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时间:2025-01-13 10:03: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的正文: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
《高二地理必修三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练习》

3.4.2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土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的是( )

A.黑土地 B.黄土地 C.沼泽地 D.红壤地 2.有关东北农林基地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商品棉基地 B.全国最大的林区

C.我国最早形成的比较大的经济区 D.有全国最大的黑土分布区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3~5题。 3.甲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乙地的农业生产应主要发展( )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5.甲地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大豆和甜菜 C.玉米和高粱 D.谷子和亚麻 6.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 B.冬小麦、大豆、甜菜产量居全国首位 C.全部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 D.夏季热量充足,日照长,作物一年一熟 7.下列有大片沼泽性荒原、对生态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松辽平原

8.荷兰是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的国家,近年来该国停止“围海造田”的原因是 A.土地资源已较为充足 B.工业外迁,用地减少 C.水产养殖业兴起 D.保护沿海湿地

图为沿甲(49.5°N,117.5°E)、乙(44.5°N,131°E)两地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C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干湿状况上看属于半干旱地区 B.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C.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

D.为保护该地农田免遭破坏,在F处营造了防护林 10.A地区主要产品是( )

A.小麦 B.红松 C.水稻 D.畜产品 11.主要产在辽南各地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高粱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棉花、苹果 D.春小麦、棉花、葡萄 12.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13.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是( )

A.北部有春小麦、大豆 B.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水稻 C.中部有冬小麦、玉米、甜菜 D.南部有春小麦、棉花

14.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这意味着(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增长粮食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靠开垦增加粮食的历史已经结束 15.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

A.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力担负耕地面积都较多 B.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 C.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D.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读有关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B.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 C.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

17.该地区河流四、五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冈是 ( )

A.雨带推移到此地 B.气温升高,积雪融化 C.冬季风春天会带来丰沛的雨水 D.冰川在春天开始融化

读图,回答18~21题。

18、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 约为( 雨的作文)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1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人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二、综合题

22.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上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填注名称。

(2)用虚线在图上勾出东北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范围轮廓。

(3)简要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4)东北区最南的商品粮基地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为主(作物),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5)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如何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 乙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__。 (2)甲地在发展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综合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甲地的发展方向应是什么? 为什么?

地理课时练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C 2A 3C 4C 5B 6D 7A 8D 9D 10D 11C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1)略(2)略 (3)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且集中连片,便于大型机械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文因素:东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东北重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大型机械。(4)辽河中下游流域, 水稻 水稻种植业 这里地处暖温带,热量高,积温多辽河及其支流可提供灌溉;辽宁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利于水稻种植精耕细作;位于哈大,京沈铁路附近,交通便利,距消费市场近;国家政策上鼓励发展,并给予支持。

(5)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了湿地环境,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6)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1)东北, 平原 南方低山丘陵 山地丘陵

(2)①黑土的冲刷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②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更新 (3)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原因:沃野千里,人口稀少 林业资源综合开发 原因:森林资源丰富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二
《2.3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练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班别座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 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 2.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3——5题 3.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 ) A.嫩江 B.松花江 C.鸭绿江 D.图们江 5.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6.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 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

7. 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8.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0~12题。

高二地理试卷 共4页 第- 1 –页

10.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 ( )

A.地形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11.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⑤煤炭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

12.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捆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光热资源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C.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区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13~14题。

13.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的海洋性比甲地强 14.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区: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区: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区:冬小麦,一年一熟

云南西双版纳农垦区和新疆石河子农垦区是我国两个著名的农垦区,前者以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后者以小麦、棉花、瓜果生产为主。回答15~16题。 15.关于两垦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双版纳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B.市场是决定西双版纳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因素 C.水资源不足是石河子垦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D.石河子垦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今后应实行全面退耕

16.在西双版纳和石河子两垦区农业发展中,最易引发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土壤污染、泥石流 B.森林减少、旱灾 C.洪涝灾害、沙尘暴

D.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读“2007年我国十大粮食输入和输出省区图”,回答17~19题。

高二地理试卷 共4页 第- 2 –页

( )

植树节口号

17.黑龙高分作文江、吉林两省粮食输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8.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1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读下列材料,回答20~22题。

材料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2: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

20.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 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 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 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

21.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 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 22.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治理坡面 B.秸秆还田 C.植树造林 D.沟壑治理

高二地理试卷 共4页 第- 3 –页

答案:

1-10 BBDBD DCAAD 11-20DADCC DCCBC 21-22 CB

高二地理试卷 共4页 第- 4 –页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

反思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

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反思二:

本节内容按预先的设计仍为1.5课时完成,实际教学中也是用1.5课时完成的。我在进行必修三内容的教学时,都特别注意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每节内容既然都是以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的,那么教学中首先要分析好案例,然后再由具体到一般,即由案例推广到规律,那么对案例的分析说法显得比较重要了,如果能把案例的相关问题分析清楚了,那推广到规律也就基本上是水到渠成了。例如前面讲到的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教材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来分析的,其实世界上大多数的资源型工作区都经历了鲁尔区的发展过程,即由繁荣到衰落,但鲁尔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实现再生的成功典范,我认为只要把鲁尔区的内容分析透了,那么以后再遇到传统工业区的问题,那就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了。

同样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东北地区的分析上。【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文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出自

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任一区域进行农业布局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方法和过程通常是先进行该区农业区位因素的调查,分析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部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再根据区内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行农业部门的调整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区内特定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样的综述可以说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既能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有起了诠释课程标准的作用。接着教材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北区自然条件,目的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东北区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区农业特色(一是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潜力大)。【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反思3篇】教学反思

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

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写给爸爸的一封信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