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如诗如画

时间:2024-11-10 22:37: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诗词 >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中国园林如诗如画的正文:

第一篇:《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

关键词:园林 文化素养 宛若天成 诗情画意 对话

摘要: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让我们享受细腻,体味美妙。中国古典园林仿佛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力求变化和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如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基础上学习造园的诗情画意是本文的重点。

当偶然邂逅一曲美妙的音乐,你觉得诗情画意,当听到一首动人的诗词,你觉得诗情画意;朋友,当你漫步园林,流连在林泉环绕着的花山瘦海,低徊于浓荫笼罩下的通幽曲径,驻足在花木掩映中的亭台楼阁。观赏那绿窗低檐下的数叶芭蕉和廊外池旁的几竿修竹……也许你会感到,眼前的清幽佳景,宛如是具体的山水组成的风景诗。这更是真正意义的与美丽邂逅,一种不可拒绝的沉溺。

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甚至是心理上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素养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永不放弃作文、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我认为,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是私家园林。它最能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核心。又往往是文人雅士用以修心养性的处所,风格上讲求淡泊宁静的闲适意味。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园主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画。构园与吟诗作画有着相近的美学标准和精神诉求。园林的建造常常出于文思,园林的妙趣更赖以文传,园林与诗文、书画彼此呼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

园林之所以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也与其表现了园主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卓尔不群的个性有关,于是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也就成了造园者最习以为常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建园以机械模山范水为大忌,而强调“立意”,强调表现营建者“胸中丘壑”。整个园林,有它的诗情画意,某一风景点所展示的画面,也都氤氲着一定的情意内蕴,足以牵人情思,动人魂魂。哪怕是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树,一株老梅,一丛翠竹,也都让人联想到某种人格,某种气度,成为情表意达的载体。

如果是在苏州园林中游赏,细心的游客一定会发现,即便是一个角落,也都能感受到图画美——开窗如果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就必有几竿竹子、几枝芭蕉点缀其间或叠以山石,以避免单调和直白——中国园林十分注意让粉墙的白色与整座园林丰富的色彩、光影、景观造型取得和谐纯净的效果,这也可以说是绘画技法在造园细节上的运用。简言之,画中寓诗情,园林参画意,诗情画意就成了构园的重要原则。这也与园主的文化素养有莫大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宛若天成”

引用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个人对于自然纯粹的东西都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情愫吧!这有点像老子的天人合一。只能说:这是一种艺术。

“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是造园的一种艺术。不论是空间有限的私家园林,还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不论是安抚灵魂的寺观园林,还是陶冶性情的名胜风景园林,都极力追求天然山林的野趣。这不同于西方园林,作为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则是将古典主义的形式原则及巴洛克设计的动感与开放、延伸的特点灌注于园林艺术之中,从而产生规矩严整、对称均齐的人工秩序化的自然图景。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相反,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因地制宜,随势就形,做到“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园内的艺术加工,也尽可能寓诗情、参画意、避雕琢之痕。叠石成山山有脉,凿池引水水有源,四时花木,虽由人植,但不假修饰。至于园中的亭台楼阁,均不作园林的重心和主体,而重在发挥其“点景”作用,务求与四周的花木融为一片。这样,亭台参差,道路逶迤,山石错落,花木掩映,整座园林就成为艺术的整体,成为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然境域。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

身处园林之中,你会感觉到园林带给你的愉悦,心里的美好感受是很多其他的美好东西无法取代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细腻仿佛人的内心,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在步移景易当中体味内心情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 秋水》记载,有一次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段对话充满了智慧和情趣,流传极广,后世不少园林作品都引用了这个典故。如寄畅园有“知鱼槛”、颐和园的谐趣园中有“知鱼桥”、香山静宜园中有“知鱼濠”、圆明园中有“知鱼亭”、北海公园中有“濠濮涧”,所追求的都是乐而忘忧、自得放达的境界。这何尝不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的对话?造园时都会考虑到园林与人的交流,与人的共鸣。

同时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达到与人对话的良好效果,是因为中国园林在设计中很注重步移景易的设计方法,这也是一种时空关系的体现。扬州何园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在行进中体味何园带给我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这让我们体

味内心情感的变化。可知,步移景易创造了空间时间美,空间时间美使人的与自然能安然对话。

总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这并非自然的翻版,而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而“追求自然的本质”恰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应多方研读,才能品味其真谛,吸收其精华。 研究中国,必当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味道。 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我们应该汲取古典园林之精华,创造设计出现代化的、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园林空间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所追求的方向。园林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园林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园林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水平的实境,所以,园林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文明的需要,还要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功能要求等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使之既有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又有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

第二篇:《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

写雾的作文

【摘要】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诗画、人文以及自然地关系来分析其意匠的表达。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诗画、人文、自然、意境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与中国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明显,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从其造园手法上来看,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限的,具有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如何从与诗画、人文以及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和表达其意匠。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诗画的关系。其实谈到中国的园林意境,就不能不谈诗画。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中国诗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而发展,常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意境和情怀。因此它比一般的建筑蕴藏着更大、更多的艺术目的。再说,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单从园林设计的构思和主题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园林有模仿名山大川、历代古迹之意,可以说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一种传统的方式。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就说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语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得造园之法,而园林又能兴游已成诗文。诗文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从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园林建筑中的匾额、碑刻和对联可以看出,诗文并不是起着无足轻重的装饰作用,而是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它们能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氛,以此来烘托园林的主题,表达园林的意境。细数中国古代园林,不乏“留园”、“拙政园”、“怡园”这些“标题园”,以此突出园林的主题思想和主旨情趣,也不乏“长流天地间”、“与谁同坐轩”、“长堤春柳”这些用诗文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当然,以对联结合建筑的形式来抒发情感以及表达园林意蕴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常用手法。如扬州瘦西湖的“长堤春柳”亭的楹联是“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月观”的对联是“月来半地水,云起一天山”,“钓鱼台”的对联是“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等等,或哲理发人深思,或抒情怀令人神怡,或切主题启人心智,成为园林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所在。这些诗文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作用还表现在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也就是说对园林意境的开拓作用。众所周知“诗画同源”,既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追求诗的意蕴,那就不可能不讲画的意蕴。其实中国不少古典园林都是由画家设计和参与建造的,画家们将绘画的道理融会贯通于造园之中,决定了中国古典造园方式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即所谓的“以小见大”、“咫尺山林”。园林意境虽然不等同于诗画的意境,但谈论园林的意境却也万万不能撇开诗画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人文的关系。把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引入自然环境之中,这使得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吐露出丝丝的人文气息。古语有云:“景妙何在?曰:妙在知与不知之间。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这句话一语道破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追求的不是呈现在人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而是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可见其与人以及人的思想关系之密切。中国古代园林的生成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的、哲理体验等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可见其与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传统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儒家哲学思想的体系中不把自然看作异己力量,而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有“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这些思想的形成,同样影响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于是乎“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苏州沧浪亭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现出园主把自己看成与自然浑然一体的那种闲适的心情,折射出来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道教的“道法自然”,禅宗思想中的“梵我合一”其实都或多或少的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意在于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意境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园林中有限的景象就能表现出来,而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最终还是要通过人这个媒介得以表达,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人文意蕴着实深厚。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自然的关系。“效法自然”是一种传统的造园构思,意即在人工风景中同样尽量避免显露人为的痕迹。为了表现自然,造山理池成为了造园最主要的因素,而植物又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筑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还要追溯到秦汉的上林苑,掘太液池之土堆成岛,以此象征东海神山。后又有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此由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此外,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的叠山,明清时期造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都体现出了造山已近自然之意。不论是那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使其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理水成为了造山之外的另一种造园因素。大自然中以动水为主,而园林却是以静水为主,但此处的静水并不单调,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以寻求一种寂静深远的境界,此又为人生一大幸事。虽然自然园林以静水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水景表现出一种动态美,当然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动水不像喷泉,也不是那种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此外,植物也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为了更加贴近自然,为了表现自然美,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的时候对植物的选择也极其考究,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又往往表达出人的精神境界,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等等,古木繁花,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毋庸置疑,崇尚自然,效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准则之一,更可贵的是在与自然相切合的同时融入了自然之外的一些事物,特别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中国古代园林更具意蕴,当然,这需要我们具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可见,中国古代园林可谓是效法自然却高于自然,将无穷无尽的意蕴蕴藏在丰富的景物之中,确实体现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集建筑、书法、文学、园艺之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明显的人工痕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

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诗画,以及它与中国自古以来深厚的人文环境的关系所表达的出来的意境,此外它与自然和谐关系所透露出中国人骨子里尊重自然的思想是相吻合的。作为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传输媒介和表达的载体,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参考文献:[1]李允鉌 《华夏意匠》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5-1

[2]韩欣 《中国名园-旅游百科》 东方出版中心 2006-4

[3]周武忠 《寻找伊甸园》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12

第三篇:《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目录

摘要 ............................................................... 1中国园林如诗如画。

关键词 ............................................................. 1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 2

二、何为诗情画意 ................................................... 3

三、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 ..................................... 4

四、诗情画意的景观对现代造园意境美形成的影响 ....................... 5

结语 ............................................................... 6

参考文献 ........................................................... 6中国园林如诗如画。中国园林如诗如画。中国园林如诗如画。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及其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张洁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08级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 本文从苏州园林由春秋时期到现代的形成过程,及其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认识实习报告范文景的层次的四大特点,分析了诗情画意在苏州园林建造艺术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对现代造园意境美的影响。

关键词 意境美 苏州园林 造园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颙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璪在所著的《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诱天下”的政策的激励下,苏州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远离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得以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刺秦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271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艺术大总结的趋势。苏州经济继续繁荣,大批文人参与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巧手迭出。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开始强行驻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苏州园林依然是传统与蜕变并有,而且大多以传统为主。根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苏州园林共有130出,著名的有耦园、怡园、退思园、曲园、听枫园等。

民国建立前后,在“三民主义”治国纲领和“自由、民主、博爱”等旗帜下,苏州城镇的公园也应运而生,如,苏州公园、亭林公园、吴江公园、虞山公园、太仓公园等。

解放以后,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若干传统古典园林,如双塔影园,木渎的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太仓南园等,直到20世纪,苏州园林尚存大中小园林、庭院169处。

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苏州传统私家园林一脉,又开始延续。

苏州园林的最大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

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4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