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诗歌作文

时间:2025-01-14 13:44:4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话题作文 > 诗歌作文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的正文:

第一篇:《诗歌赏析6》

1、【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②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③袁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未发迹前,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人家皆除雪出”。可袁安却僵卧在家。雪一直下,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县令掘雪救之,问他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打扰人。”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但作者借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多推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和“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这两句写雪景的诗句,请分别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王诗: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末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

(2)前一句:“阴”字很确切,唯其“阴”,才有“余雪”。“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浮”字用得生动、传神,既写出山高,又写出雪厚。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后一句:写雪静静地下,此时的街巷是那样的幽静,似乎整个世界都空无—人,只有雪在悄悄地下。盐粒般的雪,洒遍整个庭院。诗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调。

知识点:古诗鉴赏

题型:阅读题

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0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2、【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前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1)诗的开头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据第一句中的“似”和第二句中的“如”可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

(2)不同。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第一首的关键信息是“征人”“望乡”,可知是征人思乡;第二首是“迁客”的幽怨。

诗歌鉴赏:《夜上受降城闻笛》可以说是李益的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中写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诗人用两个恰当的比喻:“沙似雪”和“月如霜”,先写大漠的荒寒,再写月色的凄冷。这两句点明了闻笛的地点。白沙和月光交相辉映,但觉寒气袭人、苍凉荒寂,把边地的艰苦和征人凄惨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了出来。后两句写情。诗人由寂寞冷清的环境中向前推进一步:不知何处响起了芦笛之声,奏出了思乡的曲调,萧瑟凄凉,如怨如诉。这笛声随风飘散,更增加了征人的愁苦和愁情。于是,一夜之间,所有的戍边将士都触动了乡愁。

随想

同是“闻笛”,下面这首诗却表达出了另一种心情。

《春夜闻笛》前两句即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那羌笛仿佛是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起士卒的乡愁,更牵动着迁客的心,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后两句即引用了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显然,这里蕴涵着遗憾和失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知识点:古诗鉴赏

题型:阅读题

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0年-浙江省六校2009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3、【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塞上

[北宋]柳 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1)请对“天静无风声更干”中的“干”字进行赏析。 ②①

(2)该诗三、四句模仿了唐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有人说,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虽各有千秋,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就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相似处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1)诗人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用表现燥性的“干”,来形容箭声的清脆、尖厉,可谓一字传神,“干”字描写声音的传播之远,箭声震荡于旷野之上,为后句胡儿“尽提金勒向云看”铺垫蓄势。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此类题可分三步去回答:一是解释词语含义,二是分析在诗句中的具体意义,三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都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效果。《塞》诗通过“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这一集体动作淋漓尽致地衬托了响箭疾飞的效果。《从》诗通过“三十万”征人“一时回首月中看”,充分表现出笛声的哀怨和它在广大征人心中引起的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知识点:古诗鉴赏

题型:阅读题

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0年-浙江省五校2009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4、【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陪金陵①府相②中堂③夜宴

韦 庄④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韦庄,唐末五代诗人。

(1)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

(2)诗歌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与解析:(1)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反过来说,就是“海上神仙窟”,也才能与这样的“人间富贵家”媲美。衬托出主人府中惊人的豪奢。

(2)“愁”字点出了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迷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于扬子江头,望着唐末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的景象,伤时、怀乡、忧国、忧民之情都涌上心头。 诗歌鉴赏:首联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佳丽们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哪得如此。颔联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门庭雕饰精美,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好像牵曳着碧空中的云霞。本联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诗吟至此,诗人已把争妍斗艳、流光溢彩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迷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于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势力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岂不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形成强烈对比。

知识点:古诗鉴赏

题型:阅读题

新课标语文综合库-2010年-杭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5、【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禾 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③②①

第二篇:《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4: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 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聆听自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 ①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树杪:树梢,这里指树顶。②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养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这是一首赠别诗,读了本诗之后,请说说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有两类,一类是表现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一类是另有寄托。本诗属于第二类,我们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可从诗中的用典入手,如“汉女”“文翁”等,这样即可推知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案 示例: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事,有所作为。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②①③②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如“黄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示例: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夙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合为一体。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②①②①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蹇硕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

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②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③袁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未发迹前,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人家皆除雪出”。可袁安却僵卧在家。雪一直下,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县令掘雪救之,问他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打扰人。”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但作者借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英语__________ 答案 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③④②①③

王诗: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末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