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游记作文
话题作文 > 游记作文 >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的正文:
第一篇:《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解:
沧江:同苍江
桐庐江:浙江源出歙州,东流至建德而与兰溪会合,北流经桐庐,称甫可庐江,亦称桐江。
广陵:唐属淮南道,扬州。因汉代属广陵国,故习称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市。
建德:唐睦州州治,地临桐庐江,旧治在今浙江建德县以东。
吾土: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维扬:扬州的别称。《梁溪漫志》:“古今称扬州为维扬,盖取淮海惟扬州之语,今则易惟作维矣。”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海西头:也指扬卅,古扬州地域辽阔,直抵大海。因在大海之西,故称。隋炀帝《泛龙舟》:“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韵译:
关于帮助别人的作文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
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
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
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
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赏析一:
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开头两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说夜急流更顺畅得多。然而三、四两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却是随手拈来,清新诱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见诗人何等大手笔。
作文450字诗的前半写景,后半写情,以景生情,情随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孟浩然:公元689一约740,唐朝诗人,以作田园山水诗出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长期隐居故乡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引为幕僚。开元末,病疽背卒。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盂”。所作诗多写山水景物及隐居或羁旅生活,为李白、杜甫等人所称赞。有《盂浩然集》传世。后人“王孟”并称多认认为二人风格相近。其实,多读细品,王维和孟浩然的诗在意境创造和情感倾向上有相当大的差异。王维早年进士及第,大半生在官场,虽也有不遇之感,但心情毕竟较平静,故诗风雍容和谐,有富贵气息。而孟浩然40岁不第,终生布衣,必然有一种失落感,故其心情颓丧,诗的境界也就孤峭冷清,有很重的感伤情味。本诗便是著例。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他内心的忧愁烦恼是不难理解的。诗题“宿桐陵江寄广陵旧游”,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即扬州)友人之作。点明了有“宿”和“寄”两个内容,弄不好容易前后分离,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诗人是这样处理的: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前四句用“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用“记”、“泪”、“寄”,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感情真挚。诗人感情如此凄恻,恐怕不仅仅是思乡和怀友,而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感受,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科场失意及仕途前程的渺茫。但诗人在诗中只字未提及这一层,这正是孟诗“淡”的一种表现。
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江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山深、猿啼,夜里的江流。从静态中感受动态。“山暝”是山深,一片迷蒙,诗人侧耳细听,声声猿啼传来,在诗人耳朵听起来似乎声声都是愁。伴随着猿啼,诗人又听到了沧江急流在深夜中急流而去,“沧江急夜流”。诗人夜宿之处,听到的水流声,当然会给她一种不平常的感受,这种不平常的感受,和着猿的愁啼随着江流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延伸。似乎也表面诗人的愁绪也象水流一般的长远。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更是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八年前,我曾经在浙江的一个小山镇中度过一个多月,山镇是沿着一条溪流而建的。夜里,就可以听到溪流哗哗的急流声,我也曾经产生过同样的感受。(“《沁园春·桑州看雨》四
月初春,翠绿东南,雾锁桑州。正草承玉露,花含珠错,滩芦垂穗,石漫清流。牛濯山溪,羊咩谷野,细雨黄昏独上楼。举目处,怅混朦峦霭,隐约山头。云烟变幻无休,问逝水匆匆何急流?忆闻鸡身手,丰韵无限;临风剑舞,玉树筹谋。纬地经天,飞扬只是,袖里乾坤志满酬!风吹起,乱青丝斑驳,镜蕴新愁!”)
如果说诗的一起首,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寂寥的环境和黯淡的情怀的话,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写小狗的作文心态稍稍趋向自然平缓了。仍然是在相同的时间里,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江水很急,风很大,这里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理解是一致的。有月,应该说是比无月的夜有色彩,有月的夜对孤独的旅人是一种慰藉,但是,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就使旅人的孤寂无助的感情,深深触动了。如果将首联和颔联连起来思考,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的景色是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动荡的旅舟之上。这就构成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颈联和尾联作了回答。“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土”,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换成现代的话,就是说,建德虽然很美丽,但是,它不是我的故乡,我身在异乡,很是想念在维扬的朋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海西头:也指扬州,古扬州所属地域很大,从扬州向东,直抵大海。因而称为大海之西。隋炀帝在《泛龙舟》的诗中有“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从这首诗中反映出来的诗人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透过在思乡和怀友中,可以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在里面。我们知道,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他在路途中的一首诗中写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郁郁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自己落第的愁绪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我们说孟浩然作诗很“淡”,这里就是他表现“淡”的笔触。而这样“淡”的着笔,对于自己思想的表达却是极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了,朋友自会了解他深层次的感情;另一方面,如果把考试落第的表达的得过于刻露,反而会给人以俗气和心胸狭隘的气息,进而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诗人在感情的表达上是很有一番用心的。而诗人在遣词造句上也以轻而淡为主要笔调。全诗中,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个字给人以明显的雕琢和锤炼的感觉,余下就不见有这样的痕迹了。特别是诗的后半部分,更是脱口而出的口语化的成分,它很像是在跟朋友谈心。即便是开头的“愁”和“急”,也比较一般化,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思维的的表达发展得更为自然。减少文字上的力度感,并不是在诗的表现上缺少了张力。而是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作者在在调动“宿”的表现时,预先为表现下半部分的“寄”打下了风格一致的基调。这样,使前后的过度跟加自然。而如果在开头就不顾及后面,书写得很张扬,再要后面米弥补“思”的深沉,就会分外显得吃力。也很有可能事倍功半,使作品停留在一般层次上。诗人的首句的“愁”字,便为下面的铺写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个“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不尽)的感情,这就为下面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上来说,第四句“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旅晰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月光映照着一艘孤独的“船”,这里的“舟”:虽有船的意思,而深入一点的读,就知道不这不仅指“舟”,同时也是指“人”,从而使下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的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联的。再看诗人是如何处理借代的:刚才说的“舟”是一词双关。舟是明,舟上之诗人是暗。都地名的表达上,诗人也没有简单化的处理,扬州在这首诗里出现了三次:“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维扬忆旧游”、“遥寄海西头”作者用了三种不同的称谓。这也表明了诗人遣词造句的高明处。
盂浩然写诗,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笔触,正好吻合,这首诗的创作主题思想和表观手法浑然一体,意境完整,堪称一流!
第二篇:《《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教案》
一、导入: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目录简析】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唐宋诗词可谓是这座高峰的峰顶,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会陪伴大家一起来攀登这座文学的巅峰——唐宋诗词。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技巧,轻松地拿下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那11分,还能够在诗歌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第一页目录。
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唐宋诗、唐宋词。
编者是按照诗歌的题材内容兼顾所表达的情感为我们划分了12课。山水胜色、边塞军旅、咏史抒怀、羁旅乡思、咏物抒怀......
【导语简析】
现在看到我们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老师给大家欣赏几张照片,这是我自己在生活中所捕捉到的山水风光。当今社会,旅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旅行者们大多用相机来记录秀丽的山水,最多再发一条140字以内的微博来抒发一下看风景的心情。而我们古人由于没有先进的电子产品,他们则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记录湖光山色——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
说到山水诗,我们又不得不提到与之并驾齐驱的田园诗,通常把二者合称为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 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一、朗读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二、鉴赏
(一)作者
鉴赏这首诗歌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孟浩然。
因诗得罪皇上而影响仕途的,除了孟浩然,还有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 相传柳永落第之后,十分愤怒、激动地填了一首《鹤冲天》,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得罪了宋仁宗,临到第二次考试放榜之前,仁宗直接将柳三变的名字划去,并且说道“且去浅斟低唱就行了,何必要浮名?”
(二)解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哪位同学结合课下注释,来为我们翻译一下本诗的题目。
诗人夜宿桐庐江时,寄给广陵的老朋友。
诗人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的老朋友,于是创作了此诗寄给朋友。
(三)朗诵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暝:本义:天色昏暗。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
(四)全诗大意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实晓畅、通俗易懂。接下来请四位同学结合课下注释,分别来为我们逐句翻译一下这首诗。
【首】山色昏暗,听猿猴啼叫声声都带着悲愁,苍江夜里的水流十分湍急。
【颔】风吹着两岸的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照着江中这一叶孤舟。 前两联,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登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颈】建德不是我的故乡,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尾】还是把我这两行热泪,寄给遥远的海西头的朋友。
(五)对本诗的大意我们已经作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要逐步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人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心情)来创作这首诗的?(尽量用诗里的字词来作答。)
用作者的原诗来描述他此时的情绪——愁、孤(愁绪之情、孤独之感)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两个问题是:作者内心的愁绪之情、孤独之感到底从何而来,诗人又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绪的?
问题一:从何而来?——诗人何以在夜宿桐庐江时,触景生情。
前两联——写作者夜宿桐庐江所见之景,刚刚我们已经一起描述总结过了。 后两联——写作者寄给好友的诗里的所抒发的感情,那么请同学们用原句来分析诗人在后两联里抒发了哪些情感?
1、思念家乡:“建德非吾土”。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域。我们在看看课下注释,王粲《登楼赋》里的诗句“虽信美而非吾土。”这里的“非吾土”运用了典故。
作者在这里感叹到,建德这个地方不是我的家乡,(虽然它确实很美丽),诗人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之感,以此也格外思念自己的家乡。
2、怀念旧友:“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从题目也可以看出这首诗作者本来就是寄给自己的老朋友的,当一个人独在异乡之时,一方面会有思乡的情绪,另一方面则会十分怀念自己的老朋友。面对眼前这一番清幽、冷寂的环境,作者不禁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好带个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我爱这土地》“泪”、“土地”的意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落叶归根、乡土观念。
3、怀才不遇——结合创作背景。
作者这种凄恻、孤寂、惆怅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创作这首诗当时的背景。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我们刚刚也有讲到孟浩然之所以应试失败,很大原因是因为他那一句“不才明主弃”的抱怨之辞得罪了玄宗。孟浩然在《自洛之越》里有“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也道出了孟浩然漫游吴越之时,情绪上的悒悒不欢、闷闷不乐。因此,这首诗也含蓄地
抒发了诗人踌躇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感。
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花过多笔墨来书写自己怀才不遇之愁,而着重写了思乡怀友之愁。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作者有意淡化内心深层次那种郁郁不得志的愁苦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既然是寄给老朋友,自己的处境与心境,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直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那种清远的印象。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孟浩然的诗”【相关链接】
除了感情表达的淡化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两联的抒情部分,作者虽有用典,却不显得生硬和堆砌,更稍逊像是诗人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
【总结】
【课后习题】
第三篇:《《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
14.“维扬”是古代的一处地名,现今称为 。(1分)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15.(3分)C(错在“彰显”,即使有“求仕不成的失意”,也只是“隐含”;主要抒发的是“思乡怀友的情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第四篇:《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词语解释】
瞑:昏暗。
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
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阅读练习
1.“维扬”是古代的一处地名,现今称为 。(1分)
2.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B.在此诗中,作者以朴质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孤寂、空漠的月夜江宿图。
C.颈联直抒胸臆,抒发羁旅之人思乡怀友的情感,彰显出诗人求仕不成的失意。
D.此首五言律诗是以景托情,景情揉合的;景切而情深,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
3.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4、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2分)
5、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历来深受好评,请作简要赏析。(4分)
6.请对首联的“急”字进行简要赏析(2分)
7.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8.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9.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分)扬州
2.(3分)C(错在“彰显”,即使有“求仕不成的失意”,也只是“隐含”;主要抒发的是“思乡怀友的情感”。)(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怀友之愁,没往深处去揭示,因为他若将求仕失败说得过于直露,反而会给人带来尘俗和寒酸的感觉;再说,他的言外之意,朋友自然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3.(4分)“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
4.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分,1点1分)
5、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4分,手法、情感各1分,描述分析2分)
6. 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1分),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1分)(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7. “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1分),“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1分),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1分)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1分)【以上两点都答到给3分】。(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8.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山中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大江上飘来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9.泪,这里用了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朋友来倾诉。
二:
(1)首联中的“急”字因“引人遐思、情意深切”历来被人们赞赏,请简要分析。(3分)
(2)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阅读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