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产业改造

时间:2025-01-13 09:38: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鲁尔区产业改造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鲁尔区产业改造的正文:

第一篇:《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 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

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

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

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

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

最大的消费核心。

我爱学校

二、 发展优势

1、 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

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

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

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

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 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

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1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鲁尔区产业改造。

3、水陆交通便利。

○1莱茵河纵贯全工业区南北。

区外从莱茵河口上溯,可直抵杜伊斯堡港,并可通过杜伊斯堡到荷兰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2陆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

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鲁尔区穿过,且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

秋天的好词

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三、历史沿革

鲁尔区历史悠久,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煤炭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鲁尔区逐步成为了欧洲主要的工业基地。而铁路、公路、运河组成的交通网的形成,更促进了鲁尔去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道路、工厂区和住宅等基础设施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城镇聚集区。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1958年后,来自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压力,加之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炭和钢铁行业危机开始显现,极大地影响到鲁尔区的就业状态。1974年和1975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给钢铁工业以沉重的打击,钢铁业开始走向衰落。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个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工业都陷入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四、经济转型

为了应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北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新兴产业投资,充实区域产业结构。鲁尔区产业改造。

○1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并、转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采取了稳定改造的政策,以避免社会动荡。

2

○2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优化发展这些新兴工业加入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

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进行了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依照规划修建了鲁尔区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区内架起了高架铁道,为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

鲁尔区在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1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直○

到杜伊斯堡建立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把区内的经济中心和研究中心联系起来,以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鲁尔区风险资本基金会"和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咨询。

2改革传统教育,创立新兴学科,并把高等院校的教育于本地区经济发○

展相结合,州政府试图将鲁尔区建成"欧洲高等院校区"。现鲁尔区拥有15所高等院校,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4、完善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州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整顿园区环境问题。

1解决河流、大气污染问题。 ○

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在鲁尔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尚未发生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鲁尔河水利先进的工程设备除了能解决水污染问题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多种用途。

另外,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已全部建起,各工厂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

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目前,区内共有绿地面积约75 000 hm2,平均每个居民130 m2(1968年鲁尔核心地区这一指标只有18 m2),大小公园3 000多个,整个矿区绿荫环抱,一派田园风光。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鲁尔河上空蔚蓝色的天空"早已成为现实,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拥有1 600多家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与改造,鲁尔区早已不是一个衰落的工业区,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资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转型的经典案例。

3

第二篇:《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鲁尔区产业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在德国学习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曾经支持德国二战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鲁尔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是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尔欣等。

鲁尔区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著名的克虏伯家族创造的钢铁神话迄今仍是鲁尔人的骄傲。鲁尔区的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根据该条约,战败国德国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区再度繁荣。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保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

转型的具体做法

第一,制定总体规划

鲁尔区发展初期,缺乏对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造成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区域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之后,又分别通过法律一再扩大其权力,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对矿区的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对于调整鲁尔区的经济及社会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使这一百年老工业区再次充满了活力。

第二,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将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的重

关于食品安全的作文

点,以此来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有:

(1)健康工程和生物制药产业。鲁尔区是世界上医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从世界顶尖的医疗技术到传统的治疗手段,几面灯乎覆盖了全部的医疗领域。区内的研究机构、医疗教育机构,为制药及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吸引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进入。目前,医药产业共吸收就业28万人,是鲁尔区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2)物流产业。鲁尔区以区位条件、交通设施以及工业底蕴为基础,通过市政当局推动、国际物流企业参与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目前,约有3000个物流企业,覆盖鲁尔区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就业人数达18万人。鲁尔区产业改造。

(3)化学工业。鲁尔区曾是德国化学工业的先驱,焦油化工产业衰落后,鲁尔区积极开发碳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具有明显的后向关联度,拉动了鲁尔区的经济复兴。新型化工产品安全、高效,具有清洁及可循环利用性,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4)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是鲁尔区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之一。1998年,鲁尔区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被称为“工业文化之路”的旅游线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工业文化之路”如同一部反映煤矿、炼焦工业发展的“教科书”,带领人们游历150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开发工业旅游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成为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标志。

第四,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持

鲁尔区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目前,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注意形象。由于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如今鲁尔区已经变成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不仅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新型产业发展创造了优美洁净的环境。

鲁尔区转型的启示

目前,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镇),许多城镇资源枯竭,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产业的收缩,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城市发展后劲不足,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为我国探索传统老工业城市(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注重城市形象的改变。鲁尔区产业的成功转型,一个重要的表现是重塑了自己的形象。过去,人们对鲁尔区的印象是:矿区人的脸是黑的,污染严重,不适合于居住,河流是污水的通道。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印象在逐步改变。环保型的工业园区不断扩展,不断探索和改造,用新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与新型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超出了传统恢复环境的思路。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从重新塑造形象开始。

第二,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之间的合作发展。鲁尔区分布着一个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各个城市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污染。尤其是对于流经这些城市的共同的河流进行重新整治,先治理小河流,再治理主河道,流经各个城市的小支流在进入主河道时都已经被净化。合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许多环境问题是跨越区域和相互依存的,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配合行动。

第三,始终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鲁尔区的创新就在于,它把各个城市的历史挖掘出来,文化保留下

来。在那里,工业的历史名胜,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卖点”,埃森的矿区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城市变成一个公园,用机械化向游客展示工业时代的文明;把工厂变成一个艺术馆,人们在废弃的工厂里举办上万人参加的大型音乐会;把以前的车间变成大型餐厅,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正是由于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使鲁尔区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出来。

第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未雨绸缪。鲁尔区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是成功的,但也是痛苦的。由于资源枯竭,企业倒闭,工人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使该地区失业率曾经高达10%-20%。经过长期的探索,才最终找到使城市走出困境的途径。我国的许多资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或者资源即将枯竭,也面临产业转型和接续产业的发展,为了避免由此而造成的痛苦,必须未雨绸缪,使城市能够平滑地转型。

第五,滨海新区在发展中要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在对老企业的改造中创新发展。如有基础和使用条件的厂房设备就可以借鉴德国鲁尔的经验,通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的改造,积极发展会展、旅游、餐饮等产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设施,改造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现代化的场所。还可以利用这些改造后的设施发展影视产业,为制片商提供拍摄场地,当然是要付租金的。这种大型设施的改造,既可以保留原有设施的风貌,成为某种带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场所,又可以安排大量的人员就业,解决老企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成为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六,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些带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已经老化,我们可以借鉴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利用原有设施,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在德国鲁尔我们参观了已经关闭的麦德里希钢铁厂。这座炼铁高炉达70多米高的铁厂,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再,正在被改造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中心。原来的大型储油罐将被改造成为潜水训练池,大型生产车间用玻璃搭起了能够活动的屋顶,成为一个大型的演出舞台。地面上铺上了金黄色的沙子,看上去有点海滩的味道。原有的炼铁高炉被改造为攀岩练习厂地。原来一座庞大的钢铁企业正在被改造成为一个崭新的以游乐场、购物中心为主体的新型区域。德国鲁尔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第三篇:《全面发展经济改革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

三亚市南山区的开发理念是以()为基础。(分值:10.0/得分:10.0)

生态建设

文化建设

基础建设

高科技建设

2

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于()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分值:10.0/得分:10.0)

1950年

1980年

1970年

1960年

3

()被誉为自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后,芝加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工程。【全面发展经济改革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全面发展经济改革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分值:10.0/得分:10.0)

菲尔德博物馆

芝加哥千禧公园

芝加哥格兰特公园

芝加哥美术馆

4

"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是谁的名言?()(分值:10.0/得分:10.0)

简?奥斯汀

福楼拜

小仲马

莫泊桑

5

“印象?刘三姐”演出带动了()的旅游业发展。(分值:10.0/得分:10.0)

云南昆明

广西桂林

云南丽江

浙江杭州

6

为振兴城市,1991年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邀请建筑大师()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全面发展经济改革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全面发展经济改革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

第四篇:《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平台拓展,增强功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再掀新高潮。

一、主要成效

1-6月,全市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54.8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建成面积15.2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77户,全市园区入驻企业达617户。累计完成投资139.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基础设施投入33.5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8.8万平方米。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邻水经济开发区分别进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1000亿培育园区和500亿培育园区。

(一)规划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建

鲁尔区产业改造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