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 100字作文
字数作文 > 100字作文 > :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的正文:
第一篇:《论万隆会议及其影响》
论万隆会议及其影响
陆庭恩
【作者简介】陆庭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前所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关 键 词】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精神/亚非会议十项感恩父母作文800字原则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讨论和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和通过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会议的影响重大而深远: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推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更快地走上胜利的道路;促进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争取经济独立。
世界政治
一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国家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控制,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自主讨论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举行这样的会议,在亚非国家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次会议史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的发起国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缅甸五国。它们于1954年5月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的会议上进行过讨论。同年12月,上述五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再次举行会议时,就召开亚非会议达成协议,规定会议的被邀请国必须是“具有独立政府的国家”。当时参加会议的29国中,亚洲除5个发起国外,还有阿富汗、柬埔寨、中国、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泰国、土耳其、
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注: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南部地区。)、也门等国。非洲有6个国家参加会议,即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利比里亚、利比亚和苏丹。(注:事实上,当时黄金海岸和苏丹的政府属于英帝国内的自治政府,它们都还不是独立的国家。那时的中非联邦(1953年10月由南部非洲的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等3块英属殖民地的白人统治当局联合成的)曾受到邀请,但没有参加会议。)此外,非洲还有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喀麦隆等国正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南非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政党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了会议。它们主要是突尼斯新宪政党、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摩洛哥独立党、喀麦隆人民联盟、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南非印度人大会等。
与会的29个国家,拥有16亿多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2/3,有着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实际上分为3种类型,即:大批的和平中立主义国家;极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少量已经参加西方国家组织的地区侵略集团的国家。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隔阂与矛盾,对于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的看法也有不少分歧。至于对参加会议的社会主义中国,不少国家更是会存在疑惧和误解,有的还抱敌视的态度。
会议使大家聚集一堂,彼此增进了解,讨论和解决亚非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十分难得的。很清楚,会议虽历经周折,但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在中国的积极倡导下,与会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相了解,求同存异,努力合作的结果。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公报分为“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个部分。(注:参见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35~237页。)它表明了与会国就共同面临的一些有着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决议。公报内容所体现的是努力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
作,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共同斗争的精神(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
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更应该指出的是,在处理各国间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它又被简称为“亚非会议十项原则”,原载于最后公报的第七部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十项原则即:(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4)不干预或不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与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应该说,这些原则的制定,不仅对于与会亚非国家,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友好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环顾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它们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二
万隆会议后,在会议期间亚非国家孕聚的团结合作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和发扬。可以说,万隆精神的直接结果是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万隆会议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和反帝、反殖斗争很快有了新的发展。1957年12月~1958年1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亚非人民团结大会,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首次规模空前的民间集会。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地提出要进一步联合、协调和加强亚非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加速民族独立和促进亚非独立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还专门
建立了总部设在开罗的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联系、协调和宣传工作。1960年4月继而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举行了第二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将理事会改称亚非人民团结组织。1963年、1966年又先后举行了第三届、第四届大会。以后,亚非两大洲的地区性国家会议和民间集会不断举行,进一步推动在反帝、反殖基础上的团结合作的发展。像在非洲,受万隆精神的鼓舞,从1958年起的4年中,先后召开过两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和3届全非人民大会。第一届非洲独立国家会议于1958年4月15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召开。当时非洲所有的独立国家(加纳、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还有尚未独立的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和多哥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非洲国家独自举行会议讨论自己的事情,这在非洲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会议通过了宣言和多项决议,反映了非洲国家争取和保卫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非洲必须由,不许干涉非洲”是会议发出的最响亮的声音。这次会议不仅促进了非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加强了各国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力量,对当时仍处在殖民奴役下的一亿多非洲人民的斗争也是一大鼓舞。为了纪念这次会议,非洲国家把4月15日这一天确定为“非洲自由日”。至今,非洲国家每年在这一天都要搞纪念活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东西方冷战的严重对峙,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世界上许多新独立国家表示要走“和平中立”的道路,弘扬万隆精神,联合自强。经南斯拉夫、印度、埃及、印尼、加纳等国多年的酝酿、筹划和协调,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宣告成立。这次有25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和平中立政策,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加强成员国的团结和协商,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
义,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数十年来,它定期举行首脑会议、部长会议等,其成员国由开始的25个发展到21世纪初的110多个,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不少国家。不结盟运动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反帝、反霸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亚非会议结束后数十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壮大。毛泽东早在1974年2月先后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注:《毛泽东同卡翁达谈话记录(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同布迈丁谈话记录》,均转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
(四),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8页。)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三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障碍”。同时还特别提到要支持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也门等国人民的斗争。(注:参见《中国外交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86页。)显然,这对于仍处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的众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说,上述号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它们深受鼓舞,增强斗争胜利的信心,推动着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到来。史实证明,万隆会议后,亚非地区的民族独立斗争迅速高涨,其影响所及在全球范围内殖民地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史无前例的新浪潮。非洲人民的斗争站在最前列。南非有色人种民族主义政党与会。会后,它们在国内积极开展争取人权和种族平等权利的斗争。1955年6月,来自南非各地的3000名代
第二篇:《万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万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岁月匆匆一甲子,占有人类80%人口的亚非各国迎来历史性的一天。4月24日,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从萨沃尔—霍曼饭店历史性步行到万隆会议旧址,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
60年前,1955年4月,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组织下,亚非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合力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自主首次聚首万隆、举办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刚刚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乱废墟,第一次参加这次亚非盛会,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以及和平共处。中国与亚非国家伙伴一起共谋经济发展,合御殖民主义外辱,团结一致、捍卫世界和平。在全球冷战的阴影下,万隆会议代表了当时与会29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总人口一半全面觉醒的声音。
亚非两大洲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疆域,从过去的反殖民反封建的硝烟战火中走向独立,从意识形态的铁幕冷战封锁下谋求发展繁荣,经过60年的发展,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发展”仍然是亚非大陆的第一主题,互利共赢走向富强始终是亚非各国的共同诉求。冷战结束后,西强东弱的局面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非国家仍然没有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一些亚非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侵犯,强权政治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引发政局动荡频繁发生,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不平等、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困扰着亚非各国。 随着亚非各国尤其是大批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的冲突、危机和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更合理考虑亚非国家合作诉求的全新国际新秩序,亚非携手共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经历了一个甲子的磨炼和考验,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受到亚非各国一致认同,同时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外交关系屡试不爽、行之有效的准绳指针。万隆精神提倡和平共处、摆脱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压迫、独立自主团结建立新的国际新秩序,依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让走向21世纪的万隆精神永葆活力,亚非各国需要跨越前进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第一,亚非各国要跨越“贫困的陷阱”。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如印尼总统佐科所言,这个星球“3亿富人的阴影下生活着12亿忍饥挨饿的人”。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困扰,西亚北非近年动荡不定,战祸、恐怖主义盛行,让广大人民饱受折磨,世界充斥着不正义、强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大国,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主席在万隆宣布:“将于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第二,亚非各国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亚非新兴崛起大国曾经饱受殖民主义之苦、军国主义奴役之痛,恪守来之不易的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始终是代表国际和平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1月22日接受《世界邮报》专访时指出,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
第三,亚非各国要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按照英国经济史学家家格斯-麦迪森的统计,公元元年至1820年,万隆会议29国中不包括日本在内的28国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67%和55%,万隆会议参加国家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峰,19世纪初叶开始,西方列强崛起殖民主义导致万国会议国家衰落,从1870年占比35%跌至1940年9%,1955年恢复至15%,经过60年的和平发展,万隆会议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超过50%。放眼全球发展历史,二战后,全球超过100万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日本、我国台湾和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少数几个经济体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行列,亚非拉美等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依然陷人中等收入陷阱。亚非各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知识经济信息化浪潮,通过创新发展驱动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中国从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低谷带领人类6亿人走出贫困,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向亚非欧三大洲倡议“一带一路”构想,发起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习近平主席在万隆会见6国领导人5提“一带一路”,为万隆精神赋予了全新内涵与外延。
亚非各国携手共建“亚非命运共同体”,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愿万隆精神生命之树长青!
第三篇:《论万隆会议中周恩来外交思想》
周恩来外交智慧
班 级
学 生
完 成 学 号:姓 名:时 间: 论 文 073412156 周开放 2013年12月2日
论万隆会议中周恩来外交思想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开拓者,他以决策者、指挥者、实践者的身份,成为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参与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亲自实践或者直接指挥说明文范文了所有的重大外交行动;他重视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最全面、最杰出的贡献。
为了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万隆亚
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亚非万隆会议。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大型代表团。积极参与这个重大的国际会议,争取改变自身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会议中的周恩来展示了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提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求同存异的和谐外交精神,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后求同存异的和谐思想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万隆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公报共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个方面的内容。
一、求同存异,大力推进新中国的和平外交
数千年来中国的“和为贵”思想,强调和的境界是“和而不同”,孔子主张“和而不同” 是儒家重要的伦理原则,《论语·子路》载文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说要“求同存异”。和谐理论更是植根于厚重悠远的中华文明,贯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早期中华文明以及道家、儒家、佛家思想的核心要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和”字,《左传·襄公十年》有文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管子·兵法第十七》有文“和合故能谐”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华文明的积淀下,早在几千年前体现和谐理论的求同存异的思想就已经出现萌芽。
正是由于求同存异的思想逐步形成,世界发展趋势的变化,周恩来同志顺应
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了求同存异和谐外交的倡导者。
浓缩古人的思想,创新自己的见解。周恩来作为求同存异和谐外交的倡导者,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
不断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深化完善求同存异的思想。抗战时期与周恩来一起在大后方搞统战工作的夏衍曾回忆道:抗战时期在重庆曾与一些民主人士看法不一致,我便去向周恩来请教。周恩来对我说,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最早提出求同存异这一主张,并把它用于处理同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关系上。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直接领导策划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从广义上讲,外交也是一种统战工作,朋友越多越好。但是,也要看到,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在民族、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和人之间尚有不同,何况国家、民族呢?我们应当通过相互接触,彼此思想沟通。避免和减少双方的分歧,求同而不是求异。1954年8月,周恩来在一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表述了这一思想。他指出:“我们和英国是有同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我们和英国“有不同的地方,例如,我们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我们这种立场、思想是不必讳言的。但是,也不要跟他们争论马克思主义学说,争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总之,我们要互相尊重,不扩大争论,扩大争论就会对立起来,那是不利的。”
二、和平共处,建立友好与睦邻关系
在万隆会议中充满着不和谐音符,美国媒体幸灾乐祸,《纽约时报》的评论
借机煽动:“要各国代表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上,而应当放在遏制共产主义上,不要去打‘殖民主义的死马’,要去打‘共产主义的活老虎’”。周恩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国际抨微笑作文击,彰显伟人气魄三次力挽狂澜,在面对国际特殊情况下,周恩来临时发言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
经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他接着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恩来的发言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和谐外交政策,在划时代的国际会议中出现了主张和谐的旗帜。就连当时任芝加哥《每日新闻》驻亚洲记者的鲍大可也评论道: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也没有去破坏或削弱西方的反共防务联盟。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即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各国代表对周恩来的发言好评如潮,就连曾抨击过中国的一些代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周恩来将各国利益综合处理,寻找其共同之处 ,运用协调沟通的手段“求同存异”,运用团结友善的手段“求同存异”,运用以退为进的手段“求同存异”。
“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相互间的亲善和合作,建立友好和睦邻的关系”,
是周恩来当时着重强调的。数人面对周恩来所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和谐外交政策认为可笑,认为周恩来是疯子,当时国际环境复杂,两种社会形态矛盾四起,局部战争不断,认为求同存异的和谐外交只是一纸空文,在当今社会根根本不能实现。周恩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之一,他高瞻远瞩能够认清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历史的发展推波助澜,万隆会议后,周恩来在不同的
万隆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