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条据信
范文大全 > 条据信 > :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的正文:
第一篇:《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摘要]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全面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广阔的工作平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但同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在认识和操作时还会出现一些误区,盲目使用和不当使用信息技术不仅不能优化教育教学,有可能还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有效乃至高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已逐步进入了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校园的早晨作文学习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在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中,也特别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见,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是现代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20世纪末,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为各类学校所关注的大事,把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便在中西部地区广泛进行。随后,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班班通”的出现,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发
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二、信息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变枯燥、乏味为趣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抽象为直观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因为网络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比如在小学科学课《太阳系》、语文学科《新型玻璃》,教师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获得
最新的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三、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滥用课件教学,盲目使用,脱离学生实际。大多教师都是从网上下载课件后不经任何加工便直接使用,而下载的原课件又和本班学生实际不相符,所以随意性大,课堂效率低。
第二,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程,往往采用“演播型”的课件,学生被动观看和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失去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而采用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和交互式操作的课件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则很少。因此,学生学习情况难以及时汇总反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有效学习信息的来源受到诸多限制。
第三,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程,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花样”繁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
四、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随时抓拍学生生活中的场景,与已有的课件进行整合,再创造。这样才能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我用相机抓拍了两种不同的画面,一种是全班同学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场面,另一种是个别学生三心二意的画面。我把第一种画面放在课件的第
一张,在课前先展示给学生,学生第一感官获取的信息是:瞧,我表现多优秀!于是全班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个个精神抖擞。而第二种画面放在课中,正好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提醒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没有强掉纪律,学生却表现特别优秀。又如,单元试卷讲评课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怎样有效的进行单元试卷讲评一直是一线的老师们所探讨的话题。其实同样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把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个老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他是这样处理的:把试卷中学生出错的题用相机拍照,然后分成三类用课件展示给学生:一种是马虎、粗心错的,一种是书写马虎错的,还有一种是较难的普遍性错误。这样一来,既达到课时目标,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教师通过“错题展示——猜一猜——评一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一来,既达到课时目标,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把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必须建立在贴近学生生活生实际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依据学科特点,取舍有度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灵活取舍。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所以,多媒体教学应用就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目前也没有一种万能的标准模式可行。这就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具体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挖掘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探究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创新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目前的大部分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基本都是一种模式:演示、讲解。多媒体教学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更多的要注重操作和互动,依据具体学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科学、数学等学科在多媒体教学中就具体的应用形式来说都应该有自己的突出点和特色,而不是统一的思想和方法覆盖所有的多媒体教学。如语文学科,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数学学科则应巧妙结合,取舍有度。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在借助模型,让学生把圆16等份后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摆摆、说说、议议得出了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结论后,再利用多媒体先分别演示把圆等分16份、32份、64份,再拼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等分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课
件展示突破难点,强化新知,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的整合,恰到好处。因此,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取有舍,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与《课标》相结合,宁缺毋滥
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适度,要紧扣《课标》,宁缺毋滥。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课件不是每节课都要使用,要结合学科特点,课时目标有针对行动使用。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盲目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一定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必将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这一切都将会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龙晓君.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技术导刊,2007--06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陈 洁 廖 伟
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2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摘要:本文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的五个主要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特点 要素分析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参考祝智庭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其过程可概括为:利用手段——情境安排——系统优化,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系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元智能和系统科学理论[2],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理论基础是构建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3],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构建性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化教学设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式的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相应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同质的学习,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改
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2],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生成为问题(任务)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五)要求师生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基于任务、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的学习。这就要求师生必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否则就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只有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保证信息化教学设计被广泛应用且富有成效。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双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订教学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3.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实际情况?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教随笔400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有:1.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辅助其课堂教学,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网络教室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教学交互系统,除具备大屏幕投影外,教、学人员都应有一台计算机,该模式适用于有交互操作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模拟操作中应用较多。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环境。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模[4]
式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调动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作支撑。5.研究性学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通过教学媒体与资源来体现。1.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储存和体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息,可使学习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析原理等。2.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助教型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是电子讲稿。它是传统板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3.助学型教学资源的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是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需要而设计的,它是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时,必须突出自主学习功能,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选择那些适于多媒体表现的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动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动教学活动有教学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5],利用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随时了解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 电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1月第1期:64-67.
[3]黄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第6期:27-29.
[4]孙志飞.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09.
[5] 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7年4月上旬刊:45.
作者简介:
陈洁:女,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站长兼工程师。
廖伟:男,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9号司令部电教站
邮编:830042
联系人:廖 伟
电子邮件:liaowei_fly@sohu.com
电话:18999978690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姓名:李元英 学号:2013115351
[摘 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传统教学环境到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我和体育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应对变革。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对面向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一些策胆怯略。最后再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提出几点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环境 高中地理 策略 建议
一、研究
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哪些特点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