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

时间:2024-09-22 20:32:4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诗词 >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的正文: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一
《始闻秋风》

始闻秋风

《始闻秋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诗人为秋风代言。在首联中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中间两联,宕开一笔,作了转折,由为秋风代言变为写诗人之所闻、所见和所想。尾联是诗人对秋风的答词。这首诗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1]

1作品原文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1,今听玄蝉我却回2。

五夜飕飗枕前觉3,一年颜状镜中来4。

马思边草拳毛动5,雕眄青云睡眼开6。

天地肃清堪四望7,为君扶病上高台8。[2]

2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书的格言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3-4]

诗句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1]

3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奋发不已的乐观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秋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此后一直疾病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写诗人有病,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1]

4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

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2]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2]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二
《高考古诗鉴赏答案与解析》

浣 溪 沙①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②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③。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灯火要人归。

[注] ①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②石塘:苏州之小长桥。③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为何而“愁”?(2分)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2分)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2分)

【解析】推介赏析: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 ,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画 菊

初三语文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的哪些品质?(6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和决心?(5分)

【答案】

3.

4.

【解析】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 ”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

5.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6.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案】

5.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修辞手法各1分)

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2分)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1分)

6. 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2分)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2分)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2分)

【解析】5.运用了拟人。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对比手法: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6.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疆场,或展翅蓝天,搏击长空。

感情:表达对秋风之厚爱,抒发了诗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①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②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①手法:对比。②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解析】

(1)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注意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虽然有“用典”手法但并不突出。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衿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8.根据你的判断,这首词属于什么流派的作品,它塑造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3分)

答:

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简述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 。

【答案】

8.婉约派作品。(1分)主人公是一个容貌不整、整夜难眠、孤寂冷清、心有牵挂(1分)的思妇形象。(1分)

9.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2分)抒情特点: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从词的意象“玉炉香”“红烛泪”“眉翠薄”“鬓云残”可以判断本词应该是属于婉约派词作。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凄厉地打着一叶一叶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直到天明。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妇,“眉翠薄,鬓云残” 可见容貌不整,“空阶滴到明”表现主人公孤独难耐,“ 空阶滴到明”说明主人公思念对方,彻夜未眠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9.

试题分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意思是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为别离伤心。那“一声声”的秋雨既打在梧桐树上,也仿佛打在思妇的心上。“不道离情正苦”是全词唯一的纯抒情的语句,但它不是空泛地表达离情,而是有感于秋雨、梧桐之景,从思妇内心深处发出的对无情秋雨的一种埋怨。这样一来,不仅巧妙地衬托出思妇的一往情深,从词的结构上,实现了情景交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①②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③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①门人:指门生、弟子。 ②欧阳秀才名辟,桂州灵川人。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据《宋诗纪事》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③鸟哺,指乌鸦、凡鸟。

10.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其中两句简要分析。(3分) 答: 【小他2】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就最后四句,概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

【答案】

10.第三、四句用了比喻,将欧阳秀才的心思(愿望)比作飞向高空的落花,开始江西的游学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或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离生活的美好憧憬(1分)第五、六句用了比喻,将欧阳秀才比作凤凰,称赞他才华出众,非凡人可比。(3分。“比喻”1分,写出本体、喻体1分,表达意图1分。)

【小题2】①谆谆嘱咐。嘱咐学生到江西后,要择善而居,要慎于交友,万勿与庸俗之人相处(卑俗之人相处往来)。②殷切期盼。告诫学生勿忘科举,期盼学生来日能够折桂(科举及第),或来日能够考取功名,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4分。每点2分。其中“择善居”、“慎交友”、 “勿忘科举”、“折桂”(科举及第、考取功名)各1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第三、四句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

第五、六句仍然全用比喻。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天下安宁,它才出现。诗中用它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

试题分析:晋代束皙《补亡诗·南陔》:“嗷嗷林乌,受哺于子。”此诗即以“乌哺”指乌鸦,是凡鸟,借喻平庸之辈。屈原《楚辞·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三
《00年秋--14年秋诗歌鉴赏集合答案》

00年秋

(四)(8分)

有关诚信的作文

16.(2分)绝句(或:七绝)

17.(2分)黄梅时节(或:初夏)(1分)蜂蝶(或:叶)(1分)

18.(4分)甲: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2分)(言之成理即可)

01年春

(四)(8分)

17.(3分)诗圣(2分) 律(1分)

18.(2分)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

19.(3分)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01年秋

16.(1分)稼轩

始闻秋风诗歌鉴赏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