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御读什么
教案 > :廉,颇,御读什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廉,颇,御读什么的正文:
第一篇:《《御史梁皙次先生传》阅读附答案》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读后感400字大全(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晏坐终日 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 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答案:D(“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皙次其别号也 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予辈皆为赋诗 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C(A 代词/语气词,还是;B 副词,就/表假设,如果;C 都是介词,译为“替、给”;D 所字结构/被动句)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廉,颇,御读什么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
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脚步作文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答案:B(“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⑷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负气”,凭恃义气)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答案: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关键词是:“忧”,忧患)
第二篇:《11.3.28《廉颇蔺相如列传》会考复习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会考复习资料 西汉.司马迁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著有《太史公书》,东汉后称《史记》。
对联写名人: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 ②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③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④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居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史记》5种文体知识:(1)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如《项羽本纪》。 (2)世家:叙述诸侯贵族的历史。如《陈涉世家》。 (3)列传:历代人臣(名官名人)的事迹。如本文。 (4)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5)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4、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二、写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
三、通假字 1、“不”通“否”;可予不 2、“详”通“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3、“缪”通“穆”: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4、“孰”通“熟”: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宾”通“傧”:设九宾于廷 6、“庭”通“廷”:拜送书于庭 7、“案”通“按”:召有司案图 8、“缻”通“缶”:请奏盆缻秦王 9、“质”通“锧”:肉袒伏斧质 10、“奉”通“捧”:臣愿奉璧往使
四、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大破之(使„„破、败) 宁许以负秦曲(使„„背负、承担) 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 毕礼而归之(使„„归) 2、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后) 3、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 卒相与欢(和好,交欢)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4、形容词作名词:逆强秦之欢(友好的感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容) 5、动词作形容词:偿城恐不可得(用来补偿的) 6、动词作名词: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欺骗的手段) 终不能加胜于赵 7、名词作动词:乃使其从者衣褐(穿上) 赵王鼓瑟(弹奏) 秦御史前书曰(写) 左右欲刃相如(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祝寿) 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相如每朝时(上朝) 常称病(有病,生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侍奉) 8、方位名词作动词:乃前曰、秦御史前书曰、蔺相如前曰(走上前) 臣乃敢上璧(献上) 9、名词作状语: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怒发上冲冠 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相如廷叱之 10、形容词作副词(状语):不如因而厚遇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11、数词作状语:为一击缶
五、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古义(逃跑) 今义(用脚步行) 2、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形势,一定,两个词) 今义(一定) 3、于/是王召见:古义(两个词,介宾短语,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一个词,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妃子、姬妾等) 今义(美丽的人,多指女子)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指代平民) 今义(布衣服) 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古义(只,只是) 今义(特意、特别) 7、舍相如广成传:古义(宾馆) 今义(传记,此义古文亦有) 8、从径道亡: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信约) 今义(限制,管束) 10、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1、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两个词,走上前献上)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12、宣言曰:古义(扬言) 今义(文告、宣告、声明) 13、使人发书至赵王:古义(送信) 今义(发放书本)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主要指家人) 今义(家人以外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六、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句: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 而君幸于赵王 拜送书于庭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设九宾于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不辱于诸侯 会于西河外渑池 终不能加胜于赵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2、被动句:拜为上卿 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宜可使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为被动句固定句式,类似于“为„„所”)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使不辱于诸侯 左右皆靡(被吓退) 3、省略(宾语、介词、状语)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今君乃亡()赵走燕 其势()必不敢留君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于是王召见() ()问蔺相如曰 可予()不 城入赵而璧留()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王授璧(于之) 大王见臣()列观 传之()美人 欲以()击(())柱 舍相如()广成传 不如因()而厚遇之 使()归赵 赵王以()为贤大夫 遂与秦王会()渑池 为()一击缶 4、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括号里的四字为“人”的定语,“者”为标志) 5、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6、固定句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与„„相比,哪个怎么样;《鸿门宴》中亦有例“孰与君少长”)
七、一词多义 1、使 (1)动词,出使: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谁可使者 使不辱于诸侯 (2)差遣,“出使”的引申义:宜可使 (3)名词,使者: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4)动词,派遣:求人可使报秦者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2、必 (1)副词,一定:其势必不敢留君 师必退 必辱之 (2)连词,假如:王必无人 大王必欲急臣 3、乃 (1)连词,于是:乃前曰 乃辞谢固请 乃谓秦王曰 乃使其从者衣褐 乃设九宾礼于廷 (2)副词,才:臣乃敢上璧 (3)副词,却、竟然:今君乃亡赵走燕 (4、因 (1)趁机:相如因持璧卻立 因跪请秦王 (2)连词,于是:秦王因曰 (3)介词,通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负 (1)使动词,使„„背负、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2)依仗:负其强 (3)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背弃:决负约不偿城 (5)背着:肉袒负荆 5、欢
(1)名词,友好的感情(关系):逆强秦之欢 而绝秦、赵之欢 (2)动词,交欢,和好:卒相与欢 6、计 (1)动词,商量: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计 (2)动词,打算:窃计欲亡走燕 (3)名词,主意、意见:计未定 臣从其计 7、幸 (1)动词,宠幸,宠爱:而君幸于赵王 (2)副词,侥幸:则幸得脱矣 (3)副词,幸而:大王亦幸赦臣 8、传 (1)动词,公认:天下所共传宝也 (2)动词,传递: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9、立 (1)动词,立定、站住:相如因持璧卻立 (2)副词,立刻:赵立奉璧来 10、示 (1)动词,显得、显示出:示赵弱且怯也 (2)动词,摆出来给人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请指示王 11、闻 (1)动词,闻名:以勇气闻于诸侯 (2)动词,听说:秦昭王闻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相如闻 廉颇闻之 12、书 (1)名词,信:使人遗赵王书 使人发书至赵王 (2)名词,国书:拜送书于庭 (3)动词,写:秦御史前书曰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13、徒 (1)副词,不过、只是: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2)副词,白白地:徒见欺 14、令 (1)动词,命令:令赵王鼓瑟 (2)名词,官职名: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动词,派:故令人持璧归 15、奏 (1)动词,演奏:请奏瑟 (2)动词,进献:相如奉璧奏秦王 18、廉,颇,御读什么
八、而 1、转折:夫赵强而燕弱 (而君幸于赵王)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秦强而赵弱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而绝秦、赵之欢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而相如廷叱之 2、目的: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并列:(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而君幸于赵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4、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5、承接:城入赵而璧留秦 毕礼而归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结果: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九、以 1、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来:宁许以负秦曲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戏弄臣 以绝秦望 以相娱乐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2、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介词,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 何以知之 以此知之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夫以秦王之威 4、介词,拿、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空言求璧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欲以击柱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5、介词,把:秦亦不以城予赵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6、介词,因为:且以一璧之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7、介词,到: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御读什么
8、连词,因为:以相如功大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动词,认为:赵王以为贤大夫
十、之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即患秦兵(之)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指示代词,这:均之二策 3、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他、它(们)”:例不再举
十一、其 1、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它)们(的):臣从其计程 秦王恐其破璧 乃使其从者衣褐 辱其群臣 2、指示代词,这、那(种、个):其势必不敢留君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相如持其璧睨柱 怀其璧 其后 其势不俱生
为 1、动词,与“以”连用,一并表示认为: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2、动词,装作: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3、动词,是:赵王以为贤大夫 我为赵将 4、动词,担任、做(某种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 则请立太子为王 拜为上卿 5、动词,修好:欲与王为好 6、动词,演奏: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7、介词,为、替:为一击缶 秦王为赵王击缶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请以名师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8、动词,立下(功劳):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9、动词,在:不忍为之下 10、动词,做(某件事情、某个行为):吾所以为此者 11、动词,结为:为刎颈之交
何 1、疑问代词,什么: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2、和“奈”连用,“怎么样”之意:奈何 3、疑问代词,为什么:何者
若 动词,比得上:不若也
与 1、连词,和: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秦王与赵王会饮 今君与廉颇同列 2、介词,跟: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欲与王为好 与王诀曰 遂与秦王会渑池 不肯与会 不欲与廉颇争列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为固定句式,见上面句式部分) 3、和“相”组词,意为“相互”,音yǔ: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卒相与欢 相我的家庭与枕藉乎舟中
则 副词,就:则幸得脱矣 则请立太子为王
因 1、介词,趁着(某个机会、形势):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跪请秦王 2、动词,通过、依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 3、副词,就:相如因持璧卻立 秦王因曰
乎 句末疑问语气词,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况于将相乎 况大国乎
且 1、连词,而且: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且秦强而赵弱 示赵弱且怯也 且相如素贱人 2、连词,尚且:且庸人尚羞之
十二、本课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十三、重点背诵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十四、重点翻译 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7、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
上冲冠。 8、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9、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0、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3、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1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16、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1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9、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十五、全文译文
1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使齐军大败,夺取了阳晋。他被任命为上卿,(以)凭借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在诸侯各国中闻名。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2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
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就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
第三篇:《《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阅读答案》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
廉,颇,御读什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