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杜甫阅读答案

时间:2024-12-26 14:27: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客亭杜甫阅读答案的正文:

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4.飘飘何所似(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史之乱”以后,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亲身经历了国家深重的苦难,接近了广大劳苦群众,他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至死不衰。宋人黄彻说:“老杜似孟子”(《溪诗话》卷一)。杜甫是原始儒家思想即孔孟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的阐释和恢复原始儒家道统的思想,远在韩愈之前。他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以天下为己任。

杜甫忠君,但并非愚忠,他身历玄、肃、代三朝,对三代皇帝都有所讽谕和批评。杜甫崇高而深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他坎坷一生及其全部创作中。而杜甫最可宝贵的,就是身处逆境,却心系国家,心想人民,一颗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从没有停止跳动。他始终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杜甫深深懂得“邦以民为本”的道理,对饱尝战乱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抱着深切的同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的苦难,他可谓是无事不忧,无时不忧。征夫戍卒,田妇野老,寡妻弱子,渔民樵夫,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命运,无不牵动着诗人的心。杜甫认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来自统治者的奢侈靡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此他要求统治者“行俭德”,节欲戒奢,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以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

诗圣杜甫有着一颗仁慈的心,一副博大的胸襟。安史之乱前夕,他由长安往奉先探家,“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而杜甫的伟大,恰恰是在自己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他想到的却不只是自己一家的命运,而是广大人民群众:“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种孟子式的己饥己溺的仁者胸怀,在他的诗中都有生动的体现。可以说,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忠恕之道、仁爱精神、恻隐之心等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之。而传诵千古的杜诗,就是这些思想生动形象的反映。 故梁启超认为杜甫是“情圣”。

三、杜甫的创作及艺术特色

总论: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1.诗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政治抒情诗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马》;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

3.战争题材的诗歌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赏花灯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

4.歌咏自然的诗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5.淡泊得天机的诗

尊严的作文

杜甫在长年的转徙流离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开辟田亩,得到暂时的休息,因此对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动态进行了细腻的观察,感到无限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体会。如《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这类诗当然不能和前边论述的诗篇相比,但也代表了杜甫为人的另一方面,他不只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对于微小生物的爱好。他“幽居近物情”(《屏迹》),喜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感到“花柳更无私”(《后游》)。

6.友情诗

杜甫写过一些怀念家属、朋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怀念妻子的有陷贼时写的《月夜》,怀念弟弟的有在秦州写的《月夜忆舍弟》;在许多怀念朋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杜甫自从与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以及其他涉及李白的诗,有十余首之多,几乎首首都显示出对于李白深厚的情谊、热烈的关怀和衷心的钦佩。

7.多面手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

四、杜甫诗歌与民族心理

宋末文天祥被囚元人狱中,至死不屈,集杜句成诗200首。他在《集杜诗·自序》中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日玩之不臵,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吾用,非情

我喜欢的动物小白兔

性同哉!”

抗日战争时期,钱来苏在《关于杜甫》一文中说:“(杜甫的)诗总是唤起朝野的人们赶快的把胡寇逐出中国去。他的诗集里表现民族气节,民族意识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都说明杜甫及其诗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

五、作业

运动会手抄报

完成《蜀相》课后练习1、2、4小题

六、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和合作,分析鉴赏《蜀相》

2、理解把握鉴赏诗歌思想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诗歌鉴赏,理解把握鉴赏诗歌思想的方法

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过程:

一、作业展示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用“蜀相”而不用“诸葛祠”,有何深意?

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关系最为密切? 为什么?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4. 诗的开头一问一答,有什么好处?

5. 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是否准确?

二、作业

完成第三课时学案

三、学习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呢?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四
《杜甫《客夜》阅读答案及简析》

客夜

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注]①著同“着”,睡着。

⑴这句即《古诗十九首》“愁多知夜长”意。仿佛老天爷故意和人过不去似的,所以说“不肯”。黄生云:“起句用俗语而下俗,笔健故尔。接句不肯字,索性以俗语作对,声口隐出纸上。【杜甫《客夜》阅读答案及简析】杜甫《客夜》阅读答案及简析。”

⑵这两句是写不寐时所见所闻。残月,将要落的月亮。因夜深,故见月残。高枕句,仇氏引洪仲注云:“高枕对人帘,谓江声高于枕上,此以实字作活字用。”按洪注据上句“入”字,将形容词“高”也看作动饲,甚是。高字属江声,不属枕,不能理解为“高枕无忧”的高枕。但说是“江声高于枕上”,却仍费解。萧涤非以为:江声本来自远方,但枕上卧而听之,一似高高出于头上,故日“高枕”。因夜静,故闻远江之声亦高。

⑶这两句是不寐的心事。【杜甫《客夜》阅读答案及简析】文章杜甫《客夜》阅读答案及简析出自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五
《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

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

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

[南宋]黄机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2篱边羸马向人撕。

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释]①亭堠,记里数的土堆。【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②筱竹,细竹。

⑴.本词上片后两句写了怎样的景色?(4分)

答案:浅山荒芜、细竹篱笆、瘦马嘶鸣的萧索凄凉之景。(答到“亭堠”亦算一个得分点,具体景色一个1分,“萧索凄凉”1分)

⑵.本词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答案: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报国无门”、“痛心悲愤”、“书生”各1分)

⑶.请简要赏析本词下片的后两句。(4分)

答案:承上文说明不要因为个人的悲戚影响征途;又用古代奔波劳碌的英雄自比,表达为国操劳的决心#from 本文来自网

机字几仲,一云字几叔,东阳人。其事迹无可考见,据词中所注有“时欲之官永兴”语,蓋亦尝出仕者,但不知为何官耳,其游踪则多在吴楚之间,而与岳总幹以长调唱酬为尤夥。总幹者,岳飞之孙珂也,时为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岳氏为忠义之门,故机所赠词,亦皆沈郁苍凉,不復作草媚花香之语。其“乳燕飞”第二阕,乃次徐斯远寄辛弃疾韵者,弃疾亦有和词。【虞美人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阅读答案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六
《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8.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6分)


答案

8、⑴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2分。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⑵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3分。【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文章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出自break-word;">9、⑴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3分。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⑵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孤 雁 杜甫 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鉴赏赏析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鉴赏赏析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鉴赏赏析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诗歌鉴赏试题答案。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2.【答案】

(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from 本文来自网

【技巧点拨】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鉴赏赏析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诗歌鉴赏试题答案】阅读答案

客亭杜甫阅读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