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时间:2024-12-27 05:21: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案 >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的正文:

第一篇:《济南市长清区2015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二模》

九年级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非选择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铿锵(kēnɡ) 伶仃(tīnɡ) 倜傥(dǎnɡ) 获益匪浅(fěi) ....

B.滑稽(ji) 倒坍(tā) 颈项(jǐnɡ) 鳞次栉比(zhì) ....

C.唠叨(láo) 气氛(fēn) 大杂烩(huì) 戛然而止(jiá) ....

拂晓(fú) 黑黝黝(yōu) 舐犊情深(shì)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浮燥 座右铭 兴高采烈 脱颖而出

B. 安详 度假村 处心积虑 相辅相成

C. 脉搏 照像机 恍然大悟 睡眼惺忪

D. 寒暄 流水账 蛛丝蚂迹 如坐针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到此一游”,这样的不文明现象越来越让国人深恶痛疾,引以为耻。 ....

B.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处理问题时常能游刃有余,进退维谷。 ....

C.秃鹤将伪军连长表演得绘声绘色。 ....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幽默的神情让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B.针对客流高峰,火车站在进站口、检票口、出站口等安全关键处所安装了旅客流量预警机制。

C.孩子们正在用舞蹈诠释古诗《春晓》。读书月带给他们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D.有没有伟大、不朽的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是否在文化上先进。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吕布“辕门射戟”以精湛的箭法平息了刘备与袁术之间即将爆发的一场战争。

B. 夏侯惇被敌将射中左目,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敌将。真是一员猛将!

C. 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途中,魏延反叛烧毁栈道,与姜维交战大喊“谁敢杀我?”被马

D.嗜好(shì) .

岱所斩杀。小说此处运用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诸葛亮的智慧。

D.邱二爷第一次揍细马,是因为发现他偷偷攒路费要回到父母身边。“揍”中体现了邱二爷对细马真挚的爱。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爸爸插的太深我受不了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面对。 ...

C.饮少辄醉 辄:总是,就。 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C.山间之朝暮也 名之者谁 ..

D. 其西南诸峰 其一犬坐于前 ..

8.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段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先写“环滁”,又写其“西南诸峰”、“琅琊”、“酿泉”,写到“醉翁亭”,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的。

B.首段还介绍了醉翁亭的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古流传,奠定

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第二段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乐亦无穷也”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静的峰与动的水相映成趣,更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共6分)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臵。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

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

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9.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2分)

太 祖 于 是 赏 以 一 官 君 臣 之 间 盖 如 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11.郭进最后“请赏以官”成功的原因:一是他 ;

二是宋太祖 。 (2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陶 者①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②居大厦。

【注释】①陶者:指烧窑工人。烧窑者通过高温把粘土烧制成瓦片。②鳞鳞:指鱼鳞般的瓦片。

12.“陶尽门前土”的“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⑵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⑶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⑷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⑸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⑹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掌心,贴在上面,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2题。

(一)鸟飞雀跃

白双法

①汉字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东汉许慎《说文...

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所以有“仓颉造字”的典故。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字一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走来,直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汉字有其自身的造字规律和原则。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

③我们来看“鸟”字的发展。“鸟”字就是一个喜鹊的形象,从甲骨文()、金文()

)时上来看大体是个鸟的形象。“鸟”字到小篆()线条化时初具字形。演化为隶书(

撇为头顶的毛,中间是头部和表示眼睛的一点,下面是长羽和爪子的四点“灬”。简化时写成“鸟”。

④许慎在解说这个“鸟”字的时候,专门加了一句叫“长尾鸟”。我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鸟中,什么鸟尾巴最长呢?有人说孔雀的尾巴很长,野鸡的尾巴很长,但这些都不常见。日.......

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喜鹊,在民间老百姓又把喜鹊叫做“野麻雀”。因为这种鸟身上有点点,...

像小麻子一样。这个鸟不容易喂养,它性情很烈,你如果捉住它,它宁可饿死也不顺从人,野性很大,所以叫野麻雀。

⑤雀也是一种鸟,这个“雀”字另外一个读音就叫“qiǎo”。在方言里还有这个音,例如“家雀qiǎo”一词。“雀”字的甲骨文由“小”“隹”两部分组成。隶书将篆文的“小”写成“少”。“隹”是描画麻雀在地面连飞带跳的样子,念“zhuī”,“隹隹隹、隹隹隹”,模拟小麻雀的叫声而来。“隹”的左边偏旁单立人(亻),表达出这鸟和人的关系很密切;右边顶部一个点,表示鸟的小脑袋,下面四横一竖,是鸟的翅膀。古人以大鸟为“鸿”,小鸟为“雀”;以“鸿鹄”与“燕雀”比喻形体大小与目标高下之异殊。

竞争作文

⑥再看这个“飞”字。“飞”指鸟在天上飞行。我们现在观察,会发现“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起飞,从底下往上飞,升上天去。从甲骨文()看,正是像大雁分成了人字行,一层一层地在天上飞行。到了金文()就有点变化,像鸟飞的时候还叼了一根草,或者是其他的一个东西。到了小篆()的时候,就把鸟飞的这个形象变得比较复杂了,像鸟不断地往上升,字的下方,实际上仍是两个翅膀展开的意思。隶书和楷书(),就特别把它变成升起的“升”,就有了繁体的“飛”字。“飛”字右边还是鸟在飞行,而左边是往上升,这才叫飞。

⑦鸟还有一种飞行情况,是在高空平飞。我们称之为“翔”——飞翔,飞和翔是不一样的。鸟的飞是翅膀向下扇动往上飞,要升起来。而飞翔的时候翅膀不动,两个翅膀展开在高空盘旋。翔为翅膀平直不动盘旋地飞。可见,古人在造字中加入了很多细致的观察。

⑧我讲这些,是建议大家学字的时候,要去体会字与生活的关联,字与文化内涵的联系,不是光看横、竖、撇、捺。把文字所赋予的生命放到生活中去体会,你会发现中国古人造字真的非常有道理。汉字里有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真谛。

(有删改)

15.由“鸟、雀、飞”等字的发展演变来看,汉字的造字有什么特点?(3分) 16.第①段中加点的短语“据考证”,能否删掉?(3分)

17.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常见”?(3分)

18. 从说明方法角度,说明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二)

桑桑和杜小康不住地将堆在不远处的豆秸抱过来,扔在火堆上,越扔越高,渐渐地,他们的眼前,就有了一座小小的火山。……

…………

现在,桑桑与杜小康的眼前是一大片火。他们有点心惊肉跳了。

火像玩着一场没有边沿的游戏,在向外扩张。

桑桑和杜小康终于在这场游戏面前害怕了。他们赶紧跑到火的边沿处,用脚用手,将地上的薄草划拉到一边,使地上出现了一条无草的小路。火在这条小路的边上无奈地扑腾了几下,终于慢慢地萎缩了下去。

桑桑和杜小康的眼前,是一片草灰。

一阵大风吹过来,打麦场上,马上草灰乱飘,仿佛天空忽然飘起黑色的雪。

桑桑和杜小康半闭着眼睛,赶紧逃离了黑雪飞舞的打麦场。

他们没有想,就在他们都已回到家中时,一团未灭的火被风吹过隔离的小道,落在了那边的薄草上。这团火仿佛是一团小精灵,竟躲在草下埋伏了一会儿,才将薄草燃着……后来,火来到了一个草垛边,把那个草垛点着了。

接下来,是有人发现了火,就大叫:救火啊——!”全村人都出动了,纷纷拿了盆、桶之类的用具来打麦场上灭火。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火灭了,但那垛草已完全烧掉。

接下来就是追查。

一个外地人那时正撑船从打麦场边的河里过,向油麻地的人提供了一条线索:有两个孩子在打麦场上点燃了一堆火。

地方上就让学校查。烧了一个大草垛,事情不小。油麻地小学立即笼上一片“事态严重”的气氛。蒋一轮对桑乔说:“恐怕不会有人敢承认的。”桑乔说:“那就一查到底!”

这里正准备实施包括“攻心战术”等诸如此类的方案时,杜小康却在全校大会上,走上了台子:“你们不用再查了,火是我玩的。”杜小康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

台下的孩子,顿时觉得杜小康是个英雄,是个好汉,差一点没为他鼓掌。

即使老师,望着面不改色的杜小康,也为之一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杜小康在众人注视之下,走下台去了。

大红门滋长并支撑起了杜小康敢做敢当的傲慢。正是这一十足的傲慢,使桑桑在与他的对比之下,成了一个懦夫,一个被人小看的胆小鬼。

散会后,蒋一轮找到杜小康:“那么,还有一个是谁?”

杜小康说:“我只说我玩了火。”怎么也不说出桑桑来。

但,不用杜小康说,老师们从杜小康走上台勇敢承认他是玩火者的那一刻,桑桑所呈现出的一副慌张的样子,就已经猜到了另一个玩火者是谁。桑桑周围的孩子也都看出来了。当即,他们就用疑惑的目光去看桑桑了。 .....

晚上,桑桑在桑乔的严厉追问下,才不得不承认他也是玩火者。

可是,已经迟了。桑桑看到,当孩子们在用钦佩甚至崇拜的目光去看杜小康之后,都在用蔑视甚至是鄙夷的目光看着他。 ..........

那天傍晚,桑桑背着书包回家时,偶尔看到了纸月正站在花园里。他竟从纸月的眼睛里........

第二篇:《2015年5月初三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测试题》

2015年5月初三年级阶段检测 语文测试题

一、(15分)

1. C 评分意见:(A错误在:伶仃、倜傥;B错在:滑稽、倒坍;D错在:黑黝黝)。

2. B 评分意见:(A: 浮燥;C:照像机;D:蛛丝蚂迹)

3. A 4. C 5. D(因为细马游泳时故意潜在水下不上来,邱二爷很担心。)

二、(25分)

6.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7.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8. A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9.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原文: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你诬陷我的忠臣,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而已,不能封官。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子大意理解准确且语言通顺,即可得2分。若第一个“尔”解释错误扣一分(第二个“尔”未翻译的不扣分);语句翻译不通顺扣一分。

11.对诬告自己的人宽宏大量、有信有义(或:以国家利益为重,忘怀个人得失),令人敬重; 用臣不疑,知人善任(或:爱惜郭进,看重郭进重承诺的品德)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示例:“尽”是完、全的意思。烧窑工人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淌了多少血汗,耗尽了多少精力,自己的处所却居无片瓦,其命运之凄惨可想而知,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词义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得1分,表达效果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13.示例1: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繁重,所得却是居无片瓦,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或赞美、同情)。

示例2: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从不劳动,却坐享其成,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或愤慨、讽刺)。

示例3:前二句“陶者”与后二句“居者”对比鲜明,令人感慨: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突出了贫富的悬殊,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权者的讽刺。

评分意见:本题3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情感2分。

14. ⑴斜晖脉脉水悠悠 ⑵羌管悠悠霜满地 ⑶凫雁满回塘 ⑷黑云压城城欲摧 ⑸五花连钱旋作冰 ⑹ 亲戚畔之 ⑺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三、(30分)

15.示例:往往模拟事物的形状,与远古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加入了很多细致的观察,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每点一分,答出英语题目任意三点即可。

16.不能删掉。“据考证”,意思是依据史书、文物等资料来证实(1分)。说明“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这一说法,有一定的事实依据(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表明汉字的来源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1分),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2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 示例:作诠释、作比较(2分)。表明古人在造字中有很多细致的观察,每个汉字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分)。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桑桑与杜小康烧掉了草垛闯了祸,面对追查,杜小康勇敢的站出来担当责任,怎么也不说出桑桑来;而桑桑是在桑乔的严厉追问下,才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玩火者。面对周围人,尤其是孩子们对杜小康和自己的不同态度,桑桑将这种被别人小看的屈辱归咎到了杜小康身上,是杜小康让他感到了一种无法抬头的卑微。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概述情节2分,“杜小康让他感到了一种无法抬头的卑微”(或:被别人小看的屈辱)2分。

20.示例:敢作敢当(勇敢)、仗义、傲慢。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性格特点3分,每点占1分;结合内容占1分。

21.⑴“躲”是藏的意思,和下文的“来”字,都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火的顽皮和蔓延的过程。体现出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义1分,拟人1分,表达效果1分。

⑵“平平常常”即为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没什么了不起。通过写杜小康的神态,表现出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杜小康形成的傲慢与敢于担当的形象。

评分意见:本题3分。词义1分,表达效果2分。

22.示例:从侧面衬托(1分)桑桑面对杜小康的勇敢承认、敢作敢当,内心产生的胆怯、卑微,如芒在背的羞辱感(3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第三篇:《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赏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欧阳修《用臣不疑》)

【注释】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有臂力,喜欢结交豪杰。宋太祖建隆初,充任山西巡检。后多次随太祖征战,很得信任。②阴:暗中,私下。③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一处)(2分)

太 祖 于 是 赏 以 一 官 君 臣 之 间 盖 如 此

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

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文章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出自。(2分)

答案:

15.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原文: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 阅读答案附翻译__来自评分意见:本题2分。

16.你诬陷我的忠臣,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而已,不能封官。

阅读答案附翻译__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②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阅读答案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句子大意理解准确且语言通顺,即可得2分。第一个“尔”解释错误扣一分(第二个“尔”未翻译的不扣分);语句翻译不通顺扣一分。

17.对诬告自己的人宽宏大量、有信有义(或:以国家利益为重,忘怀个人得失),令人敬重; 用臣不疑,知人善任(或:爱惜郭进,看重郭进重承诺的品德)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你诬陷忠良,现在立功只能抵偿你的死罪,不能封官."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第四篇:《宋濂《龙渊义塾记》原文及翻译》

宋濂《龙渊义塾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3]。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4],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5],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6],未几而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7]?”遂樽节凡费[8],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9]。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10],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来为之助[11]。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12],创燕居以奉先圣[13],而先师为之配[14],春与秋行舍菜之礼[15]。

旁列四斋:曰逊敏,曰知通,曰敬乐,曰博约,以居弟子员。后敞正义堂,月旦[16]、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17]。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18]。

岁聘行经修明之士以为讲师[19],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20],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21],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22]。日用有籍[23],月考朒赢[24],岁二会其数[25],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26],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27]。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28],檄本郡免其科繇[29],俾无有所与[30]、章君既列条教[31],序而刻诸石[32],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伻来[33],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34],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35]。龙泉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水心叶氏正则[36]、西山真氏希元[37],后先以学鸣,声感气求[38],籁鸣机动[39],掇巍科而典雄藩者声华相望[40],一时文物,固尝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继之者鲜也,岂俗尚不同,遽有古今之异哉?亦系乎学之兴衰为何如尔?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41],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42],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43]。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44],亦岂能至于是哉?

章君子之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45],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46],毋狎非类而斁厥彝训[47],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脱有违于是[49],陈氏之中有端亮者宜匡正之[50]。陈氏或不我屑也[51],则乡尹里师岂无勇于为义者[52]。咸得纠之。乡尹里师又不我屑也,则县大夫之贤者[53],宜抚树而振发之。是则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虽然,无以远虑为也,夫具人之形体者,孰无人心哉!苟读濂文,宜战兢保守之,弗暇矧敢坏[54]。因书之以为记。

译文

龙渊也就是龙泉,为避唐朝皇帝李渊名讳更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溪水名叫剑溪的在那里。这里山高河险,与交 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上学的地方。章君的祖辈曾经把这事当作一块心病,后来谋划创 立桂山、仙岩两处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不久都废弃了。章君非常痛心这件事,和众人商议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了,怎么可以呢?”于 是节约常日的花销,而用节余的钱财购买田产达一百五十亩。他妻子家的人陈京兄弟听说了这件事,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遗留下的二百三一亩多地为他提供支助。章 君曰:“我的事情成了!”于是择地官山的北面,创立了燕居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持菜祀先师。后来又开辟了正义堂,每月月初、十五日 则鸣鼓,聚集众多贤士来约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在书院前建造大门,上书“龙渊义塾”,用砖铺筑道路,是东西通达。书院四周灌木 丛生,修竹林立,前后蔽荫,亭亭如盖十分繁茂的样子。

每年聘请品行端正的人士来作讲师。众多学生学业长进者,每月有奖赏;才学出众家境贫寒的,则资助他以成学业;那些不能遵循教导的,就惩罚他们。田赋 的出入收支,掌管书塾的临时务全由他们负责。每天的用度都有记载,一月一考查盈亏,每年两次一轧账,有节余的就另外存贮起来,更多的置地以扩充产业。在石 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学习。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章君后来列出了这些条款;按条依序刻写在石碑上,又担心后人不能够坚持执行到底,就派人请我写下了这篇记。

那些古代修建书塾的人,虽然在学校规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导民众走正派、匡正世风上都是一致的啊。章君在这方面有所见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财富 吝惜家产来作为自家殷实的策略,于是建书塾聘请老师,以便能够继承先辈的美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善之道,他志向高远,功勋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助他成就事业,如若不是来 到书塾这浸润人的地方,哪里又能做到这地步呢?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去在人们中间生出是非而引发争端,不去培植朋党相互比试互见高低,大概就不会辜负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这样,章君的书塾就能够代代相传,让后人受用无穷了。

注释[1]至正十三年:1353年。某甲子:某日。

[2]括苍:今浙江省丽水市。

[3]避唐讳:避唐太祖李渊讳。

[4]欧冶子:亦称欧冶,春秋时铸工,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阳、纯钩(一作“纯钧”)五剑,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一作“工市”)三剑。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越绝书·记宝剑》。福建闽侯市冶山麓,旧有欧冶池,相传亦为其铸剑处。

[5]通都大邑:大城市。

[6]恒产: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

[7]奚可:怎么可以。

[8]樽节:节省。凡费:常日的花销。

[9]斥田:开拓(扩大)田地,买田地。

[10]妻党:妻子家的人。

[11]曾大父:曾祖父。畸:畸零。畸,通“奇”。有畸:有余。意指二百三十亩土地之外还有零头。

#p##e#

[12]卜地:择地。

[13]燕居:本为退朝而处,宋居。《·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此处为堂名“燕居”。奉先圣:供奉先圣孔子。

[14]先师之为配:先师颜回享受配祀。《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汉以后,儒家思想为正统,历代都庙祀孔子。三国魏正始(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40—248年)以后,规定入学行祭礼,以孔子为先圣,配颜回为先师。唐初改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但很快又改了过来。

[15]舍菜之礼:舍,读shì,舍菜,本作“舍采”,采,读cài。古者入学,执菜以为贽(见面礼),一说持菜祀先师。《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注:“郑(玄)谓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

[16]月旦:月初。

[17]申饬:告诫、约束。五伦: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为“五伦”。

[18]郁然:茂盛的样子。

[19]岁聘:每年聘请。

[20]家单:家庭力量单薄,家贫。裹粮:装粮。此处指交粮。

[21]帅:遵循。

[22]司:掌管。

[23]籍:帐簿。

[24]朒(nǜ)赢:亏盈。朒,不足。赢,盈利。

[25]岁二会其数:每年两次会计(收入和支出)数字。

[26]俟:等待。

[27]大凡:大略,指基本情况。

[28]江浙行省:元代在江浙设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元代行省亦设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官员,以总揽该行省的政务。参知政事为行省行政副长官。

[29]科繇(yáo):法律规定的徭役。繇,通“徭”,徭役。

[30]俾(bì):使。与:给予。

[31]条教:条文教令。

[32]序:按次第排列。诸:之于,兼词。

[33]伻(bēng):使者。《尚书·洛诰》:“伻来,以图及献卜。”

[34]殊:差别。

[35]衷:正派。世防:世所防者,犹“世风”。一:一致。

#p##e#

[36]水心叶氏正刚:叶适(1150—1223),字正刚,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人。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

[37]西山真氏希元: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进士,开禧初年中博学宏词科。使金归后,上言强兵足食以资进取。理宗立,擢礼部侍郎,奏民:“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宋史》)。后任参知政事。著有《大学衍义》、《真文忠公集》。

[38]声感气求:《易·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成绩单从龙,风从虎。”意思是同类相感应。此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

[39]籁鸣机动:即机动籁鸣。机,关键。籁,管乐器中空的发声部分。关键动,乐器即发声。此亦互相呼应之义。

[40]掇巍科:登高科。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称“登科”。典雄藩:掌管强大的藩镇。

[41]封殖:即“封植”,聚集财物。

[42]克绍:能够继承。徽猷:高明的规划。

[43]溥:广大。

[44]涵濡:滋润。泽:恩泽。

[45]夙夜:白天晚上。

[46]蠹(dù):蛀虫。蘖:枝叉。蠹、蘖皆作动词,即作蛀虫、生枝叉。

[47]狎:亲近。斁(dù):败坏。厥:其,他的。彝训: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

[48]互相低昂:互见高低上下。低昂,即“低昂”,高低起伏。

[49]脱:假使。

[50]端亮:正直。

[51]不我屑:即“不屑我”,为“我不屑”的倒文。

[52]乡尹:即里尹、里正。地方下层小吏。里师:即乡师。周代有乡师,《周礼·地官·乡师》:“乡师之职,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53]县大夫:县里的官员。

[54]矧(shěn):况,且。敢:怎么敢、不敢。

第五篇:《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 揆 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休 烈恬 然 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实词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断句

【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试题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考点】翻译

【试题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答案】B【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时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多”是称赞之意。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19.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话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1.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聂耳是什么家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宮: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

【答案】8.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

本题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做题时可采用结合语境、词性推断、代入翻译等方法进行排除。

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 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答案】10.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故错。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

【答案】①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是”,指示代词,译为“这”;“以”,介词,译为“用、拿”;“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为“有何难”。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3分)

【答案】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 “脚跟”。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鰥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断句时,通读整句,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D项“殷勤”应解释为“情意深厚”、“恳切叮嘱”。该词意在《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中得到体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 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一句“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章的综合考查,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D项“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未曾提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解析】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文章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出自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8.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10.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

11.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12.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解析:试题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13.答案: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思路完全一致。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述的文字。”我打开信查看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湖泊,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蜀州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停泊,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要绕远路又很疲惫,而且常常害怕风波兴起,担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路又近又不用担心。”我问这个堤规模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堤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达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而且不超过时间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没能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又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的人,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凭借百步远的湖堤,抵挡天下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使当地百姓得到好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蜀州,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假使其继承者都像刚开始建造的人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会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福建卷)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A 3.(3分)D 4.(3分)A

5.(6分)

(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高中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读实词。这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这道试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并分别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编题方式与近九年基本一致,与去年相同的仍是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略有下降。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4高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总汇编(上)古诗词鉴赏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这一道题的命制原则与形式,过去已连续8年保持一致,即采用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考查其异同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但今年增加至6个虚词且采用选词填空的方式,考查形式新颖,继承中有创新,考生在之前的各类模拟试题中几乎从未遇过,相对来说,难度较往年略大。

①处说的是王尧臣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以”,介词,表原因,“因为”,合乎句意;“且”,连词也好(表递进、并列、让步等),副词也好(姑且、暂且、将要)均不合适。②处是说范伟在刘敞被召还之后翻供的次数至四五次之多,用介词“于”,组合为“至于”,表示到达某种程度。“则”,连词与副词用法均不通。③处说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时引经据典来讽谏,虽然“因”与“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句中“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更为恰当;“所”凭借的内容大都在后。

当然,若从做题角度说,可以采用排除法。因为AC/BD项的①和②是一样的,所以只需判定其中一句即可;再比较③,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项。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标点: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此题继续延续近几年高考的编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从阅读材料着眼要求考生能够读懂全文,不在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上出错。题目的设问方式与2013年相同,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设问难度比“选出正确的一项”略小。

解答这类试题的方法,还是需要着眼于全文,寻找与选项内容相一致的信息。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关键词译错等等。另外,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的内容是正确的,这对考生读懂文章又起着帮助理解的作用。

A项对应的内容见第三段前半部分,特别是因为发运使(官名)不同意刘敞对雷塘的处置意见,可“卒以予民”,可见刘敞确实是“经过努力”才让他折服的。正确。

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雷塘事、王甲事、范伟事等,足以见出他“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正确。

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即变前狱”的意思就是“马上翻供”。正确。

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错误。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答案】

①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②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解析】

本小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要求考生直接翻译文言句子,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又能区分出考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水平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句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翻译虽然是主观题,但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求。在具体翻译时,允许语言转换的多样化,广东试题要求考生翻译句子时注意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大意”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场上,通常都会落实到个别实词、虚词或句式上。关于“大意”的给分点,阅卷场有明确的评分细则。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答案】

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

【解析】本小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命题沿用2013年广东高考考查形式,采用主观题型,筛选信息明确,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所以考生最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这种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还是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再按照要求进行筛选。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文段和2013年一样,依旧是节选自元脱脱丞相等主持修撰的《宋史》(《宋史》第319卷列传第七十八)中人物列传的有关内容。根据命题的需要,删减连缀为680字左右的文段。选文基本保持原文风貌,摘录了最能体现刘敞个性及功绩的几件事,使人对他留有深刻的印象。由于文本为元代作品,又经过删节,文中已基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阅读难度不大,适应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而且这种人物传记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各校在备考中也大量训练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第六篇:《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眭弘、夏侯始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等人的言行。这是一篇都是明经,推阴阳、说灾异者的类传。睦弘(字孟)元凤年间以灾异数起,乃推《春秋》之意,上书建议求贤,禅让帝位,被霍光以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罪处死。夏侯始昌,通《五经》,明于阴阳,预言柏梁台灾,果然。夏侯胜,明于经学,说灾异,参与谋立宣帝,曾以非难宣帝褒尊武帝获罪,继因有灾异而获免。京房,长于灾变之说。石显专权,乃借灾异而言用人不当,终被石显害死。翼奉,明于经学,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因灾疫而招谏,乃上封事极言灾异之故,建议徙都洛阳。李寻,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对王根说灾异,预言洪水为灾。劝哀帝去女宠,远外亲,任用贤能。又建议改元易号,但无实效,被流放敦煌。西汉学者自董仲舒始,推阴阳、言灾异者众,班固集此五人为一传,有一定意义。传未指出他们推阴阳,言灾异,“纳说时君”,点明了政治性;所评“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中’”,暗讥其道木非必高明;还说“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更是嘲笑他们信口雌黄而招祸。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1)。少时好侠(2),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赢公受《春秋》(3)。以明经为议郎(4),至符节令(5)。

  (1)鲁国:汉诸侯王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善:县名。今山东滕县。(2)侠:宋祁疑“侠”字上有“游”字。(3)赢公:赢(yíng),姓也。公,长老之号。据《儒林传》赢公,东平人,受《公羊春秋》于董仲舒,故眭弘书称先师董仲舒。(4)明经:通晓经术。(5)符节令:官名。掌管符节。属少府。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1),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恟恟)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鸟数千下集其旁。是时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2),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孟推《春秋》之意,以为“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3),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4)。汉帝宜谁差天下(5),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孟使友人内官长赐上此书(6)。时、昭帝幼,大将军霍光秉政(7),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皆伏诛。后五年,孝宣帝兴于民间,即位,征孟子为郎。

  (1)元凤三年:前78年。(2)昌邑:县名。曾为昌邑王国都。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3)僵:僵也。(4)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意谓尧禅舜,汉亦宜然(杨树达说)。(5)谁差:谁,问;差,择也。此指问择天下贤人。(6)内官:署名。内官长:内官之长官。(7)霍光:本书有其传。

  夏侯始昌,鲁人也。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后(1),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日,至期日果灾(2)。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上为选师,始昌为太傅。年老,以寿终。族子胜亦以儒显名。

  (1)董仲舒:本书有其传。韩婴:《儒林传》有其传。(2)期日:所期约之日。据《五行志》,在太初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夏侯胜字长公。初,鲁共王分鲁西宁乡以封子节侯(1),别属大河,大河后更名东平(2),故胜为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3),说灾异。后事商卿(4),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熟),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5)。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6),数出(7)。胜当乘舆前谏曰(8):“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9)?”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10)。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11)。光让安世以为泄语(12),安世实不言(13)。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其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14),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共)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15),太后省政(16),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17),赐爵关内侯,以与(预)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1)共王:“共”,读如“恭”。共王名余,景帝之子。宁乡:在今山东宁阳南。节侯:指宁阳侯刘恬。(2)东平:在今山东济宁市一带。(3)《洪范五行传》:伏生所记,今见于《尚书大传》之中(杨树达说)。(4)卿:姓(疑为“简”),名卿。东平人,兒宽门人。(5)善说礼服:萧望之曾向夏侯胜问《论语》礼服,见《萧望之传》。 (6)昌邑王之事,详见《武王子传》。(7)数出:指多次外出游戏。(8)乘舆:当作“乘舆车”(宋祁、王念孙说),即天子车。(9)之:往也。(10)属吏:交给主管官吏处理。(11)张安世:张汤之子。见《张汤传》。(12)让:责备。(13)言:疑作“泄”。 (14)恶:谓忌讳。察察言:明说之意。 (15)东宫:太后居处。(16)太后:指上官太后。省:视也。 (17)长信少府:官名。

  掌管长信宫(东宫)事务。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1),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2)。孝武皇帝躬仁谊(义),成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南平氏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泰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況(3),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巨渔(4),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5),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6)。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7),或人民相食,畜(蓄)积至今未复。亡(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8),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9),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10)。

  (1)眇(miǎo):微小。(2)惟:思也。(3)況:赐也。(4)效:致也。(5)称:副也。(6)物故:谓死。(7)赤地数千里:谓无五谷之苗。(8)义:蔡义。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广明:田广明。《酷吏传》有其传。(9)黄霸:《循吏传》有其传。(10)高祖:汉高帝刘邦的庙号。太宗:汉文帝刘恒的庙号。

  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1)。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2),讲论不怠。

  (1)“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论语·里仁篇》。(2)更:历也。

  至四年夏(1),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囊者地震北海、琅邪(2),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缺),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3),霸为扬州刺史(4)。

  (1)四年:指本始四年(70)。(2)囊:疑作“乃”(宋祁说)。北海、琅邪:皆郡名。北海郡治营陵(在今山东潍坊市南)。琅邪郡治东武(今山东诸城)。(3)谏大夫:官名。属郎中令(光禄勋)。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4)杨州:西汉十三部之一。约当今华东地区。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无)威仪。见时谓上为君(1),误相字于前(2),上亦以是亲信之(3)。尝见,出道上语(4),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5)。”

  (1)见:指见天子。(2)误相字于前:谓错误地在君前以名字相呼。前:指天子之前。(3)是:指其质朴。(4)出道上语:在外谈起天子之语。(5)前事:指坐议庙乐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1)。受诏撰《尚书》、《论语说》(2)。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3),赐冢茔(4);葬平陵(5)。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1)太子太傅:官名。辅导太子。(2)说:解说。(3)卒官:死于官位。(4)冢茔(yíng):墓地,(5)平陵:陵名、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

  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1)。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1)青紫:指汉时三公官位。汉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缓。俯拾地芥:极言其易。地芥:地上之草芥。

  胜从父子建字长卿(1),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专)门名经,为议郎博士,至太子少傅(2)。胜子兼为左曹太中大夫(3),孙尧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4),曾孙蕃郡守、州牧、长乐少府(5)。胜同产弟子赏为梁内史(6),梁内史子定国为豫章太守(7)。而建子千秋亦为少府、太子少傅(8)。

  (1)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叔父。从父子:从父之子,即堂兄弟。(2)太子少傅:官名。辅导太子。次于太子太傅。(3)左曹:加官。太中大夫:官名。属郎中令(光禄勋)。(4)司农:即大司农。汉九卿之一。鸿胪:即大鸿胪。汉九卿之一。(5)州牧:官名。西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长乐少府:官名。掌管长乐宫事务。(6)同产:指同母兄弟。梁:汉诸侯王国名,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内史:官名。治王国之民。(7)豫章:郡名。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8)少府:官名。汉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1)。治《易》,事梁人焦延寿(2)。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供)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3)。以候司(伺)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4),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5),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好锺律,知音声。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6)。

  (1)东郡:郡名。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顿丘:县名。在今河南濮阳北。(2)梁人:梁国蒙县人。蒙县,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3)小黄:县名。在今河南开封东北。(4)举最:以考核成绩最好而被推举。当迁:应当升官。(5)留:谓留任。(6)初元四年:前48年。

  永光、建昭间(1),西羌反(2),日蚀,又久青亡(无)光,阴雾不精(3)。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悦)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4),瑞应著,未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5),皆以房言烦碎(6),令上下相司(伺),不可许。上意乡(向)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7),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8),后善之。

  (1)永光、建昭:皆汉元帝年号。永光共五年(前43—前39)。建昭共五年(前38——前34)。(2)西羌:古代西部之羌族。活动于今甘肃、青海一带。(3)精:古“晴”字(钱大昭说)。(4)万化:指各种事物。(5)温室:殿名。在未央宫。(6)烦碎:犹琐细。(7)部刺史:刺史各部一州,故曰部刺史。(8)郑弘:本书卷六十六有其传。周堪《儒林传》有其传。

  是时中书令石显颛(专)权(1),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与房同经,论议相非。二人用事,房尝宴见(2),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3)?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悟)而更求贤,易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4)?”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霜(悟),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5)?,然则任竖刁、赵高(6),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悟)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调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欤)?”上曰:“然幸其瘉(愈)于彼(7),又以为不在此人也(8)。”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之),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9)。”

  (1)石显:《佞幸传》有其传。(2)宴见:以闲暇时入见天子。(3)幽厉:周幽王、周厉王。(4)卒:终也。(5)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五霸之一。(6)然则:与“然而”义同竖刁:齐桓公时近臣,后弄权作乱。赵高:秦未权臣,阴谋弄权,促使秦朝衰亡。(7)愈:犹“胜”。(8)上曰等句:意谓我所用者,幸其胜于竖刁、赵高之辈,且灾异不在此人。(9)已谕:言己晓此意。

  房罢出,后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1),“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臣得通籍殿中,为奏事,以防雍(壅)塞。”石显、五鹿充宗皆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2),秩八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3)。房自请,愿无属刺史,得除用它郡人,自第吏千石已下(4),岁竟乘传奏事(5)。天子许焉。

  (1)姚平:河东人,见《儒林传》。(2)魏郡:郡名。治邺县《在今河北磁县南》。(3)居:居官。(4)自第:谓自课第殿最。(5)岁竟:岁终。

  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内与石显、五鹿充宗有隙,不欲远离左右,及为太守,忧惧。房以建昭二年二月朔拜(1),上封事曰:“辛酉以来(2),蒙气衰去,太阳精明,臣独欣然,以为陛下有所定也。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3)。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守阳平侯凤欲见来得(4),至己卯(5),臣拜为太守,此言上虽明下犹胜之效也(6)。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乃辛已(7),蒙气复乘卦,太阳侵色(8),此上大夫覆阳而上意疑也(9)。己卯、庚辰之间,必有欲隔绝臣令不得乘传奏事者。”

  (1)建昭二年:前37年。二月:钱大听以为当作“三月”。拜:谓拜官。(2)辛酉:(正月)二十八日(钱大昕说)。(3)消息:息为阳,消为阴,合之则为辟。辟:君也。(4)守:犹“求”。凤:王凤。见:指见天子。(5)己卯:(二月)十六日。(6)上虽明下犹胜之效:意谓权臣蔽主之明。(7)辛已:(二月)十八日。(8)太阳:指日。(9)覆:掩蔽。(10)庚辰:(二月)十七日。

  房未发,上令阳平侯凤承制诏房,止无乘传奏事。房意愈恐,去至新丰(1),因邮上封事曰(2):“臣前以六月中言《遯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3),寒,涌水为灾。’至其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房言灾异,未尝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当逐死,尚复何言?’臣曰:‘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平又曰:‘房可谓小忠(4),未可谓大忠也(5)。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6),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促)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7),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寒涌水之异(8),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

  (1)新丰: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2)邮:古代传递文书者。(3)道人:有道术之人。(4)小忠:谓以谏杀身,而无益于国。(5)大忠:谓谏行言听,而身与国同休。(6)正先:正,姓;先,犹“生”,先生之意;有说先为名。(7)诡:责也。(8)塞:亦“当”也。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

  房至陕(1),复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2),丁亥蒙气去(3),然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4),到五十分(5),蒙气复起。此陛下欲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强弱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己丑夜(6),有还风(7),尽辛卯(8),太阳复侵色,至癸已(9),日月相薄(10),此邪阴同力而太阳为之疑也。臣前白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11)。臣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星亡之异可去。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12),臣不可蔽(13),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14)。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亡(无)色者也。臣去朝稍远,太阳侵色益甚,唯陛下毋难还臣而易逆天意(15)。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16)。敌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愿陛下察焉。”房去月余,竟征下狱。

  (1)陕:县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2)丙戌:(四月)二十四日。(3)丁亥:(四月)二十五日。(4)戊子:(四月)二十六日。(5)五十分:古时一日为八十分,自夜半算起。五十分当在下午。(6)己丑:(四月)二十七日。(7)还风:暴风。(8)辛卯:(四月)二十九日。(9)癸已:(五月)二日。(10)薄:迫也。(11)星亡:谓夜不见星。(12)议者:谓石显等人。(13)臣:京房自称。(14)弟子:指任良。师:京房自谓。(15)易:轻也。 (16)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意谓人君虽安于邪说而不之觉,天气必为之变而失常。

  初,淮阳宪工舅张博从房受学,以女妻房。房与相亲,每朝见,辄为博道其语(1),以为上意欲用房议,而群臣恶其害己,故为众所排(2)。博曰:“淮阳王上亲弟,敏达好政,欲为国忠。今欲令王上书求入朝,得佐助房。”房曰:“得无不可(3)?”博曰:“前楚王朝荐士,何为不可?”房曰:“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君相与合同,巧佞之人也,事县官十余年(4);及丞相韦侯(5),皆久亡(无)补于民,可谓亡(无)功矣。此尤不欲行考功者也。淮阳王即朝见(6),劝上行考工,事善;不然,但言丞相、中书令任事久而不治。可休丞相,以御史大夫郑弘代之,迁中书令置他官,以钩盾令徐立代之(7),如此,房考功事得施行矣。”博具从房记诸所说灾异事,因令房为淮阳工作求朝奏草,皆持柬与淮阳王。石显微司(伺)具知之,以房亲近,未敢言。及房出守郡,显告房与张博通谋,非(诽)谤政治,归恶天子,诖误诸侯王,语在《宪王传》(8)。初,房见道幽厉事,出为御史大夫郑弘言之。房、博皆弃市,弘坐免为庶人。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死时年四十一。

  (1)道其语:谈起对天子之言。(2)排:排挤。(3)得无不可:恐不可能。(4)县官:指天子。(5)韦侯:韦玄成。(6)即:犹“若”。(7)钩盾令:官名,属少府。(8)《宪王传》:见本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1)。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2)。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特诏宦者署(3),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

  (1)东海:郡名: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下邳:县名。在今江苏邳县南。(2)匡衡:本书有其传。师:指东海后苍。见《儒林传》。(3)宦者署:署名。有宦者令丞。属少府。

  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1),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向)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智)益为害。知下之术,在于六情十二律而已(2)。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申子主之(3)。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贼,亥卯主之(4)。贪狼必待阴贼而后动,阴贼必待贪狼而后用,二阴并行,是以王者忌子卯也。《礼经》避之,《春秋》讳焉。南方之情,恶也;恶也廉贞,寅午主之(5)。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宽大,已酉主之(6)。二阳并行,是以王者吉午西也。《诗》曰:‘吉日庚午(7)。’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8)。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戊丑主之(9)。辰未属阴,戌丑属阳,万物各以其类应。今陛下明圣虚静以待物至,万事虽众,何闻而不谕(10),岂况乎执十二律而御六情!于以知下参实,亦甚优矣,万不失一,自然之道也。乃正月癸未日加申(11),有暴风从西南来。未主奸邪,申主贪狼,风以大阴下抵建前,是人主左右邪臣之气也。平昌侯比三来见臣,皆以正辰加邪时。辰为客,时为主人。以律知人情,王者之秘道也,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12)。”

  (1)王临:宣帝舅王无故之孙。外属:外戚。侍中:加官。侍从天子,出入宫廷。(2)六情:《白虎通·情性篇》云,所谓六情,人本含六情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入。(3)北方之情等句:孟康曰:“北方水,水生于申,盛于子。水性触地而行,触物而润,多所好故;多好则贪而无厌,故为贪狼也。”(4)东方之情等句:孟康曰:“东方木,木生于亥,盛于卯。木性受水气而生,贯地而出,故为怒;以阴气贼害土,故为阴贼也。”(5)南方之情等句:孟康曰:“南方火,火生于寅,盛于午。火性炎猛,无所容受,故为恶;其气精专严整,故为廉贞。”(6)西方之情等句:孟康曰:“西方金,金生于已,盛于西。金之为物,喜以利刃加于万物,故为喜;利刃所加,无不宽大,故曰宽大也。”(7)“吉日庚午”:见《诗经·小雅·吉日》。(8)上方之情等句:孟康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辰,穷水也。未,穷木也。翼氏《风角》曰‘木落归本,水流归本,水流归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乐也。水穷则无隙不入,木上出,穷则旁行,故为奸邪。”(9)下方之情等句;孟康曰:“下方谓南与西也。阴气所萌生,故为下。戌,穷火也。丑,穷金也。翼氏《风角》曰‘金刚火强,各归其乡’,故火刑子午,金刑于西。西午,金火之盛也。盛时而受刑,至穷无所归,故曰哀也。火性无所私,金性方刚,故曰公正。”(10)谕:谓晓解之。(11)正月癸未:初元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2)诚不敢以语邪人:意谓平昌侯王临为邪人。

  上以奉为中郎(1),召问奉:“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2)?”奉对曰:“师法用辰不用日(3)。辰为客,时为主人,见于明主,侍者为主人。辰正时邪,见者正,侍者邪;辰邪时正,见者邪,侍者正。忠正之见,侍者虽邪,辰时俱正;大邪之见,侍者虽正,辰时俱邪。即以自知侍者之邪,而时邪辰正,见者反邪;即以自知侍者之正,而时正辰邪,见者反正。辰为常事,时为一行。辰疏而时精,其效司功,必参五(伍)观之,然后可知,故曰,察其所繇(由),省其进退,参之六合五行,则可以见人性,知人情。难用外察,从中甚明,故诗之为学,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4)。观性以历(5),观情以律(6),明主所宜独用,难与二人共也。故曰:‘显诸仁,臧(藏)诸用(7)。’露之则不神,独行则自然矣,唯奉能用之,学者莫能行。”

  (1)中郎:官名。属郎中令。(2)与:犹“如”。(3)用辰不用日:孟康曰,“假令甲子日,子为辰,甲为日,用子不用甲也。”(4)兴:疑作“与”(宋祁说)。(5)观性以历:张晏曰,“性,谓五行也。历,谓日也。”(6)观情以律:张晏曰,“情,谓六情;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也。律,十二律也。”(7)“显诸仁,藏诸用”:见《易·系辞上》。道周万物,故曰“显诸仁”;日用不知,故曰“藏诸用”(颜师古说)。

  是岁(1),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2),忽租税;损大(太)官膳(3),减乐府员(4),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大仆少府减食谷马(5),水衡省食肉兽(6)。明年二月戊午(7),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8),地复震。上曰:“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其命。今朕共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大震于陇西郡(9),毁落大上庙殿壁木饰(10),坏败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11),厌(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一年地再动,天惟降灾,震惊朕躬(12)。治有大亏,咎至于此。夙夜竞竞,不通大变,深怀郁悼,未知其序。比年不登(13),元元困乏(14),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悯)焉,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臧(藏),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15),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16),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17)。奉奏封事曰:

  (1)是岁:指初元元年(前48)。(2)假:贷也。(3)太官:官名。掌天子膳食宴会。属少府。(4)乐府:署名。掌音乐。员:人员。(5)太仆:官名。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秦汉九卿之一。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秦汉九卿之一。(6)水衡:即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7)明年:指初元二年(前47)。二月戊午:二月二十八日。(8)七月己酉:初元二年七月己未朔,无“己酉”日。“己酉”,恐是“乙酉”(二十七日)之误。(9)陇西郡: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10)太上庙:当是“太上皇庙”。(11)源道:县道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汉代有蛮夷的县称“道”。“县”字衍。(12)朕躬:《元帝纪》作“朕师”。(13)比年不登:连年无收成。(14)元元:百姓。(15)茂:勉也。(16)悉:尽也。(17)举直言极谏之士:钱大昕曰:“《元纪》初元二年三月诏书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文与此略同。其七月,又有诏书,却无举直言极谏事。此传误合两诏为一。”

  臣闻之于师曰,天地设位,悬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视(示)圣人,名之曰道。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示贤者,名之曰经。贤者见经,然后知人道之务,则《诗》、《书》、《易》、《春秋》、《礼》、《乐》是也。《易》有阴阳,诗有五际(1),《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至秦乃不说(悦),伤之以法(2),是以大道不通,至于灭亡。今陛下明圣,深怀要道,烛临万方(3),布德流惠,靡有阙遗。罢省不急之用,振救困贫,赋医药(4),赐棺钱,恩泽甚厚。又举直言,求过失,盛德纯备,天下幸甚。

  (1)《诗》有五际:《齐诗内传》曰:“五际;卯、西、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于此是有变改之政也。”(2)秦乃不说,伤之以法:意谓秦不悦《诗》《书》,而以文法伤文学之士。(3)烛:照也。(4)赋:谓分给之。

  臣奉窃学《齐诗》,闻五际之要《十月之交》篇(1),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2),穴处知雨(3),变不足多,适所习耳。臣闻人气内逆,则感动天地;天变见于星气日蚀,地变见于奇物震动。所以然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有五臧(脏)六体,五臧(脏)象天,六体象地。故臧(脏)病则气色发于面,体病则欠申(伸)动于貌。今年太阴建于甲戌(4),律以庚寅初用事(5),历以甲午从春(6)。历中甲庚,律得参(三)阳,性中仁义,情得公正贞廉(7),百年之精岁也。正以精岁,本首王位(8),日临中时接律而地大震,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9),犹不能复(10),阴气盛矣。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11),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同姓亲而易进,异姓疏而难通,故同姓一,异姓五,乃为平均。今左右亡(无)同姓,独以舅后之家为亲,异姓之臣又疏。二后之党满朝,非特处位,势尤奢僭过度,吕、霍、上官足以卜之(12),甚非爱人之道,又非后嗣之长策也。阴气之盛,不亦宜乎!

  (1)《十月之交》:《诗经·小雅》之一篇名。(2)巢居:指鸟类。(3)穴居:指兽类。(4)今年太阴建于甲成:初元二年(前47),岁次甲戌。太阴:指大岁。(5)庚寅:指初元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冬至日黄钟律始用事(钱大昕说)。(6)甲午:指初元二年二月四日,甲午春分,故云“历以甲午以春”(钱大昕说)。(7)历中甲庚等句:张宴曰:“甲庚皆三阳。甲在东方为仁,庚在西方为义。戌为公正,寅午为廉贞。”(8)本首王位:张宴曰,“春也。”(9)大令:指虚仓禀、开府库等之诏令。(10)复:补也。(11)同姓:指最高统治者之宗族。汉代为刘姓,非刘姓则曰“异姓”。(12)吕、霍、上官:指汉代外戚吕氏、霍氏、上官氏。

  臣又闻未央、建章、甘泉宫才人各以百数(1),皆不得天性(2)。若杜陵园,其已御见者,臣子不敢有言,虽然,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3),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其法大水(4),极阴生阳,反为大旱,甚则有火灾,春秋宋伯姬是矣(5)。唯陛下财(裁)察。

  (1)各以百数:陈直证引班固《西都赋》:“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其内者,盖以百数。”未央、建章、甘泉:皆宫名。(2)不得天性:意谓宫女不得婚配。(3)设员:谓设一定人数。(4)其法大水:疑为“其法为大水”。王先谦曰:“《五行志》凡言‘其法’云云者,下皆有‘为’字。荀《纪》作‘其法为大水’,与下‘为大旱,相应,是也。”(5)宋:春秋时国名伯姬:鲁成公女,宋恭公之夫人。幽居守寡,既久而遇火灾。所谓“极阴生阳”。

  明年夏四月乙未(1),孝武园白鹤馆灾(2)。奉自以为中,上疏曰:“臣前上五际地震之效,曰极阴生阳,恐有火灾。不合明听,未见省答,臣窃内不自信,今白鹤馆以四月乙未,时加于卯,月宿亢灾,与前地震同法。臣奉乃深知道之可信也。不胜拳拳,愿复赐闲(3),卒其终始(4)。”

  (1)明年:指初元三年(前46)。夏四月乙未:四月十一日。(2)白鹤馆:陈直说,“白鹤馆与《霍光传》之昭灵、承恩两馆,同在茂陵寝园之内。”(3)赐闲:请求召见谈话。(4)卒其终始:意谓将阴阳灾异之变说说清楚。卒:尽也。

  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1),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无)累年之畜(蓄)。所繇(由)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曰: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文章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出自臣闻昔者盘庚改邑以兴殷道(1),圣人美之。窃闻汉德隆盛,在于孝文皇帝躬行节俭,外省繇(徭)役。其时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中诸离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孝文欲作一台,度用百金(2),重民之财,废而不为,其积土基,至今犹存(3),又下遗诏,不起山坟,故其时天下大和,百姓洽足,德流后嗣。

  (1)盘庚:商王,迁都于殷。(2)度(duó):估计。(3)其积土基:据说汉文帝欲作露台之基,在骊山顶上(颜师古说)。

  如令处于当今,因此制度,必不能成功名。天道有常,王道亡(无)常,亡(无)常者所以应有常也。必有非常之主,然后能立非常之功。臣愿陛下徒都于成周(1),左据成皋(2),右阻邑池(3),前乡(向)嵩高(4),后介大河(5),建(键)荥阳(6),扶河东(7),南北千里以为关,而入敖仓(8);地方百里者八九,足以自娱;东厌(压)诸侯之权(9),西远羌胡之难,陛下共(拱)己亡(无)为,按成周之居,兼盘庚之德,万岁之后(10),长为高宗。汉家郊兆寝庙祭祀之礼多不应古,臣奉诚难亶居而改作(11),故愿陛下迁都正本。众制皆定,无复缮治宫馆不急之费,岁可余一年之畜(蓄)。

  (1)成周:指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左:指东边。成皋:县名。在今河南荥阳西北。(3)右:指西边。邑池:县名。在今河南邑池西。(4)嵩高:在今河南登封县。(5)介:隔也。大河:黄河。(6)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7)扶:附近之意。河东: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里西北)。(8)键荥阳……而入敖仓:王先谦曰:“此处文义不顺。当作‘键荥阳,而入敖仓,扶河东,南北千里以为关’。盖传写误倒。”敖仓:在荣阳境内。(9)厌:抑制。(10)万岁:死的讳称。(11)亶居:亶,尽也,字与“殚”通。居:与“举”通(吴恂说)。

  臣闻三代之祖积德以王,然皆不过数百年而绝。周至成王,有上贤之材,因文武之业,以周召为辅,有司各敬其事,在位莫非其人(1)。天下甫二世耳(2),然周公犹作诗书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书》则曰:“王毋若殷王纣(3)。”其《诗》则曰:“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监(鉴)于殷,骏命不易(4)。”今汉初取天下,起于丰沛(5),以兵征伐,德化未洽,后世奢侈,国家之费当数代之用,非直费财(6),又乃费士。孝武之世,暴骨四夷,不可胜数。有天下虽未久,至于陛下八世九主矣(7),虽有成王之明,然亡(无)周召之佐。今东方连年饥馑,加之以疾疫,百姓菜色(8),或至相食。地比震动(9),天气溷(混)浊,日光浸夺。繇(由)此言之,执国政者岂可以不怀怵惕而戒万分之一乎(10)!故臣愿陛下因天变而徙都,所谓与天下更始者也。天道终而复始,穷则反本,故能延长而亡(无)穷也。今汉道未终,陛下本而始之,于以永世延柞,不亦优乎!如因丙子之孟夏(11),顺太阴以东行,到后七年之明岁,必有五年之余蓄,然后大行考室之礼(12),虽周之隆盛,亡(无)以加此。唯陛下留神,详察万世之策。

  (1)在位莫非其人:意谓所任皆得贤材。(2)甫:始也。(3)“王毋若殷王纣”:见《周书·无逸篇》。(4)“殷之未丧师”等诗句:见《诗经·大雅·文王》。师:众也。骏:大也。不易:言难。(5)丰:邑名。今江苏丰县。沛:县名。今江苏沛县。(6)直:但也。(7)八世九主:自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至于元帝,共九主;但吕后为主,不得称世,故曰“八世九主”。(8)菜色:人因饥而食菜,肌肤青黄,故谓“菜色”。(9)比:频也。(10)万分之一:意谓国祚不永(王先谦说)。(11)丙子之孟夏:指次年(初元四年丙子)四月。(12)考:成也。谓成其礼。

  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1),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盘)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

  (1)园庙有七:指西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之陵庙。

  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1),上遂从之。及匡衡为丞相,奏徙南北郊,其议皆自奉发之。

  (1)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

  奉以中郎为博士、谏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在儒官。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1)。治《尚书》,与张孺、郑宽中同师(2)。宽中等守师法教授,寻独好《洪范》灾异,又学天文月令阴阳。事丞相翟方进(3),方进亦善为星历,除寻为吏,数为翟侯言事(4)。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厚遇寻。是时多灾异,根辅政,数虚己问寻。寻见汉家有中衰厄会之象,其意以为且有洪水为灾,乃说根曰:

  (1)平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西。(2)孺:当作“子孺”。张无故,字子儒(齐召南说)。(3)翟方进:本书有其传。(4)翟侯:指翟方进。

  《书》云“天聪明(1),”盖言紫宫极枢(2),通位帝纪,太微四门(3),广开大道,五经六纬(4),尊术显士(5),翼张舒布(6),烛临四海,少微处士(7),为比为辅,故次帝廷,女宫在后(8)。圣人承天,贤贤易色(9),取法于此。天宫上相上将,皆颛(专)面正朝(10),忧责甚重,要在得人。得人之效,成败之机,不可不勉也。昔秦穆公说之言(11),任仡仡之勇(12),身受大辱,社稷几亡(13)。悔过自责,思惟黄发,任用百里奚,卒伯(霸)西域,德列王道(14)。二者祸福如此,可不慎哉!

  (1)“天聪明”:见《尚书·虞书·皋陶漠》。天聪明:意谓天了解人君之行。(2)紫宫:天之北宫。极:天之北极星(孟康说)。(3)太微:天之南宫,为太微垣(王先谦说)。(4)五经六讳:“《晋志》:黄帝坐在太微中,四帝星夹皇帝坐,盖即‘五经’。六纬者,六诸侯。《天官书》同”(王先谦说)。(5)尊术显士:术,道也。术士,有道之士。少微士大夫在太微星西,故以尊显言之(王先谦说)。(6)翼、张:皆星名。”《晋志》:翼,二十二星,主外夷远客负海之事。张,六星,主天厨饮食赏赉之事。”故曰:“翼张舒布,烛临四海’也”(王先谦说)。(7)少微处士:《天文志》:“廷藩西有随星四,名曰少微士大夫。”《晋志》:“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议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8)为比为辅三句;盂康曰:“言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太微为天帝廷。女宫,谓轩辕星也。”(9)贤贤:尊尚贤人。易色:轻易于色。(10)天官上相上将二句:《天文志》:“太微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每星皆南面正列于庭中,故曰“专面正朝”。“星应官名,故《史记》为《天官书》。上相上将,又官之尊者,故以‘天官’冠之(王先谦说)。(11)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君,五霸之一。(jiànjiàn):巧言貌;能言善辩。(12)仡仡(yìyì):壮勇貌。(13)身受大辱,社稷几亡:指秦穆公听信杞子、逢孙、杨孙可袭郑之言,乃使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往伐,结果大败于殽。 (14)悔过自责等句:指秦穆公败于殽,自悔,作《秦誓》云:虽则员然,尚犹询兹黄发,则罔所諐。”意谓以往有过,今谋于黄发贤老,则行事无所过失了。百里奚,本虞人,为秦穆公所用。

  夫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将军一门九侯(1),二十朱轮(2),汉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夫物盛必衰,自然之理,唯有贤友强辅,庶几可以保身命,全子孙,安国家。

  (1)一门九侯:指王氏受封侯者九人。(2)朱轮:古代王侯贵族所乘的红色车子。

  《书》曰“历象日月星辰(1)”,此言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日月消息,候星辰行伍,揆山川变动,参人民繇(谣)俗(2),以制法度,考祸福。举错(措)悖逆,咎败将至,徽兆为之先见(现)。明君恐惧修正,侧身博问,转祸为福;不可救者,即蓄备以待之,故社稷亡(无)忧。

  (1)历象日月星辰:见《书·虞书·尧典》。(2)谣俗:犹言风俗习惯。

  窃见往者赤黄四塞(1),地气大发,动土竭民,天下扰乱之徵也。彗星争明(2),庶雄为桀(3),大寇之引也(4)。此二者已颇效矣(5)。城中讹言大水,奔走上城,朝廷惊骇,女孽入宫(6),此独未效。间者重以水泉涌溢,旁(傍)宫阙仍出(7)。月、太白入东井(8),犯积水(9),缺天渊(10)。日数湛(沈)于极阳之色(11)。羽气乘宫(12),起风积云。又错以山崩地动(13),河不用其道(14)。盛冬雷电,潜龙为孽(15)。继以陨星流彗,维、填上见(现)(16),日蚀有背乡(向)(17)。此亦高下易居,洪水之徽也。不忧不改,洪水乃欲荡涤,流替乃欲扫除;改之,则有年亡(无)期(18)。故属者颇有变改(19),小贬邪猾,日月光精(20),时雨气应,此皇天右(祐)汉亡(无)已也,何况至大改之!

  (1)赤黄四塞;谓建始元年黄雾四塞。(2)争明:指彗星与日、月争明。(3)庶雄:庶人之雄。桀:谓为乱。(4)大寇之引:谓将引致大寇。(5)二者已颇效:王先谦曰,“鸿嘉元年,徙作昌陵,是动土竭民也。阳朔三年,颍川申屠圣自称将军;鸿嘉三年,广汉郑躬自称山君;永始二年尉氏樊并、山阳苏令等反,是庶雄为桀也。(6)女孽入宫:指小女陈持弓事,见《成帝纪》建始三年。(7)仍:频也。出:指出水。(8)太白:星名。即金星,一名启明星。东井:星名。即井宿。(9)积水:星名。一星,在北河北(孟康说)。(10)缺:谓拂其角而过之。天渊:星名。十星,在北斗星东南(孟康说)。(11)极阳之色:谓无光。(12)羽气乘官:晋灼曰,“羽,北方水也,水阴为臣。宫,中央土地,土为君。今水乘土,言臣气胜于君也”。(13)错:杂也。(14)河不用其道:谓黄河徙流不从故道。(15)潜龙为孽:张宴曰,“《五行传》曰:‘龙现井中,幽囚之象。’”(16)维、填上现:孟康曰:“有地维星,有四填星,皆妖星也。”晋灼曰:“《天文志》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藏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所现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17)日蚀有背乡(向):《天文志》如淳注:凡气蚀日,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18)有年无期:谓可延期,得禳灾。(19)属者:谓近时。(20)精:谓光明。

  宜急博求幽隐,拔擢天士(1),任以大职。诸阘茸佞谄,抱虚求进,及用残贼酷虐闻者,若此之徒,皆嫉善憎忠,坏天文,败地理,涌跃邪阴,湛(沈)溺太阳,为主结怨于民,宜以时废退,不当得居位。诚必行之,凶灾消灭,子孙之福不旋日而至。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卬(仰),见效可信者也(2)。及诸蓄水连泉,务通利之。修旧堤防,省池泽税,以助损邪阴之盛(3)。案行事,考变易,讹言之效,未尝不至。请征韩放(4),椽周敞、王望可与图之。

  (1)天士:知天道者。(2)铁炭之低仰:见效可信:孟康曰:“先冬夏至,悬铁炭于衡,各一端,令适停。冬,阳气至,炭仰而铁低。夏,阴气至,炭低而铁仰。以此候二至也。(3)邪阴:有的版本作“阴邪”。(4)韩放:姓韩,名放,晓水者。

  根于是荐寻。哀帝初即位,召寻待诏黄门(1),使侍中卫尉傅喜问寻曰(2):“间者水出地动,日月失度,星辰乱行,灾异仍重,极言毋有所讳。”寻对曰。

  (1)待诏:等待天子诏命。黄门:官署名。汉时有黄门官,给事于黄门之内。(2)侍中卫尉傅喜:王先谦曰:“《通鉴考异》云:案《公卿表》,傅喜为卫尉,二月迁右将军,十一月罢。地震在九月,当是时喜已不为卫尉矣。”

  陛下圣德,尊天敬地,畏命重民,悼惧变异,不忘疏贱之臣,幸使重臣临问,愚臣不足以奉明诏。窃见陛下新即位,开大明,除忌讳,博延我士,靡不并进。臣寻位卑术浅,过随众贤待诏(1),食太官,衣御府,久汗(污)玉堂之署(2)。比得召见(3),亡(无)以自效。复特见延问至诚,自以逢不世出之命,愿竭愚心,不敢有所避,庶几万分有一可采。唯弃须臾之闲,宿留瞽言(4),考之文理,稽之《五经》,揆之圣意,以参天心。夫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陈所闻。

  (1)过:犹“谬”。(2)玉堂:殿名。在未央宫。(3)比:频也。(4)宿留:迟待之意。此谓存其言于心,以待后事之参验。瞽言:谦词,谓如替者无见之妄言。

  《易》曰:“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1)。”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2),人君之表也。故日将旦,清风发,群阴伏,君以临朝,不牵于色。日初出,炎以阳,君登朝,佞不行,忠直进,不蔽障。日中辉光,君德盛明,大臣奉公。日将入,专以壹,君就房,有常节。君不修道,则日失其度,暗昧亡(无)光。各有云为。其于东方作(3),日初出时,阴云邪气起者,法为牵于女谒(4),有所畏难;日出后,为近臣乱政;日中,为大臣欺诬;日且入,为妻妾役使所营(5)。间者日尤不精,光明侵夺失色,邪气珥霓数作。本起于晨,相连至昏,其日出后至日中间差愈。小臣不知内事,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其咎恐有以守正直言而得罪者,伤嗣害世,不可不慎也。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强志守度,毋听女谒邪臣之态。请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托,断而勿听(6)。勉强大谊(义),绝小不忍;良有不得已(7),可赐以财货,不可私以官位,诚皇天之禁也。日失其光,则星辰放流。阳不能制阴,阴桀得作(8)。间者太白正昼经天(9)。宜隆德克躬,以执不轨(10)。

  (1)“悬象著明”二句;见《易·系辞上》。悬象:在天成象,故曰“悬象”。(2)晷(guǐ):影,日影。(3)作:起也。(4)谒:请也。(5)营:绕也。(6)“请保阿乳母”二句:杨树达曰:“时哀帝宠幸董贤及乳母王阿,故寻言此也。”保阿乳母:保、阿、乳,三母也(王先谦说)。(7)良:甚也。(8)桀:特立也。阴桀得作:言阴本伏于阳,而阳不能制之,故阴特出而得起也(周寿昌说)。(9)间者:近来。(10)执:制也。

  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消)息见(现)伏,百里为品(1),千里立表(2),万里连纪(3),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朔晦正终始,弦为绳墨,望成君德(4),春夏南,秋冬北。间着,月数以春夏与日同道(5),过轩辕上后受气(6),入太微帝廷杨光辉,犯上将近臣,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7),此为母后与(预)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杖矣(8)。屋小柱小(9),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无强所恶(10),以崇社稷,尊强本朝。

  (1)百里为品:言百里内数度相同。品:同也。(2)千里立表:谓千里则当立表,度其影。(3)万里连纪:谓万里则纪其本所起纪其宿度(孟康说)。(4)望成君德:王先谦曰:“月望合朔,继日而明,所以助成君德。”(5)月数以春夏与日同道:日、月运行,本不同轨道。今言“同道”,则是失节度而妄行(王先谦说)。(6)过轩辕上后受气:孟康曰:“轩辕南大星为后。”上后:犹言正后。(7)厌厌;微弱貌,精神不振貌。(8)杖:谓倚任。(9)屋大柱小:比喻天下事重大,而臣才不足以胜任。(10)无强所恶;意谓不可使邪佞之人横行于朝廷。

  臣闻五星者(1),五行之精(2),五帝司命,应王者号令为之节度(3)。岁星主岁事(4),为统首,号令所纪,今失度而盛,此君指意欲有所为,未得其节也。又填(镇)星不避岁星者(5),后帝共政(6),相留于奎、娄(7),当以义断之。荧惑往来无常(8),周历两宫(9),作态低卬(昂),入天门,上明堂,贯尾乱宫(10)。大白发越犯库(11),兵寇之应也。贯黄龙(12),入帝庭(13),当门而出,随荧惑入天门,至房而分(14),欲与荧惑为患,不敢当明堂之精。此陛下神灵,故祸乱不成也。荧惑厥弛(15),佞巧依势,微言毁誉,进类蔽善(16)。大白出端门(17),臣有不臣者。火入室(18),金上堂(19),不以时解,其忧凶。填(镇)、岁相守,又主内乱(20)。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21),诛放佞人,防绝萌牙(芽),以荡涤浊(秽),消散积恶,毋使得成祸乱。辰星主正四时,当效于四仲(22);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今出于岁首之孟(23),天所以谴告陛下也。政急则出早,政缓则出晚,政绝不行则伏不见(现)而为彗茀(孛)。四孟皆出(24),为易王命;四季皆出(25),星家所讳。今幸独出寅孟之月,盖皇天所以笃右(祐)陛下也,宜深自改。

  (1)五星:岁星(木星)、荧惑(火星)、太白(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2)五行:木、火、金、水、土。(3)五帝司命二句:《淮南子·天文训》曰: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南方火也,其帝祝融,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西方金也,其帝少吴,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元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其神为镇星。(4)岁星:木星。(5)镇星:土星。(6)后帝共政:古时以为,岁星乃君主之象,镇星乃女主之象。(7)相留:疑为“宿留”之误(王先谦说)。奎、娄:西方之宿。(8)荧惑:火星。(9)两宫:指紫微宫、太微宫。(10)入天门,上明堂等句:王先谦曰:“《晋志》:角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廷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心为明堂。……《元命包》云:尾九星,为后宫之场。皆东方之宿。 (11)发越:疾貌。库:指天库。《天文志》:“轸南众星曰天库。(12)贯黄龙:《天文志》:轩辕,黄龙体。(13)帝廷:即太微帝廷。(14)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四宿,有星四颗。(15)厥弛:动摇貌,行迟貌。 (16)进类蔽差:进其党类而壅蔽善人。(17)端门:太微正南门。(18)火入室:谓荧惑(火星)历两宫。(19)金上堂:谓太白(金星)上明堂。(20)填(镇)、岁相守,又主内乱:《天文志》:岁星(木星)与镇星(土星)合,则为内乱。(21)微:谓其事微细。(22)四仲:每季之第二月,即每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23)岁首之孟:指正月。 (24)四孟:每季之第一月,即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25)四季:春、夏、秋、冬。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全文原文翻译古文典籍

  治国故不可以戚戚(1),欲速则不达。经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2)。”加以号令不顺四时,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3)。间者春三月治大狱,时贼阴立逆,恐岁小收;季夏举兵法,时寒气应,恐后有霜雹之灾;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湿奥(4),恐后有雷雹之变。夫以喜怒赏罚,而不顾时禁,虽有尧舜之心,犹不能致和。善言天者,必有效于人(5)。设上农夫而欲冬田(6),肉袒深耕,汗出种之,然犹不生者,非人心不至,天时不得也。《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7)。”《书》曰:“敬授民时(8)。”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9)。今朝廷忽于时月之令,诸侍中尚书近臣宜皆令通知月令之意,设群下请事;若陛下出令有谬于时者(10),当知争之,以顺时气。

  (1)戚戚:心急貌。(2)“三载考绩”二句:见《尚书·虞书·舜典》。言三年一考功绩,三考一行黜涉。(3)来事:犹言后事。(4)奥:阴也。(5)效:验也。(6)冬田:冬天种田。冰冻时不宜耕种。(7)“时止则止”等句:见《易·艮卦》象辞。言动止随时则有光明。(8)“教授民时”:见《尚书·虞书·尧典》。言授民以四时之命,不可不敬。(9)枹(fú):鼓槌。(10)若:犹“或”。

  臣闻五行以水为本,其星玄武婺女,天地所纪,终始所生(1)。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2);偏党失纲,则踊溢为败(3)。《书》云“水曰润下(4),”阴动而卑,不失其道。天下有道,则河出图,洛出书(5),故河、洛决溢,所为最大。今汝、颍畎浍皆川水漂踊(6),与雨水并为民害,此《诗》所谓“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者也(7)。其咎在于皇甫卿士之属(8)。唯陛下留意诗人之言,少抑外亲大臣。

  (1)玄武婺女:王先谦曰:北方黑帝,其精为玄武七宿,婺女其一也。(2)落:经络。(3)踊:王先谦曰,“官本‘踊’作‘涌’。下同。”(4)“水曰润下”:见《尚书·周书·洪范》。(5)河出图,洛出书:《易·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之说。古代儒家传说伏氏有龙马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背负“洛书”。孔安国说,“河图”即“八卦”(《周易》卦象),“洛书”即《洪范九畴)(《尚书·洪范》)。(6)汝、颍:二水名。皆在今河南省境。畎(quǎn)浍(kuài):田间小沟。(7)“烨烨震电”三句: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光闪烁貌。令:善也。(8)皇甫卿士:周室女宠之族。

  臣闻地道柔静,阴之常义也。地有上中下(1),其上位震,应妃后不顺,中位应大臣作乱,下位应庶民离畔(叛)。震或于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历州俱动者,其异最大。间者关东地数震,五星作异,亦未大逆,宜务崇阳抑阴,以救其咎;固志建威,闭绝私路,拔进英隽,退不任职,以强本朝(2)。夫本强则精神折冲(3),本弱则招殃致凶,为邪谋所陵。闻往者淮南王作谋之时,其所难者,独有汲黯,以为公孙弘等不足言也(4)。弘,汉之名相,于今亡(无)比,而尚见轻,何况亡(无)弘之属乎?故曰朝廷亡(无)人,则为贼乱所轻,其道自然也。天下未闻陛下奇策固守之臣也。语曰(5),何以知朝廷之衰?人人自贤,不务于通人(6),故世陵夷(7)。

  (1)地有上中下:苏舆曰:“上中下”以地形言之。“中”谓中央,“上”“下”谓四方。下所云四方中央是也。”(2)本朝:犹“朝廷”。(3)冲:谓冲车。(4)淮南王作谋之事,见本书《淮南王传》。淮南王:指淮南王刘安。(5)语曰:杨树达曰:自“语曰”以下至“不可以重国”一段,“文义不属,必有错乱。‘语曰’二字似当在‘马不伏杨,之上,余无以订之。景祐本与此同。”丁按:原文也可解释得通。(6)通人:谓荐达贤材。(7)陵夷:谓颓替。

  马不伏历(枥)(1),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2)”,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3),”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无)柱干之固守(4),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5)。”中人皆可使为君子(6)。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贡禹(7),以言事忠切蒙尊荣,当此之时,士厉(励)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后,日日以衰。及京兆尹王章坐言事诛灭(8),智者结舌(9),邪伪并兴,外戚颛(专)命,君臣隔塞,至绝继嗣,女宫作乱(10)。此行事之败,诚可畏而悲也。

  (1)枥:马槽。(2)“济济多士”二句,见《诗经·大雅·文王》。(3)“十室之邑”二句:见《论语·公冶长篇》。(4)曾无柱于之固守;此句似有错误。《汉纪》作“曾无帧干之臣”。吴恂曰:“愚疑本书或作‘曾无桢干固守之臣’,固守,盖承上文‘天下未闻陛下奇策固守之臣,而言也。”(5)“士之美者善养禾”二句:苏舆曰:《贾山传》亦有此语;“土”作“地”,“明”作“仁”。(6)中人皆可使为君子:意谓在所以规劝之。(7)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8)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本书卷七十六有其传。(9)结舌:不敢出言。(10)女宫作乱:指赵飞燕姊妹宠幸事。

  本在积任母后之家,非一日之渐,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先帝大圣,深见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统,欲矫正之也。宜少抑外亲,选练左右,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然后可以辅圣德,保帝位,承大宗。下至郎吏从官,行能亡(无)以异,又不通一艺,及博士无文雅者,宜皆使就南亩(1),以视(示)天下,明朝廷皆贤材君子,于以重朝尊君,灭凶致安,此其本也。臣自知所言害身,不辟(避)死亡之诛,唯财(才)留神(2),反复覆愚臣之言(3)。

  (1)使就南亩:谓遣归务农。(2)才留神:犹言少留神。(3)覆:察也。

  是时哀帝初立,成帝外家王氏未甚抑黜,而帝外家丁、傅新贵,祖母傅太后尤骄恣,欲称尊号。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执政谏争(净)(1),久之,上不得已,遂免光、丹而尊傅太后。语在《丹传》(2)。上虽不从寻言,然采其语,每有非常,辄问寻。寻对屡中,迁黄门侍郎(3)。以寻言且有水灾,故拜寻为骑都尉(4),使护河堤。

  (1)孔光: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师丹: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2)《丹传》:即本书卷八十六《师丹传》。(3)黄门侍郎:官名。因给事于黄门,故名。(4)骑都尉:官名。汉武帝时初置。

  初,成帝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以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忠可以教重平夏贺良、容丘丁广世、东郡郭昌等(1),中垒校尉刘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众(2),下狱治服,未断病死。贺良等坐挟学忠可书以不敬论,后贺良等复私以相教。哀帝初立,司隶校尉解光亦以明经通灾异得幸(3),白贺良等所挟忠可书。事下奉车都尉刘歆(4),歆以为不合《五经》,不可施行。而李寻亦好之。光曰:“前歆父向奏忠可下狱,歆安肯通此道?”时郭昌为长安令,劝寻宜助贺良等。寻遂白贺良等皆待诏黄门,数召见,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道不得行(5),咎殃且亡,不有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民人。”

  (1)重平:县名。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容丘:县名。在今江苏邳县北。东郡:郡名。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2)刘向: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3)司录校尉:官名。周寿昌曰:“《百官表》:司隶校尉,哀帝绥和二年复置,但为‘司隶’;此称‘司隶校尉,不合。”解光:又见《外戚传》孝成赵后传。(4)刘欲:刘向之子。本书卷三十六有其传。(5)得道不得行:谓知道而不能行。“不得行”之“得”字似衍。

  哀帝久寝疾,几(冀)其有益,遂从贺良等议。于是诏制丞相御史:“盖闻《尚书》‘五曰考终命(1)’,言大运壹终,更纪天元人元,考文正理,推历定纪,数如甲子也(2)。朕以眇(秒)身人继太祖(3),承皇天,总百僚(4),子元元(5),未有应天心之效。即位出入三年,灾变数降,日月失度,星辰错谬,高下贸易(6),大异连仍(7),盗贼并起。朕甚惧焉,战战兢兢,唯恐陵夷。惟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祐)(8)。汉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易敢不通夫受天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其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9),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10)。布告天下,使明知之。”后月余,上疾自若(11)。贺良等复欲妄变政事,大臣争以为不可许。贺良等奏言大臣皆不知天命,宜退丞相御史,以解光、李寻辅政。上以其言亡(无)验,遂下贺良等吏,而下诏曰:“朕获保宗庙,为政不德,变异屡仍,恐惧战栗,未知所繇(由)。待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信道不笃,过听其言(12),几(冀)为百姓获福。卒无嘉应,久旱为灾。以问贺良等,对当复改制度,皆背经谊(义),违圣制,不合时宜。夫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六月甲子诏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13)。贺良等反道惑众,奸态当穷竟(14)。”皆下狱,光禄勋平当、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杂治(15),当贺良等执左道(16),乱朝政,倾覆国家,诬罔主上,不道。贺良等皆伏诛。寻及解光减死一等,徙敦煌郡(17)。

  (1)“五曰考终命”:见《尚书·周书·洪范》。“五”指五福之数,意谓得寿考而终其命。(2)甲子: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统称甲子。古人主要用以纪日,后人主要用以纪年。(3)秒(眇):微也。(4)总百僚:领导百官。(5)子元元:养育百姓。(6)高下贸易:言山崩川竭。(7)仍:频也。(8)皇天降非材之右(祐):哀帝自言不材而得天助。(9)建平二年:即公元前6年。太初元将:四字年号始此。(10)漏刻:古代计时器,昼夜百度,今增二十。(11)自若:依然如故。(12)过:误也。(13)皆蠲除之:古时唯赦令不改,其它皆可除之。(14)以上为诏文。此诏亦见《哀帝纪》。(15)毛莫如:人名。亦见本书《儒林传》。(16)当:谓处正其罪名。 (17)敦煌郡:郡治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

  赞曰:幽赞神明(1),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易》、《春秋》。然子贡犹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已矣(2)。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盂、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所言,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义),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中(3)”。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京房区区(4),不量浅深,危言刺讥,构怨强臣,罪辜不旋踵(5),亦不密以失身(6),悲夫!

  (1)幽:深也,赞:明也。(2)引文见《论语·公冶长篇》。意谓孔子不大谈性与天道。(3)或不免乎“亿则屡中”:意谓董仲舒等猜测,所言既多,故有时猜对了,但非仙道术皆通明。亿则屡中:见《论语·先进篇》。意谓猜测有时也能猜得对。(4)区区:愚也。(5)旋踵:转足之间。形容迅速。(6)不密以失身:《易·系辞上》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班固据此以评京房;但似非讥刺,而有点怜惜。

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2016无锡初中排名
下一篇:2016无锡初中排名

TAG标签:君臣太祖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