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
单元作文 >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的正文:
第一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物理卷(一)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教师用卷)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小时候,大人们经常给我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如图所示是兔子和乌龟在比赛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即x-t)图象, 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相同,由图可知
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时刻出发的
B.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t2、t4时刻的速度相等
C.乌龟做的是直线运动, 兔子是沿折线运动的
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x3到达终点
解析:理解x-t图象的意义即可判断。
答案:D
2.下列给出的做直线运动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运动过程的是
解析:理解位移图象、速度图象与加速度图象的意义即可确定。
答案:A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32t-4t2(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1 s末汽车的速度为28 m/s
B.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
C.t=5 s时汽车的位移为60 m
D.汽车做减速运动,运动的加速度为-4 m/s 2
解析:根据x=32t-4t可以知道汽车的初速度为32 m/s,加速度为-8 m/s,D错;由v=v0+at=32-8t得1 s22
末汽车的速度为24 m/s,A错;汽车在2 s末的速度为16 m/s,故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B对;汽车的停车时间t0=4 s,t=5 s时汽车的位移即为前4 s内的位移,求得为64 m,C错。
答案:B
4.如图所示的直线和曲线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
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0到t1这段时间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
B.在0到t1这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等于b车的位移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车的平均速度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等于b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t1时刻,a、b处于同一位置,但a车的初位置为x0,b车的初位置为0,故a车的位移和速度均小于b车的位移和速度,A、B错;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起点和终点相同,故a车的平均速度等于b车的平均速度,C错、D对。
答案:D
5.一辆汽车(可视为质点)沿直线匀加速通过长江上的一座大桥,汽车驶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1,汽车离开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该汽车通过大桥全长的三分之二时的速度为
A. B. C. D.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ax,v-=2a(),可得:v=。2
答案:C
6.高速公路上每经过一段距离后有一个测速标志,标志上写有0 m,100 m,200 m等数据。一辆汽车沿直线做加速运动,经过0 m标志处时的速度为v1,接着以加速度a1经过一段时间到达100 m标志处,然后以加速度a2又经过一段时间到达200 m标志处的速度为v2,且在100 m标志处的速度为,则汽车在这两段运动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a1=a2 B.a1>a2 C.a1<a2 D.A、B、C都有可能
解析:根据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且前后两段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相等,作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可知只可能是图线①,则可知a1<a2,C对。
答案:C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三角形OPQ的面积为S1,三角形OQT的面积为S2,已知t=0时刻甲在前乙在后,二者相距为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OPQ的面积S1在数值上等于10
B.三角形OQT的面积S2在数值上等于10
C.若x0=12 m,则两物体不能相遇
D.若x0=10 m,则两物体相遇1次
解析:由图象可知S1=10 m,S2<10 m,t=0时刻甲在前、乙在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乙比甲多运动的位移为10 m,若x0=12 m,说明4 s时乙未追上甲,两物体不能相遇了,A、C正确,B错误;若x0=10 m,说明4 s时乙恰好追上甲,两物体相遇1次,D正确。
答案:ACD
8.关于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 100 km/h紧急刹车 A.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可能都为零
B.火炬手登上珠峰顶时,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要小于9.8 m/s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有可能为零
D.轿车速变为100 km/h时紧急刹车,这里轿车的速度100 km/h是指平均速度
解析: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火箭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A错;火炬手登上珠峰顶时,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比其他地方要小,应当小于9.8 m/s,B对;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在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C对;轿车速22
找春天作文度为100 km/h时紧急刹车,这里轿车的速度100 km/h指瞬时速度,D错。
答案:BC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
9.在马戏团的杂技表演中,猴子沿一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杂技演员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直线移动,经过一段时间,猴子沿杆向上爬行的高度为h, 竖直杆沿水平直线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猴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将猴子看成质点
B.猴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C.猴子相对于杆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D.猴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解析:根据看成质点的条件知,研究猴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将猴子看成质点,A对;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运动会有不同的结论,B错、C对;根据矢量的合成知D对。
答案:ACD
10.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上的软着陆为我们的月球旅行开辟了新航道。未来的某天,一位同学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小球在第5 s内的位移是7.2 m,此时小球还未落到月球表面。则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6 m/s
B.小球在5 s末的速度是16 m/s2
C.小球在前5 s内的位移是20 m
D.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解析: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自由下落在第5 s内的位移是7.2 m,可得g×(5 s)-g×(4 s)= 7.2 22
m,解得g=1.6 m/s,A对;小球在5 s末的速度v=gt=8.0 m/s,选项B错误;小球在前5 s内的位移是g×(5 s)=20 22m,选项C正确;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7.2 m/s,选项D错误。
答案:A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5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a.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b.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
c.先接通电源,轻推小车,小车在左边细线的牵引下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d.测出x、x1、x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
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解析:(1)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C=。
(2)根据vA=、vB=和-=2ax,得a=。
答案:(1) (2分)
(2) (3分)
12.(10分)现有一个一定厚度的圆盘,它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 当圆盘的转动快慢发生改变时,我们可以定义:角速度的变化量Δω与对应时间Δt的比值为角加速度β(即β=)。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复写纸、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纸带(不计厚度)来完成下述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然后固定在圆盘的侧面,当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②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匀加速转动;
③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圆盘的直径d为 mm。
(2)如图丙所示,纸带上A、B、C、D„„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打下计数点D时,纸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圆盘此时转动的角速度为 rad/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圆盘转动的角加速度大小为 2
rad/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解析:(1)整数部分为60 mm,小数部分为0,精确度为0.05 mm,所以为60.00 mm。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
(2)打下D点时的速度vD==×10 m/s=0.389 m/s,ω== rad/s=13.0 rad/s,a==×10m/s=0.593 -2-22
m/s,β====rad/s=19.8 rad/s。 222
答案:(1)60.00 (2分)
(2)0.389 13.0 0.593 19.8 (每空2分)
13.(10分)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 m,从地面到塔顶高h=55 m,如图所示。据《伽利略传》记载,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当着其他教授和
第二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1--13)》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卷一
26、(1)特点:以军事征服为基础;分封对象主要是本族的王孙公子和姻亲功臣。作用:推动了其他民族的社会变革;加强了有效的统治;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度;地方的郡守和县令皆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3)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地位;推行“附益之法”,使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27、(1)地位: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号称“天府之国”。
(2)原因:关中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关中地区土地肥沃;郑国渠的兴修;关中地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推动了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
(3)影响: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秦汉乃至后世在此长期定都奠定了基础;为关中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创造了条件。
28、(1)不同:汉初采取“和亲”式的消极防御,而汉武帝时实行军事上的积极进攻。 原因:汉初国力衰微,无力对抗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具备了军事打击的条件。
(2)管辖:在河西走廊一带设郡;修筑长城;派兵戍守;移民屯田。
(3)丝绸之路开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原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高分作文网织品以及金属工具等远传西域;西域的马匹、葡萄及其他农作物也传入到了中原地区;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印度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国的造纸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再传到欧洲的。
29、(1)核心内容是“仁”,以爱人之心协调社会与人际关系。政治思想:要使天下安定,以“德”和“礼”来治理国家。
(2)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3)会让全球掀起新一轮学习儒家学说的高潮。(或者“对进一步传播孔子思想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或者“有利于儒家思想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等等)。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卷二
26、(1)主要原因: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大批南下,迫使北方汉民族向南迁移;南方逐渐成为政治中心,带动了人口的南迁。
(2)经济状况: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主要表现:农业方面,江南农业的开发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闽江流域和岭南,三吴地区最发达;手工业方面,吴国的缫丝业、蜀锦,南方的青瓷及建筑业、扬州的造纸业都很著名;南方的商品经济也相对比较活跃。
(3)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治中心的南移。
27、(1)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措施:唐代将丞相职权一分为三。
(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亲子阅读的好处和感受(3)主要原因:发展的差异,经济文化不平衡的多民族、多地区统一于一个国家内。 实践:在边疆地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册封其首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等管理机构;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
28、(1)特点:“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限制。
开国大业(2)原因: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与隋末战乱。
(3)简评:坊市制是中古社会队城市生活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基本制度;统治阶级试图从时间和空间上严密控制城市社会生活,是集权统治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在某些历史阶段坊市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29、(1)主要背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的兴盛;佛经翻译中的诸多困难;许多中国僧人到西方取经的推动;唐代佛教学派的分歧。
(2)佛教文化队魏晋隋唐书法、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积极学习,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化的民族特性,加工、改造外来文化。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卷三
26、(1)信息: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铁马鞍制作精巧,说明冶铁业和手工业发达;绘画艺术达到了一定较高的水平。
(2)具体措施:实行南北面双轨官制。 评价:这种承认汉法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有利于民族融合。
(3)原因:沿用汉人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保护了先进的生产力;辽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燕云地区有较好的农业基础。
意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以后燕云地区成为全国的政治重心奠定了基础。
27、(1)现象: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影响:造成光大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恶化,加剧了阶级矛盾。
(2)材料二现象:北宋中期兵员剧增、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材料三现象:北宋中期农民负担日益沉重。
(3)处境及根源:北宋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改革: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关系:因果关系,北宋面临的社会危机是导致这两次改革运动的原因,改革是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28、(1)主要问题:理学产生的条件。关系: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2)关系:“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情感:誉美。
(3)评价:朱熹博学多识,学风严谨;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其治学态度与学说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29、(1)不同:辛弃疾是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共同: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2)总体特征: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原因: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
(3)原因: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通俗文化需求的增强;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阶层的加入;民族文化和交流与融合;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 卷四
26、(1)现象:康熙、乾隆时人口激增。原因:康乾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摊丁入亩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大大减少。
(2)问题:康熙时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尖锐;人口增长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造成“人多地少”的局面。
(3)认识:人口增长反映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人口过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全国100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英语(七)第七套英语7阶段性测试卷二(二)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吧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