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结构

时间:2024-09-20 20:51:5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上海产业结构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上海产业结构的正文:

第一篇:《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刘 刚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摘要:2009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和稳定、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不够强等问题,建议采取创新制度、提高调控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上海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先机。

关键词: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对策建议

小木偶奇遇记

2009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上海坚定不移地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重点工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上海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展望2010年,上海将紧紧抓住机遇,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2009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1、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

2009年,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双双大幅增长的拉动下,上海第三产业增长加快,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59.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从横向比较看,上海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及部分沿海省市,增幅高出全国3.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北京2.3个百分点、山东1.9个百分点、广东1.6个百分点和浙江0.1个百分点(见表1)。上海产业结构。

2009年,上海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但全年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下降3.5个百分点。

“十一五”以来,上海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经济为的产业结构正在加快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第5年保持上升并且明显加快,2009年达到59.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逐步下降,2009年已降至40%以下(见图1)。

图1 2001~2009年上海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把推进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继实施,一批突破性的创新试点顺利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明显加快;加快推进贸易中心建设,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迪斯尼项目获国家批准。金融业、航运业、商贸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见表2)。

股市房市率先回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双双大幅增长,两个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50%。2009年,证券市场成交大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提高2.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好

于预期,市场成交活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20.92亿元,增长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

商贸业保持较快增长,且波动较小,是支撑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2009年,商贸业发展稳中有快,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18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提高1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599.26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

交通运输业、住宿业等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下降。2009年,由于进出口大幅下降,外贸货物运输量降幅深、回升慢,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下降4.2%。受全球经济衰退、甲型流感爆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国际旅游入境人数有所减少,商务活动也相对低迷,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7.5%。

3、先进制造业发展得到有力推进

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聚焦九大重点领域,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增长速度领先全市工业。2009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60.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3%。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6.24亿元,增长7.3%,增幅高

出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0.9%,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0.4%,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见表3)。

适应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销售,内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对工业的负向拖累有所减弱,由此实现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见表4)。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以内需为主的行业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生产、销售和利润均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以外需为主的行业利用扶持政策,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全力稳定传统市场,生产逐步走出低谷。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

总产值5579.9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第二篇:《《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安排,现制定 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指示和“四个锁定”(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同步考虑转型发展与调整淘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战略性主动调整,建立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推进104区块提升、195区域转型及198区域调整,强化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化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不断完善与创新调整机制及标准,依法调整、主动调整、成片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六个提升”综合效应(行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布局调整效应、节能减排环境效应、城市安全管理效应、生态环境提升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效应)。上海产业结构。

二、主要目标

“锁定项目”1000项,“锁定地块”“4+X”1区域,“锁定时间”明确进度节点,“锁定责任”明确区县责任主体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同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各区县调整任务见下表)

表1、重点区县结构调整计划安排情况

1

“4+X”是指南大、桃浦、吴淞、高桥地区+其他区县关注的重点区域上海产业结构。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重点行业,着力推动减量调整。继续聚焦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等行业以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加大调整力度。推动浦东、金山等区域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化工、四大工艺、印染重点行业专项调整。会同市安监局完成本轮104工业区块外危化生产企业调整工作。计划调整企业列入重点控制行业占85.9%。(主要行业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2、2015年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二)聚焦重点区域,着力推动转型发展。重点区域调整以“4+X”为抓手,对已成立市区联合推进机制的桃浦、南大、吴淞、高桥等区域(4),按照已明确的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对区县自行推进的重点区域(X),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业区转型升级、198土地减量、郊野公园和外环生态带建设等工作开展,重点推进星火开发区、青浦练塘、闵行浦江镇、奉贤江海园区、奉贤金汇泰顺产业园等区域调整转型。(重点区域专项调整转型目标任务详见下表)

表3、2015年重点区域专项调整

第三篇:《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

新世纪上海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一、前言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心城市,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

(一)地理环境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由于长江不断地将泥沙带到上海海岸,所以上海每天面积都在不断的扩大。

(二)自然资源

上海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77属226种, 其中淡水鱼 171种,海水鱼55种。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 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 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据初步估算, 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 是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 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三)历史沿革

1264年左右,市舶分司机构由青龙镇移驻上海镇,至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

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一什么夕阳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甚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12年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民国初,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上海产业结构。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蒋介石调动约70万中管仲的故事国军队(包括大部分精锐),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全国1/3兵员),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今虹口、杨浦)作为日军防区和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1945年上海光复,到1949年5月,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四)行政区划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随后几十年里,上海行政区不断变化, 截至2011年底,上海全市共辖16个区、1个县,共108个镇,2个乡,99个街道办事处,3742个居民委员会和1702个村民委员会。

二、“十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概述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上海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整体趋势见于上表(表1.1),总体而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05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9154.18亿元,五年均增15.0%,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005年全市财政收入1433.9亿元,五年均增23.6%。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亿元,年均增长13.6%。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97亿元,年均增长11.5%。

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从2000年至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由26%上升至42.4%,年均增长10.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645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342元,年均增长8.8%。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73元,恩格尔系数由44.5变为3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65元,增长14.8%,恩格尔系数由44变为36.8。

表2.1 上海市“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2001、2006上海市统计年鉴

(二)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及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

三次产业结构总的变动状况: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缓慢降低,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显著。“十五”时期,上海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年均增长15%。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以2005年为例,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9.65亿元,比上年下降9.7%;第二产业增加值4475.92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

表2.2上海市“十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2001、2006上海统计年鉴

2.第一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

数据来源:2001、2006上海统计年鉴

从第一产业的发展看(表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种植业、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畜牧业所占比重则迅速下降。到2005年末,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3.3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1.25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7.7%;畜牧业产值54.34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23.3%;渔业产值51.64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22.1%;林业产值11.11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8%。 3.第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

第二产业主要分为工业与建筑业,先看工业。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4.68亿元,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081.75亿元,增长9.6%;重工业增加值2912.93亿元,增长13.7%。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87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06.78亿元,增长13.9%。

区县工业增长加快。2005年,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区县工业总产值9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区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个百分点。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九个市级工圆明园英语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99.77亿元,增长19.2%。

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重点发展行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2%,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

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到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全年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13.2%,发电设备产量增长40.6%,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1.2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35.8%,原油加工量增长7.3%,钢材产量增长8%,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28.8%,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11.6%,乙烯产量增长67.8%。

数据来源:2001、2006上海统计年鉴

第四篇:《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

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在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和企业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大的调整,特别是从1956年和1992年起的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上海的产业结构经历从以轻纺工业为主向综合性工业基地的转变,以及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工业基地建设目标的形成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上海经济不仅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产业发展方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导向,即以建设工业基地为发展目标。

(一)上海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

上海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中心,据1949年统计,工业总产值34.34亿元[1],占全国的25%。其进出口贸易额和港口吞吐量曾占到过旧中国的一半,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整个上海城市经济结构畸形,基础脆弱,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从产业结构来看,轻重工业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轻纺工业比重过大,重工业比重过小,工业发展所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原材料基本依赖国外,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所需的冶金、机械工业等更为落后。以1949年为例,上海的三次产业构成分别为7.2∶47.1∶45.7,第二产业中,轻纺工业所占比重为88.2%,重工业比重仅为11.8%[2],从产值计算,生产消费资料的轻纺工业的纺织、面粉、卷烟、造纸、橡胶、皮革、肥皂、火柴这8个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冶金工业产值仅为0.32亿元,机械工业产值仅为1.78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和5%,大大低于纺织和烟草等轻工行业,而代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仪表、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则几乎没有。

从企业组织来看,全市工业企业除少数外商和官僚垄断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生产技术落后。据1952年统计,上海全市共有工厂企业数25878家,平均每家工厂企业从业人

上海产业结构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