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

时间:2024-12-25 15:15:2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的正文:

第一篇:《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

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第4—7题)

第4题 断句题

全国卷对断句的考查始自2014年,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015年全国卷对此又做了微调,把断句题放在了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小题的位置,顺序的调整是一种新的导向,足见命题人对文言文断句题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断句

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考生拿到一个文言文片段,先不要急着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如下例: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赵国因为战争,国内粮食匮乏,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却不愿拿出粮食来救助,周子通过“唇亡齿寒”的比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各个方面对齐王进行劝说。理解了这些,便可对上面语段进行初步断句。

首先根据文意从“今日”前断开,将本语段分成两层,前一层是比喻导入,后一层是实质问题,故应从“今日”前断开。接着,分别审视前一层和后一层,通过语感和对语段的理解,不难将前一层从“犹”之前断开(前后两句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将后一层从“且”之前断开(前后两句是递进关系),从“不”之前断开(据句间层次关系而断),初步断句如下:

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第二步:先易后难抓关键

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关键点分析难断的句子。具体来说,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词语,二是句式。

1.词语

根据语气助词“也”可将上例继续断句如下:

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

至此,只剩下“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

矣”“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五处。前两处通过划分句子成分(下面讲到)可断为:

“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根据句式相关知识(下面讲到)可将后面三处断为“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这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判断句中主语和宾语之间要断开)。

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如: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14·浙江高考)

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逾、深、腾、达、谓、识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加、逾、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加”,“以谦德”是介宾短语,做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此处,“以谦德”是状语后置,故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这个主谓短语,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

参考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处可断可不断)

2.句式

(1)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

美味的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句子中的“不亦„„乎”这一句式可用于准确理解句意并断句。

(2)整句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比如: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这段话中,第一句,用了“他日”“今兹”对比;第二句,用“杨意”“钟期”的事例对举。断句时,考虑这些内容,就比较容易判断出断句点。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

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

用“/”给下面语段断句。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

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通读这段文字,可知其大意是:当自己厌恶的人有功时或喜爱的人有过时应该如何做,对待鳏寡孤独、遭受灾祸的人应该如何做以及如何向百姓收取赋税等。根据语感及文段大意初步断句如下:

/ 振赡祸亡之家//故万民富乐而

第二步:先易后难抓关键

通过第一步初断后,再对所断开的句子逐个分析,发现第①句中有“所憎

者”“所爱者”,可判断其是个对偶句,应从“所爱者”之前断开;第②句通过抓谓语动词“存善”“振赡”,可知有两个句子,故从“振赡”之前断开;第③句的句式对称,抓住关键词“甚”可断为两个句子;第④句中“而”是并列连词,不必断开。

参考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

反复通读可以判定,上面答案中的断句符合语意,关键处断句精准。

关于孝的文章

(一)客观型断句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型断句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去掉标点,设置的停顿一般为8处左右,难度不大。考生在解题时只要遵循“3步骤”,熟练运用其中的技巧,同时巧用排除法即可准确选定答案。

1.(2015·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选A 解题时,在通读的前提下,要抓住三点:一是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在前边提顿,做宾语时在后边提顿。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二是谓词,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一般情况下,出现谓词,就是一次停顿。三是特殊结构,如介宾结构后置,后边必须停顿。本题中,“高丽入贡”与“高丽入贡使者”看似都可停顿,然“高丽入贡使者”是一偏正短语,不是一个句子,在此停顿不合语法规范,据此可排除C、D两项。从语意上看,“宰相谓其所论”语意不完整,因此在此停顿不合语意,所以可排除B项。

2.(2015·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注] 护儿,人名。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

解析:选D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根据词语词性、句式特点,利用排除法,便可准确判定答案。具体做题时,要充分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和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比较四个选项,发现突兀之处即予以排除。本题中“会周师定淮南所”与“会周师定淮南”,“定”为“平定”义,因此“会周师定淮南所”句意不通,据此可排除A、B两项。“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无主语,句子结构不完整,且“数见军旅护儿”句意不通,所以在“护儿”后断句错误,所以答案为D。

3.(2015·重庆高考)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解析:选C 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除B项。故C项正确。

4.(2015·山东高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句话,了解大意。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以”前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本句是说将领接受任命后,国君命令太史占卜,举行斋戒、颁授斧钺等活动,需要弄清楚一共是几件事,然后将不同的事之间断开即可。

5.(2015·湖南高考)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解析:选A 这句话批判了那些在位但不作为的为官者。“何预我事”意思是与我有什么关系,要停顿;“自苦奚为”意思是自找苦吃干什么,要停顿;“此念”代指前面那种想法,应和前面顿开。

6.(2015·广东高考)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解析:选A 首先,通读文章,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矣”后面要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要之”是“总而言之”的意思,据文意,“人实为之要之”不通,排除B项。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生物弭灾之功也

第二篇:《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8-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专题8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捡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萃”在清代叫“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

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C.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D.《五经》、《史记》、《汉书》均属于二十四史。

【答案】D

【解析】《五经》不属于二十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

【答案】A

【解析】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宿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教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