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

时间:2025-01-14 07:33:4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档大全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的正文:

第一篇:《曹志祥讲座有感》

曹志祥讲座有感

感悟一:加强学习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怎样学习呢?首先,应该明白要学些什么?作为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知识结构要更新、信息素养要增强、教师素养要提高;所以,我们要学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最新潮的信息技术,还有就是教师本身的素养,这包括各个方面的教师素质。要学的东西真的是好多好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吃成一个大胖子”,对于新知识、新理论,要慢慢学、细细嚼,要学以致用、触类旁通。该怎么学习呢?一是可以列一个学习计划,这样,今后学习时,就会有的放矢,就会事半功倍,而不是盲目的学习;二是可以与书本为友,经常看书,经常逛书市,看见自己喜欢的好的书籍,毫不犹豫地买下;三是可以向朋友借书,古语云:“书非借而不能读也”,自己的书本,放在书架,懒得一看,而借的书本,因有还的期限,借书者一般会尽早看完;四是有时间多去图书馆借些书来看,不失为一明智之举;五是多看报刊读物,了解最新的时政要闻以及生活指南等等;六是自己的专业书籍更要温故知新,毕竟专业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感悟二:勤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经过长期、扎实的实践,才能将自己新学到的理论得以灵活运用。我们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从工作中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新理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坜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我们要把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成长。

感悟三:不断反思

“教师要有反思意识”,这次研修班学习不少专家、教授都提到。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过工作规划、工作实践,工作就初具成果了,这时,就要好好地反思一下,结合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想想工作中所做的一切,是否合乎规律,是否科学。有时还真的会发现些问题,这样就能及时地进行整改,以便更好的完善工作。“只做不想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南辕北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反思,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或者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等。

感悟四:“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政策理论,又是教育的指导思想。一直以来,总以为“素质教育”是一个科学概念,往往片面地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理解,甚至简单地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美丽的相遇开设一些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这些都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

事实上,我们开展的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运用多种具体的教育模式;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只是拓宽和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改革课程结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千万条途径之一,而绝非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

感悟五:“以人为本”的真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我对过去在“以人为本”方面的认识进行了反思,有了这样的感悟:“以人为本”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使被管理者在一种宽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工作,使其具有安全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没有固定模式的做法,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如何处理,必须坚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校而言,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位教职工、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没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学生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学校的教育追求应转化为家长追求,家长对教育的干预,既是教育改革的阻力也是教育改革的动力,谁能让家长更早地参与到教改中来,谁就能走在教育发展前头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永远给人一种"在路上"的感觉,我们都是这个过程中的经历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为什么新课标培训比以往的教师培训更重要?因为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提倡教师要超越教材思考教学的问题,提倡高水平的老师要超越、摆脱,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一个有追求的、高水平、高素养的老师,要超越教材直接去读标准,更容易理解国家的政策、理解教学。因此,这次进行的课标培训可以让老师们直接站到理解标准和把握标准的层面上来思考教育教学。于是,教师可能就比教材要站得高;或者说,至少是跟教材站在同一起点上来思考一些教学问题。

曹志祥说,素质教育是分阶段的,而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创新”,提出一个可操作、可测量、可实现、符合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很重要。如泸州市提出来“三开”(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减负、严禁乱招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标准。

曹志祥指出,做教师应该有三个定位:“匠”“师”“家”。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匠”教书匠,用10年、15年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好;第二层次才是成“师”,就是不久要把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设计、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理解;第三层次才是“家”教育家。站在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国家民族大业的角度,跳出教育来考虑问题。 与“匠”“师”“家”相对应的也有三个层次。曹志祥说,做好“匠”,就要练好“术”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懂;做好“师”,就要有“器”手段、方法和思路,比如,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成为“家”,就要有“道”思想,要在文化、哲学思想层面上来考虑教学。

曹志祥认为,做好“匠”满足的是“品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把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好,把评价手段做好,让学生考试分数高;做好“师”,满足的是一个“品牌教育”的要求,成为名师,有你对学科的理解;做到“家”,就是对教育要有“品位”。有品质、品牌,不一定有品位。教师一定是要在品质、品牌的基础上做品位,但做品位一定是要有基础的,不能盲目地做品位,那就是要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第二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全国征文评选活动

历史学科征文【初中组】第一阶段统计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第三篇:《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各方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是其中之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陷于事务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局限在就业政策的宣讲上,与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二是缺乏针对性。学校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业指导脱离实际。三是缺乏时效性。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进行,满足于解决就业率问题,从社会需求、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重视不够。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外,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为此,除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为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有关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职业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环境认识、职业见习、职业探索等方面活动的引导和组织。

作用和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一些具有先见之明和高度责任感的高校率先推出,并得到快速推广,为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做出了贡献。

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规划测

职业生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于2015年3月23日组织召开了“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最新进展;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进展状况;部分国家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与经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劳动部门和企业界相关人士、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职业生涯教育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至关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与会者普遍表示认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教授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很重要,它是在以人为本科学观的指导下,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人才战略问题、社会多种需求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劳动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陈宇主任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特别重要,应贯穿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我国2015年以后每年有大量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学校活动中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教育部学生司王辉处长介绍,现在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主要在宏观政策设计,下一步政府会对职业生涯教育这样微观的东西关注得更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的一组数字,从青年就业率、就业状况改善趋势、劳动者劳动学校生活作文努力程度、劳动态度及职业价值观与提高国民素质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叶之红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毕业生终将迈入劳动世界,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必然成为其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就业导向教育的改革方向。大力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应当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任务。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经验

针对我国不同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状况,国内企业、社会及相关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等问题,与会专家主要有以下观点。

1.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状况也有着很大差异,但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孙仪主任认为,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起步晚、发展快、任务重。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地与经费,乃至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等任何一个角度看,目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需求拉动,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副所长介绍了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指导实施情况。他指出,在职教领域,职业指导一直很受重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有重点课题研究有关问题,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也有明确要求。当前的问题是,社会劳动政策、劳动力转移情况、劳动组织形态、劳动者就业形式都在快速变化,原有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以提升。因此,韦伯的“人职匹配理论”怎么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应用、学会做事的理念如何实践、职业心理辅导如何引进等,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研究。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适应为标准、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与能力。

评活动。二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团体辅导。三是设立职业咨询室,通过面谈、邮件、电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困惑和难题。四是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许多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五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积极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四篇:《中学生人生规划书》

中学生人生规划书

制作人生规划书,在中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对于未来的憧憬与规划,根据每一个中学生的情况,对于未来人生规划书的制定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以下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可供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分工的精细,工作对个人来说不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工作和人的关系,由以前的为生活而工作,发展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选择也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再只是赚钱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而从小培养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中学生情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 一小部分 和 全不了解 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大学生的专业及求职

1.专业的不满:

据了解,已经考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因为对其所报学校、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仅有3.4%的学生入学前了解所报专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大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已经带有普遍性。

2.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为50%,41%目前没有考虑太多,而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只有8.3%。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 我是谁 与 我要什么 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国情况

1.我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生涯规划》等

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 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中学生人生规划书中学生人生规划书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朱宇辰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 中学生人生规划书来自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同时,针对 职业生涯教育 的要求,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社团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 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 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人生需要规划,人生应该规划,人生可以规划。

中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虽然还是校园,可是角色已经不一样了。作为一名新教师,刚开始经历角色转换的时候,感觉有点不适应。就在半年前,自己还是在校学生,而现在已经身为人师。站的位置不同,重心也随之改变了。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就是经历由学习型的人转变为学习兼实践型的人。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独立的思想,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观。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成就,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认真的规划,正所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下面是我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认为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