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抱负的说说
说说 > :充满抱负的说说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充满抱负的说说的正文:
第一篇:《2015年西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初三二模试卷
语 文 2015.6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汉语言文化精髓.,它浓缩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历代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形成的处世哲学。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它言简意赅,以简驭繁,以极少的文字传达丰富的内涵,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人们讲话、写文章都喜欢运用成语,是由于成语除了(甲),还(乙)。而最能体现后者的,莫过于比喻的运用。成语的比喻用法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显的比喻。例如“如虎添翼”“门庭若市”“归心似箭”“味同嚼蜡”等,特点是带有“如”“若”“似”“同”这类比喻词。因此不管放在什么语言环境里,一眼就能看出是比喻。这类成语生动形象,表达效果值得__①__。
更多的一种情况是运用成语的比喻意义。什么叫“成语的比喻意义”呢?那就是一个成语由于它的比喻用法而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意义。如“完(bì)归赵 ”出自蔺相如设法把国宝从秦国送回赵国的历史故事,后用来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这一比喻义用得多了,得到社会认可,就作为这个成语的固定意义确定下来了。运用这类成语不仅能收到比喻的表达效果,还能提升语言的文化__②__。
1.文中加点字“髓”的注音和“完(bì)归赵 ”注音处应填入的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髓(sǔi) 壁(声旁为“辟”,形旁为“土”)
B.髓(suǐ) 璧(声旁为“辟”,形旁为“玉”)
C.髓(suǐ) 壁(声旁为“辟”,形旁为“土”)
D.髓(sǔi) 璧(声旁为“辟”,形旁为“玉”)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①②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品位 ②品味 B.①品味 ②品味
C.①品位 ②品位 D.①品味 ②品位
3.对文中画线句标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B.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C.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D.成语多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文;也有些源自民间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4. 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甲)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 (乙)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B.(甲)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乙)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
C.(甲)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 (乙)具有精练、富于表现力的特点充满抱负的说说
D.(甲)具有精练、富于表现力的特点 (乙)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
5. 在下面连环画所表现的历史故事中,“唇亡齿寒”的“齿”具体比喻的一项是
A. 东周 B.虞国 C.虢国 D.晋国充满抱负的说说
注:虞(yú)国和虢(guó)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有结盟关系。
(二)填空(共12分)
6.在下面空格内填入汉字,组成三个成语,将三个成语用规范美观的汉字书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7.默写(共5分)
(1)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某校几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以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作为微信群的名称,表达终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巧合的是,该校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以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下阕中的六个字
“ , ”作为微信群的名称,表达了不在意年华老去,依然要为理想而努力的愿望。这件事在学校一时传为美谈。
8.名著阅读(4分)
人物心理描写古典名著会给人带来十分丰富的阅读感受。如《诗经·秦风·蒹葭》中诗人追求的那个“ ① ”会使人感受到神秘朦胧的文学美,《孟子》中《鱼我所欲也》一篇提出的“ ② ”的主张会使人体会到充满正气身边的艺术的思想美,而《 ③ 》中《曹刿论战》一篇刻画的挺身而出、深谋远虑的曹刿会使人肃然起敬,《战国策》中 ④ (人名)借身边小事讽谏齐王广开言路的故事则让人对古代谋臣的进谏策略拍案叫绝。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2题。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
②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
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③,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④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⑤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②戮:杀。 ③怀王入秦不反:楚怀王熊槐被秦昭王骗至武关会盟,结果被扣留,死在那里。④蜂午:意为蜂起,指数量很多。⑤心:指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9. 下列各项中的“以”字,与“梁以.此奇籍”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2分,只填序号)
A. 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B.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素居家 素:_________ (2)楚虽三户 虽:_________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
12. 项羽能成为“西楚霸王”跟他少年时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请结合选文,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白老师的大海》,完成第13~16题。(共15分)
白老师的大海
梅雨
①白雪梅老师来到大青山深处这所乡村中学教初二语文。班上原来有32个学生,白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只剩下了8个。白老师决定动员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走进学堂。孩子们的父母都摇头说,山里人家穷困,孩子们不愿意上学,情愿早点出去挣钱。
②白老师劝服不了这些淳朴的乡民。有些村民给白老师出了个点子:村主任牛伍的儿子牛大夯也逃学在家,老师不用东奔西跑,能把牛大夯动员回到学校,估计那些逃学的孩子也差不多能返校。 ③白老师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牛大夯。牛大夯的脸上布满了青春痘,嘴唇周围有一圈黑黑的胡子。白老师说:“牛大夯,跟我回学校去上学吧!”牛大夯朝白老师翻了翻白眼,继续跟一帮
比他小许多的孩子玩石子游戏。白老师说:“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该懂事了,整天玩耍有什么意思?” ④牛大夯赢了所有孩子的石子,这才站起来说:“要我去上学可以,我有个条件。”白老师问什么
条件,牛大夯说:“我俩掰腕子,你要是赢了,我就去上学;你要是输了,就别来烦我。”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不久前,学校的李老师曾经来过一次,动员牛大夯去上学,牛大夯也是这么说的。李老师真的和他掰腕子,结果输给了牛大夯,红着脸离开了村子。现在,牛大夯又故技重演,他心想:“白老师肯定不会和我掰腕子的,身材魁梧的李老师都不是我的对手,她一个豆腐模样的女子怎么敢?”没有想到白老师竟然接受了牛大夯的挑战,还叮嘱牛大夯要说话算话,不准反悔。 ⑤两个人就在旁边的一个大石头墩子上掰腕子,引来了许多人看热闹。牛大夯宽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师的手,两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个脏兮兮,一个白嫩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老师的手那么软,好像没有骨头;牛大夯的手又脏又大又黑。
⑥白老师故意不使劲,双眼紧紧盯着牛大夯那双众目睽睽之下的手,牛大夯有些不好意思了,舔了舔嘴唇,就在这时,白老师猛然一用力,毫无准备的牛大夯这只手被白老师扳倒在石墩子上。看热闹的人都鼓起掌来。牛大夯输了,他输得很不服气,因为他还没来得及用力呢!白老师说:“大夯,你是男子汉,可不准说话不算话呀!”
⑦第二天,牛大夯只得背着书包重新回到了学校。白老师送给他一块香皂,说是进口的,包装纸上写满了英文,牛大夯不认识。他吸着鼻子闻了闻,那种香味简直奇妙无比,白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香味。
⑧后来,那些逃学的孩子也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学校。白老师送的那块香皂牛大夯舍不得用,放在书包里,让那种奇妙的清香时时伴随自己。有一回,他问白老师:“那香皂包装纸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白老师笑着对他说:“老师也不知道,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那些英文弄懂,然后再告诉我,好吗?”
⑨牛大夯点点头。从那以后,他的英语学得特别认真。后来,牛大夯很快弄懂了那些英语的意思:牛大夯同学,你性格直率,爱打抱不平,有冒险精神,如果学习上多多用功,我相信你很快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牛大夯懂了,原来这香皂根本不是进口的,写着英文的包装纸是白老师亲手制作的,为的是让牛大夯在爱干净的同时激发他学习英语的兴趣。牛大夯还知道班上32个同学每个人都收到了白老师送的“进口香皂”。连牛大夯自己都感到奇怪,自从有了白老师,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上课听得特别用心,那些以前让他头疼的公式定理现在学起来一点也不难,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⑩一年后,牛大夯被评为三好学生。成了三好学生的牛大夯不免有些得意和骄傲,听课没有以前专心了,和同学相处也傲气起来。
○11有一天,白老师说要带同学们去看大海,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关于大海的课文他们学了
好几篇,可山里的孩子谁也没有见过大海。迎着朝霞,白老师带着她的32个学生出发了。翻过了一座大山,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片汪洋。一望无际的绿水翻着阵阵波澜,白鸥在宽阔的水面上展翅飞翔。孩子们激动得张开双臂喊了起来:“我爱你,大海!”
○12白老师问:“同学们,说说你们看了大海之后的感想。”有的说,大海很辽阔;有的说,大海很壮观。白老师笑了:“同学们,请原谅老师骗了你们。其实你们今天看到的并不是大海,而是一个湖。你们之所以把湖当做大海,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只有没见过大海的人才会把湖泊当做大海,这不怪你们。”忽然,牛大夯红着脸对白老师说:“老师,我懂了。骄傲的人以为自己就是大海,其实只是湖。”
○13白老师一把将牛大夯揽在怀里说:“你能这么理解,我真的很高兴。”白老师向她的学生们承诺,等到中考结束,一定带他们去看真正的大海。
○14然而,中考前夕,一场车祸夺去了白老师的生命。那个星期天,白老师从县城回学校的途中,乘坐的中巴车翻下了悬崖,孩子们心中那个可亲的老师,还没来得及给她的学生留下最后一句话,就这么走了,32个学生号啕大哭。
○15那年中考,32个学生全部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大家本来相约要一起去看大海,牛大夯说:“再等十年吧,十年之后等我们都成材了,一起去看大海,这样才能告慰白老师的在天之灵。”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3.白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充满智慧。例如:通过巧掰腕子的方式将牛大夯带回课堂,解决了学生的辍学问题。请概述文中另两个反映白老师这一特点的情节。(4分)
答:
14.依据文意,谈谈你对本文题目中 “大海”一词的理解。(4分)
答:
15.感受文中白老师和她学生相处的经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分)
答:
16.结合第⑤段或第○12段,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将白老师的形象表现得生动感人的?(5分) 答:
(二)阅读《清明时节话秋千》,完成第17~19题。(共11分)
清明时节话秋千
①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先是流行于皇宫内院,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代以后大为盛行。“秋千”的得名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中原女子学得这一游戏后,采用树立特制木架、悬挂彩绳的方式,身着绚丽的服装,或坐或立,“揪”绳推引“迁”移,故名“秋千”;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出现
在唐人高无际的《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里,其中提到:“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
②南北朝时,戏秋千主要集中在立春之日。此后,戏秋千的时间向后推延,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期间。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二天,其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后来又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自己的肉为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归国做了国君以后,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躲藏不见,晋文公手下人放火焚山,原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百姓们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清明在古代都是国家性的法定节日,唐宋时期两节相加最长有7天的假期。官方的倡导与民众的参与使得这两节期间有了众多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民俗活动,如扫墓、禁烟、祭祖、吃冷食、插柳、踏青、蹴鞠(中国古代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类似今天的足球运动)、赏花、咏诗等,戏秋千也是其中之一。
③戏秋千的时间在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期间,可以在唐诗中找到依据,如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其中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的诗句,可见唐代寒食节京城长安蹴鞠、戏秋千的热闹情景;而由杜甫《清明二首》中“万里秋千习俗同”一句,我们同样也可读出清明节期间戏秋千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④节日风俗往往会成为关涉节日的古诗的重要题材,作为寒食、清明节期间颇具代表性的风俗,秋千在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说明它的确是此类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而这一意象给人带来的联想感受又是十分丰富的。
⑤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如“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其次,戏秋千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这是何等的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如:“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
第二篇:《说说伤官》
说说伤官
收藏人:张京财
初三语文作文2014-02-08 | 阅:2 转:11 | 分享
| 来源
伤官
命理点睛说,伤官虽与食神同类,但是两者之间的性质却有所不同,食神能直接克制七杀。保护日主,使日主不会受到凶暴的七杀无情之伤害,而伤官却能直接克制正官,使日主失去自我约束的力量,容易一意孤行,走向极端。 八字印轻身弱,除了金日干生于冬天的伤官不怕见官外,其余身弱的格局,大都怕伤官与正官两者力量不弱同时出现于八字中(金日主以水为伤官,冬金冻寒,须以属火的官杀来调候锻炼),因为八字身弱,既见强旺的正官约束日主,又见不弱的伤官耗泄日主,造成克泄交加的局面,甚为不吉。而且伤官性顽,每遇正官,必会起而克制。使原已混乱的格局引起更强烈的骚动和不安,经常表示一生每会招惹许多是非争端,生活极不宁静,尤其是伤官、正官愈贴近日主的人,其受害的程度愈大。这种情形就像一个身体虚弱多病的家长,家中儿女众多,十指浩繁,全需赖他拼命工作赚钱,以维持一家妻儿大小之生计,今突遭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予以拘押,使其失去赚钱之能力(正官强旺,约束日主取财),税捐处又无端加以重税(正官能消耗财星),如此日子一久,不但将日主克倒,也势必将日主拖垮。所以八字日主弱,伤官与战国时期正官同旺的格局,日主、伤官、正官三者彼此相互争战克泄不停,其人大多情绪不太稳定,而常与人有所争持,事业也多有奔波浮沉,难以长久安定的现象。经上说「伤官见官,为祸百端」就是指这种情形。除非原局只见伤官不见正官,或只见正官不见伤官,或虽官、伤并见.但两者力量相差悬殊或距离远隔,行运遇喜用之乡才能真正论富贵福寿。因此万育吾说,『伤官伤尽,一品贵人』。
伤官能克制正官,解除日干正规的约束力,所以八字伤官重的人,原局不见有力的印星(抑制最好是正印),大多藐视法令,自视不凡,放荡不羁,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又因它能尽情展露日主的才华予以发挥而生偏财,偏财乃四方之财必须靠劳力动手腕才能获得,伤官恰能将日主才能转化为各种技能与手段,发挥这方面的长处,所以大都也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领悟力很高,往往能举一而反三,触类旁通,这种人多半是骄傲的,常会认为别人不如他而轻视他人。如果原局没有适当的印星生助日主,并抑制伤官泄化之力,使五行气势均衡流通,很容易演变成思想行为遇于偏激,有强烈的嫉妒与破坏性,恃才傲物,胆大妄为,如能运行顺境,则才气纵横洋溢,令人瞩目钦羡;如果行逆运,则尽钻法律漏洞,行险侥幸,贪脏枉法,每取
不义之财。要是八字伤官与七杀俱强,加重其叛逆性,行运遇逆境很可能成为流氓或社会上的不良份子。所以我们如有八字伤官很重的子女,就应该从小便予以好好疏导调教(伤官重较为顽皮好动)。在正常课业之外,尽量再让其学习一项或多项较为特殊的技能,例如音乐、运动、工艺、舞蹈、绘画等,将孩子的精神与体力引导在有意义的活动方面,不但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其才气并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使将来能成为国家有用之特殊人才,像先总统蒋公及清朝剿匪名将曾国藩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伤官因为是日主阴阳调和所生,能尽泄日主之气,所以是日主智慧、脑力经过转化方式而直接有效地表现出来的才能。然而智慧所能直接转化出来的才能又是什么呢?这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大脑里充满着各种智慧精神与潜意识,但是大脑却是不会自已实施作功之行为,它必须靠神经系统将意愿传达于五官、四肢来替它达成各种期望与目的。这个大脑就好比是日主,而神经系统及五官、四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就好比是伤官了,由此可知伤官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显然是比食神明朗化得多,看起来是比较有形又实用些,它能有多方面的表现形态以适应当时之环境,并能
充满抱负的说说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