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时间:2024-09-20 15:40:5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名言 > :家族宗亲会发言稿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家族宗亲会发言稿的正文:

第一篇:《家族家谱会议上的讲话稿》

人生转折点

家谱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家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家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我们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我们的根,纪录在家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据有关专家论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编修体例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著名。元代著名学者柳贯曾说过:“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然郡、邑之与国、家一理也。”(《柳贯诗文集》)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足球作文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家谱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历代经典家谱中都收录了,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它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家族争光。

古代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史书更正确与完备。

可惜,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 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在当时还好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孝子贤孙,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将许多家谱和文物秘密保存下来。使得中华家谱文化,能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文革对家谱、文物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革命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将近40年,不少领导和群众仍把重修家谱当成“封建”行为,加以阻止和打击。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以为重修家谱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有的甚至还出面反对。错误观念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让大家对家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支持全国如火如荼的重修家谱活动。

最近10多年中,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拨乱反正”,先是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整理出版接二连三,家谱研究书籍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

作为炎黄子孙要慎终追远,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依然雄风犹在,近百年中,虽遭外侵内乱,曾经千疮百孔,但最近数十年来,中华文化正在前所未有的恢复和重建,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拉帮结派”、过度浪费、重男轻女等封建陋习,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保护国粹,又要舍弃糟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家谱也是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史记和文化典籍,那么国家的发展进程肯定不会有这么快。国家尚且需要有传承载体,家族同样需要。

因此,我们不仅修家谱,而且还要定家规和族训,以此来规范我们的人生、教育我们的后人。以使我们的家族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强大。

我们邓氏宗亲与有关人士也会定期筹办家族聚会以及纪念性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修家谱和相关活动使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使我们紧密的抱在一起,即使远在海角天涯的族人也感觉到强大的后盾。真正做到每个人以家族为荣,家族以每个人而自豪。

小家安,国家强。

祝巨龙腾飞、国富民强、合家团圆、普天同庆!

第二篇:《黄氏宗亲座谈会的发言》

龙邑宗亲互访省亲座谈会发言稿

黄姓是中华大姓,轩辕氏—黄帝的直系后裔,四千多年前因功封国,以国为姓。历史悠悠,族群浩浩;文化发达,理念超前;代出贤能,繁若燦星。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在1955年所封将领中,就有大将黄克诚,中将黄新廷、黄火星、黄志勇以及少将二十七人。黄氏一门“八百进士三及第,十四尚书七封侯”之说所言不虚。

自乾隆辛丑年,门立公一脉迁徙夔府以来,255年与湖南祖先失去联络,幸得益我族先驱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认祖归宗以及有今日回访省亲的故事发生。

万里相隔,百年思念,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感谢龙邑宗亲的牵挂,是你们胸有全族人,脚下走“真诚”,才有今日之盛会;是你们把我黄氏族裔,紧密联系在一起,互关戚苦,共享荣耀;是你们这种血脉亲情,激励着我夔府公平黄氏的每一位族人,让我们感到“树高千尺问其根,水淌万里寻其源”的来之不易。为此,我赋诗一首为贺,来把亲人的寻根谒祖事迹永远记载。

仲夏时节探夔门,满江血脉人更亲;

一夜飞渡跨湘渝,祖地青山看祥云。

门公大德垂千古,江夏高风铄古今,

追思先贤情怀远,举杯畅饮慰亲人。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回访省亲座谈会会议流程安排 时间:2013年7月13日上午10:30-11:30

主持人:黄自立(公平黄氏家族秘书长)

与会人员:

居住在公平的宗亲代表:(5人)

龙邑黄氏宗亲代表:(5人)

居住在县城的宗亲代表:(8-10人)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会议地点:夔州宾馆20楼小会议室(宾馆提供果盘)

会议议程:家族宗亲会发言稿。

1、主持人开场 10:35--10:40

2、族长黄建权致欢迎词 10:42--10:55

3、公平宗亲代表致辞 10:5初中作文大全7--11:00

4、龙邑宗亲代表致辞 11:02--11:15

5、公平黄氏长辈致期望辞 11:16--11:25

6、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到5楼1号房就餐)

第三篇:《宗亲会联谊会发言稿》

宗亲联谊会贺词贺信

尊敬的xx氏港澳宗亲联谊会xx会长、xx宣理事长:

欣闻贵会将于2015年11月23日举行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我谨代表华夏xx氏文化研究会首届理事会予以诚挚祝贺!

天下xx氏是一家,港澳xx氏宗亲是一个勤劳智慧、团结务实的群体,此次成立xx氏港澳宗亲联谊会是一个居功至伟的盛举,相信贵会在xx荣誉会长、xx会长、xx宣理事长的带领下,必将为广谋xx氏宗亲福祉,光扬高元先祖懿德,传播xx氏文化做出

咸来严氏宗亲联谊会讲话稿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尊敬的各位来宾:

今天在这个《严氏宗祠》庄严的殿堂里,严氏宗族各地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举行已仃止六十多年后,首次庄严而隆重的祭祀祖先仪式。这是我们宗族所有族人始终集聚在心中,压抑了数十个春夏秋冬的情感和心愿的实现。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这是自然界本性所在,是真情的复苏,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游子总有思乡情。”参天大树叶落归根,万里长流总有源头,人是万物之灵怎能无祖?怎能忘祖忘宗?所以为响应族众的意愿,族中组织迁居咸丰、来风的严氏族人丙戌冬至祭祖大典。

今天是个好日子,古话说:“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过了“冬至”春天已经不远了。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日子来祭祀我族的历代祖先,既按古制也取其万物萌发,兴兴向荣之意。【宗亲会联谊会发言稿】宗亲会联谊会发言稿

今天参祭的有来凤县严氏宗亲祭祖团、咸丰县白果坝严氏宗亲祭祖团、清坪镇严氏宗亲祭祖团、忠塘严氏宗亲祭祖团、落马滩严氏宗亲祭祖团,三角庄严氏宗亲祭祖团、屯浦坝严氏宗亲祭祖团,大水坪严氏宗亲祭祖团,高乐山镇严氏宗亲祭祖团。还有珍贵的宾客;贵州印江祖籍地严氏宗亲代表团,建始县、利川市、重庆市的严氏宗亲代表,还有政府部门领导,他们是县委宣传部罗学习副部长、县文物管理所肖敏所长、乡政府的领导等和来宾及邻近乡里的其它姓氏的客人共约1000 人。对各位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今天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祭祖活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祭祀祖先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既要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更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使这一古老的缅怀祖先的典礼,符合时代的气息,适应历史的进步。今天在这里欢聚的族人中,除了男性宗亲外,还有很多严氏家族的女性传人,还有为我们家族传承后代,兴旺繁荣,含辛茹苦,作出不朽贡献的各代母亲们,她们是我们家族中的一员,她们理所当然的站在祖先面前,以古老的方式献上一柱青香,来表示自己的一片虔诚之心,这就是历史进步的体现,这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是不可能想象的。先辈们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革新举措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四篇:《宗亲联谊会讲话稿》

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讲话稿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在这中秋佳节刚过,国庆盛节即将来临的大喜日子里,三台的羊氏族人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庆中华羊氏文化研究会2015年年会明日在三台召开。在此,我代表三台羊氏宗亲联谊会筹备组,向来至全国各地的宗亲和光临今天大会的各位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筹备组向大会报告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三写海的作文台羊氏聚居情况

在广大族人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经过近十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四川省三台县羊氏三修族谱”、“湘川羊氏通谱”两件大喜事。它不仅填补了三台一百三十年来未修谱的空白,而且准确地澄清了定居三台的羊氏祖先均来自湖南省邵东县,而不是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的传说。三百多年来,迁入三台羊氏的各支脉发展变化如何?近百年间羊氏族人的外迁情况等作如下报告。

(一)始祖溯源

明末清初之际,四川历经战乱,又遇水旱之灾,生民遭受屠殍,人口急剧减少,农村大片土地荒芜,清政府为了开拓四川,紧急颁发召书,强迫湖北、湖南、福建、江西、陕西等5省民众迁徙入四川全省各地,这就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事件。现定居三台境内22个镇乡57个村的羊氏族人祖先,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于大清康熙2年(公元1663年)至乾隆25年(公元1760元)先后分5批次,在近百年时间内共有26位国字辈,1位开字辈祖先,分别由湖南省邵阳(邵东)县的万安里、竹山冲、麻阳村、向家岭,亭子山等处,迁来三台定居的。

到三台定居的羊氏族人,主要是斗魁公的长子乾三公房第8代裔孙文清、文鉴两弟兄的后裔;四子乾九公房第8代裔孙梦通公的后裔开儒公;另有次子乾像公房的13代孙羊胜玉迁重庆府大足县龙水镇(现未查清,情况不详)。各房迁蜀定居三台的始祖是文清房15代裔孙有国文(不详),国武(不详),国仁(不详),国勖(绪)、国聘、国 、国昺、国茂(不传)、国彩、国彬、国彦、国命(不详)、国中、国年、国幸、国禘、国祚、国礼、国福、国范、国吉、国庆、国晏、国美等共计24位国字辈始祖,其中有5位入川始祖的详细居住地及配氏、子女、葬地均不详;文鉴房15代裔孙有国治、国洽(不传)、国诠、国禄、国寿(出家)、国沧、国海、国用等7位始祖,其中有1人不详,1人出家;梦通房15代裔孙有国镇,国忠、国铭公的19代孙开儒公为迁川定居三台始祖,其中国镇,国忠迁入三台的情况不详。

(二)繁衍分布

至2015年底,迁入三台的羊氏族人已繁衍至29代。在世有直、重、衍、裔、肇、山、东、功、臣9代,共有人口40897人。各房分布如下:文清房24位国字辈入川始祖,共传28927人。主要分布在三台的曙光、德光、景福、安居、观桥、新德、菊河、玉林、乐加、中新、下新、潼川、北坝、古井、乐安、石安、东塔等镇乡办事处;文鉴房7位入川始祖,共传9284人,主要分布在三台县的曙光、景福、安居、观桥、新生、菊河、玉林、下新、古井、乐安、潼川、北坝等镇乡;

梦通房入川3位始祖,仅开儒房共传2686人,主要分布于三台的潼川、北坝、断石、乐安等镇乡。【宗亲联谊会讲话稿】宗亲联谊会讲话稿

近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三台的羊氏族人为了更好的拓宽生活,生产和发展环境,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广大族人因读书求学,参军提干,转业退伍,务工经商,结婚等原因,又从三台的居住地分别迁往全国各地,据三修谱不完全统计,三台羊氏族人迁往全国各省市县共计608户。其中迁往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242户,较多地有重庆市93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2户,迁往四川省的有28个市县区,共有364户,较多的有绵阳市84户,成都市66户,江油市53户,梓潼县34户,北川县22户,德阳市18户。凡迁出的族人,三台只作了祖居地登记,大多数的配偶,传承变化发展情况未作详细登记。有待今后查寻,补充完整。

(三)文化胜迹

1、族谱

羊氏族人自迁入三台定居348年以来,共修谱4次。第一次于大清康熙5年(公元1740年)。由纯一公主笔,首次以楚蜀合谍名义修谱,克服交通极不方便等困难,第一次完成《羊氏魁公宗谱》,木刻活字刊印40套线装谱,湖南、四川族人分别保存20套。第二次由开钜、直锦二公主笔,于太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代表湖南、四川族人,编印了《羊氏楚蜀续修谱》60套,由湖南、四川族人分别保存30套。我们三修谱的历史资料主要来源这两次老谱。第三次由羊肇荣、羊衍学、羊裔明等人。在全县广大族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由三台族人单独修谱的夙愿,填补了130余年三台未修谱的空白,精印了四川省三台县《羊氏三修族谱》200部,分别由三台羊氏各分支族人保存。2015年三台羊氏族人将康熙5年谱,光绪13年谱和三台羊氏三修谱,提供给湖南宗亲,去年9月份,在娄底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家族宗亲会发言稿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