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

时间:2024-09-21 22:47: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案 > :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的正文:

第一篇:《答案》

“重温党的辉煌历程”党史知识网络竞赛复习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

3.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中国同盟会

4.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5.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6.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下列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的是()。D文化程度比较高,一开始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7.新文化运动的最重要成果是()。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9.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在于()。 C群众基础

11.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革命领导权

13.1920年8月,最先在(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成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 B上海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刊物是()。 B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1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举行,出席代表13人,代表全国()名党员。 C53

16.中共一大的中心议题是()。A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17.关于中共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1日

1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制定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中共二大

19.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 C省港工人大罢工

20.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 B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21.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其中,共产党人占总数的()。 B1/4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

2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以联俄、联共和()的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的新三民主义。 A扶助农工

24.1925年1月,中共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B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5.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A五卅运动

26.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被称为“铁军”。 C第四军

27.表明蒋介石集团公开叛变革命的事件是()。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8.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①要掌握革命武装②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③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④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B①④

29.土地革命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战争,是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到( )结束。 A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

30.与南昌起义相比较,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 )。 C放弃夺取城市改向山区进军

31.下列不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的是( )。C平江起义

32.1927年底,共产党人张太雷等发动起义并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其地点在( )。 D广州

3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使我党总结出最突出的教训是( )。 C必须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

34.(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农民问题

35.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起来的革命政府是()。 B广州苏维埃政府

36.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的思想。 D枪杆子里出政权

37.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的总方针。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8.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着向农村进军新起点的是()。 B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39.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历史大事件是()。B三湾改编

40.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在江西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C连

41.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

A井冈山根据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42.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六

43.中共六大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和政策,对革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次大会也存在一些缺点。以下不属于本次大会缺点的一项是()。

D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4.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C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4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6.1930年6月后,以()为代表的“左”倾冒险错误一度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主张在中心城市举行暴动,集中红军主力攻打中心城市。结果,使党和红军都遭受了重大损失。A李立三

47.民主革命时期,在我们党内统治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是()。 D王明 48.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进攻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

4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出

50.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界成立的组织是()。 B左翼作家联盟

51.1931—1936年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①既有自发的群众斗争,又有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斗争②抗日与反蒋和逼蒋相结合③都有共产党的领导④都被日军直接镇压 D①②

52.()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壮烈的一站,此战后,中央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A湘江战役

53.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4.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左”倾机会主义是()。 B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55.遵义会议最后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了毛泽东()。B中央政治局常委

56.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A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57.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C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58.长征胜利地跨越了()个省,中央红军的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C12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

59.红军长征的胜利预示着()。

A中国革命新的局面到来

60.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针对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活动,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九运动

61.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的不同之处是()。D中国共产党在运动中起领导作用

62.1935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的高潮,其标志是()。 C一二·九运动的兴起

63.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

64.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并根据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红军将士进行的访谈,撰成()一本,第一次向外界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对中国国内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C《西行漫记》

65.关于国共第二次合作,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这个统一战线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正式机构 66.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

67.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68.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洛川会议,通过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69.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发表蒋介石谈话

70.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D与日本侵略军正面作战

71.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七七事变

72.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地主减租减息

73.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74.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A平型关

75.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根据地。A晋察冀

76.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系统阐述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了()这篇重要文章。A《论持久战》

77.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题为()的著名演讲。A《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78.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79.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D《<共产党人>发刊词》

80.1940年,由彭德怀等指挥的()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百团大战

81.1943年,毛泽东应彭真之请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C实事求是

82.皖南事变发生在()。 C1941年

8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政策和措施中,既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又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D实行“双减”政策

84.在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C大生产运动 85.1942年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的教育运动。 D马克思列宁主义

86.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87.民歌《南泥湾》是对1942年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开发南泥湾,使之成为“陕北好江南”的生动写照。 C第三五九旅

88.1943年春,毛泽东提笔为陕甘宁边区工农业生产成绩展览会写下了()的题词。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89.抗战后期日寇向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C豫湘桂战役

90.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胜利结束。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这次大会负有总结以往革命经验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任务。大会的工作方针是()。A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92.中共七大指出党的政治路线是()。A“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93.中央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作风的是()。 B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94.中共七大特别强调,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的错误倾向。A军阀主义

第二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与考试系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主办)考试题库 第三课》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是

党的五大

党的六大

党的七大

党的八大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农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城市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7-7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

8-15

9-2

9-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全面武装暴动,夺取中心城市

开展国共合作,打倒军阀统治

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

上海召开

延安召开

瑞金召开

井冈山召开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是

上党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是

中国共产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5年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红军北上到达陕甘地区

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国民经济的恢复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1921-6-30

1921-7-1

1921-7-23

1921-7-30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革命运动的中心是

北京

广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

新民主主义中国

旧民主主义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

共产主义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

上海召开

广州召开

武汉召开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召开于

上海

广州

汉口

北京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党的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国民经济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明确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是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于

1987年党的十三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被称作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周恩来

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是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恢复邓小平的全部职务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三篇:《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次讲话的地点是

A

人民大会堂

B

中国国家博物馆

C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D

中华世纪坛

2、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

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A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

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

C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D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

3、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是

A

《德法年鉴》

B

《神圣家族》

C

《共产党宣言》

D

《资本论》

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

A

第一国际

B

第二国际

C

共产国际

D

巴黎公社

5、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在

上确定的

A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

B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

C

第二国际成立大会

D

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

6、《资本论》第一卷最早在

出版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的分配方式

A

封建社会

B

资本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8、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实行民主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9、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

1905年

B

1917年

C

1921年

D

1923年

10、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十月革命

C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B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统治

C

完成民主革命、建设社会主义

D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在中国近代史上,

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A

康有为

B

李大钊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14、“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说这句话的人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梁启超

D

邓恩铭

15、在党的一大代表中,

是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

A

毛泽东、何叔衡

B

毛泽东、谢觉哉

C

毛泽东、蔡和森

D

毛泽东、彭璜

16、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根据地

B

赣南、闽西根据地

C

湘鄂赣根据地

D

陕甘宁根据地

17、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胜利会师

A

甘肃会宁

B

甘肃南梁

C

陕北吴起镇

D

陕北直罗镇

18、1938年,针对抗日战争“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著作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论持久战》

C

《论联合政府》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毛泽东第一次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著作是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联合政府》

20、中国共产党在

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遵义会议

B

党的七大

C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D

党的八大

2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

反贪污、反偷税漏税、反官僚主义

C

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偷工减料

D

反贪污、反偷工减料、反官僚主义

2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

B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

23、

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A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八大

C

党的八届二中全会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4、1957年,毛泽东在

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A

《矛盾论》

B

《实践论》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

《论十大关系》

25、1978年5月11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报纸是

A

《人民日报》

B

《光明日报》

C

《解放军报》

D

《中国青年报》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

召开

A

1976年10月

B

1977年12月

C

1978年12月

D

1981年6月

2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

《告台湾同胞书》

28、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

A

江苏华西村

B

河南南街村

C

安徽小岗村

D

山西大寨村

29、邓小平在

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A

党的八大

B

党的十一大

C

党的十二大

D

党的十三大

30、“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在

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

A

党的十一大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

A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富两极分化

C

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2、党的十三大阐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A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

中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A

《告台湾同胞书》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

《反分裂国家法》

3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

,被称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D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

35、江泽民在党的

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3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是

A

2001

B

2002

C

2003

D

2008

37、继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中国政府又于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

1999年1月1日

B

1999年7月1日

C

1999年10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38、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

A

西部大开发战略

B

可持续发展战略

C

“三个代表”要求

D

科教兴国战略

3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协调发展

C

可持续发展

D

统筹兼顾

40、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

A

二位一体

B

三位一体

C

四位一体

D

五位一体

41、下列税种中,从2006年元旦起全面取消的是

A

营业税

B

印花税

C

农业税

D

消费税

42、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

A

B

C

D

43、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

A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B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坚持扩大内需

D

追求速度、质量相统一的发展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改革开放

C

和平发展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5、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具体是指

A

思想自信、道路自信、政策自信

B

思想自信、方向自信、制度自信

C

理论自信、方向自信、政策自信

D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4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

有机统一

A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

C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

D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47、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

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A道路问题

认识问题

策略问题

本领问题

48、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

个时间段

49、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仁义礼智信

勤劳勇敢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

5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

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A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B

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

C

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

D

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

5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的“四风”问题是

A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B

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

C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奢靡之风

D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52、2013年3月27日,习近平在

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

A

巴西

B

俄罗斯

C

印度

D

南非

53、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倡导的“三个安全理念”是

A

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B

综合安全、共同安全、传统安全

C

综合安全、传统安全、合作安全

D

传统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54、201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美国

同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A

华盛顿

B

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

C

纽约

D

旧金山

55、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这是我国实施的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A

B

C

D

二、判断题

1、《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x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章。

(x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7、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9、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第四篇:《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线索:

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3、发展过程:

政治上:

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朝(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至高无上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

3)西汉汉武帝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明朝实行八股取土,加强君主专制。

6)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上:

1)战国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科举制度:诞生(隋):完善(唐朝)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目的:加强思想专制危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5)清朝:大兴文字狱

4、认识:(1)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2)另一方面,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专题二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2)三国东晋南北朝。(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的并立。

2、统一的几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汉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一。(4)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一时期的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1)北方: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方: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西南: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双方“和同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渐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西藏:确立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专题三古代对外关系

1、西汉对外关系史实:

汉武帝时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丝绸之路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最远达欧洲大秦(古罗马)。

西域都护的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意义: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响,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也开始融入中国文化。

2、唐朝的对外交往

1)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大批留学生和使节来唐学习中国文化。(2)天竺: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成为重要典籍。(3)新罗:有大批新罗商人在长安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明朝的对外交往:

1)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不受外来侵略。(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朝设置台湾府。

4、清朝的对外交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日趋封闭没落。

5、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特点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对外联系

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遣唐使”、玄奘西游、览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特点

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开放—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之一。

启示:(1)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强盛;闭关锁国,延缓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2)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会走向衰亡。(3)对于外国的东西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专题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印刷: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传入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2、思想

1)春秋: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②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战国:“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他还主张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文学

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5、文字和书法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书法: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为“书圣”。

6、医学

扁鹊(春秋战国)——“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7、天文和数学

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8、艺术

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美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9、科技著作

1)《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3)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二、启示

1、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发展,才能创造出自己灿烂的文化。

专题五新疆、西藏、台湾历史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

一、新疆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B、西汉于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B、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C1878年,左宗棠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二、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时: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1727年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达赖、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三、台湾问题

(一)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名称的变化)

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2)隋唐时称为流求(3)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台湾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4)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清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二)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府。自此台湾陷入与大陆分离状态之中。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四)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21992年,九二共识(31993年,汪辜会谈

4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52000年,台湾政局变化。中共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马关条约》:开设工厂,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慌言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3、农民阶级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2)义和团运动,抗击外国侵略势力(八国联军)

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

一、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地点:1927年于上海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公元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6.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7.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武装斗争

()重要革命战争

1.北伐战争:19265月至19277月,中共与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抗日战争:19377月至19458月,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66月至19499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黄继光,邱少云)

()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8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5.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6.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重大战事

1.五次反“围剿”:1930年至1934年,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长征:193410月至193610月,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3.平型关大捷:19379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百团大战:1940年,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6.辽沈战役:19489月至11月,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人数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

7.淮海战役:194811月至19491月,歼敌55万多人,是近代以来歼敌数量最多的,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8.平津战役:194811月至19491月,歼敌52万多人,解放了华北全境。

9.渡江战役:1949421日—23日,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四、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

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②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①合作根本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③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专题四:新中国风雨五十年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①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②成就表现:a、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b、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③成就主要原因: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

(2)1956—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成就表示:a、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b、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3)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①成就表现:a、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大幅度增大,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现代化开辟了新路。b、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实现三级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②成就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4)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a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b中共领导下符合国情的正确策略;c广大劳动者不懈的努力。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时间19499月;b、地点:北平;c、内容:P2d、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多方面准备。

2、开国大典:a、时间:1949101日;b、意义:(国内)P4

3、政权的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a、时间:1951年;b、主要人物:阿沛·阿旺晋美;c、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土地改革:a、时间:19501952年;b、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c、主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意义:P13

3)抗美援朝:a、背景:P7b、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持续时间:195010月—19537月;d、结果:1953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e、人物: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f、影响:P10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改造的内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改造的方式:建立合作社,赎买。

3、改造的目的:实现把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改造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1954年9月。

2、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

3、1954年宪法:a、性质:社会主义性质;b、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见前面)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

2、实质: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3、作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形式: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耕种,农民自主经营。

2、影响: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使农业朝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

(五)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新中国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1、时间:改革开放后;2、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人物:邓小平;4、含义:P60;5、作用:a、为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b、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背景: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b、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时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3、区旗区微:P64。4、意义:P62。

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20世纪五十年代外交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独立、自主

2、成就表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时间:1953年底;②参与国家:印③具体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④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取得成就的背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2、表现:a、中美邦交正常化:①1971年基辛格访华,与周恩来会谈,②1972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发表《中美建交公报》。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②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表现:a、“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①时间:2001年10月,②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③主要成果:通过《上海共识》,④影响: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

b、2001年中国加入“WTO”

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P39(思想、政治、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十二大:

198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道路,建设有中国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

1987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

1992

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

1997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

七、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两弹一星

1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6月,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1966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二)其它成就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a、举例说明,b、两面性。P96

八、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2、实质:左顷错误泛滥。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

4、后果:导致了1959196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5、对策:从1961年起调整国民经济,使经济恢复和发展。

6、教训与启示:a、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b、要认识基本国情,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策略。c、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世界史部分

专题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③重大事件:

a.开始: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b.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c.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d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④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⑤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⑥意义: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c.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714日(后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④拿破仑帝国: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1814年法国封建王朝复辟。1815年滑铁卢惨败。

⑤重要文献:A1789年,制宪会议制订《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B、拿破仑的《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拿破仑

⑦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551783

③重大事件:1775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重要文献:A177674日(后为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了。B1787年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确立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⑤重要人物:华盛顿

⑥胜利原因:a.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b.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c.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⑦历史意义:a.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四)、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时间:1861——1865

③重大事件:导火线:1861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开始:1861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结束: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④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广大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扭转了战局。

⑤重要人物:林肯,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⑥胜利原因:a.先进的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b.南方的叛乱不得人心;c.北方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d.林肯政府采取措施激发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e.林肯总统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

⑦历史意义:a.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试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英、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美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3)领导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下,美国独立战争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大种园主的领导下,法国大革命在大、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4)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5)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6)影响:都推翻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和拉美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的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自由派贵族。(3)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大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是联邦制,法国在资我和体育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时间:1861年改革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a.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c.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d. 这次改革也是对农奴的一次空前的剥削和掠夺。

(二)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幕府统治危机。

②时间:1868年开始

③措施:a.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a.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c.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⑤对近代中国的影响⑥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都是本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专题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1、时间:14—16世纪

2、表现:a、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b、精神文化方面(文艺复兴):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7—18世纪2、表现: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立战争

三、资产阶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时间:19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a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防大学本主义发展道路。b1861年—1865年,美国爆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段革命,既维护了祖国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四、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影响:a、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强争霸的局面。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形势紧张。c19141918“一战”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发生。

五、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a、背景:1924—1929年短暂的和平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销售矛盾日益突出。b、首发生的国家:美国。c、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d、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状况。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b、德国法西斯纳粹党上台,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c、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d、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1936—1945年挑起“二战”。

六、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1、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2、表现:①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②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背景:①借助了美国的援助和大力扶持。②创设了较为和平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2、表现:①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③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专题三:国际关系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结束:1939年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955-1991)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一超多强: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专题四: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新能源:煤炭

6、过程:①蒸汽动力首先使用于棉纺织业。②冶金、采矿随后使用蒸汽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蒡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8、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9、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a、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b、理论奠基人:法拉第。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5、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上升。b、新技术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3、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4、特点:a、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c、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5、影响: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c、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d、科技进步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题五:重要会议、重要组织

一、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会议: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2、主要参加者: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3、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指民地。5、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2、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3、《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影响:九下P17。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三)慕尼黑会议

1、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2、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3、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4、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四)雅尔塔会议

1、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2、主要参加者:美(罗斯福)、苏(斯大林)、英(丘吉尔)。3、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4、内容:九下P41。5、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2、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二)国际联盟(国联)

1、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2、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3、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三)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1、轴心国集团:a、参与国:德意日。b、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c、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二战的来临。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a、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b、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c、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联合国

1、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五)欧洲联盟

1、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2、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3、影响:a、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专题六: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

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二、慕尼墨阴谋

1、背景:

(1)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2)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3)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四、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而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1)、时间:1945年初(2)、与会国:美、英、苏三国首脑

(3)、决议:A、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成立联合国,由中、美、苏、英、法五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C、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九、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119435.2.,苏军攻克柏林(219455.8.,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1945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19459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A、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B、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C、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十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十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

十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的,它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帝国主义者。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是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4)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帝国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兴起和壮大。

专题七: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建立共和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他在掌握了政权后,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中,导致了旧王朝的复辟。
(二)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林肯: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四)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制订和颁布《法典》,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

专题八: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初三作文复兴: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这一社会思潮的核心,它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需求,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启蒙思想运动:18世纪中期兴起于法国。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封建统治,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专题九:中外变法与改革史

1、商鞅变法(公元356):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改革家。

3、戊戌变法:

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训练新式军队等。

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4、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改革者: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
措施:(1)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2)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5、日本的大化改新:
背景或原因: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开始标志: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力主改革的大臣是中臣镰足。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或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杜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对我们的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我们要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6)结合中国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外,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6、西欧的查里?马特改革
时间:8世纪。改革者:宫相查理?马特。
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作用: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7、日本的明治维新:(见世界史专题一)

8、俄国1861年改革:(见世界史专题一)

专题十国别史(英、美、日和俄[苏]、法、德)

一、英国

1、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见世界史专题一)。

3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造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锁商品,掠夺原料,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伙同法国火烧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衰落,被美国、德国赶上。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5一战前后的英国

与法国、俄国结盟组成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取得胜利,但实力大减。

一战后,与法国、美国操纵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处置德国,与法国、日本一起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法国一起操纵国际联盟,维护自己的利益。

61929-1933年,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7二战前的英国: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是其最大的表现。

8二战中的英国:丘吉尔率领英国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1942年参加反法西斯联盟,1944年与美国组成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最终取得二战的胜利。

9二战后的英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上,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帮助了英国。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90年代加入欧盟。

10、冷战中的英国: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二、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略,见世界史专题一)

2、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

发明: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美国内战(1861-1865年)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在电力发展方面,美国领先一步。爱迪生被誉“发明大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5、帝国主义时期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发展状况:迅速发展,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外交: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参加一战:战争时期,宣布中立;1917年宣布对德宣战并取得胜利。

6一战后的美国

和英国、法国一起操纵了巴黎和会。主张设立国际联盟。和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日本。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在亚太地区的优势。签署了《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7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评价: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

1)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2)战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8日,美国对日宣战,参加二战。19421月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与英国一起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最终获得二战的胜利。

3)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4)推行冷战政策

含义:不付诸武力,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和手段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七八十年代的美国

经济上:七十年代,经济霸主的地位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七十年代后期,进入滞胀阶段。

外交上:随着冷战的结束,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干涉他们的内政。

10、冷战后的美国

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世界“一超多强”中的一超。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三、日本

1、大化改新(见世界史专题九)

2、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3、明治维新(见世界史专题九)

4、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日本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成为战胜国。一战时乘机独霸中国。

6、一战后的日本

参加巴黎和会签定《凡尔赛和约》,与英法一起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在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制约,《九国公约》使日本失去了独霸中国的地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

1)战前:法西斯上台

原因: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特别沉重,为迅速摆脱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

过程:1931年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6年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二战中:194112月,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占了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945年,美国向其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对日本作战。19458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至此结束。

3)战后的崛起

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表现: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

20世纪七八十年,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四、俄国(苏联)

11861年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见世界史专题九)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

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的俄国经济有所发展,出现垄断,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参加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战中:对同盟国宣战,在东线对抗德军,战争引起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大战。

3、苏俄时期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说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作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当时俄国国情和社会实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苏联时代

1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俄和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

2)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二战中的苏联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首先是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加入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和英国、美国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年攻入柏林。同年出兵对日作战。

6、二战后的苏联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20世纪和美国开始了争霸。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年底苏联最终解体。

71992年之后,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一超多强”中的一强。

五、法国

1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盛行

代表人物:伏尔泰

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

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社会进步。

2、法国大革命(见世界史专题一)

3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巩固帝国的措施及意义:对内制定并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对外进行抗击反法同盟战争。

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进步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消极作用:具有争霸性、侵略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41856-1860年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19世纪上半期,法国完成工业革命。

6、帝国主义时期的法国

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发展相对缓慢

对外:参加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7、巴黎和会上的法国

与美国、英国操纵巴黎和会。与英国、日本一起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和英国一起利用国际联盟维持自己的利益。

81929-1933年: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9、二战前的法国

与英国一起奉行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上将捷克斯洛供伐克的苏台德割给德国。

10、二战中的法国

被德国灭亡,二战前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法国是自食其果。

11、二战后

实力被削弱。恢复经济,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60年代成立欧共体,是1993年欧盟的发起国之一,现在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

六、德国

1、马克思主义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策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电力发展方面,德国领先一步。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3、一战前的德国

经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外交: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加入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竞争使国际关系紧张。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4、一战中的德国

1914年,挑起一战,对协约国宣战,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为一战的战败国。

5、一战后的德国

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处置,签订《凡尔赛和约》。

影响:加剧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德国复仇主义的种子。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1)法西斯上台

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政治危机十分严重,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纳粹党趁势壮大,垄断资产阶级决意让希特勒上台。

上台: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又任总统,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措施: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人;建立法西斯独裁,迫害共产党人;建立法西斯独裁,迫害犹太人;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

2)二战中:193991日,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对英国的“空中闪击战”,由于丘吉尔的坚决抵抗政策,进攻受挫。1941年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从防御走向失败,诺曼底登陆后陷入盟军东西夹击局面,19455月投降。

3)战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协议,战败国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7、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发展

西德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恢复,后为欧共体以及欧盟的成员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8、冷战后的德国

东欧巨变后,东德和西德合并统一。

中国近代史(八上)启示与认识

1.林则徐的精神。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2.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感想与认识。
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我们要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结合《南京条约》谈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香港的失去与回归的感受与认识。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战和不定,社会制度腐败还有经济技术落后,以至于鸦片战争战败,香港沦于英国之手。香港能够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百年耻辱得以洗雪,作为炎黄子孙感到振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5.对日本割占台湾的认识。
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和台湾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充分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独”分子的行动是反动的,是违背了台湾人民的意愿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抨击,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6.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我们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认识。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就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内容上分析,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8.对洋务运动中和现在改革开放中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洋务运动企图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并且我们拥有着生命力旺盛的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使我们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9.对“百日维新”的认识。
“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10.对戊戌变法意义的认识。

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1.对谭嗣同就义的认识。
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可以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12.戊戌变法失败的认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改良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的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13.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15.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我们要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神奇画笔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我们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世界观。

16.五四精神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青少年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17.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的认识。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方面,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革命领导权,致使当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组织人民反抗。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然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8.毛泽东建立农村根据地给我们启示.
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做事情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红军歌谣的感想。
我们要学习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20.长征精神的含义及我们要学习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反映了红军顽强的生命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及至整个中华民族顽强的斗争精神。
我们要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1.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所历经的艰辛历程,你有哪些感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等。

22.张学良与杨虎城的精神
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1.西安事变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用以解决台湾问题。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党派的利益。

22.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或南京大屠杀行径的感想。
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行径的实质,使我们更加仇恨法西斯,我们要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否认侵华的历史,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另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我们要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23.对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结果不同的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24.对北平和平解放的认识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我们要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中国现代史启示与认识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3.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5.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6.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及青少年如何认识民族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7.香港回归的认识与感受

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九上启示与认识

1、结合中国改革,谈一谈大化改新给你的启示

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
2、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3、对古代战争影响的认识

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4、对宗教的看法与认识

宗教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我们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但对于邪教,则要坚决给予抵制与反对。
5、对人文主义的评价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6、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认识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7、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启示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同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都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民族战争。在战争胜败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对法国大革命的整体认识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9、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10、如何面对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

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例如统一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等,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重污染企业一律叫停;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注重安全和环境保护,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1、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的认识

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13、一战的启迪

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应尽的义务。




九下认识与启示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3、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说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功能。
4、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认识

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极端黑暗的一页,反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可忽略的问题。
5、二战的启迪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说明了这一点),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6、如何避免战争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7、结合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说说你的感想。

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应有的下场。8、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空间分布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9、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或借鉴。

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0、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1、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12、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地区冲突、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影响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3、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与认识。

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表现:如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科索沃战争和对伊拉克的战争;确定邪恶国家;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
认识:它的霸权主义政策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恐怖主义行为此起彼伏,很多是针对美国的。美国政府应反省自己的政策。
1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去面对。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下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获得发展。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会有出路的。应当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兴利除弊,或将弊端努力减小到最低点,以较小的代价换来更大的发展。
15、我们国家应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变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16、举例说明对科学发展利与弊的认识

例如克隆技术一方面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等等。但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问题。还有如原子能技术方面,核扩散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等。总之,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避害趋利。


第五篇:《纪念七一建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一)基本题(60)
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A)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A.1/3 B.1/2 C.2/3 D.3/4
2、党章规定,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 C )年。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3、下列哪个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不由选举产生( D )
A.党支部 B.党总支 C.党的基层委员会 D.党组
4、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C )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
A.两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5、党章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A )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3 B.5 C.6 D.10
6、党员的党龄从D 之日算起。
A.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B.上级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C.支部大会通过他为入党对象D.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7、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 ) 。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 B )。
A.3至5年B.2或3年C.3年D.5年
9、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提出,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 A )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A.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B.个别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C.个别领导、民主集中、集体酝酿、会议决定
D.集体领导、民主集中、集体酝酿、会议决定
10、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 。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C)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A.坚持科学发展观B.发展循环经济
C.建设节约型社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 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C)
A、中国人民 B、中华民族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D、中国无产阶级
13、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B)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 民主法制;B、民主集中制;C、民主分工;D、个人分工
14、中国共产党以(D)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上都是
1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 B )
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D)的转移。
A、 民主建设;B、法制建设;C、政治建设;D、经济建设
16、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主席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B)重要思想。
A、 人民民主专政; B、三个代表;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集体领导
17、我国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以(A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 生产资料公有制;B、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 D、共同富裕
18、党章规定,凡是重大问题,党的各级委员会都要按照(A)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A、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B、征求意见、会议讨论、举手表决、通过决议
C、统一领导、集体酝酿、会议讨论、民主集中
D、会前告示、会中讨论、形成决议、贯彻落实
19、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A)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 民主;B、法制;C、政党;D、生态
20、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A)、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 无党派人士;B、工商联人士;
C、政协代表;D、人大代表
21、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坚持(D)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人类进步。
A、 自力更生;B、兼容并进;C、互利互惠;D、独立自主
22、(A)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 民主集中制; B、为人民服务;
C、民主评议党员;D、一切依靠群众
23、党的最大优势是 。(A)
A.密切联系群众  B.实事求是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党的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c)
A.中央组织 B.地方组织 C.基层组织 D.派出机构
25、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统一吸收;B、个别吸收;C、广泛吸收;D、集体吸收
25、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B)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A、 1;B、2;C、3;D、4
26、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 上级党委;B、党支部大会;C、支部委员会;D、支部书记
27、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 党支部所有成员;B、党旗;C、党徽;D、支部书记
28、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29、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B)决定。
A、上级党组织;B、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
C、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下属各党支部
30、 党必须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C)。
A、推进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C、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D、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31、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C)。
A、 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五分之二
32、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B)次。
A、 一;B、二;C、三;D、四
33、党的干部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C),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A、 讲真话;B、讲真理;C、讲正气;D、讲实话
34、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A)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坦白从宽、抗拒从严;C、团结-批评-团结;D、实事求是
35、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C)工作。
A、 经济;B、精神文明建设;C、反腐败;D、党内监督
36、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D)组成的图案
A、 斧头;B、火炬;C、五星;D、锤头
37、(A)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A、理论联系实际;B、求真务实;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38、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B)。
A、 一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
39、中国的政党制度是:( D )
A、共产党一党制; B、多党制; C、两党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4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C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1、( A )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要素;D、生产方式
42、我国所制定的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指出,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C)水平。
A.小康;B.初步发达国家;C.中等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
43、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B)。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4、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B)。
A、无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群众 D、新社会阶层
45、 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B)。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46、党员从( B )之日开始交纳党费。
A、确定发展对象 B、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
C、党委批准其为预备党员D、转为正式党员
47、党员的入党时间指的是( C )时间。
A、申请入党;B、定为发展对象;
C、支部大会通过成为预备党员;
D、上级党委批准入党。
47、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D)。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书记处
D、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48、留党察看期限最长的不得超过( C )。
A、半年 B、一年 C、二年D、三年
49、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D)。
A.多党合作 B.密切联系群众
C.政治协商 D.民主集中制
50、《党纪处分条例》规定,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以下什么权利?(A)
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参加学习培训
C.反映和申诉 D.参加支部大会。
5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 C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改革开放C.发展D.体制创新
52、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C )。
A.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B.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任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D.克服主观主义,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
5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 A )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A、作风建设B、政治建设C、理论建设D、廉政建设
54、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 B )上提出的。
A、七届一次全会B、七届二次全会
C、七届三次全会D、七届四次全会
5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 A )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C、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56、1978年12月召开的( B ),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A、中共十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7、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是什么?(A)
A、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B、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C、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 D、理论联系实际
58、1935年1月召开的( C ),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5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D) 。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C.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D.以上都是。
60、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B)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A.新农村建设 B.社会建设 C.党的建设 D.改革建设
(二)2008年测试时事题(20题)
61、国务院正式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 月
日起施行。(A)
A、5月1日 B、5月2日
C、6月3日 D、1月5日
62、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是(D)
  A、中国—肯尼亚 B、中国—纳米比亚
  C、中国—坦桑尼亚 D、中国—赞比亚
63、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的是(ABCD)
A、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解放思想 
B、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改革开放
C、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D、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64、为遏制宏观经济过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先后多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调控手段属于(B)
  A、财政政策手段 B、货币政策手段
  C、收入政策手段 D、行政调节手段
65、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D)周年纪念日。
A、7 B、8 C、9 D、10
66、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共产党员总数为(B)万名。
A.6336 B.7336 C.6536 D.7536
67、温家宝于2007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4月11日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指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是( ABCD )
A、相互支持和平发展,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B、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C、加强防务对话与交流,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
D、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课题
6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ABC)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C、管理民主 D、保障有力
69、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上海精神”,它的内涵是(BCD )
A、军事结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C、尊重多样文明
D、谋求共同发展
70、中国政府倡导的新能源安全观是(ABC )
A、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
B、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
C、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
D、减少油气资源开发,推广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7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间是()
A、8月1日B、8月6日C、8月8日D、8月10日
72、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公布。《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是( ABCD )
A、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B、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C、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
D、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
73、中国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ABC )
A、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B、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分歧
C、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D、美国应首先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
74、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 %。(A)
A、5% B、1% C、25% D、30%
75、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 图像。(A)
A、月面 B、地球 C、太阳 D、火星
76、2007年3月2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后表明中国的立场是(AC)
A、不应伤害伊朗人民 B、惩罚伊朗,督促伊重返谈判
C、不应影响各国与伊朗之间正常的经贸和金融往来
D、制裁和施压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77、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B)
A、吴征镒;闵恩泽 B、闵恩泽;吴征镒
C、袁隆平;闵恩泽 D、闵恩泽;袁隆平
78、2007年4月2日,国务院决定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为(B)
A、曾俊华B、曾荫权C、唐英年D、范徐丽泰
79、2007年6月26日贯通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是(A)
A、杭州湾跨海大桥B、岳阳洞庭湖大桥
C、广州湾跨海大桥D、北部湾跨海大桥
80、2007年8月31日,中国在田径世锦赛夺得的第一枚男子项目金牌的人是(C)
A、史冬鹏B、邢衍安C、刘翔D、孟岩
判断题(80题)
(一)基本题(60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错,“实现共产主义”)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错,“人民民主专政”)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错,“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错,“发展”)
7、中国共产党是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错,“工人阶级”)
8、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错,“四项基本原则”)
9、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党章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
11、我们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对)
12、我们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
1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对)
14、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群众工作的领导。(错,“组织”)
15、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无权参加和进行申辩。(错,“有权”)
16、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对)
17、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对)
1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二年。(错,“一”)
19、预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与正式党员一样。(错,“不完全一样”)
20、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十年以上的党龄。(错,“五年”)
21、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错,“三年至五年”)
2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
23、党章指出,党员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对)
24、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对)
25、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对)
26、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就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即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学历化、专业化。(错,“知识化”)
27、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上级党委任命产生。(错,“选举”)
28、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政治局。(错,“中央委员会”)
29、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对)
3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错,“五年”)
3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宪法;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错,是“党章”)
32、中央书记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错,“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33、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政治局决定。(错,“中央委员会决定”)
34、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错,“三年”)
35、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所在支部上级党委讨论宣布除名后备案。(错,“应先经支部大会讨论宣布除名”)
36、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一年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错,“半年”)
37、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对)
38、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统一吸收的原则。(错,“个别吸收”)
39、
40、我国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
41、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阐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时,提出的著名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
4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3、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错,“集体主义”)
44、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
45、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对)
46、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
47、确立毛泽东思想在我党指导地位的是党的“八大”。(错,七大)
4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
49、党章规定,可以申请入党的最低年龄为16岁。(错,“18岁”)
50、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他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所设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对)
51、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1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错,“2名”)
52、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党支部大会讨论。(对)
53、党章指出,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对)
54、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半年。(错,“一年”)
55、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对)
56、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四分之一。(错,“五分之一”)
57、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三次。(错。“两次”)
58、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斧头组成的图案。(错,“镰刀和锤头”)
59、党员的党龄,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错,“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60、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错,“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二)2008年测试时事题(20题)
61、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错,“全面、协调、可持续”)
62、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演讲中强调,共创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基础是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错,“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63、国家发改委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中,清明、端午、中秋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
6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期间,6国元首共同签署的规范成员国相互关系准则的重要政治、法律文件是《比什凯克宣言》。(错,“《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65、经国务院批准,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小学特级教师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公办学校发放特级教师津贴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对)
66、2007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对)
67、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访问苏丹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了处理达尔富尔问题首先应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有利于维护苏丹国家统一 ,地区和平稳定以及苏丹全国民族和解进程。(对)
68、2007年7月14日,普京签署命令,决定俄罗斯暂停执行《核不扩散条约》。(错,“《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69、2007年11月1日,我国在黑瞎子岛(原由俄罗斯占有)竖立界碑,黑瞎子岛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对)
70、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于8月1日开幕。(错,“8月8日”)
71、《东盟宪章》是东盟成立来第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对)
72、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明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2022年行政长官可以实行普选。(错,“2017年”)
73、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对)
74、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红藻暴发导致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这一事件成为促使我国东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事件。(错,“蓝藻”)
75、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条件后,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对)
76、我国独生子女养老补贴政策中规定:凡是独生子女家庭、双女家庭,只要年满55岁,都可以获得补贴。(错,“60岁”)
7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对)
78、2008年3月22日,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独立公投”未获通过,公投结果说明,“台独”不得人心。(错,“入联公投”)
79、第62届联大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国际民生日。(错,“国际民主日”)
80、2008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3周年。(对)

国共前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和最大成果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