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 中考作文
年级作文 > 中考作文 > :《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的正文:
第一篇:《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爱莲说》
一 填空题
1. 《爱莲说》中的“说”是 一种体裁,既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
了 。
2. 《爱莲说》作者 ,是 道州人,字 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著有 。《爱莲说》是他 的名文。
二 解释下列字词
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盛爱牡丹( )
3.出淤泥而不染( )
4.濯清涟而不妖( )( )( )
5.中通外直( )
6.不蔓不枝( )( )
7.香远益清( )
8.亭亭净植( )( )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0.花之隐逸者也( )
11.花之君子者也( )
12.陶后鲜有闻( )
13.同予者何人( )
14.宜乎众矣( )
三 原文填空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2. 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是 , 。
3. 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 。
4. 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 , 。
如山5. 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 , 。
6. 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 。
7. 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
8. 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 , 。
9. 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 , 。
10.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
11.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 。
12.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 。
13.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
14. 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 。
15.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 , 。
16.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 。
17. 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
莲说》中的名句 , 。
四 问答题
1. 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3. 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4. 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
5. 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 句相照应。其中“众”和
词形成反照应。
8.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就是 时代著名
体现他爱菊的诗句是 ,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是 ,学过他的诗是 。
9.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10.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
11.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
12.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
13.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5.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16. 陶渊明以“逸”来保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
17.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8.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9.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
学习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故事20.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
21.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2.《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贵品质作为为人处事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23.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爱莲说》中的“说”是 古代论说文 的一种体裁,既可以 记叙 ,
也可以 议论 都是为了 说明一个道理 。
2 《爱莲说》作者 周敦颐 ,是 宋代 道州人,字 茂叔
哲学 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濂溪先生 著有《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
《太极图说》 。《爱莲说》是他 托物言志 的名文。
二 解释下列字词
1可爱者甚蕃( 多 ) 2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 ) 3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 4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 美丽而不庄重 )5中通外直( 贯通,通达 )6不蔓不枝( 牵牵连连 )
( 枝枝节节 )7香远益清( 更加 )8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
( 立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
第二篇:《备战2016年中考:2015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分课汇编--爱莲说》
【广西南宁市】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题4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C.隋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答案】13.D(2分)
【解析】均为“我”。A项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项更加/好处;C项少/娇艳,鲜艳。《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
14.B(2分)
【解析】均为介词,从。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C.表转折/表修饰;D.助词/疑问代词,哪里。
15.A(2分)
【解析】“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16.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或:(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藤蔓,也没有旁逸的枝干]。(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⑵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湖南省株洲市】(一)(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答案】19.①很,非常 ②洗涤
20.①(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
②(喜爱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了。
21.不蔓枝
【山东省荷泽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我的梦想作文200字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
【答案】6.A(2分)
7.A(2分)
8.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6分,各3分,要译出关键词“出、染、妖”、“顾、治”)
9.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2分,1处1分)
10.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2分)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四川省资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6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花之隐逸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不同,前者主谓间的助词,可不译,后者结构助词,译为“的”。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中的“蔓”和“枝”属于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为“我爱好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其中“莲之爱”为宾语前置句。
D.朗读是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朗读节奏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爱莲说》2016中考试题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