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优势区 500字作文

时间:2024-11-10 16:42: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字数作文 > 500字作文 > :中国玉米优势区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国玉米优势区的正文:

第一篇:《中国玉米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玉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鼷鼠

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的五个特点

1、经济地位突出,粮饲兼用。玉米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500公顷左右,产量在1.2亿吨左右,分别占粮食播种美在路上面积的22%和产量的25%。

2、时空分布广泛,主产区相对集中。玉米在中国各个省区都有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

3、面积南增北减,产量稳中有升。近年来,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南增北减的态势。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发达,玉米产量仅占全国的20%,消费量却达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近年来该地区为解决玉米供给不足的矛盾,纷纷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自给率。

4、玉米区域产销形式多样化。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来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玉米带北段的东北平原区。"自给自足"型,主要是玉米带中段的黄淮海平原,区域内消化略有剩余。"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它地区。

5、消费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变化。中国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口粮消费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

中国玉米产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玉米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专用玉米品种少,品种结构不合理。二是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三是玉米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种类少,档次低。四是生产与转化不同步。

中国玉米产业的优势所在

1、市场区位优势。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等是世界著名的玉米进口地区,年消费量在3500万吨以上,其国内生产满足不了需求,存在相当大的玉米供求缺口。

2、食品安全优势。中国玉米全是非转基因玉米,而美国大部分玉米为转基因产品。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担心逐步升温,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抵制,美国玉米将失去部分国外市场,这为中国玉米出口带来了机会。

3、提高单产和品质的潜力大。中国玉米种植自然条件优越,玉米生产的资源成本较低。玉米科研基地较好,已经培育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专用品种。

中国国内玉米消费持续增长,使玉米产业潜在优势的发挥成为可能。一是饲用玉米需求稳定增长;二是玉米深加工业蓬勃发展,市场潜力较大;三是食用、种子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 未来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思路

今后,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产业总体效益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以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提高玉米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是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玉米,突出重点地区是东北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统筹规划布局,推广专用品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订单生产,引导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布局调整,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中国玉米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

在增强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东北、内蒙古产区扩大国内南方销区市场和东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份额;黄淮海产区要占领本地市场,同时占领南方部分销区市场,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贸易格局。

第二篇:《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经济地位突出,粮饲经兼用。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2%和25%,粮、饲、经多用,在粮食、饲料、化工、医药、轻工和经贸等行业,都是重要的产品和原料。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占谷物出口量的65%以上。

2.时空分布广泛,主产区相对集中。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从东北平原起,经黄淮海平原,至西南地区形成一条“中国玉米带”。具体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环保小报手抄报、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等六大产区。主产区为“中国玉米带”北段的北方春玉米区和中段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面积占全国的70%左右。

北方春玉米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生产条件最为优越,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与生育期同步,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2001年玉米面积12504万亩,占全国的34.2%;产量3934万吨,占全国的35%,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首位。 黄淮海夏玉米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个省市,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2001年玉米面积11726万亩,占全国的32.3%;产量3780万吨,占全国的34.8%。

3.单产不断提高,总产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玉米面积3.64亿亩,比1979年增加6200万亩,年均增长0.9%;亩产313公斤,比1979年提高114公斤,年均增长2.1%,但单产年际间波动大;总产量11409万吨,比1979年增加5405万吨,年均增长3.0%。中国玉米优势区。

4.玉米区域产销形式多样化。从玉米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分布看,可分为:“自给有余”型,主要是东北平原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仅占全国的15%,玉米大量剩余,外调量占全国的3/4,形成国内“北粮南运”和“北出”的流通格局。“自给自足””型,主要是黄淮海平原,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5%,消费量占全国的30%,产需基本平衡。“自给不足”型,主要是长江流域以南及其它地区,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0%,消费量占全国的55%,产需缺口大,需要“北粮南运”和进口玉米,形成“南进”。

5.消费刚性增长,结构不断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我国玉米消费呈明显的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口粮消费为主向饲料、工业加工为主的多方向、多领域、多层次消费转变。2001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11590万吨,比1992年增加2807万吨,年均增长3.3%。饲用、工业加工用、食用和其它玉米消费量的比例由1992年的65:8:24:3变为2001年的72:11:15:2,饲用、加工用玉米所占的比重提高了7个和3个百分点,食用、其它用玉米比重下降了9个和1个百分点。

6.专用玉米发展有了一定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专用玉米品种培育引进、示范种植,农大108、豫玉22、鲁单50、中单9409、高油115等一批专用玉米品种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专用玉米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初步形成了专用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体系。一些玉米加工企业实行了专用玉米的订单生产。

(二)主要问题

1.专用品种少,结构不合理。我国专用玉米的育种和遗传研究起步较晚,种质资源基础薄弱,食用、饲用和加工共用同一类品种,缺乏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加上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混种、混收、混储,直接影响商品玉米的质量。

2.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全国3.6亿亩玉米种植面积,旱涝保收田不足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仅占20%。大多数玉米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极

大地影响了玉米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内蒙古春玉米种植区,基本无灌溉设施,抗灾能力弱,玉米单产年际波动较大。

3.加工业发展缓慢,产品种类少,档次低。我国玉米加工量每年只有1300万吨(不包括饲料),占玉米消费量的11%左右,美国玉米年加工转化数量达到3720万吨,占玉米消费量的19.5%。同时,我国玉米深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80%以上的加工产品属于粗加工或一次加工品,基本上是淀粉、酒精、味精等,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4.产地转化能力弱,主产区与主销区分离。与美国玉米带和乳肉带同区域发展相比,我国玉米生产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而南方地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较快,玉米需求量大,形成“南消北产”、“南缺北多”局面。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国内玉米消费量持续增加

饲用玉米需求稳定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从消费趋势看我国畜产品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畜产品消费的刚性增长必将导致饲料消费量的稳定增加,拉动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为专用玉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5远景目标规划》的指标测算,到2007年我国饲用玉米的消费量将达到10500万吨以上,比2001年增加2200多万吨。

玉米加工业市场潜力大。玉米的工业用途十分广泛,可以加工成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数百种产品。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我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按照《淀粉行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工业加工用玉米需求量将增加到1886万吨。燃料乙醇汽油在我国的试点推广使用,将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玉米消费市场。食用、种子用等玉米消费量将略有下降。因此,到2007年国内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3940万吨,比2001年增加2350万吨。

2.国际玉米贸易量稳定增长

近10年来,世界玉米产量、消费量不断增长,玉米的供给量、出口量也持续增加。最近几年,世界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在5.5-6.0亿吨之间,出口量在7600万吨左右,其中我国占世界玉米贸易量的8-13%。随着欧盟和日本市场对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抵制,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出口量将有可能减少,加之我国周边国家对玉米消费的持续增长,为我国东北玉米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我国将形成“有进有出”的玉米贸易格局

由于国内北粮南运的运输成本较高,进口玉米在东南沿海具有价格优势,入世后我们承诺的72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将有部分变为实际进口量,南方主销区的市场将有部分被进口玉米占领。如果继续采取国家扶持玉米出口的政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在东南亚市场仍有区位优势,玉米“北出”还能继续,这样将会形成“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贸易格局。

(二)竞争力分析

1.现实竞争力较弱

一是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目前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成本为0.88元/公斤,而美国玉米不含补贴的生产成本为0.66元/公斤。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生产成本比美国高0.22元/公斤,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2.85倍,化肥成本是美国的1.8倍。美国玉米不仅成本低,而且还有生产补贴和收入补贴。在美国新农业法案中,农场主从国家政策银行拿到

0.64元/公斤的无追索权贷款,如果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0.64元/公斤,农场主只按实际出售价格还本付息,农场主基本能做到保本生产;另外还有收入补贴,过去5年美国农场主种植玉米的收入补贴平均每年0.16元/公斤,年均总补贴额为24亿美元。我国玉米生产没有国家补贴,而且每公斤玉米还要分摊0.16元的农业税和统筹提留费,导致玉米生产的间接成本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少,生产规模小,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玉米主产区户均种植面积东北为10-30亩,其他地区3-5亩,而美国一般农场种植面积在5000-10000亩。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高,生产规模小,造成我国玉米种植效益低。

二是国产玉米商品品质差。玉米品质包括商品质量、营养品质(内在品质)、加工品质和卫生品质(食物安全性)。与美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内在品质基本与其接近,卫生品质高于美国。但我国玉米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主要原因是过于追求产量,晚熟品种面积大,收获期含水量在22-28%;国产玉米混收、混储、混销,商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不如进口玉米,在产后商品化处理过程中,常常出现黄白粒、大小粒混杂,甚至混有其它异物。 三是流通体制不完善,流通费用较高。在流通方面,垄断性的收购政策造成粮食收储企业压力大,国家财政负担重,市场流通不顺畅,流通费用高,粮食陈化,品质下降,企业和农民利益得不到保证,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2.潜在优势明显中国玉米优势区。

一是市场区位优势。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台湾省是世界玉米主销区,年消费量达3500万吨以上,占全球玉米进口量的50%,其中日本、韩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玉米进口大国。据吉粮公司测算,东北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2-103美元/吨,而美国玉米运抵韩国的到岸价为107-108美元/吨,东北玉米出口具有运距短、运输快捷、运费低廉等区位优势,有利于玉米主产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开拓周边的玉米市场。与此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饲料业已经开始复苏,而且回升的速度较快,玉米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契机。黄淮海夏玉米区具有品质好、上市早、运输距离短等优势,与美国玉米竞争我国南方玉米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是食品安全优势。我国玉米全部是非转基因玉米,而美国玉米的三分之一是转基因玉米。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担心逐步升温,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抵制,美国玉米将会失去部分国外市场,也将为我国玉米出口带来机会。同时,东北春玉米主产区,冬季寒冷,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农药投入相对较少,有利于绿色玉米的生产和出口。

三是降低成本空间大。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成本较低,农民具有种植玉米的传统。同时,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专用品种,并有近100个县(市)的玉米单产接近美国的单产水平,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奠定了基础。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通过推行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也很大。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竞争力和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玉米转化能力,突出重点品种--饲用玉米、工业加工用玉米,突出重点地区--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专用品种,发展订单生产,促进玉米产区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实现专用玉米区域化布局、专品种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建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二)发展目标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在增强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东北、内蒙古主

产区要扩大国内南方销区市场和东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份额;黄淮海主产区要在占领本地市场的同时,占领部分南方销区市场,抵御国外玉米的冲击,形成有进有出、出大于进的贸易格局。到2007年,2个优势产区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0%以上,玉米单产、总产分别提高20%,饲料用玉米和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质量基本达到国标二级标准,东北、内蒙古玉米收获期含水量降低3-4个百分点。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优势区域布局原则

1.生态适宜。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符合《玉米栽培学》中划定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的指标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一是商品量大、商品率高,养殖、加工转化和外销能力较强;二是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二)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及周边地区,是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玉米营养品质好,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单产比全国高10%以上。玉米产量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高于大豆和小麦,接近水稻。毗连俄罗斯、朝鲜、日本和韩国等玉米缺口较大的国家,发展外向型玉米产业有区位优势。同时,该区域是东北生猪主产区和东北肉牛、奶牛带,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国家“十五”计划已经确定该区为畜牧业优先发展地区。区内大型玉米、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加工能力强,为玉米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稳定“南进”,扩大“北出”。具体目标:到2007年,玉米越区种植得到根本解决,玉米收获期含水量下降3-4个百分点;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340公斤/亩;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控制玉米越区种植,降低玉米含水量,压缩第三、四积温带和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连年干旱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实施玉米大豆轮作;二是培育与推广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提高玉米品质,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三是实行专用玉米专收、专贮,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四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玉米加工业,提高玉米就地“过腹”、“过机”转化能力,将玉米优势变为畜产品优势和加工产品优势。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东北、内蒙古春玉米优势区共有155个县(市、旗、农场),其中辽宁44个、吉林41个、黑龙江40个、内蒙古30个。从中选择玉米播种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102个县(市、旗、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其中,黑龙江28个、内蒙古18个、吉林29个、辽宁27个。优势区内重点推广饲用(粒用)、青贮、高油及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和高淀粉、加工型糯玉米等专用加工玉米品种。

(三)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中国玉米优势区。

1.区域特点。该区气候和农田基本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达50%以上,玉米生产水平较高,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33%以上。区内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比较发达,地处中原肉牛带,拥有大型畜牧业生产、大中型饲料加工和大中型玉米加工企业,专用玉米需求量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强。交通便利,距南方销区近,为专用玉米尤其是饲料玉米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条件。

2.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在增强玉米就地转化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占领南方销区市场,抑制进口玉米“南进”。具体目标:到2007年,专用玉米面积占玉米面积的80%以上;单产提高20%,达到400公斤/亩,商品率达到85%以上;商品玉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

准。

3.主攻方向。一是推广早熟高产专用的饲料及加工用品种,提高专用玉米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从肥、水、珍爱生命作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发展饲料加工和工业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优先发展的地区和重点推广品种。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共有175个县(市、农场),其中河北60个、山东55个、河南60个。从中选择玉米面积大于35万亩、畜牧业相对发达的98个县(市、农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主要分布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潍坊以西地区、河南省东部和南部。其中,山东35个、河南35个、河北28个。该区重点推广优质饲用(粒用)、高油、青贮、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品种和高淀粉玉米等加工玉米专用品种。

(四)主要措施

1.推广专用玉米品种。重点引进、选育、推广早熟、高产的专用品种,推进专用品种区域化种植,严格控制越区种植,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商品玉米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深松机、重型耙、精量播种机、覆膜机、联合收割机、灭茬机等大中型农机具及其配套设备。有组织地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

3.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合理轮作制度,东北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黄淮海推广玉米与大豆、花生、棉花等轮作,减少玉米病虫害发生。推广生物(赤眼蜂、白僵菌等)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适当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专用玉米优先发展区建立专家平衡施肥系统,调整施肥模型,校对施肥系数,做到一地一卡一配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加工、供应、施肥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中国玉米优势区。

5.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发展旱作农业,实施沃土工程,培肥地力;推广节水灌溉、秸杆还田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

6.推进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以专用玉米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形成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另外,要建立非转基因玉米保护区,严格控制转基因玉米在玉米主产区的环境释放及审定推广。加强对转基因玉米科研的管理。

五、主要建设项目

(一)项目实施地点

东北-内蒙古专

中国玉米优势区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