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
诗词 > :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的正文:
第一篇:《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学案练习题》
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十五从军征》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
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
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
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首诗歌又是
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记住重点词语,能准确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
平生活的热爱。3.背诵、默写古诗。
自学自练一:(15分)认真阅读诗歌,查阅资料完成12题
1、解释词语的意思。(7分)
始, 累累, 窦; 旅葵;
旅谷; 贻; 舂
2、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累( ) 冢( ) 雉( ) 羹( ) ....
松柏( ) 窦( ); 贻( ); 舂( ) ....
自学自练二:(每小题7分共35分)
针对下面的问题理解诗歌,独立完成3——7题
3、同学们,这是一首 (叙事诗、抒情诗),诗中的主人公是 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句子是 此时,他最渴望,最盼
望的是什么?
4、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他是多么的希望亲人早已路旁迎接,
可他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
5、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进自家小院,看到的
是什么呢?远:
近:
6、他的生活怎样,吃起来什么滋味?
7、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一切,他又能怎样?
写出你的收获或困惑:
三、课堂练习:(50分)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5分)
答:
4、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他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茫
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此时此
刻,老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
闹的家园了。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如今竟成了——
我65 年魂牵梦萦的家啊,竟成了——
一切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10分)
5、而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5分)
6、这是一首 言 诗,尽情渲染了老兵的 遭遇和内心 ,
揭露了 (5分)
7、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5分)
8、 默写古诗 (10分)
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诉衷情》《南乡子》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翻译《诉衷情》《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说出词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典故和手法的分析,理
解作品内容。;3、背诵并默写词
学习指导:先了解词作的背景、作者,准确流利的朗读,然后结合课下注
释翻译词作。
自学自练一:(共6分)
《诉衷情》写于宋淳熙十六年(1189),作者罢官归家,退居山阴,有感
而作。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当年”二字说明什么?“觅
封侯”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2、“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
的词人的情感。
小王子好词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中“未”“先”“空”蕴含
了怎样的情感?
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品味《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思考以下问题:(18分)
1、根据题目,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2、上阕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3、下阕作者由现实回顾历史,主要以谁为主角?为什么以他为主角?
4、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节课的疑惑或收获:
当堂检测:(50分)
阅读《诉衷情》
1、《诉衷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字
__________号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克王国怎么超进化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
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8、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阅读《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对下列加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 一项是( )
A.兜鍪(dōu móu):作战戴的头盔。
B.悠悠:长久、遥远之意。
C.坐断:占据。 战未休:指魏、蜀两军交战不息。
D.年少(shǎo):年轻。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2、下列对“神州”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全中国 B.指长江以北的国土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
C.指全国各族人民 D.指汉族人民
3、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
4、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什么?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石井初中八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诗词五首》
课时:第3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说出《满江红》中的典故及其所
抒发的感情。3、说出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词作的主旨。
自学自练一:学习《满江红》1、自读课文
2、理解《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12分)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和李清照
“ ”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说明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 的《琵琶行》
中的“ ”,极言作者 。
2、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上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说的 下片:
3、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
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
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
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
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
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自学自练二: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1、简介王磐。 2、比一比,谁读得好。 3、了解此曲大意。
4、赏析。 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 ,讽刺
和揭露了明代宦官 、 的罪恶行径,表达
了人民的 。全曲以 字贯穿始终。先写 (“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 (“官船„„全仗你抬声价”),
再写 ,表达对“吹”的憎恨。(8分)
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
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全曲在戏谑中寄
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 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
“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锁哪”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
尽其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练习:
1、 给下列字注音:(6分)
侬( )拭( )莽( )磐( )唢呐( )
2、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满江红》作者 ,原名 ,自
号 ,满江红是
(2)《朝天子 咏喇叭》是一首 ,选自 。作
者 , (朝代)散曲家。字 ,
号 。
第二篇:《中考古文复习资料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î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野的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
十五从军征古诗文阅读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