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母教铨时的方

时间:2024-12-27 06:57: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案 > :记母教铨时的方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记母教铨时的方的正文:

篇一:《记母教铨时,膝置书阅读答案》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2分)A.膝置书()B.儿怠()C.读倦()

D.张目视母面()【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1分) 答案 【小题1】A放 B懈怠 C 疲倦 D睁大 【小题2】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 【小题3】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动词,放; B、副词,懈怠; C、副词,疲倦【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覆”(盖)、“温”(暖)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母亲为了让儿子好好读书,将来有所成,不辞辛苦,陪着儿子读书到深夜,儿子被母亲所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读书睡着而感到惭愧。

篇二:《《记母教铨》阅读附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3分)①儿怠,则少加夏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何以见汝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鸡鸣方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小题3: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小题1:(3分)①疲倦 、懈怠 、松懈 ②凭 、用 ③才小题2: (2分) 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于、以、被:翻译错误,各扣0.5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小题3:严母教子、严母陪读、母陪子读(1分)小题4: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两点各1分)。小题1:试题分析:“怠”与“松弛”有关,精神思想上“松弛”为“懈怠”;“何以”是古文中的常见短语,是倒装的结构,意为“以何”,凭什么。小题2:试题分析:“于”是“在”,这里是状语“于床”的后置用法,前“以”为“把”,后“以”为“用”;“覆”,盖。小题3:试题分析:文段有两个人物,母与儿,儿读书,母陪儿,将两个人物以及其主要行为进行概括即可。小题4:试题分析:抓住文中“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读倦,睡母怀”两个细节来理解,母亲为儿读书而关怀备至,儿睡着了,自感愧对母亲。

篇三:《《严母教读》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问题。

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②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拥被覆双足 _______________

(2)妹何托焉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毕陈左右( )

(2)儿怠,则少加夏楚( )

(3)至夜分( )

(4)诸姨尝谓母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令铨坐膝下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铨张目视母面。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拥被/覆双足 ②缈何托焉

2.①放,摆放,陈列;②懈怠,松懈;③到;④曾经。

3.①(母亲)让我坐在她的膝下读书。②我睁开眼睛看着母亲的脸。

4.第一次流泪是因为儿子学习不认真,母亲觉得无法向孩子的父亲交代,心里焦急。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儿子学习辛苦,母亲感到心疼。

5.示例:

①认同。文中母亲不辞辛苦,陪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和殷切的期待。

②认同。文中母亲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对儿子的爱也是深沉的。

③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儿子稍有松懈就责打他,夜深了,还把儿子摇醒了学习,这对儿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

④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太死。不利于儿子的学习,也不利于儿子身心的自由成长。⑤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动,足见其对儿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于残酷,有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

篇四:《2014中考文言文答案1》

2014年中考文言文综合练习题

1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2 元子

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 ④卿: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闻:听说

B.及见之 及:等到

C.趋焚之 趋:追逐

D.长必好之 好:喜欢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1.把第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4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生命至上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④以病去 去: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5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6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善于思考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7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记母教铨时的方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10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

记母教铨时的方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小学师德师风剖析
下一篇:父亲阅读答案

TAG标签:母教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