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2016规划 报告
范文大全 > 报告 > :吕梁2016规划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吕梁2016规划的正文:
第一篇:《吕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十三五”吕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 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
未来几年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12800元 电子版:12500元 纸介+电子:12800元
第一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由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技术创新集成化
二、生产制造智能化
三、能用发展绿色化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第二章 “十二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
四、地方政府积极制定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吕梁2016规划
五、地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举措
第二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逐步深化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群发展
第三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投资热点
二、前期受影响产业发展不断趋好
三、意见规划频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四、产业融合催生多样新型业态
五、技术突破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力量
第四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进展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三、生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四、高端装备取得初步成效
五、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所提升
六、新材料产业实现多项突破
七、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加强
第五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落实进展
一、在规划完善和政策引导方面进展
看图写话二年级下册二、重点领域战略部署政策有序推进
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初步形成
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应用
五、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
六、加强投资和科技合作的国际化
第三章 吕梁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战略新兴产业区域发展布局
第二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三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四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吕梁2016规划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五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六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七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八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
一、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二、产业发展区域格局
三、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第四章“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分析
第一节 “十三五”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影响
二、“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三、“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举措
四、“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第二节 “十三五”产业发展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
三、“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促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机制研究
第二篇:《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的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的、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所具有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最终方向,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集群的指导下,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从目前的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看,各种产业园区确实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等问题,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吕梁2016规划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策略研究报告》对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决策参考资料,中商产业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产业园区投资规划研究分析,对充分发挥吕梁市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15800元 电子版:15500元 纸介+电子:15800元
第一章 产业园区的功能与类型
第一节 产业园区的概述
第二节 产业园区的功能
一、资源集聚功能
二、企业孵化功能
三、技术渗透功能
四、示范带动功能
五、外围辐射功能
第三节 产业园区类型分析
一、综合型产业园
二、单一型产业园
三、复合型产业园
第二章 吕梁市产业园区发展环境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发展经济条件研究
一、GDP增长速度分析
二、产业结构比例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工业经济规模
第二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发展“硬”条件研究
一、能源水电
二、道路交通
三、通讯网络
四、公交设施
五、绿地系统
第三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发展“软”条件研究
一、土地政策
二、税收政策
三、财政支持
四、行政审批
五、管理制度
第四节吕梁市产业园区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一、人口人力资源
二、基础教育条件
三、卫生医疗条件
四、社会保障制度
五、法律法规环境
第三章 吕梁市重点产业与产业定位研究分析
第一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加工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二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食品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三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医药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四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建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五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化工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吕梁2016规划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六节 吕梁市重点产业发展研究---装备制造
一、产业政策分析
国庆主题二、产业总体规模
三、产业重点企业
四、产业经营效益
五、产业集聚情况
第四章 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目的意义研究
第一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现实作用
一、聚集创新资源
(一)人力创新资源
(二)技术研发成果
二、培育新兴产业
三、改善投资环境
四、促进产业升级
五、推动城市建设
第二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目的
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二、高效利用人力资源
三、弥补产业发展缺陷
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五、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第三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规划意义
一、积极增加当地GDP
二、积极提高当地就业
三、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五、促进当地经济活力
第五章 吕梁市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研究
第一节 吕梁市产业园区投资主体研究
一、地方政府
二、核心企业
三、投资机构
四、房地产商
第三篇:《2016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2月27日在吕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王立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总体要求,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预算,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年均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1170亿元,累计完成54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亿元,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9元,年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年均增长12.5%。六年多来,本届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重点领域投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保持了经济基本面的稳定
持续加力扩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5101.59亿元,规划实施1862个省市重点项目。吕梁机场建成通航;太佳、西纵兴离段和环城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2公里;瓦日铁路、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通车试运行,开通吕梁到太原城际列车,除交口外,12个县(市、区)通了铁路;横泉、柏叶口等水库相继建成,龙门供水工程接近收尾;吕梁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全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增强了发展后劲。
精准帮扶企业,积极采取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帮助586户企业融资14.5亿元,为300多户企业(项目)贷款860亿元,企业减负达到30亿元;大力实施煤电联营、煤焦互保,市内电厂基本使用本地原煤,焦化企业80%选用本地原煤,促进了煤炭就地转化,稳定了企业生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成千万吨级规模的煤炭主体企业1个、500万吨级主体企业8个、300万吨级主体企业14个,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亿吨;焦化主体企业减少到20个,产能达到4000万吨;交城国锦等3个电厂建成投运,离石晋能大土河等4个电厂核准在建,中阳晋能桃园等2个电厂获得“路条”,总装机容量540万千瓦;引进中铝、山东信发、杭州锦江等一批涉铝大企业集团,交口兴华科技等一批铝基新材料项目落地开工,全市氧化铝产量达到1000万吨,占到全省三分之二、全国近五分之一,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文水建成全省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项目,汾阳中节能等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岚县、方山等5个县总规模45万千瓦风电项目核准在建,以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备板膜和高铁动车制动盘等为标志的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业提档增速;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国家4A级景区8处、3A级景区3处,中西部最大的室内恒温水上乐园、华北第一漂流项目分别在孝义、交城建成投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起步发展,沃尔玛、居然之家等知名企业入驻吕梁,离石天源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成投运。
实施创新驱动,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吕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推进离石无人机产业基地、柳林李家湾光电子产业园、岚县江川国威新材料基地“三大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云计算、能源互联网、无人机自主升降系统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中心投入运行,吕梁1号微纳卫星成功发射;成功实施煤基、精细化工、种业、食用菌等8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50余项市级重点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专项;在煤沥青碳纤维连续长丝开发、低浓度矿井瓦斯提纯以及无人机自主升降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3件,发展的“技术含量”显著提升。
二、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三农”投入累计达到137.74亿元。加强耕地建设,新增耕地3931.4公顷,完成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1.7万亩。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全市流转面积达到72.7万亩。粮食产量年均保持在10亿公斤以上。
大力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红枣、核桃等8大产业覆盖70%的贫困区域,带动8万户、25万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深入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扶持建设岚县马铃薯、兴县杂粮、交口食用菌等9个特色产业基地县、1114个专业村;引进新技术86项、新品种451个,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120万亩;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9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12家、家庭农场38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投入专项资金20.2亿元。在临县、离石等8个贫困县(区)实施了片区开发项目,核桃、红枣、脱毒种薯三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90万亩;发动43户企业投资80亿元,在10个贫困县、1000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完成易地搬迁8.6万人,培训4.5万名贫困劳动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成,实现干部驻村和定点扶贫全覆盖;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6.8%,超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5.13万。
三、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
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得批复,交城等8个县(市)总体规划、孝义等7个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燃气等12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市区实施92个市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6.3亿元。新城区建设进展顺利,一期12平方公里框架基本形成,吕梁大道、桥梁、主干路网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以及安置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主城区提质步伐加快,完成河道综合整治、集中供热扩容、道路建设及人行天桥、园林绿化等一批市政项目。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深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市城市道路达到98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6%,供热普及率达到79.14%,城镇化率达到46.47%。加快完善路水电气设施,改造县乡公路1466公里,通车里程达到1.7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2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村村通水泥路6244公里,完成街巷硬化2.23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全覆盖。中部引黄和配套小水网以及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有序推进,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50万亩,解决3479个自然村、419所农村学校、158.6万人的饮水安全和市区供水困难问题。启动建设“榆横—潍坊特高压输电线路”吕梁段工程,实施4项220千伏、15项110千伏和7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全市供电能力实现翻番。陕京三线、榆济线、临保线等天然气输气管道建成投运,全市气化人口达到134.8万人。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770所,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孝义等四个市(县)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新建2所特教学校、11所高中学校,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实施扩建,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吕梁学院新校区和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惠及37.3万学生,中职教育免费等助学政策惠及32.69万贫困学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教育内涵发展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120急救中心启动运行,汾阳医院急诊医技综合楼即将建成,市中心医院、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7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达到40元;全面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市、县、乡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补偿即时结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4.45万人次,覆盖率达到96%以上;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每月分别提高160元、133元,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505元、2869元;建成207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石楼等6个县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运,市特仪工程和综合福利院一期工程奠基;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13%以上;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6.78万户,红白理事厅等“便民六件实事”圆满收官,城区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厕所改造等“十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率达到50%以上,全市148个乡镇文化站、3112个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成投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竣工,户户通工程加快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明显,以本土题材创作的《刘胡兰》《廉吏于成龙》《吕梁英雄传》《烽火吕梁山》等一批新编剧目搬上舞台并广泛传播。
五、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完成天然林保护等国家和省级造林绿化工程282.6万亩,高标准实施柳林龙门垣、离石玉林山等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绿化工程,建成孝义胜溪湖、交城卦山等一批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完成通道绿化3000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环城绿化40万亩,村庄绿化1020个;成功举办全省造林绿化吕梁现场会。
狠抓节能降耗,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投资250.8亿元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26个,实现节能量501.4万吨标煤;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老旧车辆、黄标车和油耗超限车辆,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耗工作有序推进,万元GDP能耗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加强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环境质量改善攻坚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省下达的6项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全面完成;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成投运,监管实现全覆盖;建成13座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52座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和9个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80%;建成投运汾阳日处理能力3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推进76个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基本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安全保障型乡村和企业创建有力推进,全市47个煤矿建成标准化矿井,403户非煤矿山企业、480户危化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安全标准化等级认定,冶金等八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达标任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连续7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三年综改行动计划任务基本完成。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率先开展“六权治本”试点,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进驻吕梁,多层次银行金融体系初步形成;积极推进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和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取消统一经销模式,取缔公路营业站(点)32个;初步建成统一、透明、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煤炭资源一级市场招拍挂全面推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步伐,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组织参加大型招商引资活动30余次,签约项目655个,到位资金3226亿元,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到100%。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工会、团委、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煤焦、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政府工作人员违纪违规和贪腐行为。严格执行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制度,完善议事决策程序,政府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粮食供销、外事侨务、文物保护、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档案方志、应急管理、对台、气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6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6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内,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受了严峻考验,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发展在曲折波动中奋力前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预计达到5:57:38;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四大班子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吕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全市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吕梁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发展中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煤炭经济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既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又遭遇了2014年以来持续下行压力,特别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大项目不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贫困面貌尚未改变,仍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市,脱贫攻坚异常艰巨;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教育事业发展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差距大,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政府自身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思想封闭保守,创新意识不强,依法行政理念尚未完全确立,一些部门和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失职渎职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正视矛盾、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砥砺奋进,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吕梁未来五年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直面和正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战略,大力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我们借势、融合、开放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省实施“六大发展”“三大突破”等战略举措,为我们加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方向和路径,同时,把吕梁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实施“三个一”扶贫计划,对我市加快整体脱贫给予特殊支持。我市集能源(煤炭)、资源(铝土矿)、电力和氧化铝工业于一体,发展壮大铝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借助国家对山西铝工业发展的倾斜支持,建设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前景广阔。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只要我们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开创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新局面!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六大发展”战略部署,按照“新布局、新发展、新形象”总体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证,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弊革风清、富裕和谐的幸福吕梁。
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中央“五个发展”理念和省委“六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将“新布局、新发展、新形象”总体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将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重新进行谋篇布局。要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蓝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彻底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新布局要求和新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充分展示吕梁干部的新形象、吕梁人民的新形象、吕梁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象。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人人小站 未满十八岁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传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市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事业普惠水平稳步提升。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整体脱困,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振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区精神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
——生态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生态脆弱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完成控制目标,建设用地、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林草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权、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动。依法议事决策程序基本完善,依法行政全面加强,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法治吕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精准扶贫,如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目标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升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脱贫质量效果,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做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2016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自
第四篇:《201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5月19日在吕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长董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王儒林书记对吕梁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牢牢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总体要求,沉着应对,逆势作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1.3亿元,同比下降2%;固定资产投资1017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8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6亿元,下降20.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增长7.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4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城镇新增就业4.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28%;六项污染物减排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上项目、稳煤炭、保企业、增效益。
强化投资拉动。以项目投资拉动增长,深入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六位一体”统筹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288个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23亿元,其中省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66.4亿元,全省排名第一。一批煤焦化项目循环发展,铝系项目快速崛起,装备制造项目稳步推进,电力项目多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生态环保民生项目发展提速,发挥了稳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稳定煤炭生产。全面清理规范涉煤收费,取缔涉煤收费15项,为企业减负4.29亿元。市级财政投入300万元培训煤炭企业职工,有效维护了管理层和技术队伍的稳定。加强煤炭监测调度,积极推行煤电联营,煤焦互保措施,市内电厂基本使用本地煤,达到560万吨;焦化企业80%的原煤来自本地,达到3200万吨。加强煤矿分类监管,推进矿井改造升级和达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竣工验收煤矿15座,新增产能2590万吨,实际生产1.16亿吨。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加值达到39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7.1%,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
帮扶企业脱困。坚持市县两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及时调度各类生产要素,多渠道帮扶企业发展。推进银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为365户企业(项目)贷款160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中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由3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减免税收1060万元,发放助保贷资金1.2亿元,扶持中小微项目138个,新创办中小微企业2267户,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小巨人”企业11户。中小微企业财税贡献占到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49%,成为市域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坚持把调结构贯穿经济工作始终,着力构建经济增长新格局。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完成转型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41亿元,建成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62个。淘汰水泥、炼铁、焦化等落后产能473万吨,停建违规项目9个、产能625万吨。加快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企业(项目)数减少28个,户均产能增加86万吨,孝义金州煤系针状焦项目竣工投产,一批产业延伸项目顺利推进。编制完成燃煤电厂规划,8个低热值煤电厂核准在建和取得“路条”,总装机容量达到540万千瓦,交城国锦2×30万千瓦1号机组并网发电。全市首座光伏发电项目在汾阳并网发电,3个风电项目在岚县、方山基本建成,全年发电量达到112.6亿千瓦时,增长13.3%;交口道尔、兴华等一批铝基新材料项目落地开工,铝系产品产量达到959万吨,增长33.6%,为我市建设电力大市和铝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完成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2.4亿元,以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备板膜和高铁动车制动盘等为标志的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业提档增速。特别是在文水建成全省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填补了我省在核心光伏发电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以临县电商王小帮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等物流新业态起步发展。旅游业发展进程加快,新增4A级景区5家,旅游总收入达到182亿元,增长27.7%。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扶持政策,减免高新技术企业税费1000万元。全市自行研究课题50项,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成果110项,煤沥青基等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取得突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1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户,新增税收2亿元。引深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一院三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持续释放发展潜力。
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1231”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特别是兴县肖家洼煤矿铁路专用线等30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69亿元,11个建成投产。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28项,精简市级审批事项291项,压缩承诺时限近五分之四,单一事项审批时限控制到5个工作日。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初步建成统一、透明、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项目186个,到位资金713亿元。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努力促进强农惠农富农。
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全市农林水支出达28.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2.6亿公斤,创历史新高。扎实推进“8+2”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种植面积增加25.8万亩,扩大2.8倍,带动25万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初步建成9个特色产业基地县,建成234个专业村。实施精准扶贫,全市1439个贫困村、74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成;推进产业扶贫,55个项目完成投资22.9亿元;开展机关定点扶贫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12.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3.5个百分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示范社85家。完成生态林建设63.3万亩,成功举办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引擎,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完成一批建设多年的重大工程。吕梁机场建成通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太佳高速黄河大桥和西纵高速岢临、临离段建成通车,环城高速具备通车条件。瓦日铁路、太兴铁路通车试运行,吕临支线主体完工,除交口外,12个县(市、区)通了铁路。新改建农村公路304.7公里,新增通车里程17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万公里。中部引黄工程及配套小水网、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龙门供水工程输水隧道全线贯通。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4万亩。兴县500千伏和瓦日铁路配套的4个220千伏、3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6个牵引站建成投运。年内建设输气管网221公里,城市人口气化率达到77%。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得批复,交城等4县市总体规划和孝义、汾阳两市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全市城市燃气等12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市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主城区完成凤山公园循环路改造和滨河东路、呈祥路南延一期工程,城区学校附近新建4座人行天桥,极大地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0568套,建成20459套。新城区开工建设13个重点项目,吕梁大道一期工程11.47公里主线贯通,7座大桥基本建成,回迁安置楼和供水、供热、供气、火车站站前广场等基础配套工程稳步推进。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45.5公顷。岚县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孝义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56个百分点,达到44.67%。——坚持把民生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着力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全市民生投入达到221.65亿元,占到公共财政支出的84%。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启动实施,孝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市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23万人,创历史最好成绩。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落实助学资金5.93亿元,资助贫困学生9万人,占到学生总数的14%。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交城等8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铺开。新农合筹资标准稳步提高,补偿参合农民10.7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补助大额门诊特殊病种增加5种,重大疾病医保病种增加4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处置有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69户家庭享受到“单独两孩”政策。
深入实施省市便民项目。改造农村危房2.1万户;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26人;新建城镇标准化幼儿园21所,改造农村幼儿园45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入住1409人;清运农村垃圾129.5万吨,清理农村“四堆”1.9万处。我市自主实施的“便民六件实事”顺利收官。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生育、工伤、失业、医保覆盖率均达到96%以上。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1900元和500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5元和22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0.52万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康复救助贫困残疾人5592名。为117.8万低收入农户供煤119.5万吨。启动实施“聚焦民生、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初步解决民生诉求4.3万件。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明显,新增3个国家级、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廉吏于成龙》、《山里娃》等一批艺术精品广泛传播,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底线,全力维护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领导挂牌责任制度,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危化品、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保持零事故。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加强和改进政府各项工作。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违纪违规和贪腐行为,以净化政治生态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开展“六权治本”试点工作,启动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完善议事决策程序,政府工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提案410件,办结率均为100%。加强审计监督,全市“三公”经费下降35.72%。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工会、团委、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发挥。
201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与此同时,粮食供销、外事侨务、文物保护、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档案方志、应急管理、对台、气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奋斗蕴含艰辛,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更加坚定了我们奋发有为的决心和信心。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吕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驻市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吕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去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期要大、要多,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客观上有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环境趋紧等不利因素,根本上是我市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集中暴露,同时还直接反映出我们各级政府在新常态下,战略思维滞后、信心勇气不足、应对能力不强。当前,我市“一煤独大”的畸重型产业结构还没有改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步伐亟待加快;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且极不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社会保障和政府融资偿债压力不断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艰巨;一些部门和行业“四风”问题尚未根绝,有的领导干部对工作消极敷衍、等待观望、畏首畏尾,部分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失职渎职依然存在,个别领域腐败问题还有发生。破解这些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历史对我们的考验,更是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勇于担当,夙夜在公、攻坚克难,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实施“六权治本”、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吕梁形象,促进富民强市”十分重要的一年。
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中央基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吕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去年以来,煤焦市场持续疲软,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资金周转压力加剧、生产经营异常困难,经济社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并相互交织,目前仍在不断发酵、扩散。从国内外资源性产品市场释放的信号来看,我们今年面临的形势可能比去年还要复杂、承受的压力比去年还要大、遇到的困难比去年还要多。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稳定向好的一面。从宏观上看,中央和省稳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取向利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乘数效应和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新一轮对外开放、创新驱动和重点领域投资等后发优势将带来更多机遇。从我市来看,转型升级潜力巨大,资源型企业的市场地位正在转换,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必将催生新的经济结构。发展理念发生转变,随着煤焦市场量价关系的理性回归和对经济新常态的深刻认识,重转型、调结构,向集约、质量要效益,已成为一大批企业家的共识。发展条件日趋完善,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电网、燃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瓶颈逐步打破。政府服务更加高效,高压反腐和“六权治本”的深入推进,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灵魂受到震撼和荡涤,规矩意识正在成为政治自觉,政务环境进一步得以净化,新的发展秩序逐步形成。
正视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引领新发展,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稳增长,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和韧性,捕捉发展信号,多元增加动力,稳定经济增长;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打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甘于栽树的情怀和理念,担当奉献,摒弃浮躁,执着坚守,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我们必须蹄疾步稳促改革,简政放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新驱动,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向前看,以战略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凝神聚力,逆势而上,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培育增长优势、谋求健康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以及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总体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遏制下行态势、稳定经济增长上下功夫,在突出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在狠抓扶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上下功夫,加快实施“六权治本”,全力推进“六大发展”,实现吕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煤焦价格持续走低、财政非即期收入大幅减少等多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22%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确保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任务。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应对严峻形势,努力遏制经济下行
竭力保障企业生产竭力保障企业生产。严格落实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60条”和我市相关政策,年内减轻企业负担23.3亿元。把解决企业困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坚持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主动联系上级部门、组织经济部门、协调金融部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科学调度生产要素,为企业发展搭上一把手、添上一把柴、加上一把火。引导企业优化内部管理,千方百计降耗增效;创新营销策略,缩短资金回笼周期;加强同行业联合、上下游衔接,通过企业股权置换、采矿权转让、资本整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全国2卷保障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开展质量兴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全力保持投资增长。多渠道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社会事业建设,突出抓好10大领域642个工程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亿元。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集中力量争取一批、招商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全力加快296个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同时,围绕强化弥补我市产业短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项目,引导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非煤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深入实施煤炭革命。认真落实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动煤炭产业向“六型”转变。加强市场预警,引导煤炭企业科学规避市场风险。实施科技兴煤,加快标准化、现代化矿井建设,推动临县霍州煤电、兴县锦兴等大矿完善审批手续,离石王家庄等15对矿井建成投产,控制高成本低质煤矿井生产,新增集约高效矿井产能1800万吨;加强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合作,积极参与煤炭期货和电子化交易,保障完善现货交易。加快煤炭产业延伸发展、煤化工链条式发展、煤炭固废综合循环利用,推进煤基产业多元发展。加强行业监管,实行煤电联营、煤焦互保,促进煤炭就地转化。依法依规推进联盛集团破产重整,帮助一批煤炭企业走出困境。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实施养老家政、文化、旅游、住房等重点领域消费工程,激发和挖掘消费潜力,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以铁路战略装车点和高速公路为轴线,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建设功能完备、流通畅达的物流基地。组织企业广泛参加“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消费活动,鼓励企业多渠道、多元化拓展产品市场。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批发市场改造和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快销物流仓储设施布局,积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依托我市干鲜果、小杂粮、白酒等特色产品,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一批特色电商村。深入开展规范市场秩序活动,净化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努力增加本地消费指数。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切实做到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用超常之功创非凡之为,全力冲破经济下行困局!
二、坚定不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一是坚持煤电一体化发展。推进交城等3个低热值煤电厂上半年并网发电;力争临县霍州煤电、中阳晋能桃园等6个电厂早日核准;加快兴县等4个2×100万千瓦坑口电厂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电力外送工程建设。二是壮大新型煤化工产业。力争交城润景1.35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孝义金岩2×3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焦炭副产品由初级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三是发展新型铝工业。加快建设交口、孝义、兴县三个铝业集中加工区,力争交口道尔200万吨铝系、兴华35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孝义、交口两个50万吨铝系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延伸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条。四是实施汾酒辐射带动战略。推动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力争年内具备10万吨生产能力。同时,以杏花村汾酒引领区域白酒品牌,不断强化杏花村、汾阳乃至吕梁白酒的区域化概念,有效巩固和扩展白酒市场。
201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文章2015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出自 第五篇:《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策划方案--策划书》 一、规划背景 (一)吕梁学院简介 吕梁学院,是吕梁市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主管。学校集文、理、工于一体,设有16个系,38个专业,其中有8个本科专业。另开设函、夜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2006年在校生突破6500人,在册教职工达到528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办学良好格局,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7592人,仅2003至2005年三年的毕业生数达7293人,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1%。2004年,省教育厅和吕梁市政府决定在我校的基础上筹建本科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决定另辟新址建设“吕梁学院(吕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我校现校址移交给吕梁市政府用于基础教育办学。我校按此部署,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省发改委(晋发改科教发[2005]36号)文件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核准“由地方政府出资新征1000亩土地,至‘十一五’期末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计划于2006年在现吕梁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吕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旧校区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 (二)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关于抓紧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211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山西吕梁学院新校区根据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在今后十年间较大幅度地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校区简介 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039.71亩,学生规划人数100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项目总投资6.64亿元。该项目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吕梁市重点工程,2007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现完成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开工奠基、图书馆楼建设、招标代理公司确定等多项工作。 新校区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05年—2015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65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5年前后开工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100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 吕梁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高校,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积极发展交叉、新兴学科。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兼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场址选择及地理概况 (一)区域位置 新校区选址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规划用地较规整,依山临水,处于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西侧为209国道,为校区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干道,东侧为北川河,南北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地理概况及市政条件 气候: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节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不多。 (1)水文气象:本地降水稀少,日照丰富,全年降水量461mm,主要集中再7、8月份(约220mm)。年相对湿度58%,最高8月份74%,最低4、5月份45%。 (2)地质构造:全年日照时数2490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极大风速27米/秒。 (3)地震:地震烈度为6度。 (4)季节性冻土: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标准冻深为0.77m,最大冻深为1.04m。 (5)水文地质条件:年蒸发量1917.50mm,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 2.市政条件: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信。 三、规划原则与总体规划构想要求 (一)规划思想 依托现有环境,将校区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设富于21世纪景观的开放式现代化复合型绿色校园。 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要达到“科学化、信息化、人文化、环保化、园林化”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和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教育理念,体现现代大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实现“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前瞻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分期建设创造条件。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构思新颖,风格鲜明,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留有余地,分期实施。 (2)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在功能上应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力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3)新校区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按照动态体系规划,形成弹性生长的规划脉络,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学校今后的发展。 (4)科学全面的研究基地环境,注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表现出一定水平的园林景观。 (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组团分明且便于联系,力求营造一种呈现理性、典雅、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形成个体特点鲜明,总体和谐协调,布局科学合理,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位置和谐一体,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 (6)注意节能、节水和生态保护,重视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运行成本,充分考虑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合理布置建筑楼群。 (7)为了节约资金,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办公楼及学生食堂等可采用框架结构外,其余宜采用砖混结构。 (三)规划设计要求 (1)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整体协调、动静分离,既联系方便又要避免互相干扰,重点突出校园中心区。新校区按功能可分为教学、科研试验、文体活动、办公、生活、景观、试验场和实习场等区域。 (2)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营造现代园林式校园,主要标志性建筑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气势和个性风格。 (3)遵照具体工程项目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期工程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环境的干扰。 (4)学校正门结合辅道设在209国道,其他方向根据需要也应考虑设门,校门区要气势宏伟,视线开阔,显示出庄重、大方、新颖。 (5)道路规划要实现人车的合理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 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策划方案--策划书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策划方案--策划书 (6)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要一次规划设计,布置要经济合理,用途要加以区分,小区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铺设。 (7)校园绿化景观系统,校园规划绿地率为40%,应做到“点、线、面”总体优化,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结合大学园区的整体景观水系,充分考虑北川河,和周围山体景观的联系。 (8)单体工程应做到风格统一、特色鲜明,一般以多层建筑为宜,局部以中高层建筑统领环境。 四、规划理念 (一)顺应未来高等学府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内涵,积极探索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变化发展,并及时反映在校区的规划上,紧密结合吕梁地区与西北地区经济、教育等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力图把新校区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山西及离石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离石区域中心的城市地位,建成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大学校园。 (二)充分重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产业、服务产业等联合发展的带动效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和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尤其重视教育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发展,积极推进学、研、产一体化。 (三)充分重视校园与城市的融合与互动。城市为校园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校园也应以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新校区建设应以高校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高校是经营校区产业的主体。 (四)基础高等教育、深入教育和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三者应该并举。积极引导基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开放化,从而使高校公共教育更加开放和普及,打破原有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公共教育功能更好地与城市融合,并从功能和交通两方面带动城市地区的发展。通过向城市的开放,形成大学校园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五)积极引导校园学术研究向重点化、专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力图强化高校的科研功能,并且将其与普通的公共教学分开,形成内敛形态结构,避免校区多重功能的互相干扰。同时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向教育和产业两个方向转化,达到科学资源的多重共享。 (六)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提倡教与学、教学与交流的多层次融合。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形态要求,营造个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系统。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精神内涵,充分重视精神场所的创造,有意识地培育校园文化与历史的沉淀与形成,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圈。 (七)根据校园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创造模块增长和细胞生长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调节。 (八)适应汽车化时代的到来,完善解决人车关系,实行车行、人行并重的规划理念,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根据不同功能人群的出行模式,具体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流线构成,从而决定交通系统的结构。 (九)重视校园智能化、网络化,通过构造教学、科研、生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达到促进各种交流及资源共享的目标。 (十)重视校园生态化、园林化。以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绿化手法搭配(草坪与花卉的点缀,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并以挖湖造丘的手法形成山体与湖面的独特景观,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十一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六篇:《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2016关于水污染的调查报告)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xx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xx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岚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xx年秋季,岚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岚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xx年秋到20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2016最新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来自 吕梁2016规划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