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

时间:2024-12-27 02:46: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好句 > :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的正文:

第一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诗词九首》》

【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

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九首》理解性默写

1.《饮酒》

(1)表现诗人投身到清新的大自然中的无限喜悦之情的句子——

(2)把主观对客观的感受写得异常真切自然的句子——。

(3)本诗的主旨句是——

(4)写山间晚景,表明诗人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的句子—

2.《过故人庄》

(1)写田家热情好客的句子——

(2)写田家美丽风光的句子——

3.《望岳》

(1)最能体现人生哲理的句子——

(2)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境相似的句子——

(3)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4)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句子——

(5)体现诗人不畏困难,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的句子——

4《滁州西涧》

(1)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句子_______

(2)描摹空山无人的寂寞春景的句子——

(3)流露一种恬淡自适,悠然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5《江雪》

最能体现诗人情趣旨向的句子——

6《西江月 遣兴》

与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句相对应的句子——

7《题李凝幽居》

(1)推敲二字典故出自——句子

(2)以动衬静,衬托出四野的静谧荒寂的句子—— 答案:

1.(1)此中------忘言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2)采菊------南山

(3)问君-----偏

(4)山气----还

2.(1)故人----家

(2)绿-----斜

3.(1)会----小

(2)荡-----鸟

(3)会----小

(4)造化----晓

(5)会-----小

4.(1)春----横

(2)独----鸣

(3)春----横

5.孤舟----雪

6.近----处 7鸟----门

第二篇:《归园田居》

灌南中专公共基础课教案

学校 灌南中专 授课教师 专业名称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课时

教材名称 语文第一册 出版单位江苏省教育出版社 版次 主编 杨九俊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

第三篇:《归园田居学业水平测试》

归园田居

简介:

第一句诗人交代自己从小所固有的本性———“无适俗韵”和“爱丘山”,这为下文写自己弃官归“园田”起了铺垫作用。

第二句概述自己入仕的原因和经历———“误落尘网”、“一去三十年”,略写。

第三句采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也象征自己如“羁鸟”“池鱼”一样“恋旧林”、“思故渊”,表达自己对自由自在、清新明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为下文重写(详写)园田风光和诗中主人公的生活蓄势。

第四句——第九句详写了园田的美丽风景和诗中主人公悠闲自在的生活情况。第四句交代园田居的大概位置,以及诗人对此的认识(“守拙”,保守住了自己的情操)。第五句交代园田的情况———宅院周围有十多亩地、宅中有八九间草屋。四、五两句流露出了诗人自食其力的喜悦之情:“十余亩”的园田、“八九间”的草屋是“我”在“南野际”劳动的收获啊!尽管比不上官府厅堂和达官贵人府宅的高大豪华,但“我”守住了自己的操守(“守拙”)啊!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第六句描述草屋前后的景色:“后檐”“榆”“柳”绿树成“荫”,清爽无比,“堂前”“桃”红“李”白,多么色彩美丽!“桃李”象征着高洁,这和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敲骨吸髓的肮脏形成了强烈对比。第七句诗人目光移向远处,同时也听到了远处的鸡鸣狗吠。远处的村落在暮霭炊烟中朦朦胧胧,深远的村巷中传来了狗吠声,高高的树颠上发出了鸡鸣声。这是多么祥和而又有生气的一幅暮霭村落图啊!第九句诗人又将目光收回到“园田居”中,他的庭院中“无杂尘”,他的宽敞的草房中“有余闲”,诗人特清静、特悠闲!“无杂尘”既表现了诗人居所的整洁,同时也暗示诗人特自在,他不受官场肮脏杂事的搅扰,真是“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啊!这六句详写了园田居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喻为“樊笼”),坚决回归自然园田的决心,同时也点名了全诗的主旨,总结了全诗。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

艺术特色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

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采之欲遗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A.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何以解忧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

同心而离居所思在远道C. D. 忍尤而攘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D项,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A.代词/助词,的;B.连词,相当于“而”/介,凭借;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答案:D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农村生活的图景,这幅平常的农家生活图景在陶渊明笔下显得很有韵致,对其原因的解说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勾勒出村庄的远景,“暧暧”是村庄轮廓的勾勒,“依依”是袅袅炊烟的形态描摹;“暧暧”是静景描绘,“依依”是动景描写,动静结合,将宁静而富有生气的村庄的朦胧美表现了出来。

B.后两句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尖的鸡鸣,表现了村庄的宁静,以声衬静,颇有意趣。

C.前两句绘形,后两句绘声,形声相映成趣。这种情致的表现恰好反映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平静的内心世界,可以说这幅农家图景正是陶渊明内心的写照。

D.后两句虽未写人,但狗吠、鸡鸣足以让人想象出农家宁静、平和的生活景象。配以诗中的“依依”炊烟,更是将田园农家生活中最富有诗意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解析:C项,“正是陶渊明内心的写照”错,应是反衬。

答案:C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鉴赏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感。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悦人耳目,沁人心脾。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解析:C项,“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错。

答案:C

4、对《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答案:D。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5、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比喻)

2).羁鸟恋旧林 (拟人)

3).池鱼思故渊 (拟人)

4).久在樊笼里 (比喻)

第四篇:《古典诗词鉴赏知识详解》

古典诗词鉴赏知识详解

第一章 考纲与核心知识体系构建



第一节 新课标考纲与高考命题对应关系



一、新课标考纲:



古代诗文阅读



《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二、《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第二节 高考考情分析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二、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三、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单以2007全国各地高考卷为例,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鉴于2010年黑龙江省第一次施行新课标高考标准,考查方式应沿用宁夏、海南卷的考查方式,变化不会很大,即诗歌鉴赏题出比较鉴赏的可能性不大。



四、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五、考查综合程度高。



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六、分值一般设定在11分,题量基本为2个。



200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2007年—2009年宁夏、海南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分值均为11分,题量均为2个。



第二章 核心知识与能力体系构建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以下列出鉴赏诗歌的五步程式,规范考生的答题思路与答题过程,力求做到鉴赏诗歌时,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第一节 第一步,先读全诗分类别



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风雨之后的“绿肥红瘦”的衰败景象,抒发了春光易逝青春难在的忧伤之情。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卷中的诗歌鉴赏的考题“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小斋即事》)。作者刘一止写琴棋二物就是托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



七、即事抒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



八、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王翰等。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九、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



十、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乐趣作文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一、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二、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其一就是我们熟悉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人借“记梦”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悼念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李白把神仙世界描写得广阔自由,光明美好,反衬出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黑暗和丑恶。该诗是以游仙为题材的典型作品。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分清是哪一类诗,其思想内容就有矩可循了,如: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要思想感情)。常用的表达诗词主旨的词语有:



心旷神怡 热情洋溢 豪情满怀 慷慨激昂 得意洋洋 徜徉山水



欢快 欣喜 喜悦 舒畅



自由 恬淡 闲适 惬意



仰慕 追慕 留恋



同情 孤独 寂寞 思念 郁闷 空虚 烦闷 抑郁



感伤 辛酸 悲痛 悲愤 忧愤 激愤 悲壮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消极避世



讽刺 指斥 控诉







第二节 第二步,后半部分找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诗歌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所在。古代诗歌往往是先写景而后抒情,而这个“情”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所在。



例如: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宋王朝本在北方,迁都于此亦是“游人”。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又如,2008年江苏省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中的最后一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明确地交代了诗人内心情感是“愁”。再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点出了诗人不被统治者所重用,报国无门的愁苦。







第三节 第三步,前半部分寻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一、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芬褂辍罚骸耙簧嘁兑簧铮坏惆沤兑坏愠睿槊稳蟆!币晕嗤┮堵浜陀甏虬沤缎淳〕钏肌F渌纭耙灰兑叮簧战椎蔚矫鳌保ㄎ峦ン蕖陡┳印罚拔嗤└嫦赣辏交苹琛⒌愕愕蔚巍保ɡ钋逭铡渡罚┑取?br>


(二)、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象征离散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孤寂愁苦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鸟:象征自由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 漂泊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菲胛锫邸罚右源怂得魑镂椅唬蛭锲氲鹊乃枷搿:罄次娜擞美唇柚该曰蟮拿位煤捅浠蕹5氖挛铩H缏接巍抖埂肥疲骸耙槐克诼芎骄憧铡!?br>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悲伤 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四)、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 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 生机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暴雨:残酷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路明泽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五)、器物类



玉:高洁 脱俗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丝竹:音乐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返墙瞪托耐ぁ罚骸奥淙章ネ罚虾枭铮嫌巫印0盐夤晨戳耍父伺谋椋奕嘶幔橇僖狻!蓖ü次夤常睦父耍泶锪俗约阂庥ㄐё婀üα⒁担治奕肆旎岬氖б馇榛场?br>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螅镒遇嗟亩铮た芍乒模┲摹袢∪嗽虿蝗唬翰晃士煞瘢宦矍保乔卣呷ィ驼咧稹!焙罄淳鸵浴袄ド接瘛北扔饔判闳瞬拧?br>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船”是表现“漂泊”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六)、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七)、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肺庵痉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凡牧写芳窃兀骸拔渫跻哑揭舐遥煜伦谥埽摹⑹迤氤苤宀皇持芩冢谑籽羯剑赊倍持!彼档氖遣摹⑹迤胍由揭埃宀皇讨艿墓适隆:罄匆脖硐旨崾亟诓佟?br>


“山林”和“宫阙”的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八)、地点类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厌俗世俗生活 田园风光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隐居的人



南山:隐居的地方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九)、其他类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 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信:鸿雁 尺牍 尺素



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月亮:人生的圆满 缺憾 思乡思亲 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







二、评价诗歌的意境特点



(一)、什么是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是“无情无意”的物象。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了,并择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毫端的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一组意象,就是意境。



(二)、体味意境的基本方法



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推断过程中注意主次关系的取舍。







三、常见的评价意境特点的词语——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雄奇优美 雄浑苍劲 雄浑壮观



富丽堂皇 瑰丽 明丽 淡雅 恬淡自然



恬静 安谧 幽静



和平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深远 幽深 奇险



迷濛 迷茫 飘渺 虚幻 暗淡 幽暗 昏暗



荒寒 肃杀 萧条 萧索 冷落 孤寂(孤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



悲凉 慷慨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例如: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第四节 第四步,详读全诗五必看



一、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古诗的写作往往有些传统的写法,同一类型的诗歌往往有几类大体相似的主题。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主题。



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



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



再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即诗歌主旨。



(二)、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两个方面,意境就是由这两方面自然而有机融合而成的。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的诗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都有利于我们借助诗歌的标题就能大体上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那么考生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听”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僧”有自己的弹琴内容、弹琴风格,“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的超脱世俗。“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更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说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而不知道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这就从侧面来衬托琴声的曼妙超俗,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和蜀僧弹琴的高超技法。



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古典诗词鉴赏知识详解】

归园田居中以动衬静的句子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