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板书

时间:2024-12-26 14:03: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单元作文 > :父与子的板书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父与子的板书的正文:

第一篇:《父与子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职业梦想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谁愿意来试一试?(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挖”:感受——读——其他动作?——只用“挖”?——读——体会到?

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 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小学生作文题目大全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把握机遇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二篇:《父与子 习作教学》

《父与子》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了解学生看过什么漫画。

绘画作品中,漫画是最有意思的。

《丰子恺漫画集》《父与子》《华君武漫画集》《丁聪漫画集》

2、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漫画,看谁最会看,看出来的东西最多,最后请大家把它写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二、介绍《父与子》。

1、出示图片,知道这部作品吗?生齐读简介。

关于汉字的作文

2、父与子的人物形象:看看父与子两个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父亲很胖,光头,大肚子,有两撇胡子;儿子瘦小,头发很长,乱蓬蓬的。两者对比起来差异明显,画得很夸张,让人看了很有趣。这就是漫画的特点。

大家关注到了细节,从细节中读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板书:关注细节

3、出示图片:没想到父亲还会这一手

今天给大家看的是《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齐读题目。

提醒大家:要仔细观察,还要展开想象,这样才能看出更多的东西来。

看同学看过的吗?如果有,也请你和大家一起看,一起想,好画不厌百回看,争取看出新的东西。同时,请你保守秘密,不要剥夺别人发现的乐趣。

三、看图1

1、出示图片,提醒学生边观察边想。

2、看明白什么?说说看。

3、生发言,师提醒:环境,儿子和父亲的动作、表情、心情。

提醒:关注到儿子的表情和动作这些细节。

4、学生各自练习说画面。指名说,师指导。

5、出示师写话,齐读。

咱们就这样继续往下看。

四、看图2

1、出示图片,画面有了什么变化?

板书: 变化

2、生发言,教师指导:

父亲的光头„„儿子闭上眼睛睡着了。

五、看图3、4、5

1、提醒学生:注意到那些细节,注意到哪些变化?

2、图3,生发言,师指导:父亲的动作(那两条曲线表示什么),

3、图4,生发言,师指导:父亲的动作(那两条直线表示什么)

4、图5,生发言,师指导:父亲的动作(关注到四条曲线了吗)

5、同时看三幅图:

提醒学生关注:

父亲动作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快)

儿子的动作变化到心理变化。(笑、扭头、站起—疑惑、高兴、兴奋、担心)

六、看图6

1、猜猜第六幅图画了什么?看过的同学请你保守秘密。

2、出示图6,生发言,师指导:儿子父亲猩猩的动作,神情,心理。

(儿子一脸的愕然,怪不得刚才„„父亲一脸的愤怒,挥动手臂让猩猩下来还他的衣服„„猩猩大大咧咧地坐在树上,一脸的得意)

七、探讨趣味。

1、出示全套图。

这一组漫画有意思吗?好玩在哪里?(妙在何处)

2、生发言,师指导:儿子和读者都误以为在树上玩耍的是父亲,产生了误会。最后真相大白,是猩猩穿了父亲的衣服,自然觉得可乐。

板书: 制造误会

3、解说:这一组漫画妙就妙在画家有意制造了这种“误会”,不是吗?为什么说是有意制造”误会”呢?大家到图上找一找。

4、生发言,师指导:挂衣服、儿子睡着、侧面着笔、离得远、猩猩动作快„„

5、制造误会,却让读者毫不察觉,最终真相大白,再回过去看前几幅图,又合情合理——画家在构思上的确是匠心独运啊!

八、习作。

1、咱们一起合作,把这组漫画写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第一幅图王老师写过了,2-5一个组写一幅,最后一幅真相大白,最有意思,大家都写。

2、出示图片,齐读。

(1)写漫画故事,要重点关注细节和变化,要写得生动有趣;

(2)注意用文字营造“误会”,前后照应,使情节合理可信。

(3)注意和上一幅图的过渡。

(4)最后一幅图,要写得短小精练,越幽默越好。

3、限时15分钟,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找出可评点的作品。

九、欣赏评议。

1、投影学生作品,学生自读。要求台下学生学会欣赏,说说最欣赏哪个地方?

2、生发言,师共同评议。

教师紧扣要求,重点评议“过渡、制造误会、语言生动、幽默风趣”等。父与子的板书

十、链接生活

《父与子》漫画集中约有200多组漫画,描绘的都是父子之间的生活琐事,虽然都是平常小事,但由于作者注意捕捉其中的有趣之处,匠心独运地把它画出来,让读者看了不由得不发笑。欢笑之余,还会使人自然地想到自己和家人之间曾经发生过的趣事。

你想到了吗?

有没有想到用文字把它写下来,写成一篇漫画式的幽默故事,就像今天这样。建议大家试一试。

第三篇:《父与子 漫画 教案》

三《父与子》漫画二则

华东师大二附中 郑桂华

教学目标

1、 了解漫画特点,归纳阅读漫画的方法。

2、 学会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漫画内容。

3、 感受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父与子的板书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