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文档大全 > :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正文:
第一篇:《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10月1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7157例,3330人丧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联盟委员会、无国界医生组织、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已投入人力和资金控制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病原体简介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致病原理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传播途径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
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 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具有可能性,但未经证实,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 疫情发展:
2014年2月,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境内发生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已导致80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院证实埃博拉病毒应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初步报告表明此为埃博拉病毒的新菌株, 2014年4月,疑似与确诊病例已达242例,死亡142人,致死率高达58.7%
2014年5月 疫情蔓延至几内亚人口两百万的首都 受灾地区不断扩大 2014年 6月,疫情蔓延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报告病例数达625例,其中399人死亡。
201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新闻公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的病例数已达1323例,其中729例死亡。
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通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已有3069人感染埃博拉,其中1552人死亡,这几乎是埃博拉1976年首次出现以来所有死亡人数的总和。与此同时,对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进行基因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超过300处的基因变化。
2014年9月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至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上述国家过去三周共新增病例2800例。9月30日,美国本土确诊了首例埃博拉患者,这也是非洲之外首次发现埃博拉患者。
2014年10月 美国卫生官员表示,他们已初步圈定与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80人。这些人目前正在接受观察,尚无人出现症状。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情况从“严重”转为“危急”。与这名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尚未出现发病症状。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研究成果显示,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疫情源头
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
分析称,在受果蝠叮咬后,这名2岁的婴儿开始发烧,排出黑色的粪便并且呕吐,研究人员认为其是“零号”病人,此名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研究人员事后追溯了这名婴儿的家族,发现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连锁反应。
在这名婴儿死去后,孩子的母亲出现出血症状,并在2013年12月13日死亡。然后婴儿的3
岁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并且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等。婴儿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婴儿一家所在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边境地环保手抄报内容资料区。而就在几名村庄外部的人员参加了婴儿祖母的丧礼后,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
利比里亚两埃博拉病毒死者诈尸引发恐慌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镜报》9月25日报道,近日,利比里亚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后被确诊死亡的妇女突然苏醒,并开始在人群中到处行走,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恐慌。
据报道,这两名妇女分别为40多岁和60多岁,都来自利比里亚宁巴县。其中一人在没有任何食物和医疗的环境下被隔离两天后确诊死亡。她们在被送去埋葬的途中突然苏醒过来,现在居然在人群中到处走动。当地民众对此感到极为恐惧。这也是当地第一次出现埃博拉死者诈尸的情况。
目前,西非5个国家因为埃博拉病毒肆虐已经有约2800人死亡,另有5800人感染病毒。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在2015年1月以前,会有140万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目前该疫情仍不容乐观。
融化活人的僵尸病毒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博拉病毒出血热,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早期,埃博拉出血热表现为头痛、轻度目眩等与感冒相似的症状,容易被误诊。死亡前3天左右,患者全身高烧颤抖,持续性
呕吐越来越厉害。死亡前1天,人体胶原开始溶解,皮下组织溶化,皮肤与人体剥离,全身脏器和体表出血,全身痉挛,死在血泊之中。
埃博拉“活死人”变吸血鬼
“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在连续高烧数个小时后,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将会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而这一征兆与临床死亡极为相似,所以经常被认为这个病人已经死亡。但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这个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这个意识模糊的病人将撕咬所有运动的物体,包括人类和动物。
同时,这种疾病将使得病人分泌大量的唾液,并且引发内出血现象。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个“忽然复活的死人”嘴角流下了鲜血、眼神变得呆滞,已经变成了一个“吸血鬼”或者“诈尸”。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预防措施:
疫苗研制
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中国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2014年8月14日,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蔓延的情况,华大基因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以待国内一旦出现疫情时使用。
第二篇:《2014年8月埃博拉防控指南》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梁漱溟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病理特点。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诊断、治疗和报告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具体参见《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
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三、实验室检测
(一)病原学检测。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病毒抗原。一般发病后2-3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原。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动物和疑似病例尸检标本中的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从病人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后1周内的标本检出率高。
3.病毒分离:采集急性发热期患者血标本,用Vero、Hela等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一般发病1周内血标本病毒分离率高。
(二)血清学检测。
据文献报道,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 G抗体,Ig G抗体可维持数年。多数患者抗体出现于起病后10-14天,也有重症病人始终未能检出抗体。间隔1周及以上的两份血标本IgM抗体阳转或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多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四、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二)医院内感染控制。
因为懂得作文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1.加强个人防护。
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要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
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具有传染性的医疗污物(污染的针头、注射器等)可用焚烧或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第三篇:《埃博拉测试题(含答案)》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1、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目前我国确定的疫区为哪些国家和地区?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刚果的赤道省。
10月份取消了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市和河流州。
2、现阶段,对于无症状疫区来华人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C
A.集中医学观察
B.隔离治疗
C.健康监测
D.住院观察
E.无需采取措施
3、对疫区归国(来华)人员每日健康监测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哪些?AB
A.测量体温
B.询问有无异常症状
C.做血常规检测
D.做大便常规检测
E.询问每日活动史
4、埃博拉出血热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ABDE
A.发热 B.呕吐 C.恐水 D.腹泻 E.皮疹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5、埃博拉出血热最长潜伏期为 21 天。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6、潜伏期内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B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A.感染后即有传染性
B.无传染性
C.还无定论
D.部分有传染性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
7、目前认为埃博拉出血热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传播?C
A.空气飞沫
B.粪口途径
C.密切接触
D.病媒生物
E.以上均为可能
8、埃博拉出血热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哪些?BC
A.一般疫区旅行者
B.参与病例救治的医护人员
C.病人家属
D.卫生行政官员
E.航班空乘人员
古诗作文9、患者9月1日17时离开利比亚回国,9月3日抵达我市,其健康监测截止时间应为 9 月 22 日 17 时。
10、报告疑似留观病例后赴现场调查前应准备哪些物品?ABCDE
A.防护用品: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B.消毒用品
C.各类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参考技术指南等
D.埃博拉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登记表等
E.办公用品:笔、笔记本、通
2014年8月为,抗击埃博拉疫情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