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 游记作文
话题作文 > 游记作文 > :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的正文:
第一篇:《高三地理仿真模拟试卷仿真模拟试卷(一)》
11+2+3选1仿真模拟试卷(一)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据媒体报道,2015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
材料二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全国吸引外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 266家,同比增长31.8%;合同外资金额3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1.从中国大陆撤离迁往东南亚的外资企业大多属于( )
A.原料导向型企业 C.技术导向型企业 B.市场导向型企业 D.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2.某些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大陆,主要是由于( )
A.中国与某些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摩擦 B.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成本上升 C.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D.中国大陆产业全面升级 解析 第1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更具备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优势条件。第2题,我国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接受海外产业的转移,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土地价格的上涨等.制造业成本上升。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答案 1.D 2.B 下图为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 C.人口增加 B.全球变暖 D.自然灾害
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B.河流含沙量减少 D.水资源短缺加剧 解析 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耕地和牧场这两类农业用地面积在不断扩大,而森林和(稀
树)草原的面积在逐渐缩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对粮食和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畜产品,扩大耕地和牧场面积不可避免。第4题,为了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森林和草原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资源短缺加剧。
答案 3.C 4.D 下图示意中国区际间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虚拟水的总体流向是( )
A.由北方地区流向南方地区 B.由南方地区流向北方地区 C.由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D.由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6.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于( )
A.大豆 B.稻谷 C.小麦 D.玉米
7.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强 B.西北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贸易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东南、华南和西南等为虚拟水主要流入地区,而东北、黄淮
海等为虚拟水主要流出地区,由此可知我国虚拟水的总体流向是由北方地区流向南方地区。第6题,由材料可知,产生虚拟水的主要农产品不包括大豆。第7题,随着华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少,使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情况发生变化,故选C。
答案 5.A 6.A 7.C 读某区域示意图(左下图)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右下图),完成8~9题。
8.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9.左上图中甲、乙两地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 C.自然带 B.大气环流 D.盛行风 解析 第8题,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结合纬度位置可
知,乙地位于北半球。那么丙地位于北半球30°N~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甲地位于同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者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两地大气环流形式不同,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而乙地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答案 8.A 9.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1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
39%。
材料二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0.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11.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外来人口中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但
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常住人口中男女比例是否失衡;外来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到来使得迁入地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由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两部分组成,外来人口占39%,则本地人口占61%,本地人口多于外来人口。第11题,由于经济原因,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或工矿区等地,他们幼小的子女需要父母的照顾,因此常常跟随父母一起迁移。 答案 10.B 11.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12~13题为必考题,14~16题,为选考题。)
1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见下图)曾是连
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西南)重
庆、四川、云南、广西四省(市)区。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代诗仙李白的这
首《关山月》中的“天山”是指祁连山。因石油工业兴起,近年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玉门根据自身条件,提出了发展特色优质农业、努力发展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以及以“‘风’‘光’大道”为核心,积极发展清洁技术产业的战略构想。
(1)简述材料一图中A河(在我国新疆境内)的主要特征。(8分) (2)为了快速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沿线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合作?(6分) (3)请分析玉门人提出走“风”“光”大道,积极发展清洁技术产业的战略构想的原因。
(10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河为塔里木河,该河的主要特征可从河流补给类型、径流
量及变化、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政府部门从政策和法律、投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还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等。第(3)题,可从石油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等方面分析。
答案 (1)A河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有夏汛,流量季
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2)加强政策沟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加强道路连通,尽快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障贸易畅通,沿线各国应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促进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3)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当地出现石油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玉门离冬季
第二篇:《金版教程 2016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8》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八
100个红色经典故事本卷测试内容:第四部分 第一、二章
对应学生用书P419(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贝加尔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树,这些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读图完成1~2题。
1. 贝加尔湖( )
A. 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
B. 属于内流湖,湖水盐度高
让路作文C. 与北美五大湖成因相同
D. 对周边地区气温调节作用明显
解析: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但不是海拔最低的湖泊;贝加尔湖为淡水湖,是构造湖,北美五大湖为冰蚀湖;贝加尔湖湖水面积大,对周边地区的气温调节作用明显。
答案:D
2. “高跷树”的形成是由于( )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被侵蚀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巨大的风浪会侵蚀树木根部土壤,最终形成“高跷树”。
答案: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3~4题。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
3. 图示区域( )
A. 以制造业为主,资源是其发展初期的优势条件
B. 农业发达,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C. 气候对其种植业发展有利
D. 劳动力短缺严重阻碍了工农业的发展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初期产业发展以煤铁资源为基础,工业密集,以制造业为主;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乳畜业为主要的农业部门;该地区劳动力短缺,但劳动力素质高,机械化水平高,工农业较发达。
答案:A
4. 图示区域旅游业发达,游客可以进行的旅游活动是( )
A. 船游峡湾海岸
C. 体验滑雪飞翔 B. 欣赏勇士斗牛 D. 品味风车文化
解析:图示区域主要为荷兰和德国地区,故在该区域可欣赏到荷兰的风车景观,但不能体验到挪威的峡湾风光,也不能欣赏西班牙的斗牛,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南部。
答案:D
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0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 影响图中1月份0 ℃等温线走实践的意义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河流
C. 气候 B. 地形 D. 植被
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和河流分布可知,1月份0 ℃等温线大体沿河流分水岭
(秦岭)分布,故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B
6. 该区域生物资源多样性非常突出,原因是( )
A. 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
B. 以沉积地貌为主,土壤肥沃
C. 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垂中国历史名人直分异明显
D. 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培养物种多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交界地带,气候类型具有过渡性,再加上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答案: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7~8题。
7.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
A. 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B. 乙河流为印度河
C. 甲处大气环境较好
D. 丙处有著名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南亚,其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间低;乙河流为印度河;甲处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丙处位于南亚南部,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答案:B
8.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乙、丁河流沿岸
B. 地形整体以平原为主,利于种植业发展
C. 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作物商品率高
D. 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解析:乙河为印度河,中下游沿岸多流经沙漠地区,不是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该地区整体以高原为主;该地区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科技水平不高,
农业单产低,农作物商品率低;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因此旱涝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D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下图示意挪威探险家Ousland为见证北极冰消融,于某年6月23日到9月23日沿北极航行的航线。读图完成9~10题。
9. 关于Ousland此次航行的叙述,可信的是( )
A. 从甲地到乙地的探险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威胁
B. 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
C. 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
D. 看到漂浮在海冰上的北极熊同伴相残
解析:甲乙段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遇浮冰威胁的可能性极小;此次航行主要沿北冰洋边缘自西向东航行,途中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大部分行程是逆风航行;目前北冰洋沿岸尚未进入商业航行阶段,故不可能经常遇到大型运矿船;因全球变暖,海冰锐减,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因此不惜残杀同类。D选项正确。
答案:D
10. 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B. 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
C. 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多,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
D. 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
解析:目前北极航线仍处于尝试当中,北冰洋海底资源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也就不存在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而发生的冲突;海底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是内力作用,冰川大规模融化不会导致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故A、B、D选项错误。近年来,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多,给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
影响,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
答案:C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塞维利亚被设为“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其主要优势在于( )
A.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
B. 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工业产出多
C. 距离美洲近,有地缘优势
D. 水运发达,便于商品的运输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塞维利亚位于直布罗
东北与长江中下游的虚拟水流动最不可能来自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