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美术生留学
文档大全 > :重庆美术生留学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重庆美术生留学的正文:
重庆美术生留学(共10篇)
重庆美术生留学(一)
中国人的骄傲 作文他,以驰名中外的骏马图赢得了千万人的称赞;他。以一身顽强的精神在画界创下了一片辉煌。他,就是我们宜兴这的名人——徐悲鸿。
徐悲鸿,怀着一腔火热的爱国情怀为祖国争得了至高无上荣誉,他用自己出神入化的画技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中国行!中国人更行!那如风似电,奔驰如飞的神骏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它早已成为我们中国画的象征,代表着中国艺术的顶头高峰,但在那成功背后,其实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当徐悲鸿在外国留学的时侯,一位自傲的法国学生曾这样无理地对他说:“你们这些愚昧的中国人,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徐悲鸿听了,压抑着心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双目如电地怒视着那位法国人,毫不示弱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成不了器吗?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咱们来比一比!”那位法国学生不屑一顾地回答:“好啊,我到要看看你的本事有多大。”从那以后,徐悲鸿将压力化成了动力,潜心画画,他每天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去买更多好的画具,专心致志地临摹一些著名大师的画,不久,画画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接着,他综合了一些画画的技巧,自己来创作。俗语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他怀着为中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的激情,发愤学习、刻苦钻研、争分夺秒、日夜奋斗,终于在学院的几次大考中名列前茅,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告诉那个自以为是的法国人:中国人也很了不起,不比你们这的人差。
这就是徐悲鸿,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一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振兴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师。啊,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大声喊出这个令中国人骄傲的名字——徐悲鸿。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地意志力!
重庆美术生留学(二)
阐述一位熟知的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生经历的关系.1500字 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
“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其间认识了着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每日乐此不疲地进行西洋画的基本功训练,上午在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下午去叙里昂研究所画模特儿,有时还抽空去观摩各种展览会.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着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由于北洋政府一度中断学费,徐悲鸿被迫转至消费水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在那里,徐悲鸿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画家康普,到博物馆临摹着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且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各种动物,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便立即从德国返回法国继续学习.他抓紧每一寸时光,在名师们正规而系统的训练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下,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创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题的优秀的素描、油画作品,如《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等.
徐悲鸿在旅欧的最后阶段还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及瑞士等地.美丽的异国风光令他陶醉,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浅.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旅游的作文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重庆美术生留学】
重庆美术生留学(三)
美术家的故事 徐悲鸿
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
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导师.在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旅欧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悲鸿每日乐此不疲地进行西洋画的基本功训练,上午在巴黎美术学校学习,下午去叙里昂研究所画模特儿,有时还抽空去观摩各种展览会.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大师达仰,每星期日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画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没有追随当时法国日渐兴盛的现代派画风,而是踏踏实实地钻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学院派艺术,在继承古典艺术严谨完美的造型特点的同时,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留学4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由于北洋政府一度中断学费,徐悲鸿被迫转至消费水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在那里,徐悲鸿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画家康普,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并且常去动物园画狮子、老虎、马等各种动物,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后,便立即从德国返回法国继续学习.他抓紧每一寸时光,在名师们正规而系统的训练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下,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创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体、风景为主题的优秀的素描、油画作品,如《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等.
徐悲鸿在旅欧的最后阶段还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及瑞士等地.美丽的异国风光令他陶醉,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浅.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技融中西 名垂画史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在早期中国油画家中,杰出者首推徐悲鸿.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其一生中,仅画人体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鸿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厚.他是国画创新的艺术实践者,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以人们熟知的画家的马画为例,从这类作品中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又能观察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徐悲鸿凭藉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
1、达·芬奇画蛋
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塑家韦罗基奥的作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作坊以后,老师韦罗基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老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基督受洗》
达·芬奇:基督受洗关于《基督受洗》的创作,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韦罗基奥受圣萨尔宾诺教堂的委托绘制《基督受洗》,全画的人物虽已画完,但是还剩下背景没有画,根据规定本应在一年前完成任务,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韦罗基奥心须在复活节前交画,否则受罚.这时离复活节仅七天了,可是韦罗基奥又不愿敷衍了事,他决定带着达·芬奇去希莫尼湖写生,然后再画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韦罗基奥受寒感冒,高烧不止.
由于任务紧迫,韦罗基奥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门生达·芬奇来画背景.达·芬奇写生完毕,赶回佛罗伦萨,反复琢磨体会老师的创作意图,模仿老师的画风,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全画.第二天早晨,当达·芬奇揭开画布时,他惊呆了.
原来,老师以达·芬奇作模特儿画的那个手捧圣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师兄们刮掉了.他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时间又紧迫,他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的委托,为了维护老师的荣誉,他当机立断,自己动手来补画这个天使.他找出老师原来的画稿,以自己为模特儿,对着镜子,重画捧衣天使.韦罗基奥康复归来,看到《基督受洗》时,激动万分,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达·芬奇的肩膀兴奋地说:“它是如此的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去拿雕刻刀了.”从此达·芬奇声名鹊起,成为佛罗伦萨有名的画家了.
重庆美术生留学(四)
重庆的乡村初中一周几节美术课?我是指的一个班,一周几节美术课?
乡村?要看条件了,条件好跟城市一样两节,条件不好有可能不上,我们是两节,初三不上
重庆美术生留学(五)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文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
原文.
没有材料在手.
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
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
"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
眼不识泰山"."
徐悲鸿画马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这个给你.”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的.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徐悲鸿先生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得像石头般的手,连声说着“再见”,才离开他走了.
“先生,您为什么突然要给一位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何况他又不知道您是谁,您是否有点过分慷慨了?”廖静文带着惊异问他.
他十分柔和地回答说:“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你看这个马车夫,既能非常熟练地驾驭,又能视马如亲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动,何况他的生活很难呢!”听着徐悲鸿先生的话我也十分感动了.
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关于笑的句子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但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贫穷的大画家
著名的美术家徐悲鸿生于宜兴县一个穷教书的人家.
父亲徐章达,是个半耕半读的村塾老师,也是个画师.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七岁时因常常看见父亲画画,就想学.可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不肯教;但他念书念到卞庄子刺虎的故事时,就偷偷求人画一只老虎,自己依着样子描绘.父亲知道儿子实在喜欢画,在九岁时,就让他每天摹一幅当时流行的《吴友如画本》,这就是徐悲鸿学画的开始.
徐悲鸿在十岁时就能帮父亲在画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颜色,十七岁便在一家中学里教图画来帮助家用.十九岁那年,父亲逝去,家里负债很多,弟妹也要供给,他只得在县里三家学校担任教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担子压不住他上进的决心,为了学美术,他来到上海.他曾企图把画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卖钱,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赌场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摊开铺盖在赌桌上睡觉.
人们都在用锣鼓迎接新年的时候,徐悲鸿却饿着肚子给一家叫做“审美书馆”的出版社用颜色填染单色印刷的杂志封面(那时印刷术落后,没有彩色印刷,杂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审美书馆的主办人,就是著名的岭南画派导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进震旦学院读法文的时候,肚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他是穿着死了父亲的丧服,噙着眼泪踏进了这个学校的.
徐悲鸿的作用逐渐受到社会的注意.除了高剑父兄弟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蔡元培等也给予他鼓励和帮助.1917年,二十二岁的青年徐悲鸿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大学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帮助,派他到法国去留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718948.html
重庆美术生留学(六)
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 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其间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国民党中央通渡缇谷槐嘣旒傩挛牛苤刚獯渭崾峭练松摇?6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为扩大这次斗争的影响,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1946年3月17日举行“一二.一”四烈士出殡游行和公葬仪式.闻一多参加了主要筹备工作,并对殡仪路祭等问题提出了寓意深刻而又便于操作的意见.他撰写的《“一二.一”始末记凤钥淘谒牧沂磕乖暗氖谏稀?万人参加的游行队伍所经之处,闻一多始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还不时有一个“疯女人”闯入西仓坡宿舍院内,进行蛊惑宣传和恶意恫吓.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重庆美术生留学(七)
高中语文改病句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时期】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重庆美术生留学(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
(1)不同:晚清留学目的地主要是日本,新中国初期主要为苏联; 晚清学习专业多为政法和陆军,新中国初期主要学习工程技术等专业(4分) (2)原因:晚清:学习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兵经验;清末“新政”实行; 中日相距较近(来往方便,费用较少,习俗相似等)(3分) 新中国初期: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3分) |
|
重庆美术生留学(九)
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与以前的古典主义有什么区别呢?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 "熙德"(即将军之意,有头等首领的含义)的称号.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新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有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在建筑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佛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 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维安的学生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 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 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 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 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世纪初期,在达维德无可置疑的领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胜利.在达维德的周围,他的追随者众多,其学生就有4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法国画坛上的活跃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并就某种 程度来讲获得了独特地位的是热拉尔、吉罗代和格罗.
达维德的同时代人普吕东的艺术表现了革命年代艺术理想的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有人认为他并不逊色于达维德,在某些形象的严整和作品富有生气的处理上还在达维德之上.
达维德的学生安格尔不久成为当时最有独创的艺术家并被推崇为古典画派的首领.新古典主义从达维德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从描绘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 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从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一生艺术活动极为活跃,他的女性人体和肖像画成就最高.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对欧洲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其中首先应该提到的 是同时期的英国绘画.当时一大批优秀的画家活跃在画坛上,其中有风景画家威尔逊、桑德比和动物画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则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英籍瑞士画家.明显受新古典主义影响的画家还有巴里、韦斯特.同时期的德国画家有希
重庆美术生留学(十)
我与直辖重庆同成长 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哪座城市,我会情不自禁的回答:我的故乡——重庆。我和直辖重庆几乎同岁,她在我的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不仅因为她是养育我的地方,更是因为她近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她是那么美丽,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重庆,自古以来山青水秀,背依四面山、南山、缙云山,携长江、嘉陵江两江之水,以浩荡之势滚滚奔流,是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
在电视新闻上,我看到重庆直辖十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桥梁、高楼,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大学城的崛起是我未来的梦想。就拿我的学校——渝中区马家堡小学来说吧,教学环境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记得我刚入学时才七岁。那时,学校只有一幢半新不旧的教学楼,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里面上课,其他年级的同学则零乱地分散在学校不同的破旧教室里。而我所在的教室,挤放着几十张小小的课桌,墙上挂着一块孤零零的陈旧的黑板,黑板前面有一个小讲台,老师上课时拿着木棍指着黑板教我们写生字、学画画。
三年后,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焕然一新了,新盖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新教学大楼,增添了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英语屋记事作文500字、自然实验室、仪器室……旧的教学楼也修缮一新。开学那天,同学们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旁的墙上还增加了一台电视机,让我们惊喜不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四年级。
今年,重庆直辖十年了,我们家也搬进了新居。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与重庆是这样的血脉相亲。我第一次睁开了眼睛、用心地看着这座与我一起出生、共同成长的城市。每当我走在宽畅的街道上,穿梭于华丽、壮观的大厦之间时,我深刻地感到重庆这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居住的大坪来说吧。以前,吊脚楼到处都是,道路狭窄、凹凸不平,一下雨满脚泥泞,污水横流。一遇晴天,汽车驶过便会尘土飞扬。到了过节,街道上人们摩肩接踵,空气污浊不堪。而最近几年里,大坪的变化可大了。高楼拔地而起,路面宽敞整洁,无数花坛点缀其中。最令人高兴的是,还修建了城市轻轨。我和爸爸妈妈周末到解放碑看望爷爷奶奶,坐轻轨10分钟就到了。以前,坐公交车去,至少要30分钟,一遇上堵车,起码要50分钟。当我乘上时速高达75公里的轻轨列车,穿越山城迷雾时,我仿佛看到一卷卷美好的宏伟蓝图……
爸爸说重庆的朝霞最美。当清晨的浓雾还未完全散开时,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好像笼罩着一层洁白的轻纱,白茫茫的,这是人们刚刚能看清晨景的那一瞬间。随着微风吹拂,浓雾渐渐地散开,远处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连接南北的桥梁,若隐若现。当阳光穿破云层,照到江面时,水波与天空相映,阳光、水波、大气交织成一片,这是光与色的世界。直辖十年来,曾经的“雾都”正在成为一座天蓝、水碧、城绿、居佳的迷人之都。
妈妈说重庆的落日最美。当我傍晚乘座轻轨回家时,透过明净的车窗,重庆夜景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极目远处,火光点缀,错落有致,就象跳动的音符,如梦似幻;隔岸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布满了夺目耀眼的霓虹灯,把山城的夜空照得五光十色、五彩缤纷;那条滨江路,橘黄色的灯火连成一条飘逸的彩带,象一条舞动着的火龙,绽放着山城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更妩媚动人的是那波光潋滟的江面,万家灯火倒映水中,形成无数条金银光柱,那七色的光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诗情画意!装扮着霓虹灯的观光游艇载着游人沿江而行,更载着我们无边的遐想和美丽的憧憬……
再过几年,我就二十岁了,应该是一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了。我想,那时的重庆一定会更加壮丽。我许下了一个心愿:我将用所学的知识为重庆的发展添砖加瓦,陪伴重庆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爱你,美丽的重庆!
重庆美术生留学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