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

时间:2024-09-23 11:21:5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名言 > :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的正文:

第一篇:《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长宁区)》

2014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教学质量岁月的痕迹检测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2.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5.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

“ ”和“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热爱祖国的故事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 》(2分)

9.翻译句子(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

历史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食。

11.解释加点词语。(4分)

及父卒 扶而去之 ..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

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

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

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

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

二、现代文(40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说宽容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海氏大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怀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张英“宽以待人” 教育了家人, 感化了一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

第二篇:《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④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

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

注释: 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敝撤: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6. 答案:D【解析】属文言实词的考查。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联系上下文并不难理解。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 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 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7. 答案:D【解析】 A项前面‚见‛表被动,译为‚被‛,介词,后面‚见‛是‚拜见‛的意思,动词;B项前面‚已‛意为‚停止‛,后面‚已‛意为‚已经‛;C项前面‚之‛意为‚动、

往‛,动词,后面‚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协调音节,不译;D项,两个‚乃‛字意思均为‚于是,就‛的意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意为:咬断它的喉咙,吃光他的肉,就离开了)故选D。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8. 答案:A【解析】A项省略的文字应是‚民氓百姓‛。其实可根据上下文推知,此类题解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意方可正确作答。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9. 答案:C【解析】②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④句是讲国君

省悟后的节俭之举,⑤句陈述三天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都与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事无关,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10.答案:B【解析】文中没有体现出‚齐景公的从谏如流‛的开明之处。

【参考译文】:

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于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槽椽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

第三篇:《文言文阅读训练14-24篇》

训练24

醉翁亭记

【甲】环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掇(duō):拾取,采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四时之景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3. 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 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可以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3

伤仲永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成吉思汗的故事

(选自《伤仲永》)

与友人书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

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卒之为众人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城 .(4)终无济于天下 .

2. 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 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2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选自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1. 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用法。 (1)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2) 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 (3) 中峨冠而多髯者 (4) 面山而居

2. 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1) 西伯卒 . (2) 盍往归焉 . (3) 难之曰 . (4) 二子遂饿而去 .

3. 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首阳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读一读你对这二人所为的看法。

不食周粟文言文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