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速度变大
文档大全 > :公转速度变大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公转速度变大的正文:
)
①此时期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上的③段上 ②此时期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上的a段上 ③此时期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变大④此时期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如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P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 (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右图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图中圆圈为大圆,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等。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中反映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图是昼半球 B.该图是夜半球
C.该图跨昼夜半球 D.该图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全部
4.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图与下面图示相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中学(36°N,113°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叫答5~6题:
5.当南极圈上出现极昼时,这位同学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
A.23°26′ B.59°26′ C.66°34′ 6.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7~9题: 7.a是二分二至中的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b纬线的纬度是 ( )
A.0° B.23°26′ C.66°34′ D.90° 9.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 )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黄赤交角 ④地方时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如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 读图,回答10~12题:
D.36° ( ) D.吐鲁番
D.②③
10.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 ( )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
12.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 ) A.15:00 B. 16:30 C.19:30 D.21.00 13.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14.太阳直射的地方 (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为秋季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5.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16.假如地轴与黄道相交成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 ③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设M(0°,30°E),N(23°26′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
A.Hm和Hn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18.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19.当东半球全部为黑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适逢我国的夏季 D.适逢我国的秋(春)分日 20.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
机器人的故事A.春分到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
2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五年级优秀作文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 A.M地的白天比N地短 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 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
22
.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23.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100°E、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 下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读图,回答24~ 26题。
24. 此刻,北京时间
A.3:20 B.9:20 C.15:20 D.21:20 25. 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0°B.5°NC.15°ND.23°26'N
26. 6月22日,该纬线上的最小太阳高度为 A.6°34' B.8°26' C.21°26' D.21°34'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27~30题:
27. 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 序是:公转速度变大。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 .甲 丙 丁 乙 D .甲 乙 丙 丁 28. 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
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
起,到西南方向落下
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
起,到正西方向落下 29. 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 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 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0. 能反映该日北极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
读右边中心点为极点的地球光照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请判断31~32题。 31.费城(75°W)为 ( )
A.6月22日3时 B.6月22 日 21时 C.12月22日3时 作文三年级下册 D.12月22日21时 32.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90° B.66°34′ C 43°8′ D.46°52′
读右图判断33~36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3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理想的力量A.0°,60°E B.30°E,30°W C.0°,120°E D.0°,30°E
34.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 A.0°,180° B.0°,150°W
C.150°W,180° D.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35.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
A.12时,16时 B.14时,16时 C.18时,18时 D.10时,12时 二、综合题
1.读下面的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 (多或少几小时) 小时。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上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 度。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4)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的是
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 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900E的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时。
(3)此时,赤道下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3.读右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 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24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 高度角最大的是 (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4.读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情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__。图中D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B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C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太阳直射点为_____。
参考答案:
二、综合题:
1.(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
2.(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2)12 22 12 14(3)D(4)A(5)DE
3.(1)夏至,北纬23度26分 (2)晨线上,4(3)8,24(4)D
4.(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 南北两侧 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点
第四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
篇一: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现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整堂课以学生的探究为中心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白天过了到了晚上,晚上过了又到了白天,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 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很多学生说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我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反问一句:“咦!我怎么感觉不到地球在动呢?”
刚开始,学生也懵了一下,是啊,确实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不过没过一会儿,就有学生打破了沉静,“那是因为我们在地球上,如果在宇宙中一定看到地球在动。”紧接着,孩子们就举了坐船,坐飞机的经验,认识到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以外的景物才能发现地球的运动。那么,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是有力地见证。地球是运动的在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话中得到了求证。我强烈地感到:学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看我们老师怎么去开发它、利用它。
“昼夜现象是不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呢?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实?”趁热打铁,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研究课题。不负我所望,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出台。孩子们带着兴奋地心情开始做模拟实验。实验完毕,他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他们通过自行探究,亲历了探究过程,获得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不足之处
虽然在上课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的。但上完之后再冷静地回顾、思考,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虽说整个课堂基本上是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总结,但细思量,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并没有完全尊重学生,例如,导入时,有的学生提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提出,也因为老师设计的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就回避了这一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可同时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这样可让学生自选研究,他们有了自已的课题,也会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想办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想法。【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这样做可能更能开发学生潜力,更有效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经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我也将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
篇二:
地球的公转这一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从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地球公转这一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两部分教学内容,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轨道形状等;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与圆规展示,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通过直观的flash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最后,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坐公交车的问题,对整堂课做一个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堂课,教师试图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教具摆放的合理,另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途径。在这些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篇三: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文章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出自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从教参上看,人类认识地球在公转经历了长期而有艰难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学生多数通过阅读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但是到底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在公转?有哪些证据能够说明地球在公转?学生知道的只是一个纯粹的结论,而不知道该结论从何而来,这也正是本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让学生经历人类发现地球公转的过程,寻求地球公转的证据,又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公转的历史,让他们知道任何科学发现都需要漫长的过程,科学结论的得出切实可靠的有效证据,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结论的得出可能有多种形式和证据。 在这节课前,我问你认为地球在公转吗?几乎90%的学生都认为地球在公转,他们的知识多数来源于科普书籍或家庭教育,但这种先前知识中几乎不存在提供科学证据证明地球公转,更多地在描述地球公转的特征(我从一些科普书上看到一般包括包括轨道、方向、周期等等)知识信息,既然学生多数已经知道该问题的结论了。因此重点也就放在寻找科学证据上证明上,体验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在处理模拟实验这个环节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了第一副图中在不同位置观察星星会有哪些不同?在充 分讨论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看书尝试说说这个模拟实验该如何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老师在这里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如用什么代替星星比较合适?模拟地球公转时怎么站位?为什么要被对着太阳?观察几次比较合适等等,更要提示学生及时做好记录。这个环节里面,我觉得实验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两颗星星的位置间距多少比较合理?离地球公转轨道的距离多少?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观察到的星星之间形成的偏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距离太远的话,学生观察到的数据都是自己估计出来的,误差比较大。当然实验后,学生都能观察到星星之间的视差,并且随着星星距离我们位置的不同,视差也发生变化。 只是我自己还有些疑问:恒星周年视差的现象是所有星星都会产生的吗?我们对多数恒星自身的运行情况并不知情,有学生问如果有些恒星的运行情况和地球公转轨道和速度差不多,还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当然这种建立模型构建事实的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从这个实验中学到这种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在运用这个方法解释天体运行现象时,不知道对学生本身知识认知情况是否有一个先行了解。【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地球的公转”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教材对于知识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记住“二分二至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带”两幅图,应对作业和考试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多年来自己也没有深究过地球公转为什么会引起四季交替,记不清是哪一轮的教学了,有一次学生问到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深思。 我用了很长时间,手持地球仪不停的模拟地球的公转,一会拿着地球仪绕着自己转,一会单独转动地球仪,在不停的转动中,突然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在我不停的原地转动地球仪底座时,我注意到与我视线相平的赤道在“上下移动”,使我联想到了“地球公转过程中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这也同时激发了我的灵感,产生了用地球仪演示四季交替的念头。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其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的这一特征非常重要,而这也正是导致四季交替的根本原因。 在教学中,我首先模拟一种假设情况,即“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竖直的”,当我手持被我“拨正”的地球仪围绕学生转了一圈后,学生大都得出了“阳光照射情况不变”的结论,即地球上任意地点在地球运行至任何位置时都是同样的阳光照射情况,也就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当我手持“倾斜”的地球仪并且始终保持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再次围绕学生走动时,我特意让学生注意观察前后左右四个位置的情况,大家发现其中有两个位置只能看到北极或南极,另外两个位置则同时可以看到两极。用同学们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大家“看到”则相当于地球被太阳“照射”到,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发现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接受太阳光照的情况果然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北半球来说,有时接受的太阳光照多,有时接受的少,并且太阳高度也在随之变化,这也必然导致地表热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也就出现了四季的更替。 两种情况的不同点在于地轴是否倾斜,在相互对照之下,学生就可得出“地轴倾斜”是四季交替根本原因的结论。 公转速度变大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