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

时间:2024-12-27 04:30: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野老歌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野老歌的正文:

野老歌一
《野老歌赏析》

诗曰:“老翁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山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的《野老歌》是一首古风,看上去很平常,认真一读,却觉得很有意味。

诗中选取了一家普通的农户,写出了他家生活的苦难。这家农户住在山上,家中没有平地的田亩,只有山地,且又只有三四亩,山地瘠薄,收成少,赋税重,官仓的粮食甚至腐烂化作泥土,农民的负担不得减免,家中无食,只得去收橡实果腹,这是何等凄惨的情景啊!诗中又写了一个商户富豪,珠玉百斛,聚财千万,宠物狗都长年食肉。这贫富悬殊的社会情景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哪!

这首诗还反映出了造成唐朝这种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的赋税制度。我国封建社会本来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一般是重农抑商的,可是社会的实际情形却是对农业收重税,而对商贾富豪收轻税,或商贾勾结官府,得以逃税,这样,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就愈演愈烈了。

从写诗的角度看,我想到了这样几点:

第一,取象的代表性。这首诗选取了一户农家、一户珠玉商家为象,如实叙述,没有一字议论,竟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写诗应如何取象。取象,选取社会中具有一般性的人物、事物入诗,更具有代表性,也就更具有典型性。如果选取极端的人物、事物,也能反映社会问题,但我想选取一般性人物、事物,代表大多

数,反映社会生活面更广阔,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第二,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效果鲜明。很明显,这首诗中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对比。一户农家,长年勤苦劳作,缴纳赋税后只得用橡实充饥;商贾之家的宠物狗都长年食肉,这种穷人远远不如富狗的情形,对比是何等鲜明啊!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艺术效果是很突出的。

第三,诗中描写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一个社会,生活是多层面的,由不同的阶级(同一阶级中又有不同的阶层)构成烦恼的。张籍的《野老歌》写了不同阶级的生活状况,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是诗人——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员——最可贵的一点。

这三点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但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常说社会有各个“阶层”,实事求是地说,各个“阶层”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别很大,有的亿万富翁,有的挣扎在温饱边缘,不论差别多大,也不论生存的手段如何,现在似乎很忌讳说阶级,这样,以哪个阶层的生活情形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呢?民众是国家的主体。我认为应以中下层广大民众的生活情形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的不同情形,才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才是社会的真实。我们写诗,应该真实地反映不同社会“阶层”真实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下层、底层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表现时代的真面貌。

野老歌二
《张籍 节妇吟》

中国变化

《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重,何不相逢未嫁时?”

解释:

你知道我已经嫁人,还赠给我一对明珠。

感激你的情意,我把明珠系在我红色的罗

衫上。

我家高楼拔地而起,我的丈夫地位高贵。

知道你对我的情日月可鉴,但是我早对丈夫发过誓要同生共死。 还给你这对明珠我的泪不停地流下,只恨我们为什么没有相逢在我还未嫁人的时候!

作者简介

张籍(约公元766—约830)字文昌,

世称张司业或张水

部,其乐府诗多反映

当时社会现实,与

王建齐名,世称“张

王”。有《张司业集》。张籍

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

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

府歌行外,多作

他的乐府诗与王

并称“张王乐府”。

深刻地反映了各

盾,同情人民疾除仍写乐近体诗。建齐名,诗中广泛种社会矛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

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字句浅释

题解: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蛙声十里出山泉袄。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良人:丈夫。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是唐代张籍的一首诗歌。初读这首诗,

一位可爱可亲、可钦可敬、美丽温柔多

情重义的年轻节妇形象跃然纸上。她,

一个有夫之妇,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地

拒绝他人求爱,不禁让人想起汉乐府

《陌上桑》中秦罗敷严辞巧拒使君调戏

的故事。但《陌上桑》格调明快干脆,甚至带有一些喜剧色彩。而本诗曲折无限,细腻熨贴,入情入理,波澜起伏,可谓是一波三折一唱三叹。

首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为一起,挑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而且明示“君”:你明明知道我是一个有夫之妇,却偏偏要送我一双明珠以示爱恋,语气中略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接下来作者情绪稍显温和,“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一伏,诗句一转,向对方表达了谢意:我最终还是被你的缠绵所感动,忍不住把你赠给我的明珠挂在我红色的罗裙上。继而又一转,“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又为一起,说我有一个“高楼连苑”的大富大贵之家,有一个在明光殿里执戟护卫皇帝的威风凛凛的丈夫。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对丈夫的忠贞不渝之情溢于言表。紧接两句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要与丈夫相依为命同生死共患难,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又为一伏,笔锋稍缓,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感伤相逢太迟,明确拒绝了对方,令诗中的“求爱者”明理动情而却步,令读者顿生爱怜之心。这首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写出了礼义之外的感情波澜,曲折微妙:既委婉缠绵,又坚定决绝,但是决绝之余,又有无奈不绝如缕。

在另一版本中,诗题下面还有一句话“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由此可见,不能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而是一首为拒绝李师

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等头衔,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采取恩威并用等各种卑鄙手段勾结、拉拢一些文人和中央官吏,为他的藩镇割据效力。而张籍当时是唐中央政府的水部员外郎,颇有诗名,也成为李师道准备拉拢的对象之一。但是,张籍一贯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对李师道的所作所为极为愤慨,不想与之为伍;面对军阀的拉拢,张籍不能不讲究回绝的方式,只能以委婉含蓄的方式予以拒绝。了解了这一特定背景,我们再来品读《节妇吟》就会真正读出它的妙处来。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诗中的“妾”以及文题上所说的“节妇”无疑是指作者自己。张籍以一个有夫之妇的身份,表明自己感谢李师道的知遇之恩,不是我不支持你,只是我誓死效忠唐王朝的志向不能更改。“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只有洒泪还珠,遗憾的是在我的志向尚未确立之前,你怎么没有注意到我呢?此句委婉之至,成为传诵不绝的名句,表达了某种困难的处境和矛盾心情。

综观全诗,张籍以节妇自比,向李师道这个“求爱者”表白自己决不被腐蚀拉拢的态度,其构思精巧,角度得体,开合有度,伸曲自由,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言外之意

据本诗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

野老歌三
《检测·课时达标 1.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中秋节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在八月十五日稻谷成熟时节,各家向月朝拜土地神而形成的习俗。这种起源说法主要说明了( )

A.古代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

B.农民对神仙的崇拜

C.古代中国农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D.农民对月亮的特殊感情

2.(2012·南京高一检测)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4.(2012·宁波高一检测)下图所示的农业工具出现于( )

A.春秋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5.(2012·福州高一检测)《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C.青铜器的制造

D.水利工程的兴修

6.由成龙主演的《神话》让我们一睹秦朝兵马俑的风采。这一浩大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繁多的赋税 B.沉重的徭役

C.苛刻的兵役 D.土地兼并

7.(2012·大庆高一检测)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符合诗中描绘的景象的选项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材料二 《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提升组】

9.(2012·南昌模拟)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0.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1.(2012·福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宗法制的解体

C.社会人口的增加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12.年画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我国古代养殖业与种植业并重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3.(2012·长春模拟)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14.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

15.(2012·嘉兴高一检测)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插图。对该图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野老歌四
《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

⑴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⑵农:一作“翁”。

⑶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⑷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1.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5分)

2.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5分)

2.①浅近平易。(意思对即可)②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意思对即可)(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本诗明显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可看出是将农民负担重却“不得食”和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作对比;后四句是将山中“老农”的辛苦劳作却贫穷和“西江贾客”的富足奢靡作对比。【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风格及诗歌的思想内容。风格用四字格概括,是通俗易懂,浅近平易一类的词都行。全诗通过描写农民粮食歉收、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写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等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贫瘠的山田来维持生活。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老农在残酷的剥削之下,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为了生存,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都天天吃肉。

赏析: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张籍《野老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野老歌五
《《野老歌 张籍》阅读答案》

野老歌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蜀相阅读答案
下一篇:教师考核述职

TAG标签:老歌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