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时间:2025-01-14 06:16: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日记大全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的正文:

民农民入党申请书范文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共9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一)

走基层 访贫问苦民情日记怎么写

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深入开展“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教育活动,2008年10月14日下午,我前往联系的那拔镇那练村那练屯,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调研活动. 18:00左右到达那练村那练屯,我们去到田东县辉绿岩有限公司等矿山企业,经过同公司经理交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解决当地就业所做的贡献等,我反复强调企业要严抓安全生产,并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18:40 在挂点农户覃文成家中召开恳谈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纷纷从本村本屯实际出发,谈到了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其中,四个问题较突出:一是路的问题,甫访屯道路较烂,主要是缺少经费维修跟不上;二是水的问题,全村有4个小组存在饮水难问题,一年中有三个月缺水,急需拉水管引水,才能完全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三是那练小学没有排污沟,周边环境较差;四是附近矿山放炮威力太大,导致村民房子震裂,且飞石危及村民的安全.通过座谈,我感触颇深,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会上,我立即表态,甫访屯的路、水问题,纳入明年的建设计划中,由县发改局牵头,其他部门配合落实;那练村的篮球场由县国土局负责建设;要求辉绿岩公司在今后的生产中注意做好安全防范,并将生产区内甫访屯村民日常行走的小路降坡拓宽. 20:30左右,我们到甫访屯察看了那练小学,并走访了三家农户.到困难户黄妈英家中,看到家徒四壁,感觉心情有些沉重,经交谈了解到黄妈英今年52岁,两个小孩读大学,其中男孩就读于广西大学,女孩就读于江西理工大学,家庭种蔗面积15亩,2007-2008年度产蔗70吨,家有一匹马,2007年家庭收入为8000元.一个人供养两个大学生,家庭很困难.我详细询问黄妈英有没有享受困难户补贴、孩子考上大学有没有申请爱心助学金等.并交代镇、村干部落实这些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我听到了民声,了解到了民意.使自己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为民解忧解难、办好事实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来源于 互联网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二)

乡镇基层干部下村办事的体会写的是“民情日记”还是“民勤日记”?

民情日记无疑,民勤是地名,地点在甘肃,如果乡镇干部下村是在甘肃民勤,那么可以是民勤日记,除此之外应该是民情日记!【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

谁有民情日记
以进社区 下农村为主题
400字左右

  在台州路社区副主任、党员路虹的《民情日记》记载着:家住新昌新村3幢的下岗失业职工老张被他近80岁的老父母到社区给“告”了,罪名是“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路虹随即上门了解,谁知这一去也道出了老张的苦水,原来他从拱建公司下岗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在新昌路摆摊,但生意清淡,也没什么收入,加上妻子退休在家,儿子又在技校上学,家庭实在困难,无力赡养老人.路虹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向他解释关爱赡养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向他承诺积极设法为他寻找再就业岗位.这“民情首问”让路虹管定了这事,不久老张在社区的关心下高高兴兴地走上了保安岗位,解决了生活困难的他表示一定好好孝顺父母,请社区放心.
  蚕花园社区党员阮有林患直肠癌晚期,他和妻子双下岗,孩子还在上小学.社区党员干部许民政在《民情日记》中用心记下了这事.阮有林生病期间社区党员干部专门去看望他,并发动社区各党支部募捐达4200元,还为其家庭办好了“低保”手续.上个月,阮有林去世了.其妻子怀着对社区党组织的无限感激,表示自己一定尽快振作起来,找一份工作,将孩子抚养长大.
  为民服务更主动
  推行《民情日记》后,社区党员更加主动地贴近困难群众和党员,靠着脑勤口勤手勤脚勤笔勤,真正做到知民情、连民心、为民意、解民难,使一些群众过去不愿反映的问题得以发现.并得到解决.珠儿潭社区党委书记孙洁在走访一户居民时,碰到一个残疾孩子上午10点多还未起床.追问下,孩子母亲才告知,她与丈夫离婚后,靠自己每月300元的微薄收入,要供养上学的女儿和残疾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所以让孩子迟些起床,省下一顿早餐.孙洁听了一阵揪心,问她为什么不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孩子母亲说传出去担心丢了面子.孙洁主动与这户人家结成帮扶对子,并做通了孩子母亲的思想工作,及时帮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目前,全区各社区共结成1301个帮扶对子,使2700余名下岗失业党员和居民实现再就业,在群众的眼里,《民情日记》变成了一本“关爱日记”、“温暖日记”.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四)

乡镇基层干部下村办事的体会写的是“民情日记”还是“民勤日记”?

民情日记无疑,民勤是地名,地点在甘肃,如果乡镇干部下村是在甘肃民勤,那么可以是民勤日记,除此之外应该是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五)

绍兴市七年来推广了三个典型经验: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建立星期三驻村服务日制度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这些转变干部作风、努力为群众服务的务实举措
[ ]
①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③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根除了腐败现象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六)

寻找对祖国有突出贡献的人,做寻访日记
走访身边为祖国发展有贡献的人,体会祖国发展,记录他们的事迹以及自己的感受,做出寻访日记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值得令人称赞的英模,他们的事迹固然让大家感动,但也有一些无名英雄,虽然他们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却也是我们非常崇敬的英模.
首先请看我们尊敬的班主任施老师,夜深人静,月明星稀,施老师还在夜空的照耀下写教案.为了我们,为了她喜爱的教师岗位,这又算得了什么?第二天一大早,施老师那黑眼圈和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明白了上述的那一切.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以及那爱生如子的敬业精神,施老师赢得了全体同学的尊敬和信赖.
再说我身边的好朋友沈越.沈越的同桌是一个后进生,成绩总是提升不上去.但沈越丝毫没有嫌弃他的意思,而是尽全力地帮助他,每天下午第三节课都要督促他完成好应该做好的作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帮助,那个后进生的成绩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一次,我和沈越正玩得起劲.突然,沈越踢到一个钱包,那钱包里有好几千元呢!沈越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把钱包送到广播站,不敢有一点耽误.正因为如此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沈越才多次被选为“三好生”.现在,我愈加佩服这位的好朋友了.
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老爷爷也一样让我不能忘记.在我上学必经之路有一个年过半甲的清洁工老爷爷.还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傍晚,我放学后一个人走在路上,不时打着寒颤,无意间看到一个橘黄色的身影.呵,这不是清洁工老爷爷吗?瞧,在这冰冻三尺的三冬季节,他的手已冻得乌青乌青的,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为大地的整洁作出自己的贡献.出于好奇,我上前询问他:“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出来扫地呢?”
老爷爷笑了,皱纹涌上眼角:“俺看地面脏兮兮的,让人看着不舒服,总得有人来扫呀,不是吗?”我一下子怔住了,平凡的话语中让人体会到老人家心地是那样的善良、纯朴,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心中萌发由衷的敬重.
还有那风雨之中的邮递员,坚守岗位的警察,医院勤劳的护士……许多平凡岗位上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英模,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个世界之所以这么温暖,是因为有着这些平凡岗位上的英模们的无私奉献.我要向他们学习,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七)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怎么写?
帮忙写一篇范文
实践时间:
实践对象:
社会实践活动名称: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记录:
实践单位或个人意见:
实践感悟:【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

实践时间:2011.8.1
实践对象:敬老院中的老人
社会实践活动名称把春天带进敬老院 :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记录:7:00-8:00 与老人聊天
8:00-9:00 给老人打扫院子
9:05 离开敬老院 实践单位或个人意见:
实践感悟:我们要关注老年人,帮助他们享受人生乐趣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八)

求访谈记录的格式!
我要的不是写的内容.格式!你们随便编一篇例文吧!

书面访谈: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张耳 周瓒
旁 观 者 是 诗 人 的 最 佳 位 置
——张耳回答周瓒的书面提问
问:您自何时开始写作?您选择诗歌作为表达方式的最初动力来自哪些方面?
答:开始写歌谣,学会韵律,平仄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校功课稀松,下课就忙着出墙报,写广播稿,其中有不少歌谣和打油诗,那时一个下午能写5-6首短诗,好玩得很.认认真真创作诗却是在很多年之后,1990年前后,在移居美国之后.90年在纽约写诗的外部动力应当归功于纽约的中文诗刊《一行》和纽约中文报纸《侨报》,两位主编看了我的几篇很幼稚的习作,大加鼓励,从此上了贼船.内部动力很难讲,我想我很小就对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能量,直接的以及暗示性的能量着迷.语言做为思想的结晶,为通往自我意识,他我意识架了一座时间性的抽象的桥.诗把这座桥固定住,成了我们思想的记录.最初一定觉得自己聪明非凡,很瀚海阑干有些思想的轨迹值得保存吧.与其他语言艺术相比,诗做这件事好象更好使.
问:移居美国对您的诗歌写作有何影响?您在美国一贯坚持母语写作,这一选择的出发点何在?从您对英语的掌握看,用英语写作应该不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您有过用英语写作的经验吗?对您而言,这种经验的意义何在?
答:美国,也许该说纽约,是我能够写作的温床.脱离了日常应用需要,汉语纯化为直接与身心发生关系的个性媒介,成了定义自身存在唯一把握.在铺天盖地的他种语言环境中,写汉诗象在草地上铺一块红毯,划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可能暂时,可能臆想,在暂时臆想中为王.这是消极保护的一层.积极的影响是去国之后的自由度,身心的和语言上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固定视角,人会觉得忽然再生的可能性.诗说到底是身心自由的产物,是脱离定势思维的结果.移居造就了这个条件.同时,他种语言的冲击、混交、侵入不由得让人对母语重新审视.审视就意味着距离,距离给人创作的自由.移居者在主流社会的旁观位置也促进诗的创作,这一点,我在《纽约诗人》系列一开头就提起过.美国本土诗人也都安心地坐台下看戏,思索,写作.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起码写诗时的心态该如此.与这里诗人熟悉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这点,慢慢脱离国内诗人80年代的浮躁.
我的英文写作大都为挣钱养家,论文、报告、总结、提要之类.也写书评,艺术评论,不多的几篇.与诗创作有关的当属英诗中译,比如ASHBERY,译诗迫使译者站在两不着边的位置,由此对比审视自己的语言工具.我不是很好的译者,没有耐心,也不勤劳,但翻译让我学到很有用的东西.用第二语言创作很难,写诗尤其难.对语言的把握在母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的诗与语言的关系很浮浅.我和一些美国诗人合译过我的诗,我先做字面初译,再反复与诗人译者修改商讨,进一步体会到母语对我们思维途径的影响,和那种贴肉的亲密.当然实验可以实验,也许先写写英文小说?
问:您久居美国,能否为我们介绍您所了解的当今美国诗坛的构成及诗歌写作现状?
答:这是个大问题,南京大学张子清教授编写过一部《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概括美国现当代诗坛状况,从资料罗列方面看,或许值得一读.另外有几部新近的诗选也选的不错,比如 Primary Trouble (Leonard Schwartz et al ed., Talisman House);
American Poetry Since 1950(Eliot Weinberger ed., Marsilio Publisher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 (Jay Parini 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Moving Borders (Mary Margaret Sloan ed., Talisman House).早一些的有 The New American Poetry(DonaldAllen ed.,University of Colifornia Press),
The L=A=N=G=U=A=G=E Book (Bruce Andrews and Charles Berstein e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泛泛地谈美国诗坛和泛泛谈中国诗坛一样意思不大.就上面列举的诗选选取的范围稍加几句,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张教授的诗史包括面最广,学院派和试验派都在其中.所谓学院派,一般指延用传统写作方式,直抒情怀,表达自我体验和思想,诗好懂易读,很少对诗媒体或内在形式的意识.许多大学写作班出品这样的诗人.The Columbia History 里包括不少这样的诗.美国历代的桂冠诗人也大都归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一般由大学出版社出版,商业出版社也选几位有影响的出版.试验派作品难懂难读,致力于对诗体诗学诗艺的探索,其中分派分团体打派仗,出版大都困难重重,由小出版社出印,不少由诗人自费.Schwartz, Weinberger, Allen的诗选属于此派,Andrews /Berstein 的语言派自成一体,出专门的语言诗选.两大阵营总体分界清晰,但个别诗人特受青眯,被学院试验同时收入,比如阿什伯瑞.历史纵观,学院派也非一成不变,跟在试验派后面小心地吸收.一些试验派诗人也在大学里教授创作,从而形成以试验诗人为核心的几所出试验派的学院.
无论学院试验,诗是所谓高尚文化,与影视娱乐畅销小说的通俗文化相比,是极小圈子里的事件.诗人之外读诗的人不多,其中从事其他媒体的艺术创作者占很大比例.诗刊,诗集,诗选,诗论,诗朗诵是诗人面对外部世界的全部,似乎与中国眼下情形相仿.
问:您喜爱的中外诗人有哪些?请谈谈您喜爱他/她们的原因.
答:我喜爱的诗人很多,写诗的人可爱,见一个爱一个,原因说不清,相通的灵性吧?而且往往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现在仍旧喜爱不时阅读的中国现代诗人有穆旦、梁秉钧、杨炼、吕德安、王小妮、欧阳江河、零雨、哑痃、于坚等等.对中国女诗人的作品尤其关注,辛虹、周瓒、马兰是我最近的惊喜.早一点的汉诗里爱诗经的淳朴,陶潜的舒坦,李白老杜更没话可说.苏东坡也一度正背如流.也爱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洪升的《长生殿》.
外国诗人里美国诗人读得多一些,WALLACE STEVENS,T.S ELIOT,EZRA POUND, H.D,LORINE NIEDECKER,GERTRUDE STEIN,WILLIAM BRONK,ROBERT DUNCAN,JOHN ASHBERY, JOSEPH DONAHUE,NATHANEIEL MACKEY,MICHAEL PALMER, ROBERT KELLY,等等.他们新鲜独特的诗语言,词语的选择组合,表层和隐匿的暗示性,节奏,语式,和贯穿全诗的诗性思考特别吸引我.
问:从您最近出版的诗集《没人看见你看见的景致》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关注思考诗歌语言问题的诗人.能否结合您的写作谈谈您的对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的认识?
答:现代汉语在一百年来白话文曲折的革命中基本成熟,已经形成口语和书面语统一的文体.现代汉语的表述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好用,这为以它作媒体的艺术创作打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面临的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筑.希望大家能耐心地搞清摸透自己手中材料的特性,每块砖的重量、色泽、质地,砖与砖撞击的声响和相互关系,再看清周围的山势水脉,依山傍水地修筑自己心灵启示的宫殿或回廊.慌张地去仿古或追新(追到了已成了旧的,而且也不是你的),大概盖不出好房.古典诗章对汉字音韵的学问,和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蜂拥的新词汇、句法、语势,尤其是运用西方文字学分析方法对汉语特征的的新认识,都为我们写作提供有用的材料.现代汉诗面临许多细致和与西方语言有别的课题,比如,汉字平仄韵律在口语化散文化的现代诗里的新用途,汉字间架结构与新字形成(为什么几百年来没有新字?),与象形诗(CONCRETE POEM)的同异,汉语时态、语序、单音词、双音词和词组的构成,引进不久的标点符号、空格、空行的运用,汉诗的断行,等等具体却同时具有抽象时空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铺垫了我(们)写作的背景,有时甚至会推到面前来要求我(们)正视和解决.不过分析我自己的诗语言还要请您这样的专门家来评说.出现代中国特色、出大诗人要在这些浅显问题解决之后.
问:在您的诗歌中,常常用到一个词“女书”,请问该词在您的写作中包括哪些涵义?
答:“女书”一词有出处,我不过借用,进而借题发挥.93年前后报披湖南省江永县流传至少四五百年的女性文字,引起我很大兴趣.这种只在母女间传授,姐妹中应用的书写从字型到内容毫无顾忌地女性,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之外,记录保存妇女生命的轨迹.从台湾妇女新知基金会收集出版的《女书》上看到,这种文字大多为被排挤在文化圈外中下层妇女使用,留存下来的文献多属于日记书信等私性写作,风格朴素无华,也许算不上文学作品.然而这一文化现象让我想了很多.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写给满世界的人听?半个世界难道就窄狭得不值得用心?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和文学史的现状,千百年来被排除在外,屠为牺牲的罪行,最起码该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写我们的话,我们的思想,生活,和理解.那一定是新鲜独到,宽广和深刻的.
问:我注意到在您写于1990-1997年间的《女书》中,神话和传说被处理成与现实素材交织在一起的对象,这种写作方式使得那些以神话传说人物为标题的诗作,有了一种现代感,并且增进了更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情绪.您是如何找到这种处理方法的?
答:一边读《山海经》,一边翻译阿什伯瑞,一写就写出你看到的交织.第一首是《女娃精卫》,写给一位写小说的朋友,调子定了,后来《山海经》一组都如此演义.本来计划单独成册,但出书之难,出书篇幅有限,这次收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收入的《老魂》曾在台湾《现代诗》上发表,是我认为这组诗里最有趣的一首.
我那时正在找一种原始有力的语言和一种个性的文化定位.
问:您是如何理解“女性诗歌”这个概念的?根据您的了解,您如何看待当代美国女性诗人的写作?
答:我认为女性诗歌在现阶段该是有女性意识的女诗人的作品吧--有别于女人诗歌,即其中不包括女人写的但只刻意模仿男性意识的作品.女性诗能不能由男人写?诗经和古典诗词里曾经有过那么些怨妇怨女,大都是男人想象中的女人心态和语言,属不属女性诗的传统?最多算伪传统吧.
女性意识承认并且拥抱女性性征,她有别于男性的身体、机能、思维和语言,还有她理所当然有别于男人的诗.这诗上的区别正随着她的生存环境和思想意识的拓展,变得越来越有意思,越有创建.无论男女,诗人每天伏案要突破程式、成见,突破自我或者社会的限定,争取纸面上最大的自由,才可能写出好诗.现阶段,起码在中国,她的日子比他的好过一点,因为历史给她的限定非常狭窄和短浅,所以往往涌现敏慧的女诗人刚一出手就立刻轰动的现象,比如80年代翟永明、王小妮等中文现代诗的女先锋.这往往让男诗人大叫不平,诸不知这正是几千年来男性意识主宰全球文化的后遗症.他一直享受的相对的创作自由,使他文化包袱重,突破难度大,要突破屈原、李白、王国维比突破单一个李清照难多了,更别提,叶芝、庞德、阿什伯瑞.所以我欣赏《翼》的立场,立一个诗刊,专门开辟女性诗自由生根长树的空间,越少限定越好.所以我庆幸在这个时代生为女人,能够最先读到写出现代女性自在的语言.我们的努力将给未生者开路--这是我对女性诗的理解.
美国女诗人比中国女诗人走得远.上面提到的诗选中MOVING BORDERS (《移动边缘》)专门选辑了五十几位女诗人的诗作和诗论,厚度达740页.女诗人不光写作,而且办刊物,在大学教授诗作,主办朗诵,编辑诗选.《移动边缘》的女主编就花了两年的时间走访诗人,阅读收集整理诗作.她们的操劳,为女性诗平整园地,培育花苗,进而大红大紫.前辈诗人与60年代兴起的女权运动相互呼应,平行发展,目前在女权运动胜利推出的政治正确的形势下,女诗人不会再受到有意、公开的排挤或轻蔑,而且随着女诗人进入决裁圈(教授、编委、主编、主办人),女性诗的特色和创新已开始为主体文化(男性)承认和欣赏,可以乐观地认为女诗人的创作已成为美国诗坛美丽的一角.
几千年来,男人们角力争新,争来争去脱不出自己的性别限制,女性有意识地进入文化圈短短几十年,忽然给各个文化领域添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文学、诗学、神学、人类学,放眼望去无不如此,这是女性知识分子大有做为的时刻.不过这又扯得离题了.
问:从您的诗歌可以看出,您是个沉思型的诗人,请问您理想中的诗歌是怎样的?或者说, 您如何看待诗歌的基本性质?
答:这个问题只好教白卷.我没有答案.也许答案是某种动态.每次向它切进都得出不同的结果.每一首诗都是追求理想的努力.也许只有没答案的人才傻乎乎地写下去,总希望下一首诗能摸住本质,实现理想.
问:您如何看待诗歌写作的技艺问题?您写诗时常修改吗?您对班干部竞选具体的诗歌形式问题有过考虑吗?
答:写作技艺很重要,技艺不等于诗,但没有技艺就没有诗.最高超的技艺与诗融为一体,成为诗的一部分.诗歌形式是技艺重要的组成,每首诗对我来说该有它自己的形式,与诗薄荷开花心相称,让诗发展生成的形式.比如,写给老诗人彭邦桢的《黄昏月》,一开头:
一杯咖啡,两杯咖啡
我们就这样走进了黄昏.
舒缓的语气和节奏确定了这首诗的氛围,松散自在的长短句和分行,一叹一顿,聊天式地形散而神不散.最后一行不尽如意,可又改来改去不如原文自然.所以就只好不动.
《关于鸟的短诗》20首则采用6、1、4行的固定格局.这种杜撰的形式来源于传统诗体(汉诗和西方诗歌),却另有自己的风格:比如中间一行,打断上下两节沉思密集的努力,象喘了一口气,或赋格曲里敏捷的间插,造成现代诗体的截断效果.类似传统诗的格式也与这组诗近似传统的选辞和意象有关:绿叶,流水,阳光,云,帆等等.而近似传统却不是传统,传统意象的抽象组合和自我消解要求这种似乎对称延续却反衬不调和的格局.
我的诗从初稿到定稿一般变动不小.但诗的形式则在初稿时形成,变动不多(如果形式改变,往往重写新诗,而不去修改).小大当然相对而言,对我来说,变动一字,一行,全诗都应与之相配,所以写得很辛苦,而且长诗很少.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九)

谁帮我写几篇英语日记?
一:过年走访亲戚朋友的日记 二:开学前一天的日记 (注:是英语的!)谢谢各位兄弟姐妹了...
我要的是自己写的,请不要复制。
开学前一天并不是升学的。

你在 有道翻译-免费在线翻译 上打下你的日记汉语它马上就能给你翻译出来,而且还能给你念出来,我刚刚试过 我也在为日记发愁,有道翻译是个网页啊 注意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走基层 访贫问苦民情日记怎么写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深入开展“察民情,识县情,动真情”教育活动,2008年10月14日下午,我前往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法院实习日记
下一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TAG标签:民情走访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