。不用说,自己做衣服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小时候,我们六个兄弟姐妹的衣服也都是妈妈亲手做。每年不论如何都得给我们每人做上一件新衣服。大年初一的早晨醒来,枕边总会找到用烙铁熨得服服贴贴、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服。我打心眼里认为母亲做的衣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也许因为我是最小的,又是女孩,母亲在我的衣服上也花费了最大的心思。每件衣服都认真选择漂亮的花色,绲了边,缝上用布条精心盘出的镶缎子边的花或蝴蝶形状的扣子。 ③母亲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保留我们各个时期穿过的旧衣服。兄弟姐妹中,只我一人离家在外,母亲对我也最为牵念。她保留着我小时候的很多衣服,闲时,就会翻出来,从一件件大小不一的衣服上找到女儿一步步成长的印迹。以前回家,看妈妈翻捡旧衣服,我总说,没用的东西,扔了算了,留着还得占个地方,母亲总是无言地收拾起来。直到自己也成了母亲,我才领会到母亲这一“爱好”中饱含的深情。
7选出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A劳碌忙忙碌碌B.滋味滋润C.朴素朴灭山火D和睦睦邻
8。找出‘“母亲在我的衣服上也花费了最大的心思”这个句子的主干。(2分)
答:_ 又从[甲]文段中找出最能表现母亲“仁慈”的性格的句子。《3分》 答:。
10.[乙]文段中“现在一想起这个我就心痛”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1.【乙】文段第③自然段中,母亲为什么要“保留我们各个时期穿过的旧衣服’?(3分) 答:_ 12.请从[甲] [乙[两个文段中分别找出一个最能表现母亲“手巧”的事例。(4分) 答:[甲段_ [乙]文段_
13.[甲][乙]两个文段是从不同角度来写母亲的,但两位母亲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甲】文段还写了母亲___________ 的态度,[乙]文段则突出了母亲对子女的___(6分)。
14.[甲]文段中“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和[乙]文段中“母亲总是把某一碗野菜摆在自己的面前”中的“总是”,意思是否相同?它们在两个文段中各有什么作用?临分] 答:
15.选出对[甲][乙]两个文段的写作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两个文段都是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
B.[甲]文段叙事比较简洁(乙)文段叙事比较具体;各具特色。
C.两个文段语言的共同特点是比较朴素平实。
D.[甲]文段的语言非常形象生动;[乙]文段的语有十分简明扼要。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
三写作(5分)
16.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1)我终于笑了(2)我终于哭了要求,从上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第二卷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17-23题。(20分)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虽不是名贵和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记得我们家大门内的影壁墙下就有两盘夹竹桃,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小的时候,天天都是从她们下面走出走进。看到她们,小小的心灵里就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院子里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等,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满院的凤仙花、石竹花和鸡冠花,葳蕤缤纷,美不胜收。直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到秋天,从迎春花到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她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她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峨飞过 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意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⑤好多年里,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长大后,我离开了家。许多年里,我也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6)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古城蒲甘。虽然城中草木都还是绿的,但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的气象。然而就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她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7)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 各样的问题,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蔼中。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8)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上,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 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7.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第②自然段第一句中“一盘是红色的”和“一盆是 白色的”的前后位置调换一下有什么不好?(3分) 答:_
18.第③自然没写庭院中各种花卉,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
19.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于运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哪两种?(2分) 答:________
20、找出第④自然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
21.文中作者对夹竹桃的感情变化过程的特点是怎样的?(答案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22.本文写夹竹桃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哪两个地方的夹竹桃?找出一句属于略写另外 一些地方的夹竹桃的句子。这样处理详略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_
23.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但对我说来,她(夹竹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 花。”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哪些?(3分) 答:。
【附加题】文章第④自然段从“我幻想它是地图”到该段末尾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作者丰富奇 妙的联想和想象。试以“风雨中河边悬崖上的一棵树”作3种以上的联想和想象, 再仿照这节文字的句式作描述。(6分)(说明:本题可答可不答。本题满分为6 分。得分作为前面7道阅读慰先分的补偿,补偿后总分不得超过20分) 答:我幻想它是__ 我幻想它是__ 我幻想它是__
五文言文阅读(10分)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
阅读《马说》一文,回答24-27题。(10分)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手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天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4.根据本文相关词语的意思,解释了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食: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亲,必以情。虽: (3)风吹草低见牛羊。见:。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或:
25.用现代汉语翻译“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分) 答:_
26.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比喻什么人?(3分) 答:
27.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答。(2分) 答: 六写作(2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学无止境”为话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外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参加他们自认为十分简单的一场考试。然而三个小时后,他们当中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试卷上的任何一个问题。 最后,还是他们的教授的话打破了考场的寂静,他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懂;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第一卷(1DO分) 一积累(6分) 1 6分 (1)好雨知时节;(2)渭城朝雨氵邑轻尘(3)清明时节雨纷纷;(4)千里 共婵娟。(每多、错、漏1字扣1分,扣完为止。)(5)水浒传(1分。答“水浒”也对。多、错、漏1字不给分。)宋江、林冲(梁山泊108个好汉中答对2人给1分,答对1个给0.5分,名字写错不给分。)(本题只计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答题超过三题的,则以答得最好的三题计分。)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16分) 2 2分 D he2 3 3分(1)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1分)(2)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 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1分)(3)吸引着许多游客。(l分)(本题如答“死海旁边的人类活动多了起来”或答“死海得到了开发”,均给满分;若按第二、三两句,只给2分;只答“生机”给1分。) 4 4分(1)“这”指代“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连海边也寸草不生”(2分。若 只答“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也给满分。)(2)“这样”指代“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戈;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2分)(若只答分号后三句也给满分;若只答分号前的句子,只给1分;关键是要答“竟能”或“人总是浮在水面上”。) 5 3分 列数字64分(1)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2分。答“海水中盐类密度大’也给满分;只答“浮力大”给1分。)(2)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2分。若只答逗号前一句也给2分。) (二)(28分) 7 2分 C“朴灭”应为“扑灭” 8 2分 母亲花费心思。(多、错、漏写一个词语扣1分,扣完为止。) 9 3分 同情贫苦人;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答对两句给满分;答对一句给2分;只答了“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给1分;多答不给分。) 9 2分 不理解母亲的爱而做出愚蠢的行为。(意思对即可。) 11 3分 母亲对儿女们的挚爱,爱人及物。(若答“从一件件大小不一的衣服上找到 女儿一步步成长的印迹”也给3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12 4分把粗劣的饭食做得有滋味;在衣服上缝花或蝴蝶形状的扣子。(每项2分, 意思对酌情给分。) 13 6分共同特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2分。如答成“宽厚仁慈,爱子女”给1 分.[甲]文母亲:宽厚仁慈(2分)[乙]文母亲:挚爱(2分。答“深爱”或“很爱”也给2分;只答“爱”给1分。) 14 3分 意思相同(都有”天天如此、次次如此”的意思)。(1分)【甲】文“总是”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勤劳已成习惯。(1分)【乙】文“总是”突出(强调)母亲特别的爱子女成了习惯。(1分) 15 3分 D 16 50分 三写作(50分) 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
第三篇:《阅读《死海不死》附答案》
?阅读《死海不死》附答案
阅读短文《死海不死》,做文后练习。
死 海 不 死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⑤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 本文来自 ⑥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⑦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⑧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1、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难忘的一件事600字了“死海”得名的原因。 2、引用传说。第③段引用传说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淹不死人,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第⑤段引用神话传说,介绍了死海的形成原因,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3、作诠释:对死海浮力大的原因作出了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确实很高;举例子:列举了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列数字:列举了135.46亿吨、63.7亿吨、20亿吨等这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高;作比较:用死海海水的密度同人的密度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密度大。
第四篇:《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
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500字
话题作文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一直独领风骚。而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一个好的标题犹如一双靓丽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内容。所以拟好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作文题目,是作文得分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如以“声音”为话题,可以拟为《板书的声音》《生命中的声音》等;以“幸福”为话题,可为《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
二、修辞法
1.比喻法。如《理解是路,爱是桥》,把爱和理解比喻成缩短心灵距离的桥梁和路,极富文采;《拔除心灵的杂草》,把人类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比做“杂草”,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比拟式。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可以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再如《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运动会作文)
3.夸张式。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4.借代式。如以黑白债为题,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述,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
5.反问式。如以“相容”为话题,可以拟题为谁说不相容等。
6.设问式。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思索,如《顺境出人才吗》〈我是谁》等。
7.引用式。文题中恰当的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可以引用一些流行歌词,如《一笑而过》(以宽容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以心愿为话题)等。
8.双关式。语义双关,如《冬日暖阳》等。
9.对偶式。如《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10.反复式。如以“探索未知世界”为话题,就可以拟题为《生命的萌芽,萌芽的生命》等。
作文拟题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拟题以增加文采。
三、矛盾法
培养学生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这样拟出来的题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等题目,用了形贬实褒来命题,反而更能吸引人。
四、符号法
如数学中的等式《1+1=?》,不等式《金钱≠幸福》《成绩≠素质》等。这样的拟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还会让人产生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可提供给读者审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要想在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断摸索、训练。
写作方法 怎样拟定单一式标题500字
明确了文体之后,就该要确定标题了,有些作文给了指定的题目,但许多情况下并没有给现成的题目,这就涉及到了拟题的问题,那么,如何拟定题目呢???首先介绍单一式标题的拟题方法。
单一式标题的特点就是作文的题目和作文内容相符合,这种标题往往没有什么限制,写起来也比较自由,只要是相关的对象均可写入文章中来,如:?《窗口》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窗口往外看,天似乎被一层灰纱遮住了,那么朦胧,那么神秘。那后面藏着什么呢??“天在流泪。”你说。?我于是惊愕地转过头,看见你茫然地望着那灰暗的天空,那双眸子,是那样无神,似乎也罩着一层灰纱。“兰……”我轻声喊道,你没回音,仍旧呆呆地盯着那莫测的天空,忽然,一丝银光在你眼中出现,从那层灰纱下,渗出了一些晶莹的东西,顺着你的脸颊,缓缓地往下流着。兰,你在想什么??
我知道你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你父亲是拾荒者,又常常得病,母亲忍受不了贫穷,早已离开了这个家庭,远嫁他人。近年来,许多家庭都富裕起来了,可你的父亲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仍然守着那副破烂摊子过日子。他含辛茹苦,起早贪黑,用自己的血汗换来钱供你读书,盼你长大能有些出息,可你不知为什么,成绩总是提不上来……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我曾听过你唱歌,那嗓音多美啊!可在班级的文艺晚会上,你却睁着那双无神的、惊恐的眼睛,推辞着,宁肯把自己关在冷清的宿舍里,也不肯上台。记得那一次,捣蛋鬼王超曾讥笑你的衣服是出土文物,你的鞋是盘古开天地时穿的,说你是个没娘的孩子。当时你没有哭,只是那双眼睛上蒙着的“纱”更厚了。后来,当王超在同学们的斥责下向你认错时,你却紧捂着脸哭了。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记得你悄悄对我说过,你长大后要当个女作家。我知道你的作文写得挺好,老师常常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于是我向祝福,那时候,你的眼睛放出了光彩,就像两颗闪亮的黑宝石,你知道它有多美吗?可是,才过了一会儿,它又黯淡了,继而又蒙上一层厚厚的灰纱。你垂下头,摆弄着衣襟,讷讷的说:“不……我,我怎配当一个作家呢?我,不行的,不可能的……”听你说这些,我的心都发抖了,难道你是为这??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
兰,我明白了,你的自卑,自己轻视自己,对不对?你用自己的不幸编织了一张厚厚的网,把自己罩在里面。何必呢?兰,成功在于人的发愤而不取决于人的遭遇,并且,你也应该知道: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敞开你心灵的窗口吧,兰!我愿透过那敞亮的窗口,看见你美好的人生,愿你的眼睛永远放出灿烂的光彩!?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篇中考作文,就是扣住这句箴言来写“窗口”这个题目的。?这篇作文,把“窗口”作为自己的观察点,从房间的窗口联想到兰的“窗口”,从“天在流泪”转而想到兰眼中的“晶莹的东西”,最后揭示了兰流泪的根本原因,并真诚地向兰提出自强的忠告和祝愿,表现出了小作者的善良、敏感及对他人的关爱。文章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所以用“窗口”作题目非常恰切。只是文章前面的描写,调子过于低沉了,虽然结尾出现亮色,但是仍显得有些“软”。
怎样拟写新奇醒目的小标题500字
近几年来,片断组合作文逐渐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它选材典型,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地再现精彩画面,全方位地反映生活主题。如果再给这些片断分别配上一个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文章则显得更加眉目清晰,一目了然。那么,怎样才能拟出新奇醒目的小标题呢?
一、寥寥数语,展示提炼的简洁美。
小标题是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形式,需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提炼方能出彩动人。首先,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意。如《追求》一文提炼了“残酷的现实”、“坚强的表现”、“摸出的辉煌”三个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再现了一位失明小姑娘身残志坚,以手代眼,感知世界,最终取得成功的辛酸历程,用语之凝练,扣题之紧密,令人叹赏。其次,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贴切精警,耐人寻味。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小标题仅用了两个字:“明争”、“暗斗”、“同乐”。而《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中每个片断就一个字:“喜”在火车提速,出行方便:“怒”在病毒可恶,侵袭电脑:“哀”在迷恋游戏,成绩下滑:“乐”在电化教学,风趣生动。类似的还有“酸甜苦辣”、“春夏秋冬”、“兴衰荣辱”等字少意深,简短有力的四字短语,充分利用它们常给人以简洁凝练之美。
二、巧联妙引,追求醒目的新奇感。
在紧扣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创造出一组组新奇灵动的小标题。可选用乐曲,如《宿舍奏鸣曲》一文选择了享受轻松和安宁的“亲切曲”、收听足球比赛的“激动曲”、老师斥责后的“思家曲”、熄灯后仍温习功课的“小夜曲”,好一组洋溢着活力与浪漫的青春舞曲!可利用情境,如《寝室三色》从氛围入手,“红色——兴奋不眠夜”、“灰色——时时心无奈”、“黑色——夜深人静时”三个小标题给人一种井然有序、情境交融的美感;可引用诗词,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段,分别揭示了“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这些洋溢着对绿色的向往,迸发出对环保的呼唤的深远主题;可巧用术语,如《“数学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龄与饭碗之间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个人互相制约的“循环不等式”、物价上涨购物却多存折数字也增的“直线函数Y=KX”三件趣事,机智地揭示了“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绝对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现实生活中的深刻主题;还可以借用文中原话、妙用绰号等颇有吸引力的方法,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
三、层次分明,表现内在的逻辑性。
小标题还应表现文章各个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这些相对独立的片断能互为依存,集中服务主题。一般来说,可以构成并列和层进两种关系。在同一个层面上反映事物各个方面的构成并列关系,如《初一生活奏鸣曲》中“玩笑大爆炸”、“足球真疯狂”、“放学猛冲刺”三个小标题变换场地,分别从教室、运动场、回家路上选取一组组细节丰富生动的镜头,让一群淘气可爱、生龙活虎、聪敏好学的男孩子跃然纸上,令人笑口大开;又如《六面魔方》将魔方的六个面比做六位老师,他们或幽默、风趣,或认真、严谨,或严肃、开朗,读之,就好象他们站在面前,与你神侃,给你教诲。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来表现中心的小标题构成层进关系,如《寻找失去的世界》一文,“我”在“沉思之春”中和上进的妹妹比较,“隐隐约约意识到失去了一种东西”:“灼热之夏”中耻于捡五分硬币,“脸很烫”,却不知“丢失了什么”:“苦闷之秋”中欺骗母亲,知道失去了什么:“忏悔之冬”中撞倒老太太逃离现场后,则明白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童心。四个片断句断意不断,逐层推进,为结尾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当然,精于构思的同学还可以巧用步步为营、悬念迭起、欲擒故纵等创意手法。总之,要让读者一见小标题就怦然心动,爱不释手。
标题不等于话题 高考话题作文拟题四个“五”500字
话题作文”青睐什么“话”
话题作文通过提示语设定写作范围,给出的提示性语句一般有良好的导向性,便于学生选取切入角度,轻松作文。但从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话”不真实,“话”不健康、不正确,“俗话”“套话”“废话”一大堆。鉴于此,就“话题作文”该写什么“话”,给同学们谈四点意见:
一、写熟悉的“兴趣话”
同学们作文时应该写自己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才能生巧,才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当然,仅仅是“熟悉”的“话”还不行,还得是自己感兴趣的想写想说的“话”,有些“话”很熟悉却不感兴趣,这尽量不去写,有些“话”既熟悉又感兴趣,这便是要力求写的“话”。如一位同学在《生活随想》中写道:
《零下一度》被我弄丢了,食堂吃饭时不见的。还有一小段没看完就不见了。天啊,我的《零下一度》,我的韩寒!
从韩寒的《三重门》开始,我就喜欢他的文章,犀利、幽默中带着一些叛逆。大人们说:那小子,光凭着写几篇文章,是不会有大出息的,因为他的数理化全部挂红灯,还因此留过级呢!可韩寒还是继续笔伐应试教育。呵呵!我喜欢!也许是我的数理化也时常不及格吧!
多有趣的事,同学们难道就没有吗?为何不这样写呢?
二、写活泼的“学生话”
“学生话”是什么样的话呢?我认为首先是活泼的,其次是有文采,最后还应是发展变化的。下面选取了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吉林省)中的一个片断,让同学们来品评一下“学生话”的魅力。
陶醉于婉转起伏的音乐中,我读懂了“大江东去”的雄壮,感受“无言独上西楼”“只是朱颜改”的心境,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聆听“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
音乐在冰释的流水中激荡回肠,我的思绪不知不觉走进了硝烟弥漫,鼓声连绵的三国称雄时代——
三、写时髦的“新鲜话”
所谓时髦的“新鲜话”就是要有很强的时代性,要体现时代精神。我以为“时髦的新鲜话”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强,二是有意义、有价值,三是备受青睐。如“三峡电站”“三峡移民”“洪灾”“SARS”“2008中国奥运”之类的事肯定是“时髦的”而且“新鲜的”。如2003年中考重庆市一考生以两封书信写就的《责任》赢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小作者以父亲写给儿子,要求托人帮忙不搬迁。儿子回信给父亲,以“舍小家为大家”的积极进步的观念劝说父亲,最后完成了移民的任务。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典范文章,以父子俩的思想行动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移民”的理解和支持。总之,“时髦的新鲜话”是话题作文写“话”的关键所在。只有如此,话题作文才会吸引人,才有发展的道路。
话题作文拟题的四个“五”
作文拟题指导追求的五个目的:新颖性、醒目性、点睛性、文采性、丰富性。
1.标题范围要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过长显得松散。多用词语或短语,一般不用句子。
3.标题要含蓄,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标题不能等同于话题。
5.标题应根据文体拟题。
1.修辞式:
(1)比喻:《为感情装上滤网》《乘着理智的翅膀飞翔》《在认知的天平上不要加感情的砝码》;《诚信是金》《诚信是那片洁净的绿叶》《诚信——开启未来的钥匙》。
(2)反问:《难道无情就是真豪杰》;《人生岂可丢诚信?》。
(3)设问:《雾里看花,行吗?》《帘布背后是美人吗?》。
(4)借代:《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黄河需要诚信》。
(5)对偶:《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点燃诚信之灯,照亮人生长路》。
(6)拟人:《别让感情去挑认知的担子》;《百元假钞的自述》《“诚信”漂流记》。
(7)呼告:《朋友,请擦亮你的眼睛》《人啊,请走出亲情的旋涡》;《诚信,归来兮》。
(8)引用:《道是无情却有情》《只缘身在此山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2.化用式:《都是“情”字惹的祸》《怎一个“亲”字了的》《是对是错总关情》《感情与理智齐飞》《天若有情天亦错》;《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这一种》《诚信,直叫人生死相许》《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3.悬念式:《如果情为主宰……》;《假如没有了诚信……》
4.公式式:采用数学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数学中的恒等式《情感+理智=完美人生》、不等式《感情亲疏≠正确认知》《理智>情感》;
5.反常式:《拍卖诚信》《打捞诚信》
作文拟题的五个取材范围:(以“比”和“珍惜”话题为例)
1.诗词佳句。
文质兼美的诗词佳句或富有哲理、或形象生动,是“语言的珍珠”,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若为人生故,比拼不可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光容易把人抛》。
2.流行歌曲。
中学生喜欢的歌曲是他们积累的巨大财富,用歌词做题目会使文章充满浪漫诗意。《何不潇洒“比”一回》《都是“攀比”惹的祸》《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等。
3.用成语做题目典雅庄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广告词。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比拼,一切皆有可能》《生命不息,比拼不已》。
5.用俗语,口语做题目生动形象。
《沧海横流“比”显本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以上方法和例子都极具典型性,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借鉴,灵活模仿,举一反三,必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标新立异拙中见巧 高考语文作文拟题技巧500字
一、注意形式美
形式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在给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例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自卑?自负?自强》、《神鞭——母爱》、《对手——榜样》等。
②题目中运用外文字体:例如《从“MadeinChina”说开去》、《卡拉永远OK》等。
③题目中运用对偶句:例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等。
正在读研究生的张菲即将初为人母,但她却因无力抚养而发帖请好心人领养未出世的孩子
五名校校长:德性是大学生命
[浙大论文剽窃事件][北大设学术道德委员会]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不再是毕业生求职首选
·学校私查女大学生寝室侵犯隐私引来不满
·政协委员建议:高考恢复卷面整洁加分制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什么样?
[80后心灵安全岛][校园志:校花集中营]
名家|王旭明:我对于丹的三分敬意
分享|奥巴马妈妈的育儿经
心理|爱情课堂:你把爱藏在哪?
④借用新闻标题:例如,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正题之前有引题,之后有副题。
⑤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
⑥运用留白: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马路上、填补。例如,《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其中的空白,以虚映实,藏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根据文意在会意的一笑之中把握主旨。
2.形象活泼:
如果说体态美观只体现了题目的“身材”,那么,形象活泼就体现出了题目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一个人一样,性格好,气质高雅,往往是惹人喜爱的。
形象活泼的题目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令人好奇地阅读全文。
①运用修辞格。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朋友就是生产力》等;
运用反问的《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等;
运用拟人的《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等;
运用双关的《生命“诚”可贵》等;
运用夸张的《花瓶能装下春天》等;
运用对比的《“小人物”与“大道理”》等;
运用词语回环而意义相反的《防盗门不防盗》(以“门”为话题)。
②套用、加工或改造成语、诗句、歇后语、文章标题、影视片名和歌曲等。例如运用成语加谐音的以“棋”为话题的《乐在“棋”中》等;
改造成语的《“雾”里逃生》、《“战痘”青春》、《“官”念前提》,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行为的《前“腐”后继》等;
改造歇后语的以“清白”为话题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
化用诗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等;
化用歌词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贪宫“着”字歌》等;
仿拟名言名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诸葛亮有名句“静以养德,体以修身”)等;
仿拟文章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等。
③颇具讽刺意味的《拿错讲稿》、《“豆腐匠”与“包工头”》等。
3.文采浓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①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优美散句等或引用,或套用,或改造等。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还有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化用诗句的《色彩广告色彩风》等。
②运用各种修辞格。例如用对偶的《小牛顶翻快船,奇才遮住太阳》、《贴近生活甚称道,提高质量须努力》等。
可见,这类题目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二、拟题技巧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这几年来,高考(论坛)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
(1)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
[2]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
[3]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总之,联想要丰富,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联想合理,就要抓住事物间的联系点。
(2)作文拟题的原则:
1、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有个考生拟为《一花一世界》,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怎么是一个呢?既切题意,信息量又多,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2、俏: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出人意料的题目会让人“一见钟情”。题目新颖别致,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吸引力。
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有一考生这样拟题:《你指责他+他指责我+我指责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
再如,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俩睡一顶蚊帐内,分睡两头,帐内有蚊子,谁也懒得赶。兄弟俩被蚊子咬得睡不着,就用妈妈准备好的蒲扇只把自己这一头的蚊子赶走。赶来赶去,蚊子依旧在帐子里咬人。\\\\\\\”如果以这一故事作为题材写一篇自拟题目的议论文,可从这些角度拟出如下这些题目:
从兄弟俩只顾自己一头,不顾对方一头,可拟出——《要关心他人》、《不要以领为壑》。
从兄弟俩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赶蚊,可拟出——《齐心协力才能消灭蚊患》、《各自为阵,后果不堪》。
从兄弟俩都没彻底将蚊子赶出帐外只顾眼前片刻安宁,可拟出《把眼光放远一点》、《鼠目寸光者,戒!》
从兄弟俩赶蚊的后果,可拟出——《自私自利终将害自己》。
从妈妈为他俩已预备好蒲扇而二人却不能赶走蚊子,可拟出——《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以上诸题目,都是根据议论的不同角度拟出的,而且是较为切题的。但要标出新意,这些题目确实欠鲜,这就需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如果我们这样去思考,兄弟俩人赶蚊子毫无结果,这不是数学上的1+1=2,而是实际效果中的1+1=0.所以,拟出《1+1=0》为题更有一翻趣意。
(3)作文拟题的方法:
1.标新立异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起名字,“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我们写文章,也要给它起一个“嘉名”。人们一般都是先看了文章的标题再看正文的。文章的标题不好,叫人看了很反感,人们便不再看正文;文章标题一般化,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因为标题不好而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那是很冤枉的。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的内容新,文章的标题也要新才行。所以标新立异,应当作为拟定文章标题的一个思路。
有位女同学写了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投给一家语文报,内容是她到水笼头那去接水,等着接水的人很多,她就把自己的水桶放到前边去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挺着企鹅似的小胸脯”向她提出了批评,见她难为情,那小女孩就说:“大姐姐,你要有急事你就先接水吧,我排在你原来的地方去。”本来很有趣味的文章,她却用了“一件小事”作标题,编辑给她改成《小女孩教育了大姑娘》,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拙中见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种体验:一个灵巧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并不觉得新奇;一个笨手笨脚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就会觉得新奇。
文章的标题也有这种情况。有时使用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反而比使用一个巧妙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标题把巧蕴涵在拙里边,拙中见巧,那的确比巧中之巧更见功夫。
有位同学作文时写她一位同桌,也没什么新鲜事,一件事是本组做值日时,因为明天开运动会,别的同学都到操场看热闹去了,她的同桌就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再一件事是考英语(论坛)时她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作,她把答案写在条子上递过去,她的同桌却不看。这点小事本没有什么,可是她在标题上动了脑筋,她避开了《我佩服的一个人》等一般化的标题,也避开了《闪光的心灵》等带些艺术性的标题,选择了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傻同桌》,这个“傻”字用得真好,不但表现出同桌的好品德,也表现出自己对同桌的挚爱。
3.平中见奇
就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当中那位全身缟素的姑娘反而更引人注目一样,在众多奇绝的标题之中平实的标题反而更加显眼。
有一位同学参加作文竞赛,写的是她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事,重点写来自不同家庭的妯娌们互相团结、尊长爱幼的情况。她给自己的文章拟了一个平实的标题——《婶儿们》,在比赛中获奖。除了文章内容之外,不能不说和标题有一定的关系。
有位同学假期探亲时亲眼见到了黄河,感触很深,把它写入了作文。拟个什么样的标题好呢?他使用平中见奇的方法——《我见到了黄河》。这个标题把一个中学生听到过黄河、读到过黄河之后,有幸亲眼一瞻中华民族摇篮风采的那种崇敬和自豪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4.引起悬念
有的文章的标题,把文章的主题全盘揭示出来,读者对它所揭示的主题恰好特感兴趣,这样的标题当然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可是,有些时候标题把文章内容全部揭示出来,读者反而不再有阅读的兴趣。读者一看标题,知道某问题已成定论,知道了某人的命运,知道了某事的结局,就不愿意再看正文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用到了另一种拟定标题的方法——引起悬念。
标题中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标题中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标题中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利钝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悬念,迫切希望知道下文。
根据有些地方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这一情况,某家语文小报编发了三篇文章:一篇是通过一次平垫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也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了》;一篇是通过一次班级篮球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越过“三八线”》;另一篇是一位班主任经过三思,终于不再阻止男女同学在一起跳舞,自己也加入了青年友谊圆舞的行列,标题是《舞曲又响了》。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起到了引起读者悬念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则近年高考作文的自拟题目供大家参考:
《惟“险远之地”见“奇观”》《论生活中的“花”与“刺”》
《论“带刺”的玫瑰》《花伞》
《水乡的桥》《五环旗》
《妹妹的圆脸》《荷叶上的露珠》
《春雨潇潇》《还是我去干》
《洗礼》《他和她》
《红雨衣》《从净化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开始》
《动口与动手》《梧桐树下》
《树皮“爆响”的话题》
5、运用修辞法
[1]对比式,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比喻式,2000年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反问,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5]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
[6]借代,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9]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10]引用诗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
倒装式,《{回来吧!妈妈}》;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仿词式,《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数学式:
采用数学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例如: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
不等式[成绩≠素质]
荒谬式[99+1=0]其中“99”代表合格产品率,“1”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脸部”光彩照人。
写作方法 并列式标题拟题方法500字
这种文题的写作对象是并列关系中的每一个,如《幻想、理想和现实》,就属于并列式标题。?
《幻想、理想和现实》?我们通常说:“幻想是虚无缥缈的,没法实现的;理想是有根据的,是可以实现的。它们之间根本是两回事。”这话对吗??
童年的时候,曾听祖父说过一件有趣的事。他说:“我少年的时候,每天晚上要爬到楼上去睡觉,于是常常对人说:‘假如有一天,我只踏上梯子的第一级,那梯子便会自动地往上爬,那该多好啊?’当时的人都说我是痴人说梦,我自己也笑了。”这是幻想——祖父少年时期的幻想。?
三十年过去了,祖父的儿子也成为少年了。他看到报纸,知道了外国有自动电梯,于是他说:“假如有一天,这儿也象外国一样,只踏上梯子的第一级,那梯子便会自动地往上爬,那该多好呢。”当时的人说:“再等些日子吧,总会实现的。”这是理想——父亲少年时期的理想。?又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祖父、父亲和我一同踏到梯子的第一级上,那梯子真的自动地往上爬了。这是现实,今天所亲身经历的现实。于是,祖父少年时的幻想,父亲少年时的理想,都变成为事实了。这能说幻想和理想是不相同的吗??
由此可知,世界上许多科学发明,最初都只是个潜伏的幻想,经过科学家们把它整理成为有系统的理想,再加上成年累月的研究、探讨、实验,才能使它实现。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梦想去月球探望嫦娥,那时只是个神话,谁想到会有今天太空人登月的壮举呢??所以,幻想、理想和现实,根本是同在一条轨道上。能不能把幻想和理想转变为现实,那完全是掌握在人们的手里,有人永远滞留在幻想的那一端,对着它叹气,有人却能将它转变为现实,为人类造福。关键就在于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不论幻想的花朵开得多么美丽,都不会结出果实来的。
这篇文章从提出问题——“幻想、理想是两回事”开始,深刻地剖析了幻想、理想、现实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到最后解决问题:“幻想、理想和现实,根本是同在一条轨道上”,因此,用“幻想,理想和现实”作标题是恰当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标新立异拙中见巧 高考语文作文拟题技巧500字
一、注意形式美
形式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在给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例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自卑?自负?自强》、《神鞭——母爱》、《对手——榜样》等。
②题目中运用外文字体:例如《从“Made in China”说开去》、《卡拉永远OK》等。
③题目中运用对偶句:例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等。
④借用新闻标题:例如,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正题之前有引题,之后有副题。
⑤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
⑥运用留白: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填补。例如,《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其中的空白,以虚映实,藏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根据文意在会意的一笑之中把握主旨。
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文章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出自形象活泼的题目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令人好奇地阅读全文。 ①运用修辞格。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朋友就是生产力》等; 运用反问的《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等; 运用拟人的《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等; 运用双关的《生命“诚”可贵》等; 运用夸张的《花瓶能装下春天》等; 运用对比的《“小人物”与“大道理”》等; 运用词语回环而意义相反的《防盗门不防盗》(以“门”为话题)。 ②套用、加工或改造成语、诗句、歇后语、文章标题、影视片名和歌曲等。例如运用成语加谐音的以“棋”为话题的《乐在“棋” 中》等; 改造成语的《“雾”里逃生》、《“战痘”青春》、《“官”念前提》,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行为的《前“腐”后继》等; 改造歇后语的以“清白”为话题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 化用诗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等; 化用歌词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贪宫“着”字歌》等; 仿拟名言名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诸葛亮有名句“静以养德,体以修身”)等; 仿拟文章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等。 ③颇具讽刺意味的《拿错讲稿》、《“豆腐匠”与“包工头”》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①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优美散句等或引用,或套用,或改造等。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还有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化用诗句的《色彩广告色彩风》等。 ②运用各种修辞格。例如用对偶的《小牛顶翻快船,奇才遮住太阳》、《贴近生活甚称道,提高质量须努力》等。 可见,这类题目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谈谈正确修改作文的几个方法500字 一、按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2、冷却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3、互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还有比较法、抄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下面,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3)修饰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第三:修改内容空洞,令人沉闷的地方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正: (一)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调、语言色彩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内容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合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容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尽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特点,任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生动形象,能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议论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密;说明文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因此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说明文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的地方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影响作文质量。 拟个作文好标题方法500字 纵观近两年中考作文题,考生拟题大都不出彩。主要缺点有四:其一,不善巧思,照搬话题,失去闪出第一道亮丽光芒的机会;其二,用语不准确,甚至有语病;其三,人有我有,缺少个性,平淡乏味,撞车现象十分严重;另外,语言过长,表意繁杂,明明只需几个字的题目,偏写成十几个字。那么,如何让你的作文标题独一无二?怎样才能让阅卷老师第一眼就喜欢上你的文章?以下三招不妨一试。 一、运用辞格 例如:《第一个青苹果》《最灿烂的花朵——笑容》《做一匹自己的“黑马”》《忘忧草》(比喻);《我叫“把握”》《灵魂的乞求》《写满爱的社会》(比拟);《绿色,我的梦》(借代);《苦咖啡》(双关);《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设问);《成才全靠父母吗》(反问);《那角落,那学生》(反复);《可乐给你,咖啡给我》(对偶);《朋友,珍重!》(呼告);《“成长”有谁听》(通感);《一晌贪欢》(引用)等。 二、套用名句 这里的“名句”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出自古典名着名篇,也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等。某省中考作文题为“生活_____”,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了如下一些好标题:《生活不相信眼泪》,《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套用歌名《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对这段生活说“不”》(套用书名《中国可以说“不”》);《生活,你究竟姓什么?》等。这些标题相较于《幸福的生活》《不平常的生活》一类标题就要吸引人得多。我们从其他考场作文中还能找出类似的好标题,例如《都是考试惹的祸》《将个性进行到底》《曲径通“乐”处》等。 三、逆向出奇 思维看似违背常情,实则“新”寓“奇”中,有磁石吸铁之效。例如《我渴望有个后妈》《渴望停电》《真想做个差生》《享受唠叨》《100分,我恨你》等。 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与整个文章的立意、构思紧密相连。因此,取出一个作文好标题,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金题精练 1、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直道上跨过一个个栏架威震田坛。生活中有形的、无形的“跨栏”很多,你怎样思考?怎么面对?请以“跨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点拨】可作参考的题目有《12秒91,刘翔跨越了什么?》《惊天一跨的背后》《跨越——痛并快乐着》《“跨越”礼赞》《一路“跨越”一路歌》等。 2、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在中国队和俄罗斯队之间进行。中国队在比分落后的几次关键时刻叫了暂停。陈忠和教练总是面带特有的微笑,简要地作几句指导,这与俄罗斯教练的大声斥责构成鲜明对比。最终中国队夺得冠军,外电评论说这是“陈忠和魅力四射的微笑的胜利”。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点拨】你可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微笑的作用,写成抒情散文或哲理散文;如有动人的故事,可以“微笑”为线索写成记叙文。可作参考的题目有《微笑如花》《笑对人生》《阳光微笑》等。 浅谈作文批改的几个标准500字 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同一个题目,对于几乎相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写出来的作文也大体相同,老师怎样批改才能避免评语的雷同?我认为写评语一定要有个标准,每篇作文的要求不同,标准也不一样。我在作文批改时给自己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 一、按照既定目标批改作文。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学期的总目标,然后在各节作文课的教学时再制定出具体目标,评语要围绕这些具体目标来写,如初一教材第一单元作文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我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作了如下要求:1、立意新颖,不落俗套;2、语言有创新、有时代感;3、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每篇作文不宜提过多的要求,目标制定2—3个,学生容易接受,在写作文时也容易达到,这样可以降低写作难度,批改时也可以准确定位。 二、检查学生审题是否正确。一篇作文一定要有文题,即使不是命题作文也可看出学生的审题水平,有了作文题目,学生应从那些方面来审题非常重要。作文应该写什么,受哪些条件限制,重点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审题时都应该考虑到,通篇的布局也体现着学生审题的思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读完一篇作文,就知道学生审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命题作文《圆》,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本来“圆”与人民币中的银元没有联系,如果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写出来的作文就只有写成说明文了,可是在一次考试中有的学生就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了,这是审题的错误。写一篇作文的第一步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内容也就毫无价值了。 三、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批改作文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写作方法,课本上根据内容不同,在每一单元中都侧重了几点写作方法,在实践中训练应用,评语中也要体现写作方法的优劣。在批改作文时老师切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只要学生运用的方法有助于反映主题思想,那么这种写作方法就可以运用,要让学生放开手脚,灵活多样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 四、重视材料的运用。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广泛,开合是否自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多寡。作文的材料有三种:指定性材料、半指定型材料和非指定性材料,学生如果能灵活运用材料,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教师在评语中体现这一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运用材料的重视。 五、写作要有文采。一篇文章的文采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档次,如果文章的选材和立意都很新颖,可通篇都是病句,那么这篇文章也顶多划入二类作文。有了文采文章也就有了闪光点,这些文采正体现了文章的价值所在。老师可根据学生程度不同来决定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一个差生来说,平时的作文一塌糊涂,偶尔写了一篇稍好一点的作文,那么其中只有一两句话是本文的亮点,也可定为该篇文章的“闪光点”而给于肯定。 另外批改作文时还应注意学生应达到的起码要求,如书写规范、整洁,运用格式、标点、修改符号正确等,将这些细则都列入计分总项中,这样作文批改才能给学生一个准确评价。 标新立异拙中见巧 高考语文作文拟题技巧(3)500字 《惟“险远之地”见“奇观”》 《论生活中的“花”与“刺”》 《论“带刺”的玫瑰》 《花伞》 《水乡的桥》 《五环旗》 《妹妹的圆脸》 《荷叶上的露珠》 《春雨潇潇》 《还是我去干》 《洗礼》 《他和她》 《红雨衣》 《从净化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开始》 《动口与动手》 《梧桐树下》 《树皮“爆响”的话题》 5、 运用修辞法 [1] 对比式, 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 “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 比喻式, 2000年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 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 夸张, 以“挫折 ”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 反问,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5] 设问, 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 [6] 借代,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 ”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 对偶, 以“环保”为话题——《 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 拟人, 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 球就诊记》 [9] 呼告, 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 ”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10] 引用诗句,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 倒装式, 《{回来吧!妈妈}》; 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仿词式,《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数学式: 采用数学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例如: 数学中的恒等式 [“勤劳×高科技=致富”] 不等式 [成绩≠素质] 荒谬式 [99+1= 0] 其中 “99”代表合格产品率,“1” 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脸部”光彩照人。 拟人法500字 51、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巧拟文章标题500字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那么,一篇文章首先需要什么来装点呢?回答是:标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就是文章的“衣”和“金”,好的标题会使文章锦上添花。“题好一半文”嘛!下面就来说说标题的几种拟法。 一、词语并列 浅谈新颖标题的拟法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节日作文及各类中小学生作文 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构成并列,会形成一种较强的语势,而且节奏整齐明快,表达效果突出。 如: 《昨天、今天、明天》 《抗灾、瞒灾、贺灾》 《自信、自尊、自负》 二、利用等式 借用数学上的等式,将有关事物联系起来,会使标题发人深思。 如: 《溺爱=戕害》 《勤奋+方法=成功》 《适度消费=拯救能源》 《假期培训班=重重山》 三、旧词翻新 对旧有的术语稍作变通之后用作标题,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如:《塞翁得马》 《车祸猛于虎》 《再富也要苦孩子》 《都是网络惹的祸》 四、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指的是将甲领域的术语移用到乙领域,从而产生一种错位的效果,这样会使标题耐人寻味。 如:《警惕道德“滑坡”》(移用地理术语) 《对公款吃喝亮“红灯”》(移用交通术语) 《领导集体“下课”质疑》(移用教学术语) 五、善用修辞 我们知道:恰当地使用修辞,既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也可以使文章的标题增色。 1、比喻拟题:《我是猫》 《宽容如水》 《往事如歌》 《家是温暖的港湾》 2、对比拟题:《新观念与老传统》 《硬制度与软道德》 《书中社会与现实社会》 3、顶真拟题:《读书乐、乐读书》 《文明的荒诞、荒诞的文明》 4、反问拟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北洋水师缘何成了“黔之驴”?》 5、引用拟题:《海阔凭鱼跃》 《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经典诗词引用谚语) 《少年心事当拿云》(引用诗词) 《梅花香自苦寒来》(引用警句) 《痛并快乐着》 《飞得更高》(引用歌名) 《我是谁?》(引用电影名) 众所周知,标题拟定的方法不一而足,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列举若干。同学们平时读书看报、阅读文章,一定会邂逅一些构思精巧、别出机杼的标题。只要多观察、多分析、多琢磨他人标题的长处、新处和巧处,养成学习、积累、借鉴的好习惯,那么,量变必将产生质变。日后行文拟起标题来就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浅谈话题作文的审题500字 某区在一次高三期末抽查测试中,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请自选角度,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大多数学生审题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是围绕“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写成: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控制瘟疫蔓延等,显得更离谱了。没有在“共享”一词上着眼花笔墨,以致大多数作文都在三类及三类以下。 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话题作文是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 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如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中: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就是背景材料。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显然是话题。[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这就是要求。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上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就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因此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材料语”、“提示语”可有可无,但“话题”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中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背景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作用。“提示语”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更要仔细审读。 打破审读材料的顺序 习惯上考生往往是这样的审读顺序: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种“先看材料、后看话题”的顺序,实际上是“材料作文”的审题顺序的惯性使然,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是: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许多考生审题出现偏差,就是这个原因。上题中“共享生命”之所以偏题,就是考生围绕“提示语”中“生命”、“战争”、“环境”、“瘟疫”的内容在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共享”上做文章。 分清话题作文话题的类别 从话题内涵的隐显看,有显豁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与公德、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杂、品德、合作,心灵的选择、我与空间、共享生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外延越大;反之字越多,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从话题范围的大小看,有窄、宽之分,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就比较窄;风、杂、良师、角色等就比较宽。从话题的对象来看,有单一和多个的区别,如: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等的写作对象就比较单一;而良知与公德、我与空间、真与假、生命与灾难等属于多对象话题。一般来说,多对象话题实际上一种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两者都要写到,并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 作者:交大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 裂缝中的机遇900字 邻家有位老者,每天劈柴时,先仔细端详,后手起斧落,绝无二试。问其故,“无他,观纹劈柴而已”。如果将这块宝石置于老者面前,不知是否也一样的“绝无二试”。这条裂缝,之于宝石,或为天然遗憾;之于商人,或为鉴才之管;之于匠人,或为竞世之机;之于老者,或许也只是一次“手起斧落”罢了。 世事如此。美丽总与瑕疵伴生,但与其同时伴生的,还有世人对美好的渴望、对瑕疵的摒弃。商人因对美好的渴望而得到了宝石,因对瑕疵的摒弃而请匠雕琢;匠人因对美好的渴望而慎思缩为,因对瑕疵的摒弃而错失竞世之机。其实,不论是追求美好,或是摒弃瑕疵,只有把追求美好作为完善瑕疵的过程,把完善瑕疵作为追求美好的过程,才能拧成一股原始的发展动力。我想,以邻家老者“观纹劈柴”的心态来凝视这块宝石的话,那些巧匠们也一定能在那条裂缝中找到自己的竞世机遇,那位商人也一定能得到两块儿完美的宝石。 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一名匠人,每位国人面前都放着一块巨大的宝石——“中国梦”。和那块宝石一样,也存在着一条条人人厌恶的“裂缝”。贪污腐化、信念丧失、道德沦丧、分土裂疆,这些裂缝或深或浅、或宽或窄、或长或短,疏密不同地延伸在华夏大地。那些慎思缩为的巧匠们怎么也想象不到,“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柳宗元的《敌戒》告诉我们,那一条条裂缝正是国人“中国梦”的圆梦之机,也正是华夏复兴的必经之路。 机遇因用而异。这些裂缝是聚“蚀者”的坟墓,是遴“智者”的迷谷,是鉴“贤者”的明镜,是煅“能者”的坎途,也是淘“愚者”的征程。国人察而蔽之,则缝蚀逾裂;察而不劈,则裂深缝延;劈而无道,则玉石俱焚;歹人劈之,则梦断华夏。“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也”。2000多年前,神医扁鹊就针对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的各种“裂缝”,开出了汤熨、针石、火齐的济世之方。扁鹊一定想象不到,他的机遇竟在2000多年后的“中国梦”的裂缝之中。蔡桓公更想不到,他摒弃的医身之术,却成为“中国梦”的圆梦之方。 “匠巧不在器,而在乎识术。”我想,如果扁鹊再生的话,一定会与年轻的玉石匠人及邻家劈柴老者一样,成为“中国梦”裂缝的高超的医匠,也一定不会再逃到秦国去的。 浅谈1000字 掠过,时间慢慢去了;回忆,永运不会忘记;漫过春夏秋冬的水际,留下许多痕迹,我们不要忽视这里。 ——题记 淡淡一缕清香,带走一丝倦意,埋头思索去苦苦寻找着真理。在最珍惜的时光里,度过最难忘的记忆,而如今是在最后分离的一年里。 斗胆试问,是否只有最后一个年头,就必须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了?是否只有一瞬间的快乐年华了?是否只有唯一选择长大的答复呢?是的,生命里的时间是不容等待的。从弱稚的我踏入这几年的历程中,我渐渐地学会了许多许多…… 看着春变夏,秋变冬,雨水逐渐多;看着困难多,惊喜多,一步一步变老了;这才发现人生之短暂,一挥手便过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母亲一起翻一下子就老了,模样,不由发起感慨说道:“你看妈妈以前读书时多年轻啊!现在人一下子就老了,总感觉这些事情发生在昨天似的,历历在目。”我知道母亲是想告诉我人生一触即逝,要好好珍惜。对啊,为什么人总要到老了才明白年华短暂?后来母亲又跟我讲述了她一边劳作一边学习的苦,只为走出那穷山沟。我总厌倦着说:“您已经讲了很多遍了!”但我懂得,那是她的希望,她又有一个更大的希望,愿我能爱学习,生活更富足,为以后接班顶起这个家。这些话也许说得太早了,但这是当母亲的一片心。 如今,只有初中最后一年的冲刺,母亲仍一直叮嘱着我,这令我很感动。母亲一向以来都以淡淡的话与我交谈,教育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又一次,我在遗憾地丧失一次机会后,失望地告诉母亲,她一句话敲开了我,她只给了这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啊,都市才是人的最高境界,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学习是不能落下的。 每一次受到大的挫折,母亲都用看似不关心、实含大道理的话教育我、关照我。现在我们仍分隔两地,但仍分不离母女情深母亲也不时捎个电话或短繁星春水读后感信回家,问问我的情况。我很想念她,她告诉我不要哭泣,要坚强,自强不息的学习,几分浅浅的话谈论出无限的母恋。母亲说我不要背负太大的压力,不管怎么样,她也会让我读书的,她说天塌下来有她撑着,不用怕的。我真的特别感动。 我现在渐渐习惯这几年来母亲的浅谈,一直陪着我度过最精彩的年华。 时间掠过,扫去了母亲的容颜岁月,我既希望时间过得快点,能早日与母亲想见;但又不想时间飞速,不然母亲会老的更快,我真不知道母亲离开我时,我该怎么办?虽然我长大后她一直会陪着我…… 初三:田紫荆 第五篇:《初中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3)》 初中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3) 文章来自: 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 一、训练目标: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引用。 三、常见题型: 【题型1】说明方法的识别: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 【题型2】说明方法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格式具体作答。 ①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列举了 这一(些)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 ②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格式:依照 (标准)进行分类介绍,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 ③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用 和 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 ④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格式:列举了 这一(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 ⑤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⑥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科学、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简明科学地揭示了 (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特征)。 ⑦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格式:对 作出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 ⑧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临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格式:描绘了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 ⑨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格式:运用 图表,简明直观地说明了 。 ⑩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 ,说明了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格式:引用了 ,说明了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注: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文章来自: 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 一、训练目标: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引用。 三、常见题型: 【题型1】说明方法的识别: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 【题型2】说明方法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格式具体作答。 ①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列举了 这一(些)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 ②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格式:依照 (标准)进行分类介绍,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 ③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用 和 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 ④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格式:列举了 这一(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 ⑤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⑥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科学、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简明科学地揭示了 (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特征)。 ⑦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格式:对 作出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 ⑧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临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格式:描绘了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 ⑨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格式:运用 图表,简明直观地说明了 。 ⑩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 ,说明了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格式:引用了 ,说明了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注: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文章来自: 说明文专项训练: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 一、训练目标:准确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②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格式:依照 (标准)进行分类介绍,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
③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用 和 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
④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格式:列举了 这一(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
⑤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⑥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科学、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格式:简明科学地揭示了 (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特征)。
⑦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格式:对 作出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
⑧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临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格式:描绘了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本文来自。 ⑨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格式:运用 图表,简明直观地说明了 。 ⑩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 ,说明了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格式:引用了 ,说明了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注: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文章来自: 四、实战演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5、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凶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7、从前女子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8、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9、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二)阅读短文《死海不死》,做文后练习。 死 海 不 死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⑤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⑥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⑦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⑧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文章来自: 1、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③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4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1、打比方,将石拱桥桥洞比作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美丽的外形。2、举例子,例举“旅人桥”,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3、引用,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赞语,说明了桥的施工技术巧妙绝伦,更具有说服力。4、列数字,列举了50.82米、9.6米和9米三个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5、摹状貌,描绘了石刻狮子各种情态,形象地说明了这些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6、作比较,格式:用永定河发水时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和桥却极少出事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它的坚固。7、作诠释,对屏作出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屏的作用。8、分类别,依照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进行分类介绍,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屏的种类繁多。9、下定义,简明科学地揭示了物候学的本质。 (二)1、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死海”得名的原因。 2、引用传说。第③段引用传说形象地说明了死海淹不死人,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第⑤段引用神话传说,介绍了死海的形成原因,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 3、作诠释:对死海浮力大的原因作出了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确实很高;举例子:列举了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等,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列数字:列举了135.46亿吨、63.7亿吨、20亿吨等这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咸度高;作比较:用死海海水的密度同人的密度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密度大。 第六篇:《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矮 翁 色 词 秒 咱 世 齿 拽 敲 絮 久 恒 垮 柑 辣 艇 饶 贴 都 移 岸 草 滋 若 谁 叉 枕 讯 囚 军 逛 开 给 抡 酿 贴 肉 潘 莽 浮 靶 庞 粉 段 唐 旅 牛 质 抠 伪 枷 劝 乡 唇 少 贼 存 桑 姚 我 渊 野 司 佐 褥 爽 穿 助 卸 寝 计 掰 您 坑 俩 褪 掂 扉 惹 观 迸 决 掩 舜 喝 外 穷 样 戎 濒 闯 踝 涌 划 凭 钟 人 虐 丸 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 二、读双音节字词50个 安静 选手 迅速 爱人 跟随 熬夜 谅解 温暖 打听 一会儿 包袱 所有 村镇 和约 发抖 号码 绸子 伤痕 离开 金鱼儿 卡车 地球 舞蹈 翻腾 军装 干燥 勇猛 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文章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出自全程 个头儿 使唤 宾客 年轻 籍贯 数落 面积 考虑 外乡 仓促 摆摊儿 尊崇 盼望 描写 被迫 弱小 英雄 虐待 压强 率领 儿童 三、朗读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 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 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 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 便暗中谕告鲁特, 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 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 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 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 走了没多远, 他的妻子因为好奇, 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 转瞬之间, 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 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 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 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 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 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 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 死海是一个咸水湖, 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 它的南北长75公里, 东西宽5至16公里, 将水平均深度146 米, 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盐类。河水流入死海, 不断蒸发, 盐类沉淀下来, 经年累月, 越积越浓, 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2016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题精选报关员_报检员_司法考试_银行从业_证券从业_教师资格_职称考试_驾照考试_普通话考试 ( 节选自《死海不死》) 四、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说3-4 分钟) 1. 漫谈规范社会用字 2. 我喜欢的旅游胜地 死海不死阅读答案片段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