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质书曹丕阅读理解
文档大全 > :与吴质书曹丕阅读理解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与吴质书曹丕阅读理解的正文:
第一篇:《与吴质书 曹丕》
与吴质书 曹丕
【原文】二月三日,丕白(1)。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2)。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3)!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4),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5),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6)。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技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7)。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8)。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9),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
【注释】(1)丕白:曹丕陈说。(2)劳结:指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3)须臾:片刻,一会。(4)顷:近来。撰:编定。(5)类:大都。不护细行:不拘小节。(6)不遂:没有实现。良可痛惜:实在应该痛惜。(7)殊健:雄健有力。微为繁富:稍微有些冗长。(8)儁:优秀的。不逮:不能比得上。(9)动见瞻观: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
【译文】二月三日时曹丕陈说。时间过得很快呀,我们分别又将四年了。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还是不能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祯,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干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瑒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刘帧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年龄大了,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
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与吴质书》 曹丕 原文 注释 评析
2010-11-14 17:20:29|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质字季重,以才学通博,为五官将及诸侯所礼爱;质亦善处其兄弟之间,若前世楼君卿之游五侯矣。及河北平定五官将为世子,质与刘桢等并在坐席。桢坐谴之际,质出为朝歌长,后迁元城令。其后大军西征,太子南在孟津小城,与质书曰: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皦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余顾而言,兹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方今蕤宾纪辰,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时驾而游,北遵河曲,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今遣骑到邺,故使枉道相过。行矣,自爱!丕白。”二十三年,太子又与质书曰: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关于中国的作文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着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业,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闲历观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至其五言诗,妙绝当时。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愍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保护的英文乃通夕不瞑。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虽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观瞻,
何时易邪?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太子即王位,又与质书曰:“南皮之游,存者三人,烈祖龙飞,或将或侯。今惟吾子,栖迟下仕,从我游处,独不及门。瓶罄罍耻,能无怀愧。路不云远,今复相闻。”
初,曹真﹑曹休亦与质等俱在渤海游处,时休﹑真亦以宗亲并受爵封,出为列将,而质故为长史。王顾质有望,故称二人以慰之。始质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故虽已出官,本国犹不与之士名。
及魏有天下,文帝征质,与车驾会洛阳。到,拜北中郎将,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军事,治信都。太和中,入朝。质自以不为本郡所饶,谓司徒董昭曰:“我欲溺乡里耳。”昭曰:“君且止,我年八十,不能老为君溺攒也。” 世语曰: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菑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
质别传曰: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质黄初五年朝京师,诏上将军及特进以下皆会质所,大官给供具。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朱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真愈恚,拔刀瞋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之曰:“朱铄,敢坏坐!”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
及文帝崩,质思慕作诗曰:“怆怆怀殷忧,殷忧不可居。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念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何意中见弃,弃我归黄垆。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随没无所益,身死名不书。慷慨自僶俛,庶几烈丈夫。”太和四年,入为侍中。时司空陈群录尚书事,帝初亲万机,质以辅弼大臣,安危之本,对帝盛称「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帝甚纳之。明日,有切诏以督责群,而天下以司空不如长文,即群,言无实也。质其年夏卒。质先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质子应仍上书论枉,至正元中乃改谥威侯。应字温舒,晋尚书。应子康,字子仲,知名于时,亦至大位。
[注释]
1.蕤: (ruí)
2.醢: (hǎn)
3.愍: (mǐn)
4.罍: (léi)
5.歔: (xū)
6.僶: (mǐn)
7.铄: (shuò)
8.骛: (wù)
9.皦: (jiǎo)
10.邺: (yiè)
11.觞: (shāng)
12.撰: (zhuàn)
13.斐: (fěi)
14.抆: (wěn)
15.遒: (qiú)
16.醢: (hǎi)
17.邑: (yì)
18.罄: (qìng)
19.罍: (léi)
20.菑: (zāi)
21.歔: (xū)
22.欷: (xī)
23.铄: (shuò)
24.酣: (hān)
25.骠: (piào)
26.恚: (huì)
27.踟蹰:(chí chú)
28.茕: (qióng)
29.俛: (fǔ)
30.弼: (bì)
31.懿: (yì)
32.怙: (hù)
33.谥: (shì)
[作者介绍]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柳氏民居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
映照死亡的是生命
孟晖 在我们这个犬儒的时代,像曹丕《与吴质书》、江淹《恨赋》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被人理解的。
《与吴质书》中,曹丕直视死亡的勇气首先就让我们陌生。谈到建安七子中的四位以及其他亲友忽然遭瘟疫而死了的情况,他竟然用了这样的语句:“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而此诸子,化为粪壤”。我们不得不承认,魏晋人观看世界的方式,和我们太不一样了,他们固执地坚持真相,坚持直视死亡。他们似乎对死亡这个主题异常执着,一次次地谈论着各种各样的死亡,谈论生命的短促、宿命的必然。人们常说魏晋时代是一次生命意识的觉醒,其实,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个时代同时也是死亡意识的觉醒。
第二篇:《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 答:“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说是小事,却可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态度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端正行去影响别人,为给众人树立好榜样!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 (10分)
答:作为《国语》中的名篇,至今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它经常被人们拿来论述“不能堵塞言路”这一道理。
身为一国之君,厉王衷心希望全体臣民能完全依自己意志行事,召穆公对此则不以为然,他忧心忡忡地告诫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
多,民亦如之”。在召穆公看来,这些因受压制而缄默不语的顺民是非常危险的,总有一天他们的愤怒情绪会如溃堤之水一般爆发,总有一天他们会集体出面清算倒行逆施的周天子。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厉王依然故我。公元前841年,义愤满腔的国人迅速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将众叛亲离的周厉王逐出镐京。
中国历史上,不乏仁人志士懂得顺民意、得民心的、君民共存的道理。新中国是人民打下的江山,毋庸置疑,人民群众依照法律享有对政府批评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党中央一贯尊重支持人民这一权利,始终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因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
3、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0分) 答:一、格律特点:
1.押韵:韵脚为身、人、春、神等
2.平仄:平起式首句入韵。类型是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随笔作文平平仄仄仄平平)甲乙丙丁。
3.对仗:颔联是平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
颈联是言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
4.全诗都是三字尾。
二、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4、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10分)
答: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5、曹丕《与吴质书》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0分)
答:1.慷慨任气,而且文采焕然。
2.平等谈心,从容委曲。
3.坦诚真挚的的感情,清丽婉约的风格,优美流畅的语言。
4.平易简洁,适于达意。
5.用常典,贴切巧妙。
6.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和句式。
7.对比方式巧妙。
6、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況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请回答:该文段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出自该文段的成语有哪几条?请一一列出这些成语并予以解释。(10分)
答:哲理: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
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批隙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同批郤导窾。
与吴质书曹丕阅读理解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