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
教案 > :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的正文:
日记250字大全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
关于父爱的诗句(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电滋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性。 __0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90_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 西 -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1小时 。600E为10时,则800E为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每150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º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8)天文四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
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北半球许多国家: 3、
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波只能通过固态。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
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4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
下图所示热力环流中,正确的是
热力环流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图6为某区域2012年10月下旬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
图。完成13 -15题。 13.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 B.北京
C.东京 D.福州 14.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A.偏西 B.偏北
C.东南 D.东北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 气压带和风带
( )
(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
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中国崛起作文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分布规律图
5.气候特征
6.气候成因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电滋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性 性。 高度是__90_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600E为10时,则800E为0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º26'度。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
(8)天文四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北半球许多国家: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例1: 下图为12月日22日北京时间16时的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日期北半球的节气是___ ____。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5)此时A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
(6)图中B处的时间是__ _____时,昼长是_____ __小时,
(7)A与B比较,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_______的自转线速度更大; 两处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例2 读下图回答:
(1)在右图的弧线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1分) (2)把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中的方框内。(2分)
(3)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最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2分)
(3)
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3分)
A、我国恰逢夏至日 B、我国昼长大于夜长 C、我国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月份 D、赴南极考察合适
答案:例1 (1)见图 (2)见图
(3)B, 较慢 (4)北, 北, 长 (5)D 例2(1)冬至日 (2)见右图 (3)23°26′S,60°E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
(4)从23°26′S(或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5)36°34′,90°
(6)18, 12 (7)B , B , 相等
4、(1)地震波分为波只能通过固态。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单元复习
1(1)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削弱 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保温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 ,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下图所示热力环流中,正确的是
(4)热力环流: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高空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和 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
2、(1)大气环流:
(2)由于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判断ABCD分别是南北哪个半球, 气旋还是反气旋?
第三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课考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文章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二三)出自民的
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图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