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
教案 > :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的正文:
第一篇:《家 方令孺》
家 方令孺
方令孺">家 方令孺蔷薇-静语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他描写家中的景况,就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内情和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喜欢照镜子,你可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个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所谓给魔魔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走,一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白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里,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人以船为家,起居饮食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是乐?我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瞪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玩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吧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缭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一只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吉他,低唱着热带的情歌。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灯下约莫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在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
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在想家的人,听了这个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1.第一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联系文章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写景的特色。(6分)
13.理解文章最后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含义。(4分)
14.探究本文寄予了哪些情思?(6分)
【参考答案】
11.用多个疑问写出对于“家是什么的”给自己的困惑,(2分)为下文带着这些困惑出门做铺垫,同时也呼应文章结尾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等多方面来考虑。 12.
由高到低,先写天空再写湖上(2分),连用比喻,把月亮比作铁饼、护心镜;把树影比作岛屿(2分),生动形象了写出的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色皎洁的特点(1分),语言优美(1分)。
【解题思路】这道题要求考生从写景的角度、修辞,以及整个语言的风格角度思考。文段中涉及到比喻修辞格。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13.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
家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是没有用心发现而已,以至于苦苦地寻找。(2分)也许在某一天不经意的一瞬间,我们就会突然发现家原来就在自己的心中。(2分)
【解题思路】需要理解含意的句子,在文中某个局部,或为起句,或为结句,大都表明了的某一体验,某种见解,命题人要你理解的常常不是该句本身,而是产生这种体验或见解的缘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结句,要综合全文问答,“他”是指家。联系辛弃疾词句的意思不难得出答案。
14.
将没有“开化”之先的人们的固定的家和现在渔民移动的家进行对照,表达了固守家园的人对于家的情感——安逸、苦恼;即将离家的人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迷惘之情。已经离家的人趁中秋之夜表达着对于家乡的思念经验的悲伤之情:家即使是负担,我们也无法割舍。(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为探究题,要紧紧联系内容进行探究,情思即情感和思考,挖掘每一段的哲理句,总结句。
第二篇:《忆江南 方令孺阅读附答案》
忆江南
方令孺①
①天气真好。月光下,山川都像是浮起来了。清寂的广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走。我买了一根甘蔗,一边走,一边吃。秋千架下仿佛有一个人在看着我,他是在惊讶么?
②我也不愿意独自在月下眺望了,想起中古时候的修道士,遇见山川美景,就不敢抬头,因为凡是美,都是诱惑人的。美景更增加人的寂寞,更引诱人的悲哀,所以古人独自对月的时候,总是爱饮酒,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酒,真是一个寂寞人的最好的伴侣,能把冷寞化成朦胧。
③我吃完甘蔗,把渣滓用大张报纸包起来。因为有一天,我和友人谈心,我说要买一整根甘蔗独自吃完,这位朋友说:“你要是有那样的勇气,我就佩服你。”现在我要把这渣滓留给他看。
④记得廿六年②春天,我忽然想作画,无意中把这意思说出来了,有一个人说“你才没有这耐性呢”,我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我就动笔画,发觉自己对于画大有兴趣,在一枝,一叶,一片崖石,一簇树林之间,极感消魂的迷醉。我画得一张比一张进步。自己得意极了。后来抗战事起,我回到故乡,住在一座小破楼上,夜晚仍抽空作画;记得曾仿倪云林的石树,并临写他的题字,裱成册页,配镜框献给父亲,父亲把画挂在书房里,听来客评谈,自己就拈须微笑。自从故乡遭了敌人的蹂躏,这张画不知道可还存在人间?而我所最敬爱的老父就在我们远行之后逝世了!再也不会在藤萝萧瑟的庭院里看见父亲雍穆而翛然的风度,再也不会在寒夜的书斋里看见父亲白发苍苍在灯前垂首。故乡的庭院里每一片石,每一条径,每一棵古树,每一个残缺浓阴的门,都和父亲的风仪连合着,我想到父亲,就联想到那些醇雅的情景,想到那些情景,就牵记到父亲。现在都完了,我失去了一生所最心仪的一切。我不能想,我是被这样一位朴素盎然的老人遗弃在这浅陋的坑中。
岛上的书店⑤家里来信说:敌兵进城,把城里的房子大半烧掉了,把我们家的凌寒亭也拆毁了。这座亭子共有三间傍着城墙,城墙像一座山,因为时间的古老
,从砖墙缝里生出许多藤萝和灌木。亭子的左边是一片竹林,右边是一座尼庵,前面隔道女墙,就是一个小湖似的池塘,长年听到浣衣妇的碪杵声;夏天有很多孩子在里面游泳,记得有一次在这池塘里还淹死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我亲眼看见人把他从水里捞起来,他的母亲听到这消息,就像飞鹰落地一样,奔扑到这男孩的尸首上号哭,到现在事隔廿年,想起那情状,还有些怆恻。亭子的周围都是古木参天,有大可合抱的槐树,有枝干夭矫的五谷树,有双干的梧桐,还有父亲亲手种的柏,石楠,柿小学生六年级日记和杉等树。这些树都是我几个兄弟的小名,父亲带着多少温良的深意把他们每一个名字都种植在土地上。看他把一瓢瓢的清水灌溉到树根上,是存着多少的希望!要是风雨的时候,这些木叶响动着,浑和成一片河流似的声音,或是被风雨激荡,枝条锐鸣得像有人在旷野上号叫,这不正是他担心着远处的孩子们,忧心戚戚的时候吗?还有一片云石,是父亲从园后草丛里发现出来的,石上有不知道是哪一年代,是谁,镌刻着“立云”二字,字体苍劲,父亲欢喜得像发现一件宝物,把石竖起来,砌一座花台供设着,周围种着很多的
书带草,细长的叶子,因为多年的生长,像狮子一样蹲伏在石下。这地方四时都有各种奇怪的鸟雀,啄木鸟的剥啄声,夜晚猫头鹰的颤叫;还有彩色的锦鸡,在竹林里穿飞。我小的时候,常常担心那华丽的长尾巴,会在竹林里碰断。小松鼠故意逗人似的捧着一个松果坐在窗台上玩耍。这地方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现在提起来,还有无限的亲切,和一些甜蜜的感觉。亭子里父亲收藏了一些书画碑帖。这是我们看作圣坛不敢渎犯的所在,这次也被敌人扫荡完了!家里人又告诉我:当敌兵退出这城以后,父亲从山中归来,看见这样残破,并不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
十分痛惜。只因满地残书断帖,父亲一一拾起来,偶然有一两部还可以凑成完整的时候,就大喜过
望。我写到这里,心上涌起一阵泉水似悲凉,想父亲一生爱书如命,平时再也不许我们随意翻动,这次竟如此糟蹋了!父亲所以不十分痛惜,是因为一般广大的丧亡,比起个人的损失又算得什么?可悲痛的有比这更大,更大的事,父亲是明白的。
⑥今晚因为看见月光下的山川太美了,诱我这许多的沉思。如果回忆只给我枉然的磨折, 以后该学中古的修道士,不再抬头看山川之美了。
【注】①方令孺(1897-1976):作家,其家乡安徽桐城属广义上的江南。本文写于194 1年前后。②廿六年:指民国二十六年,即1938年。
7.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浮”的精妙之处。(3分)
8.第②段中作者写到古人饮酒,有何用意?(4分)
9.请分析“山川之美”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关于文中的“父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由学画引出看画的父亲,巧妙自然。
B.父亲手植之树,寄托着他对儿女的希冀。
C.江南之忆或因父亲而起,或因父亲而收。
D.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性格内敛。
11.本文正文根本没有提到“江南”,但作者为什么以“忆江南”作为题目?(5分)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
7.(3分)“浮”字以动写静,生动地写出山川在朦胧的月光下若隐若现的情景。
8.(4分)古人独自对月爱饮酒,酒是寂寞人的伴侣,能消解冷寞;本文作者此时也是独自对月,寂寞悲哀,写酒表明其所吃的甘蔗是酒的替代品。
9.(4)开篇写“山川之美”,美景触发哀情,自然引出正遭受日寇践踏的江南之忆。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写作者不再看“山川之美”,表达出深深的江南之忧。
10.(3分)C
11.(5分)作者的家乡在江南,正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家乡是整个江南的缩影,无数人的家乡和作者一样正遭受蹂躏,以“忆江南”为题,以点带面,能引起强烈共鸣。 提到“忆江南”,读者会马上想起白居易的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而白居易笔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好江南如今正遭受战火,同为“忆江南”,悲喜两重天,令人唏嘘,也令人愤慨
第三篇:《《家 方令孺》阅读答案》
《家 方令孺》阅读答案
家
方令孺
你给我这题目“家”,放在心上好多日子了,我不妨对你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呢。我天天筹思,教我从哪一方面写,你说得不错,我“一天到晚在家里”,但是,你可别太聪明了,你想从镜子里窥探一个人的真容吗?你想从一个人他描写家中的景况,就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内情和他一向的性格吗?可惜我从来不喜欢照镜子,你可无从知道我“一天到晚在家”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些什么,那么我写些什么呢?谈谈普通人家的情形吗?家与经济的问题?家与文化的关系?家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给人的安慰或苦恼?做一个人是不是一定或应该要个家?家是可爱,还是可恨呢?这些疑问纠缠在心上,教人精神不安,像旧小说里所谓给魔魔住似的。
今晚我带着这纠缠的心走出来。你瞧,这时天空真是一碧如洗,月像是古代希腊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或是古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让群星的光辉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我这时在湖上,船正靠着山影走,一簇簇的树影,在青蓝的天空下,在渺茫的白水上,点缀着像零星的岛屿。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开化”之先,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躺在他们的茅屋里,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看妻子坐在灶后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映得红红的,他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人以船为家,起居饮食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成天漂泊,究竟他们是苦是乐?我又想起你的题目来了,这题目喊起来是这样轻,这样简,可是你就是去问一问那个渔夫关于我上面的一个问题,一个小的问题,他都要瞪起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里似乎“雅人”不少,今晚来玩月的并不限于酸书生,要人同银行界的汽车一大排都摆在桥头。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是要吧香花果品来供奉,是带宗教的情绪来赏玩。假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一定看见满城都是红烛飘摇,香烟缭绕,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好像都脱去了轻佻的衣裳,虽是有这么多人在湖上,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一只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船上坐着各种各样的人:有沉吟,有低语,有仰头浴着月光显露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憧憬着南方风物的青年弹着吉他,低唱着热带的情歌。这时候有这么一只船,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船,挂着一盏暗淡的玻璃灯,灯下约莫有三四个人围坐在那儿猜拳赌酒;船头坐着另一个人,只是一团黑影看不清面目,我听见念诗的声音就从这一团影子里发出来,他唱着一种悠长的声调,开头稍低,接着渐渐高起来,到一个尖顶的时候又渐渐衰弱下去,终于在一半呻吟一半叹息似的声音里消灭了。从这个声音你可以想象古画上隐约在薄雾里的小山,一条曲折带着跳溅水珠子的溪水,因为这声音的本身就是一半真实,一半空幻,一半是从人口中发出来,一半却沉入梦想。有两句诗我听得很清楚,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传语报平安”。你就可以想在这月明的佳节,在这四望杳溟的湖上,背后舱里在半明的灯下几个伤心的朋友拼酒浇愁,自己走出故乡,离别家庭,天晓得是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今晚这个情景下,心里涨满了恨才迸出这么两声古人可怜的诗句。这时也许在什么芦苇的角落里,残荷的深密处,也有正在想家的人,听了这个声音,能忍得住不冲破他的眼泪,呜咽起来,还费了他的友伴许多唇舌才安慰下这颗颤栗的心?哪能不教我又想起你给我的题目“家”,并且猛然悟到了“家”的意义?“家”,我知道了,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是像蜗牛一样愿意背着它的重壳沉滞地向前爬。我好像忽然看清楚了什么东西,也像辛弃疾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1.第一节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2.联系文章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写景的特色。(6分)
13.理解文章最后引用的辛弃疾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含义。(4分)
14.探究本文寄予了作者哪些情思?(6分)
参考答案:整理
11. 【参考答案】作者用多个疑问写出对于“家是什么的”给自己的困惑,(2分)为下文带着这些困惑出门做铺垫,同时也呼应文章结尾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等多方面来考虑。
12. 【参考答案】由高到低,先写天空再写湖上(2分),连用比喻,把月亮比作铁饼、护心镜;把树影比作岛屿(2分),生动形象了写出的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色皎洁的特点(1分),语言优美(1分)。
【解题思路】这道题要求考生从写景的角度、修辞,以及整个语言的风格角度思考。文段中涉及到比喻修辞格。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
13. 【参考答案】家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只是没有用心发现而已,以至于苦苦地寻找。(2分)也许在某一天不经意的一瞬间,我们就会突然发现家原来就在自己的心中。(2分)
【解题思路】需要理解含意的句子,在文中某个局部,或为起句,或为结句,大都表明了作者的某一体验,某种见解,命题人要你理解的常常不是该句本身,而是产生这种体验或见解的缘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结句,要综合全文问答,“他”是指家。联系辛弃疾词句的意思不难得出答案。
14. 【参考答案】将没有“开化”之先的人们的固定的家和现在渔民移动的家进行对照,表达了固守家园的人对于家的情感——安逸、苦恼;即将离家的人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迷惘之情。已经离家的人趁中秋之夜表达着对于家乡的思念的悲伤之情:家即使是负担,我们也无法割舍。(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为探究题,要紧紧联系内容进行探究,情思即情感和思考,挖掘每一段的哲理句,总结句。
第四篇:《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
对于广大要考四级的同学们来说,肯定想知道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毕竟口语是以后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嘛。
四级英语成绩达550分以上,就可以考口语,如果你口语好的话就去考,因为找工作时公司(尤其是外企)还是很在意个人的口语水平的。不去考的话,找工作的时候手里就少了一个资本。每次四级英语成绩达550分以上,可以考一次口语,一定要在下一次四六级英语考试之前考,如果你还要考六级,也可以六级英语成绩达520分以上,再考口语,口语考试只有成绩单,没有过关不过关之说。
2015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报考指南:计分规则
试卷结构 | 测试内容 | 测试题型 | 分值比例 | 考试时间 | |
写作 | 写作 | 短文写作 | 15% | 30分钟 | |
听力理解童年读后感100字 | 听力对话 | 短对话 | 多项选择 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 | 8% | 30分钟 |
长对话 | 多项选择 | 7% | |||
听力短文 | 短文理解 | 多项选择 | 10% | ||
短文听写 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文章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出自100%; border-color: rgb(221, 221, 221); border-style: solid;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 5px 10px; margin: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valign="top" width="144"> 单词及词组听写 | 10% | ||||
阅读理解 | 词汇理解 | 选词填空 | 5% | 40分钟 | |
长篇阅读 | 匹配 | 10% | |||
仔细阅读 | 多项选择 | 20% | |||
翻译 | 汉译英 | 段落翻译 | 15% 2015年英语四级多少分可以考口语英语四级_英语六级_职称英语_商务英语_雅思托福_GMAT_公共英语_等级考试 | 30分钟 | |
总计 | 100% | 130分钟 |
一。写作部分:15% =106.5分 时间:30分钟
二。听力部分:35%=248.5分 时间:40分钟
三。阅读理解:35% =248.5分 时间:40分钟
四。翻译部分:15% =106.5分 时间:30分钟
第五篇:《阅读答案__教 父 赵冬》
教 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做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经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蹄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渔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他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渔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阅读答案__教 父 赵冬阅读答案__教 父 赵冬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了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战,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阅读答案__教 父 赵冬来自父 赵冬文章阅读答案__教 父 赵冬出自赵冬阅读答案 答案 16、①教父是一个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虚伪狡诈的天主教徒(2分)。②他和外公交情甚笃,是两个舅舅的教父,却在外公“死后”,用谎言骗走外公的狐皮大衣。(2分)③外公回来后,他没有悔过,而是“以病相避”不见外公,最终也没有为骗走狐皮大衣负责。(1分) 17、①使用了铺垫的手法,②为下文写教父骗走狐皮大衣埋下伏笔(2分),③也使得教父最初的道貌岸然和他最终的虚伪面孔形成强烈的对比。(2分) 18、①外公临终前不因为教父使用卑劣的手段骗走他那很值钱的狐皮大衣而怀恨教父,却反而因这件狐皮大衣终止了他与教父的往来而严责自己,并耿
家方令孺阅读理解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